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体仁带着一干阁臣,看到闯贼高迎祥被擒,正在押解进京的奏折,当场就眼珠子圆了。
在确定是真事后,连忙上报给了王承恩。
王承恩激动的当场嚎啕大哭,眼泪都顾不上擦干,跌跌撞撞的就跑到皇后这里报信。嗯,应该说现在是摄政皇后了。
张皇后听到动静出来,看见满脸泪水的王承恩,心里先是一惊。不过,再看他是在笑,立刻知道是好消息,急忙问:“王大伴,可是前方传来的好消息?”
王承恩举着手里的奏捷文书,汇报道:“回摄政皇后娘娘,确实是来自滁州的奏捷文书。地方官员数位大人联名上奏,朱家军击破流贼三四十万,四海龙侯生擒闯贼高迎祥,一血陪张贼同去中都被毁之前耻。”
张皇后听完汇报,被施了定身法似得,身子一僵,然后,就泪流满面了!
身边宫女抚着坐下,这才垂泪抽泣道:“好,好,好,好一个朱四海。本宫就知道,本宫就是知道,他是个大大的忠臣。是大明战神!朱家军一个先锋军才多少人,对阵几十万的流贼。他敢打,还打的赢,抓了贼首高迎祥。天佑大明,天佑大明啊!”
说完这个,张皇后浑身来了力气,快步往向走去,一边走一边嘟囔:“天佑大明,天佑大明。随我去内阁!”
年幼的长平公主,在一边看着这一幕,眼神闪动。
等到皇后来到,一干内阁成员当场就跪拜下来,高呼摄政王千岁。
然后,就此事问题,众人商议了一个白天。
最终,决定要以此事为由,祭告太庙。不过要先等闯贼押解到京师,以其首级为祭品时!
张皇后又道:“奏本上说了,这一次又是四海龙侯立大功。率领本部人马为前驱,一战而打破群贼。各位爱卿,你们说,该怎么赏赐龙侯才好?”
一听皇后这话,众臣连忙把嘴巴闭上了。
他们只感觉阵阵蛋痛,没什么好赏的了。四海龙侯,说是文官,其实本质是一个武将,他已经没多少余地可以继续升官了,再升就是顶了。而以大明的国事来看,他要立功的机会还有许多。
到时候,赏无可赏,可怎么办?
赏钱?四海龙侯,可能是大明首富了。
一看,群臣沉默不语,皇后也回过神来了。心里也是一沉,对啊,没啥可赏的。
琢磨来琢磨去,皇后发现除非封爵,不然再无可赏的余地。
“摄政皇后娘娘,臣以为,唯有封爵,方可相衬龙侯之功。”黄立极不亏是朱子龙的人,立刻就提议。
…(未完待续。)
第721章 为人口而疯狂的红军?(朱家军)!()
“摄政皇后娘娘,臣以为,唯有封爵,方可相衬龙侯之功。 ”黄立极不亏是朱子龙的人,立刻就提议。
然而,温体仁见状立刻反对道:“不可!自英宗一来,武将封爵,慎之又慎。功高如戚少保者,未有封爵之事。四海龙侯到达一品侯爷,已是圣恩通天也!”
一听温体仁这么说,其它文官们沉默了。
在重文重武的气氛下,文官从骨子里不喜欢武官提升的太快,这是本能。
这一打差,他们心想戚继光的功劳也够大的,就是没有封爵。
想到戚继光,皇后心里也犹豫了。
心想,要是皇上醒过来,我做主提升了朱四海的爵位,会不会对我有意见?
见现场画面,黄立极只能心里暗暗叹息一声。
“既然如此,那就照旧吧,在现有官职之上,给四海龙侯再升二级便是,另让他统领三省,哦不,五省总督。只于统领那几省,由他来定。”皇后只能这么对付了。
按说武将打胜仗,奖励银子是最常见的手段,这不是朝廷没银子么?
再说,国家可能都没四海龙侯家的钱多,想想就无语。
(总督,通常指一个国家的某片,相对自主的区域中实际或名义上的最高行政长官。许多国家都有或曾经有总督这个职位,明朝也是如此。)
明代正统末至景泰初,除于谦、王骥先后以兵部尚书、南京兵部尚书总督京师、南京军务外,地方亦多派总督。
弘治十年(1497)置,总督陕西三边军务一员,简称“三边总督”
正德八年(1510)置:总督宣大、山西等处军务兼理粮饷一员,简称“宣大总督”!
总督与巡抚皆为地方军政大员,合称督抚。但总督权力较巡抚大,巡抚位于总督之下。历史上,明朝早有过五省总督,总督河南、山西、陕西、湖广、四川五省军务。
历史上陈奇瑜和洪承畴获得此职!
明史记载,明年,廷议诸镇抚事权不一,宜设大臣统之,多推荐洪承畴。以承畴方督三边,不可易,乃擢奇瑜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总督陕西、山西、河南、湖广、四川军务,专办流贼。
五省总督权利放在后世的新中国来说,就相当于是,辖区职权类似的好象建国时的,大区中央局书记兼军政委员会主席,如彭德怀(西北)高岗(东北)****(中南)之类的!
考虑到明朝时期的一个省比后世21世纪时,中国的一个省要大许多。
嗯,五个省的老大,统领政务,说起来相当于一下子管了大明40%的地盘左右呢!
比起提升爵位来说,权利还大的多。
当然,前提是,这个官位可以一直做下去才行。
半路上,八百里加急,就有人讨好的将朱子龙升为五省总督的事,汇报给他知道了。
于是,春风得意的朱子龙同志,一下子计划又有所变动了。
他一边沿河而行,一边打出了要收拾闻香教的口号。
朱家军这一路上,基本上就是在武装游行,没法子,名气太大了。流贼听到是朱家军来了,没有不撒丫子跑路的。就算是闻香教人马,现在也给吓坏了!
一二万屠灭高迎祥的几十万贼军,这战绩说出来吓死人啊!
而,后勤抢到了许多粮食的朱家军,这一路也是军纪好的让人惊讶。
这自然也是朱子龙要求的,口碑这个东西真的很重要,这是吸引老百姓来归附的重要原因之一。
后世的红军和八路军,为什么能做大,就是这么一个原因在其中。
看看吧,朱家军别说抢劫了,一根草都不碰百姓的。这种军队上哪去找?
这就是区别啊!
这还没完,朱家军的军队,一路上看到难民,就会给点粮食。顺带的说一句,如果活不下去了,就去山东和连云港,铁定能活命,过的还更好。
结果,自然是朱家军越走人越多。
等过了一省时,跟在朱家军后面的难民人数,已经达到十几万人之多了。
黑压压的,知道的人知道这是百姓,不知道的远远一看,还以为朱子龙是带了二十万大军过来了呢!
这些难民,带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一心跟随朱家军去山东。
等到了一处封地,朱子龙让难民分流一部分在这里,继续向前。到一地了又分流一部分,再向前。分批让小弟护送百姓去山东。也有走水路的和海路的!
沿途再遭遇的流民,大家都习惯成自然了,都是先喊话,我们是朱家军仁义之师。
愿意去山东的流民,每人发一斤装的小袋粮食,告诉他们怎么去山东的路。或者直接跟在大军后面!
就算没去山东的人,回去之后也开始大肆吹捧朱家军的军纪如何,真正的秋毫无犯。
以后要是想去山东了,一定要考虑什么的。
总之,这是条活路!
谎言说一万遍,就是真理,何况朱子龙为了人口,打造的“仁义之师”这个品牌,撒出去的都是真金白银和粮食,是个人都认他的好。
朱家军上千里走下来,沿途的百姓都知道,这个帽子上有红五角星的军队。
叫什么红军,也叫朱家军。是穷人的救星!
还有什么首长,什么党员,什么先进理念,反正跟他们过,准没错。
等到,朱子龙对外宣称什么,只要大家来山东和辽东,有大把的荒地给你,只少五十亩左右。并且提供农具,和租用的耕牛。只要开荒出来,地就是自己的,三年免田赋。什么的时!
愿意跟随朱家军进山东和辽宁的流民,越来越多。
不得不说,土地对中国的老百姓来说,有天大的吸引力。
要不然,后世的太祖也不会打土豪分田地,就让中国变成红色的了。
朱子龙为了得到人口和女人,可谓是疯狂了。别人是为战事担心,他是丝毫不担心,一路走,说是去打战,似乎更像是去购买人口的。
当然,闻香教这时候,自然也跑了,运河通了。
说起来,简直就是搞笑,还没到呢,你们就跑了,有没有搞错?
沿路的一些地主和县城官员,对本区的难民早就头痛。听说朱家军收购人口,为民安家。而且为了人口,还可以做思想工作和给钱。
为了赚钱,这些官员和当地的地主,一下子眼珠就红了,什么节操的都不要了。
人口买卖意外的,跟在朱家军附近红火了起来。
什么,女人现在涨价到四两银子一个,听话的良家无田百姓男子,三两银子一个。儿童一两半银子一个,中老年人也一两银子一个。
这些人为了钱,热情洋溢的很,搞的朱子龙都不太好意思了。
不过,想到百姓自己愿意,当地官员和地主也愿意,自己也愿意,皆大欢喜。
朱子龙也就笑笑无所谓了,继续节操向下前进。
…(未完待续。)
第722章 新兵刘锋!()
在明末的年代,中原各地都是“人口过剩”、民不聊生,各地的官员和地主,都视人口是负担。
到处都是逃荒的饥民。很显然,衰朽残暴的明朝官府,根本没有办法应对这样的饥荒,只能紧守住城池,静等时间解决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