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目前天然黄花鱼的市场收购价,一般是3两的150元,4两的200元,5两的250元,6两的300元,7两的350元,8两的400元,9两的450元,1斤的1000元。(只供参考价)
后面的一斤以上多的一两加100元最少,意思是比如1。5斤的就是1。5乘以1500就是2250元以上。
也就是越大越值钱,朱子龙这一船里的基本上都是半斤到一斤的为多。
好不得说,只少又是数百万人民币到手了。(如果是人工养殖的,那最多几十元一公斤,内行人一眼就能分辨的出来。)
很快,从朱子龙的渔船上,有一箱箱装满海鱼的泡沫箱搬下来,堆在码头上。再让冷冻车或货车快速的运走,货款转账或现钱,立刻两清,干脆利落!
“他娘的!已经一百五十多箱了。”围观的人眼睛慢慢撑大,暗道:你妹!这还有完没完?
心想,这绝对是走了大运了,好多年没有人这么牛比的出海一次,得到如此大的丰收了。也许是二道贩子吧?
“大船果然不一样呀!这收获,这技术,这人品,都赶得上我们全村人十几天的成果了。”一个附近渔村里的村干部感叹道。
“唉!就是烧钱,听说来回要几十万油钱呢,一般人谁承受得住?”路人甲说道。
给朱子龙看守仓库的那名中年人保安也过来了,连忙向朱子龙打招呼。
“老板原来是渔业公司的?好家伙,这收获!都有什么鱼呀?还招人不?”保安大叔热情的笑道。
对这个尽职的中年保安大叔,朱子龙还是有些好感的。笑的点头:“这次公司的人运气一般般,除开捉了些珍贵鱼种,鲳鱼比较多,也有些带鱼、鱿鱼,大鱼就只有石斑跟海鲈。另外就是打头的大龙虾和小黄鱼了!”
边上围观的其它渔民们一听朱子龙这装比的话,嘴角齐齐抽了抽,心里暗骂:这收获还只是一般?一般你妹呀!这不是讽刺我们吗?
等到四下的人散的差不多了!
眼看刚才两位给过名片,打过招呼以后多多联系的最大收购商,王得发和李得胜也要走了。
朱子龙连忙叫道:“二位老板请留步,请进船内说话。”
王得发和李得胜都是人精,哪能听不出朱子龙的潜台词,立时眼中一亮,心照不宣的进来了。
当来到船下一处上锁了的冷冻仓库处,朱子龙一打开,里面的东西一露出来。
王得发和李得胜二人皆是倒吸了一口凉气,瞳孔一阵扩大,呼吸为之一乱,声音都有些发抖:“好……好大的黄唇鱼,而且有……十条?”
下一分钟,二人深呼吸后回过神来。
对视了一眼后,开始一个劲的夸奖朱子龙有门路,兴奋地擦了擦手掌,一个劲称这次没有来错地方,居然遇到这样的宝贝。
“不多说了,小朱老板你开个价,只要不是太天价,我们一人五条平分了。你要信的过我们,就我们开价,如果信不过,你也可以先查查价。绝对不会让你吃亏的!”
“不急,不急,价格好说。我们公司要的就是销售量大和速度,实不相瞒,我们公司的黄唇鱼是养殖的!”朱子龙笑的说明。
(为了解释鱼源量大的问题,朱子龙只能是这么做了。)
“什么,贵公司已经能养殖黄唇鱼了?难不成,是东莞和虎门那边的?”王得发和李得胜,饶是他们见多识广,这下也是给惊的不小。
黄唇鱼的养殖难点很多,一是鱼苗难觅,二是网箱的空间限量,三是相应的技术难度很大。
目前只有虎门和东莞等几个地方能够养殖,但是产量极其有限,本地出货都满足不了。
朱子龙对他们说,他们公司已经掌握了这种技术,那能让人不吃惊。
第113章 结交长期关系!()
没过多久!
朱子龙和王得发,以及李得胜等人就出现在了,银行,酒店,仓库,酒楼里面。
几百万以内的交易,以他们的能力现场就交易了。
但是一但到达数千万,就得慎之又慎,正规一点了。
这交易之后,自然就是拉交情了。
一个想长期找个出货方,一个想找个稳定的货源,三人一拍仅合。
对于对方的试探,朱子龙一直都是用货源地是在国外,自己是帮别人打工,但是负责这边这一块做为借口回复的。
这年月,谁没点秘密,双方心照不宣罢了。
“王哥,你说你家里除了酒店和经销外,还开着大金店连锁?那感情好,能吃下点货吗?”交谈中,朱子龙得知王得发这种有能力的二代,竞然还是产业多多,立时眼睛一亮。
“朱兄弟,说的是大黄鱼还是小黄鱼,成色怎么样?应该是没有发票的那一种吧?”王得发都是内行人,说的话很是带味儿,眼神弯了下,对朱子龙回答道。
“发票没有,成色足,西边来的。”朱子龙回答的也是干脆利落。
当看到朱子龙把包厢里的房间门反锁了,提出一个手箱子,打开露出里面十几公斤(样品)的金条和金元宝时。王得发和李得胜齐齐倒吸了一口凉气!
当然不是说这些个就多少钱,他们都是有钱人,只是猛的一看这么多金子,视觉上有些冲击感罢了。
王得发家里还兼职开连锁大金店的,自己就是山寨鉴定师,看了看,咬了咬,摸了摸,然后用手拿了拿,说道:“估计十八公斤,回头称一下,成色上是千足金没有问题。”
“王大哥,有兴趣做这笔交易吗?长期的!”朱子龙神秘的笑了笑,心里多少还是有些紧张。
“有,当然有,呵呵。”王得发看了看李得胜,也有些心动的模样,立时抢先回答。
心里想着,以这黄金的成色,连提炼的步骤都可以省去,直接备个案就能拿到金交所去挂牌售卖了。当然,备案的环节需要打通打通就是了。或者直接以自己的名义,卖给金店也行。家族里也不是铁板一块,谁家不得多个心眼,为自己多谋条路子?
边上的李得胜眉宇间闪过一抹贪婪,不过再挣扎了片刻之后,他那浓密的眉毛还是一松。叹息道:“我家里却是没这关系,不过我家老爷子和伯父,对古董倒是在行,甚至于还开了店。就是这个外国古董估计不在国内走俏!”
显然,他这是误会朱子龙走的是国外路线,地下势力产业了。
已经准备和王得发转账或去其它地方交易的朱子龙,一听他这话,当场又坐下了。
脸上闪过喜色,古董这玩意就怕不识货和找不到门路,最容易让人骗。出售金子让他们二个都在场,就是为了想有一种竞争关系,现在好,一个拿了金子。这一个何不交流下那几件古董?
于是,第一件古董,香炉就摆上了饭桌上。
李得胜家里有几位喜爱古董的长辈,他们还开了店,他多少也算半个行内人。
下一秒,他拿起香炉仔细的看了看。
“这香炉上刻的是荷莲纹吧?刻花刀工很有力,莲蓬很生动,只看这刀工就知道是精心之作,不过它太新了吧?这样的青釉三足香炉,应该不会是老东西吧?”
如果这香炉是朱子龙从别人那里收来的,那自然让人这么一说,心里就会没什么底。
但是,这TM的是他从明朝带回来的,百分百的是真古董,加上来之前还在明朝下过一些功夫,因为这会儿从容不慌乱的解释道:
“虽然整个香炉看起来很新,但那是由于青釉厚重,而且里面全是气泡,这青釉厚了,看起来就很润,这就让整只香炉好像是笼罩在一层宝光之中,青莹莹的还闪烁着一些淡黄色的光芒,看起来煞是漂亮。正是宋代烧制的一个显著特点!”
李得胜还有些不太敢相信,回答道:“宋代烧制的?这么新的香炉,居然是宋代的?这也保存的太好了吧?”
朱子龙笑了笑:“这两只香炉的胎色深灰,釉色绿中透着黄,胎质薄,施釉亦较薄。绝对的真品,不信可以请专业设备验下年份,专家一看就知。”
朱子龙这么斩钉截铁,李得胜立时也信了几分。
北宋时,耀州窑又得到了更大的发展,烧制出了相当精美的青釉瓷,达到耀州窑鼎盛时期,在有些方面,耀州窑甚至超过了宋代汝、官、哥、定、钧五大名窑的瓷器。
现世保存的也有一些,说新吧,似乎也有些保存的很新,再说了,凡事也会有特殊情况。
于是,在王得发和朱子龙交易完金子后。
李得胜和朱子龙急丛丛的就来到了他大伯的店里!
李得胜的大伯,李得海,今年五十多岁了。身材不高,不过精神看起来很不错。
“你小子,太阳打西边升起来了?今天怎么想起来看我这老头子啦?”李得海冲倒子李得胜笑道。尽管脸色很严肃,可是眼睛里却充满了笑意,他自己无儿无女,一直把李得胜这个侄子当儿子看待。
李得胜笑的上前聊天了一会,然后就把朱子龙介绍给了大伯。
然后东西就摆上了台面上!
半响,李得海放下设备,叹息了一下,说道:“东西是真的,北宋末期,社会动荡不安,连年战乱,经济受到破坏,耀州窑与全国各地瓷窑一样,生产受到影响。到金代时,虽然耀州窑仍在进行瓷器的烧制,但产量及质量已开始走下坡路。”
“到元代时耀州窑已经衰落到极点,瓷质低下、产量锐减,在各瓷窑之中已不占有什么位置了。现如今还能看到这么好的官制宋朝香炉,实属不易了。小伙子,我侄子说你有意出售,不如干脆就出手给老头子我吧?”
似乎是怕朱子龙不相信他,而且怕给价过低,李得海甚至于还打开电脑打开网站,以及拿出了一大笔的报纸剪载内容,以及历期拍卖行的参考消息出来。
让朱子龙一一过目。
朱子龙心中有了一些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