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何曾已经是临近致仕的年纪了,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虽然说这次破案全是倚仗刘胤的功劳。但何曾身为中尉府的一把手,在临致仕之前,捞到这样的一份“政绩”,也算是让他喜出望外。
“陛下已经下诏,明日传刘右丞入皇宫觐见,此次破案,刘大人居功至伟,陛下定有厚赏,恭喜恭喜。”
刘胤正忙着整理卷宗,看到何曾进来,忙起身见礼,只是刘禅召见的事,倒让他有些此事自己一直已经是很低调了,没想到居然也传到了宫里。
“陛下明日就要召见?可案卷到现在还没有整理出来,这可如何是好?”刘胤一脸犯愁地道。
“这么刘大人还需要亲自署理这些文书吗?交给底下的人办即可。”
刘胤有些无奈地道:“蔡主薄因病辞官,下等书吏已不堪能用,这案牍如山,若不亲自动手,越发能难以交差。”
何曾道:“明日觐见陛下是头等要事,刘大人不妨先整理一些紧要文书入宫,次要的以后再行处理未迟。不过说到这个主薄,空缺已久,是该选拨一贤良之士履任了,要不然岂不把刘大人给忙坏了。”
刘胤当即道:“下官闻观阁令史陈寿颇有才华,不知何大人是否有些门路将其调到咱们中尉府来?”
何曾哈哈大笑道:“这有何难,不过是一个六百石的小官,改天我和吏曹尚书打个招呼调动来便是,刘大人既然觉得此人有才华,理应调到咱们中尉府才是。”何曾是中两千石的高官,自然对六百石的小官浑不在意。
刘胤却很高兴,能把陈寿这样的人才揽到自己的麾下,可是大大的收获。
何曾含笑道:“此番刘大人立此殊功,满场文武俱都惊动了,人人盛赞刘大人年轻有为,雷厉风行,咱们中尉府的人也跟着是扬眉吐气,真是很久没有这么畅快过了,呵呵。”
刘胤淡然地道:“何大人谬赞了,逆魏细作猖狂,此番能够擒获申原,也仅仅是伤其一指而已,何况申原又被逆魏细作灭口,亦是我之过也。”
何曾道:“刘大人何须自责,瑕不掩瑜,瑕不掩瑜。能铲除如此多逆魏潜藏分子,刘大人功勋卓著。”
寒喧了一会,何曾告辞离去。刘胤陷入了沉思,明天就要见刘禅了(未完待续。)
p
第227章 不翼而飞的奏章()
ps:正版读者请十分钟后再看,谢谢配合
看着邓良远去的背影,征西将军留平鼻孔里重重地哼一声,轻蔑地道:“伶牙利齿,巧舌如簧,蜀国就剩下这些人了,难怪都要亡国了。”
朝堂上的几位文武大臣都面露出会心的微笑,吴蜀虽然是同盟,但相互之间却未必待见,正如蜀人看不起吴人,吴人也从未正眼打瞧过蜀人,当然这个也仅限于私底下,背后的相互嘲讽显然早已是一种惯例,当着蜀国的使臣的面,倒也没人干出失礼的事。
孙休也笑了笑,这样的亲和力显然可以拉近与大臣们的关系,他道:“正如诸卿猜测的一样,蜀主刘禅派使臣来是向江东搬救兵的,诸位爱卿如何看?”
留平性子最直,粗声道:“他蜀国亡不亡,关我们什么事,凭什么要让江东子弟们去流血,就算救蜀国下来,我们大吴又有什么好处,难道蜀国肯割让几座城池出来?依某之见,一个字,不救!”
“你这是一个字吗?”抚军将军步协斜睨了他一眼道。
留平脸一红,不过他依然粗声粗气地道:“某就一个大老粗,斗大的字识不得几筐,不过某就认个死理,没好处的事,不干!让江东子弟流血流汗,那些夸夸其谈的家伙却坐享其成,门都没有!”
荆州刺史施绩慢条斯理地道:“我倒是认为邓良的话几分道理,方今天下魏强而吴蜀弱,吴蜀联手。方能保住天下平衡之势。三足鼎立之局。始于赤壁之战,正是因为当时孙刘合兵,方能击败了如日中天的曹操,才筑就吴蜀魏三分天下的格局。今魏国强势伐蜀,如果我们坐看蜀国灭亡,焉不知蜀亡之后魏会不会乘势兴兵伐吴?唇亡齿寒,一点也不假。陛下,臣以为蜀国需救。而且得尽快出兵,以目前的形势,蜀国恐怕撑不了多久。”
孙休没有点头,也没有摇头,而是将目光投下了其他几人,道:“诸卿可有其他意见?”
侍中张布道:“方才留将军所言也是有些道理的,话糙理不糙,咱们大吴可以派援助蜀国,但天下没有白吃的筵席,蜀国总得拿出一点诚意才行吧。不想付任何的代价,空手套白狼?那就非常地抱歉了。江东将士的血可不是白流的。诸位所在的这块荆州之地,想当年周瑜大都督率江东子弟浴血奋战火烧赤壁才得以大败曹操,刘备做了些什么,坐享其成独吞了大半个荆州,美其名曰是向江东‘借’的,但结果呢,却是有借没还,一赖赖了十一年,若非先帝英明果断,趁着关羽攻打樊城的机会拿回了荆州,这荆州若是等蜀国还回来,还不知道是何年何月。”
众人皆以为然,频频点头。这刘备借荆州的典故,在江东可谓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就连三岁的孩童都耳熟能详,这与东吴刻意的宣传不无关系。在江东版的收复荆州故事中,东吴是处于弱势的一方,荆州一地,被刘备巧取豪夺了,这个老赖,说好今天还明天还,就是始终不还,开始的时候承诺着打下益州就还,可真得打下益州了,一样耍无赖。孙权做为债主,为了讨还荆州,求爷爷告奶奶,什么招数都使尽了,就是拿这个泼皮无赖没有办法,最后被逼急了,兔子急了还咬人不是,乘着关羽北攻樊城荆州空虚的机会,一举夺回了荆州。
天下人都在骂孙权背信弃义不守道德,我们江东冤呐,真的是冤死了,拿回属于我们自己的东西,怎么就成为了背信弃义,如果说有人背信弃义的话,那也只是借荆州不还的刘备,怎么结果却是众口一辞地谴责江东,没有人去骂刘备这个无耻小人。
后来的事,就不用多说了,丢了荆州气得刘备暴跳如雷,御驾亲征要来讨个公道,但却被陆逊打了个落花流水,结果证明刘备他是自讨苦吃,咱江东绝不是软柿子任由他揉捏,天义公理还是站在咱这一边的,要不当年诸葛亮还不是上杆子想和跟江东和好。
当年如果若不是大帝孙权痛下决心,只怕到现在荆州还是会落在蜀国的手中。这无疑也给吴人一个启示,那就是该争的利益一定不能放弃,荆州夺了回来,吴蜀关系也没有恶劣的不可想象的地步,反而是因为拿到了荆州,使江东地区稳若磐石。此番出兵救援蜀国,如果没有一点好处,吴国凭什么出兵?
建宁太守盛曼道:“张大人所言极是,蜀国例来无赖至极,言而无信,此番要求吴国出兵,舍不得拿出一点实质性的东西,毫无诚意可言。依臣之见,不如暂缓出兵,等到蜀国真的抗不住之时,我们便可向其提出条件,就算拿不到江州三郡,至少也得拿下巴东郡才行。不过蜀国逼到无退路的地步,他们是不肯割舍任何领土的。”
施绩眉头大皱,道:“吴蜀既为同盟,如此落井下石公然勒索是否有失道义?我看那邓良此次出使,必定没有割地的权限,如果我们向其索要江州三郡,只怕须蜀主点头才行,而蜀中形势,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吴国再不出兵的话,只怕益州二十二郡,尽为魏国所得了。”
盛曼嘿嘿一笑道:“蜀国山川险要,就算成都丢了,蜀国也未必能亡,不让他们吃点苦头,他们是舍不得割肉的。”
留平、步协也表示吴国可以出兵救援,但不能是无条件的,蜀国答应割地之前,吴国是坚决不能出兵的。
众臣议论纷纷,但孙休一直危襟正坐,脸上挂着不置可否的笑容,始终没有表态,等众人都说完了,孙权才把目光投向了一直没有开口的陆抗身上,微微一笑道:“不知陆卿有何高见?”
陆抗也一直是默不作声,听得孙休问他,这才拱手道:“陛下,臣以为此时出兵是最佳机会,应该立刻出兵,不容耽搁!”留平、步协、盛曼几个一听就急了,道:“幼节,蜀国若不拿江州三郡出来,只怕咱们到头来都得白忙乎一场。”(未完待续……)
第228章 附在大树上的蛀虫()
ps:正版读者十分钟之后再读,谢谢支持
晚宴结束之后,刘胤并没有直接回房休息,而是前往了东厢的别院,邓艾和邓忠父子就是被安置在这儿。↑,。
别院很幽静,阿坚特意地调换了这儿的护卫,将他最信任的几个羌人护卫调过来,没有刘胤的许可,任何人都无法进入这座院落。
刘胤进来的时候,邓艾父子刚刚用过晚膳,按照刘胤的交待,招待邓艾父子可是最高规格的宾客之礼,吃的用的,都是安平王府中最好的东西。
邓艾父子起身相迎,双方寒喧了几句,落坐之后,刘胤含笑道:“不知艾先生住在这里,可曾习惯?”
邓艾淡然一笑道:“艾戎马倥偬一生,早已习惯了军旅生涯,如今身处幽室,淡泊安宁,到也是另有一番异趣。今日主公上朝面圣,却不知得了什么封赏?”
刘胤据实道:“蒙陛下圣恩,右迁执金吾兼领安西将军,统御三营。”
邓艾道:“某素闻蜀汉朝中冠以大将军名号者,车载斗量,主公立此殊功,却仅得安西将军之封号,蜀主未免太小器了些。”在邓艾看来,刘胤光凭只斩首万级的功劳,足可以位列前后左右将军,安西将军则要次了一等。邓艾也是盼着刘胤掌握兵权,只有他成为蜀汉军中可以和姜维并列的人物,邓艾雪仇才会有机会,从安西将军到大将军这一个级别,差了很多的级。
刘胤明白邓艾的心思,微微一笑道:“我初任军职,便已位居安西将军,也不算低了,何况将来只要有军功,升迁亦非难事。如今魏军新败,钟会被阻剑阁,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