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最后的三国-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胤的眼中,掠过一抹杀机,看来除掉黄皓,已经是迫在眉睫的事,有条件要办,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办。

    刘胤心中暗暗地打定了主意,不过他没有和张绍张遵叔侄明言,除掉黄皓必须暗中筹划,黄皓党羽众多,一旦被他发现自己图谋,定然会有所防备,再想动手就不那么容易了。

    此行到张府,刘胤是来辞行的,他原本已奉命前往新都,临行之前与张绍会面,一来表达自己的谢意,回朝之后,刘胤自然也就知晓了张绍在朝堂上力保自己的事,不禁大为感动,特地来致谢。二来也是想就目前的局势,与张绍交换一下看法,在朝中,刘胤可信赖的人不多,与谯周等到本土派系更是势同水火,刘胤此行就是想通过张绍了解一下蜀汉朝廷内部的状况及应对之策。

    张绍对黄皓也是深恶痛绝,不过现在刘禅对黄皓是言听计从宠幸之至,谁也没办法动他一根汗毛。上次姜维在朝堂之上未能杀得了黄皓,反倒是被逼避祸沓中,从而导致汉中失守,黄皓非但没有收敛,反而是愈发地骄纵起来,把持朝政,克扣粮饷。截留奏疏。惑乱圣听。把蜀汉朝堂搞得是乌烟瘴气,尤其是诸葛瞻身殒之后,姜维远在北境,尚书台主事的三人去其二,仅余董厥一人,而董厥也并非是那种能力出众有所担当的人。

    诸葛亮在世之时,就曾称赞董厥“良士也,吾每于言之。思慎,宜适。”可以看出董厥是一个谨小慎微,循规蹈矩的人,倒是和诸葛亮的性格颇有些相似之处,但他的才干和诸葛亮那是差了十万八千里。

    由于董厥和守尚书令的樊建对擅权弄国的黄皓是咸共将护,无能匡矫,现在黄皓在朝中几乎是一手遮天,不但私自扣留各地告急的奏疏,就是谁想见天子的面,都的得到黄皓的准许。简直就是无所欲为。众臣也是敢怒不敢言,或有弹劾者黄皓者。轻则丢官罢职,重则斩首抄家,许多忠直之士也只能是保持缄默。

    现在的蜀汉朝廷真的是陷入了内忧外患,剑阁的意外失守几乎让蜀汉陷入了绝境,接下来的成都保卫战,困难程度可想而知。姜维远走阆中,他所率的军队是指望不上了。

    刚刚从阆中传回来的消息,镇守阆中的镇军大将军宗预在阆中之战中寡不敌众,死战不退,最终被贾充所率的魏军团团围困在荡石寨,壮烈殉国。

    阆中外围有三大要隘:岩渠寨、蒙头寨和荡石寨,贾充采用偷袭的手段,夺了岩渠寨和蒙头寨,整个阆中形势变得芨芨可危,宗预率五千兵增援之后,就一直坚守荡石寨,与守阆中的巴西太守王岱互为犄角,抵御贾充的猛攻。

    就算宗预领兵到来,也不能从根本上挽回阆中的危局,以一万蜀军对抗五万魏军,力量对比过于悬殊,没有人觉得会有任何的胜算。

    派宗预前往阆中,也只是蜀汉朝廷的权宜之计,他们把更多的希望寄托在了东吴的援兵上,满以为只要东吴可以出兵,阆中之围便可以轻易地解决。

    但东吴的背信弃义,不但没有出兵援助,反而是乘火打劫,蜀汉朝廷为了应付东吴之叛已经是焦头烂额了,早已无瑕顾及阆中之事了。

    宗预苦苦支撑了一月之余,等不来援兵,而他所率的将士也是越打越少,荡石寨虽然险要,但也架不住几万魏兵的轮番攻击,坚持到最后,荡石寨最终还是陷落了,宗预身边的亲兵欲保其突围,宗预断然拒绝,慷然地道:“人活七十古来稀,我已年过七十,所窃已过,但少一死耳,今日能为国捐躯,死的其所!”最终死战不退,殒于乱军之中。

    宗预是继永安都督罗宪、中都护诸葛瞻阵亡之后的第三位蜀汉重将,他以最慷慨悲歌的方式为自己的生命划上了一个句号,也为蜀汉王朝洒尽了最后一滴血。

    荡石寨的失守使得阆中的形势万分地险恶,就在最关键的时候,姜维率军赶到了阆中,击退了贾充的进攻,稳住了阆中的局势,避免了因为阆中失守而是益州局势更为不堪的境地。巴西郡的粮仓也暂时地缓解了姜维军的困境,在阆中,姜维同贾充又进入了相峙之局。

    姜维虽然稳定住了川东北的局势,但成都方向姜维就鞭长莫及了,如今前门狼未驱,后门又进虎,吴狼魏虎,眈眈而视,直把成都视为盘中之餐,欲吞之而后快。

    刘胤与张绍叔侄谈论片刻,挂念有司职在身,不敢多耽搁,正准备起身告辞,忽然张府一名管事匆匆而进,神色慌张,似有要事禀报,不过见刘胤在场,欲言又止。

    张绍挥了挥,很随意地道:“刘将军不是外人,有事只管禀来。”

    管事的急急禀道:“老爷,刚刚传来的消息,吴国七万大军由涪城南下,已攻破绵竹,向成都杀来,魏国八万大军绕道汶山道,亦向成都袭来。”

    张绍、张遵脸色陡然一变,刘胤也是暗暗心惊,原以为吴魏两军会在涪城撕逼,未分胜负之前,无论吴魏都是不可能抽调兵力南下成都的,可未曾想到吴魏两国竟然放弃了在涪城决战的意图,吴军沿大道而进,魏军改走汶山小道,两者齐头并进,都只为了一个目的,抢夺成都而来。虽然看起来吴魏并没有同盟的打算,但双方都把目标锁定在了成都上面,看来让二虎竞食的企图,也落空了。

    张遵面带忧色地道:“吴魏两国十五万的兵马,成都如何挡之?”………………………………(未完待续。)

第330章 雍凉自古多劲旅() 
连续地拿下陇右五郡,蜀军的士气高涨,这样的大胜,或许是许多年都未曾有过了,蜀汉立国以来,还真没有过豪取五郡的辉煌战绩。诸葛亮第一次北伐之时,虽然曾取得过连得三郡的胜利,但那一次的胜利也不过是昙花一现,街亭的失守,让诸葛亮的行动又重新归零。以后的数次北伐,蜀军都又一次次地归零,别说是攻取一郡之地,就连几座县城都变得可望不可及。

    而现在,刘胤一口气就拿到了陇右五个郡,除了在打上邽城的时候算得上是打了一仗;不过那也是一场压倒性的胜利,二十比一的绝对优势兵力对比让上邽的守军几乎没有多少还手之力,只坚持了两个时辰不到就覆灭了。除此之外,蜀军几乎是未发一箭,未伤一人就拿下了这五个郡,可以说,这场胜利来得太轻松了。

    诸将都建议乘热打铁,一鼓作气地向东进军,拿下陈仓,直取长安。但冬至过后,几场大雪下来,千里冰封,陇右的天气又是极为地寒冷,这个时候野外用兵,根本就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司马昭都很有耐心地等待春暖冰消,刘胤也不可能冒着零下二三十度的严寒去进攻陈仓,尤其是刘胤获悉司马望出任雍凉都督到达长安督战之后,刘胤果断地放弃了进攻陈仓的计划。

    陈仓可是魏国在渭河南岸最坚固的一座关隘,地形险要,易守难攻,诸葛亮当年攻打陈仓之时。数万大军愣是被郝昭的数千人挡在陈仓城下不得寸进。在这种极度寒冷的天气下。去攻打坚如磐石的陈仓城,几乎是拿士兵的性命来开玩笑。

    陇右的局势,进入了一个奇妙稳定期。

    金城太守杨欣也递来了降书,这显然也是邓艾的功劳,杨欣同牵弘和王颀一样,都是当年邓艾的帐下之将,牵弘和王颀归降之后,邓艾立刻是修书一封。差人送往金城,劝降杨欣。

    虽然金城没有受到天水南安那样的围城待遇,但陇右五郡的失守,带给杨欣的压力还是相当地大,金城郡只有一千人的驻军,这一点微弱的兵力如果同气势正盛的蜀军相碰,那就是鸡蛋碰石头的结果。杨欣知道这是蜀军的先礼后兵,如果拒绝投降的话,他的下场也不一定比杨豹好多少。

    杨欣权衡再三,决定遵从邓艾之意。向蜀军献城而降。刘胤的势力范围由五个郡扩大到了六个郡,从雍州跨入了凉州。

    相比于雍州。凉州的地理位置就更加地偏僻荒凉,金城郡地跨黄河,与雍州接壤,还算得上是富庶一点的地方,剩下的西平郡深入羌境,河西四郡: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则处于河西走廊,除了零星的绿洲之外,都是大片大片的戈壁和沙漠,人烟稀少。至于西海郡,是废原先的张掖属国后立的,全郡只有居延一城,深处大漠之中,了无人烟。

    将势力扩张到金城,就等同于打开了进入凉州的大门,不过刘胤暂时还没有进军凉州的打算,一则天气寒冷不便行军,二则陇上五郡需要整合的地方颇多,刘胤还无瑕抽出空来,毕竟相对于凉州,陇上五郡的位置要更重要一些。

    杨欣此次派人送上降书,为表诚意,还送上了五百匹战马,其中两匹还是千里挑一的良驹,一匹红马,全身如火炭一般,赤红如霞,名曰“火焰驹”,虽然比不上当年吕布所骑的赤兔马,但也是不可多的良驹宝马。

    刘胤特意地将火焰驹送给了北地王刘谌,在草地之上,刘谌为了激励士气,将自己的战马杀掉当做士兵的口粮,刘胤此时获得了好马,自然不忘给刘谌送上一匹。

    至于另一匹白马,刘胤则是喜欢的很,充当了自己的坐骑。这匹白马名曰“照夜白”,浑身上下洁白如雪,如白练一般,连一根杂毛都没有。

    陇右诸郡原先的驻军是陇西郡二千人,天水郡三千人,剩下南安、安定、广魏和金城,都只有一千多的驻军,上邽之战时,打掉了五六百人,而广魏的驻军则是逃之夭夭,现在陇右的降兵加起来,也大概只有七千多人。

    很显然,这些兵力就算能够使用,可以发挥出相应战力的情况下,依然不足以对抗明年春天魏军的反扑。

    刘胤首先想到的就是募兵,陇上的人口虽然不比关东,但曹魏为了有效地对抗蜀国的进攻,一直着力经营陇右,从关东大量地迁移百姓安置到陇右,进行屯田,最高峰的时候,关陇地区拥兵十万,虽然不至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