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1305章 倒打一耙
永安的失守,引起了吴国朝野的一片震动。 。 。
当年吴国西征时之时,耗费了无数的钱粮和兵马,结果最终却是铩羽而归,而永安城成为了此次西征唯一仅存的硕果,也算是让吴人聊可**。
虽然现在的天下大势已和当年是大相径庭,但由于吴国一直掌握和控制着永安城,也算是让吴国在西线牢牢地把握着防御的主动权。
如今永安失守,等于是将西线的主动权交了出去,失去了永安之后,西线的防御形势陡然变得严峻起来,而西陵则成为了西线防御的第一道门户。
西陵旧称夷陵,历史最为著名的夷陵之战便发生在这里,当年东吴大都督陆逊在此大破刘备,彻底奠定了魏蜀吴三分天下的格局。而西陵也正因为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成为吴国西线防御的门户所在。
从西陵向西,山峦起伏,重山叠嶂,地势相当的险要,而从西陵向东,则是苍茫平坦的荆楚大平原,水密布,河流纵横,典型的南国水乡,几乎是无险可御,所以说西陵是吴国西线防御的重之重,如果被汉人攻破西陵的话,整个荆州都将是芨芨可危。
以前吴军控制着永安的时候,西陵的防御任务可以松懈一些,可现在永安失守之后,西陵首当其冲,成为了防御汉军进攻的第一道防线。
这个时候,西陵都督的人选一职显得尤为重要,而岑安在永安之战一败涂地,让东吴朝野是一片指责之声,许多大臣联名弹劾,请求撤除岑安的职务,另派合格的人选来担任西陵都督一职。
当初陆抗病逝之时,曾举荐周处来担任西陵都督一职,只是因为岑安是朝权臣岑昏的弟弟,而岑昏则是吴主孙皓身边的第一宠臣,所以岑安才得以坐稳了西陵都督的位子,而周处则被任为无难都督,统帅无难军。
所以此次在弹劾岑安之时,诸多大臣提议由周处来代替岑安出任西陵都督一职。
众大臣的联名弹劾,让常侍岑昏有些慌了手脚,他很清楚,这帮子朝臣弹劾岑安仅仅只是一个借口,最终的目的是想要来对付他。当初之所以让岑安出任西陵都督,这也完全是基于岑昏的深思熟虑,岑昏在朝树敌无数,还不知道有多少的人盼着他死,如果他们岑家的所有势力都集在建业,一旦失势的话,很容易被人家给一锅端了,而最为明智的办法是,让他的弟弟岑安出任外镇都督,手握重兵,算朝一旦有事,也不会危及他们岑家的根本所在。
而现在众臣联名弹劾岑安,欲解除岑安的兵权,这简直是让岑昏所无法容忍,他赶忙去见孙皓,跪而泣道:“陛下,舍弟岑安镇守西陵多年,算没有功劳那也是有苦劳的,现在只因为一时的失败,诸多大臣刻意地发难,欲降罪于舍弟,他们真正的意图是要清除臣而已,请陛下救臣。”
孙皓哈哈大笑道:“岑卿多虑了,有朕在,谁敢难为于你。”
岑昏叩首道:“谢陛下大恩,舍弟为国尽忠,恪尽职守,还望陛下可以恕他此次永安败绩之罪。”
孙皓道:“胜败乃是兵家常事,朕又岂能因一时之成败而治其罪,这些大臣们也是闲的无聊,没事找事罢了,朕即刻下诏,免岑安战败之罪,乃令其守西陵,众臣再有异议者,逐出朝堂。”
岑昏大喜过望,连连叩首:“陛下英明,臣叩谢陛下。”
孙皓道:“难得岑卿兄弟能时常为朕排忧解难,朕岂有不知之理,你们放心吧,只要你们忠心为国,朕绝不会亏待你们。”
很快孙皓下诏赦免了岑昏的罪责,依然令其担任西陵都督一职,同时下令朝诸臣,这次事件此做罢,任何人不得再提及弹劾岑安之时,如人违抗,重罪论处。
孙皓台之后,已经不知杀了多少的大臣了,其不乏朝丞相及孙氏宗族这样重量级的人物,如此铁血的手段,让朝诸臣是噤若寒蝉。
本来这一次是朝大臣们扳倒岑昏的最佳机会,可惜最终还是因为孙皓的听信谗言而不了了之,吴国朝臣如丞相张悌、司徒何植、司空腾修等人是扼腕而叹,皆认为吴国是大祸临头,如果不除掉佞臣岑昏,吴国迟早会亡国的。
岑昏对此次的弹劾事件是耿耿于怀,他和张悌等人的仇怨由来已久,双方在朝堂之的明争暗斗早已是家常便饭了,不过此次岑昏却迁怒到一个人的身,那是无难督周处。
尽管他此前从未和周处有什么过节,但对于这么一个曾经受到陆抗器重而现在又被张悌等人推崇的人,岑昏自然是不敢担以轻心的,认为周处绝对是一个可怕人物,如果将来让他得势的话,那还真可能是他们岑家的末日。
岑昏在朝是树敌太多,以致于让岑昏看到的每一个人都会成为他的敌人,一个强而有潜力的对手,那简直是如噩梦般的存在,让岑昏是寝食难安。或许现在以周处的官职地位,还压根儿也威胁不到岑昏,但无人可以保证,以后的周处会不会得势,如果周处将来得势,手握重兵,岑家的好日子也到头了。
岑昏考虑再三,认为自己还得先下手为强,将周处给除掉,以绝后患。
而在此时,岑安从西陵的来信也落实了岑昏的想法,岑安在信提到,虽然皇帝陛下已经亲自下诏,免去了岑安的罪责,但西陵军还是有一些人心怀不满,他们都是陆抗的旧部,强烈地要求按照陆抗的遗愿,由周处来担任西陵都督。
岑安也建议岑昏找个机会,将周处给除掉,否则的话,他的西陵都督一职是朝不保夕。
岑昏暗自盘算一番,心便生出一条歹毒的计策来,他立刻是入宫晋见孙皓,凭着这一条毒计,完全可以倒打一耙,将周处置于死地。
/bk
第1306章 周处除四害()
“陛下,周处此次未能就任西陵都督,在底下是口出怨言,称陛下识人不明,任人唯亲,大有骂陛下昏君之意思。而且臣已经查明,这次诸臣联合弹劾,其中便有周处从中作梗,意图上位,周处和他们根本就是一丘之貉,如此欺君罔上,真是罪恶之极,望陛下详察。”
岑昏是一脸的漠然,仿佛是在述说着一件与己无关的事情,不过他很清楚孙皓的脾气,只要能坐实了周处的罪名,今天周处绝对是无可免。
孙皓在吴国境内已经不知道杀了多少人了,光是在朝堂上有司职的官员就不下三百余人,称其为暴君一点也不假,就算是夏桀商纣也不过如此。但孙皓本人却是极为厌恶这样的称呼,但凡让他听到半点类似的比喻,孙皓便会立刻暴走,剜眼扒皮下油锅,那是家常便饭。
孙皓对岑昏极为地宠信,自然不会怀疑岑昏在其中有什么做假,本来他对周处也没有什么好印象,这回一听周处有谋逆之心,便立刻大怒,下令宫人拘捕周处,打入了天牢。
此刻周处尚在建业城外训练无难兵,根本就不知道大祸临头。
无难兵是直属于吴国朝廷的一支军队,也是除羽林兵之外最为精锐的力量之一,直接隶属于朝廷的军队还有解烦兵、绕帐兵、帐下兵、武卫兵、五校兵、虎骑兵、马闲兵、外部兵、中军兵、营下兵、太子兵、水军、敢死兵、车下虎士、武射吏及子弟兵,这些兵种每部皆设都督统领,是拱卫京师建业的重要力量。
孙皓派出的宫人很快便抵达了无难兵营,宣诏擒拿了周处,直接就把他打入了天牢。
张悌等人闻讯之后,大惊失色,连忙与何植、腾修等人入宫晋见孙皓,为周处求情。
张悌如此卖力地来保周处,正是因为陆抗临终前曾给他写过一封信,在信中,陆抗曾竭力推荐周处,认为周处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将才,吴国的兴盛衰亡,便唯系在此人身上,但陆抗也明白现在吴国的这种环境,想要让周处上位,是何其之难的,所以他才拜托张悌,希望张悌在最为关键的时候,可以帮上周处一把,让他能渡过难关,给吴国保留一份希望。
对于老友的最后遗愿,张悌自然是不遗余力。这回周处遭到岑昏的暗害和算计,张悌自己也觉得难辞其咎,毕竟是他们举荐的周处,希望他可以接替无能的岑安,承担起西陵防线的重担。
但正因为如此,才让岑昏对周处是怀恨在心,阴谋暗害。
有张悌等人的力保,周处的那颗项上人头总算是保住了,不过孙皓却有些不依不饶,死罪虽免,活罪难逃,孙皓将周处的职务撤除了,一撸到底,削职为民。
走出天牢的时候,周处深吸了一口空气,在天牢里面,空气都是浑浊不堪的,在天牢外面,呼吸上一口自由而清新的空气,是相当惬意的一件事。
张悌一脸抱歉地站在周处的面前,向周处做了解释,毕竟他们只是孙皓的朝臣,朝廷之中的大小事务,还得孙皓点头才能办到。尽管他们贵为丞相司司徒司空这样的高位,有些事确实是无能为力的,这回保下周处来,他们也确实是尽力了。
周处到是淡然一笑,无官一身轻,没有什么牵拌,他也可以自由自在地活上两天了。回到府邸之后,周处第一次把自己喝了个烂醉如泥。
当他醒来之后,才发现一直在他身边伏侍的,是陆机和陆云两兄弟。这个时候陆机和陆云都尚未及弱冠,但却已经是名贯吴中了,以他们的才学和家世,出现在此处,唬得周处是连连地赔罪。
陆机和陆云是相视一笑,陆机道:“家父在世之时,就曾提到将军乃是济世之士,吴国兴亡系将军于一身,我兄弟二人不才,今日能结交将军,却是万幸之至。”
周处苦笑一声,道:“三公子四公子错爱了,周某就是一介莽夫,何德何能受大司马之器重?今日更是沦为白身,所谓济世、兴亡之辞,不提也罢。”
陆云微微一笑,道:“将军何须妄之菲薄?先父平生虽无大才,但却有识人之慧,将军乃是一代骏才,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