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莽山是郴县南面的一道山脉,因其林海莽莽,蟒蛇出没而得名,这里林菁相接,山水相连,岩谷深阻,险要天成,是由交入荆的必经要道,沈莹率兵进入莽山,在莽山的鬼子寨,猛坑石、崖子石等险要之处扎下数座营寨,斩断了南北道路,准备在莽山与汉军决一死战。
刘胤与傅募会师之后,便从曲江北上,直逼莽山。
南岭道路之险峻,让汉军骑兵的速度不禁是慢了下来,斥侯兵很快将桂阳那边的情报查探得一清二楚,回报给了刘胤。
刘胤得信之后,轻哦了一声,看来这个沈莹也确非是泛泛之辈,知道野战和守城皆不是汉军的对手,故而利用莽山的险要地势来做防守,倒也是聪明之至。不过汉军除了骑兵这一个长项之外,更大的优势就在于山地战,虽然虎骑军这些年一直注重骑兵这一项,但蜀军的传统却也没有丢下,骑上战马,他们就是无坚不摧战无不胜的铁骑雄师,跳下战马,他们照样是生龙活虎的山地精英,既然沈莹要和汉军拼山地战,完全是正中刘胤的下怀。
其实,这也是沈莹的无奈,吴军的长处只有水战,无论是骑战步战还有山地战,都是弱项,可现在桂阳又没有大江大河,唯一有的一条郴江,还是绕山而过,后来宋代有名的词人秦观就曾留下脍炙人口的名句:“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向潇湘去?”
没有水战的条件,吴军的长处自然是发挥不出来,在野战、城战和山地战三选一的情况下,沈莹还是勉为其难地选择了山地战,在他看来,这也是吴军唯一能和汉军相抗衡的战法,毕竟有着险要的山地做为屏障,挡住汉军的进攻还是有很大的希望的。如果是和汉军在郴县打野战或守城战的话,吴军则是没有一点胜算可言。
汉军兵临莽山之后,第一道要攻克的要隘就是鬼子寨,这里山路险峻,已经不适合骑兵乘马而行了,刘胤下令罗尚率五千人为先锋,弃马步行,攀岩而进。
再险峻崎岖的山路,都难不倒汉军,罗尚率领的这五千人,并不是成建制的的部队,而是从三万人之中挑选出来的,大多是原蜀地的军队,再加上一些身强体健善于攀登的精锐之士,让他们做为开路的先锋,对吴军所盘距的鬼子寨发起了进攻。
第1334章 莽山之战(下)()
鬼子寨处于莽山原始森林之中,峡谷幽深,千尺飞瀑狂泻,四周的悬崖峭壁遮天蔽日,行走在峡谷之中,阴森幽暗,有如踏上黄泉鬼道,故而这里名曰鬼子寨。
吴军在鬼子寨的几处险要隘口设下关卡,虽然说吴军的主力并不在鬼子寨,但做为整个莽山防线的第一道关口,沈莹还是派了不少的兵马来驻守,凭险而据,只要能拦阻住汉军达到目的就可以了。
越复杂的地形对于擅长于山地作战的汉军来说越有利,吴军虽然扼守在鬼子寨的险要之处,但错综复杂的地形和奇峰怪石给汉军提供了接近于目标的掩护,吴军虽然看到汉军在不断地接近中,他们也试图放箭阻击汉军的前进,但密布的森林给汉军提供了前进的跳板和平台,这一棵树到那棵树,完全是天然的掩体,汉军不费什么力气就接近到了吴军的关卡前。
在这种密林和复杂的地形下,使用弓箭几乎没有什么太大的用处,因为弓箭不会拐弯,箭射出去都是直来直去的,有着大量的掩体,弓箭伤人的概念是极低的。
但汉军的火器则不同,一旦投掷出去,至少可以在方圆一丈左右的范围内形成杀伤力,火器的唯一短板就是必须要用人力来投掷,臂力再强的人,也不可能投掷超过弓箭的距离,所以在平地上使用起来,反倒不如弓箭好用。
但到了这种深山密林之中,弓箭几乎没有用武之地了,可接近到关卡前面的汉军却可以使用手雷。
一枚枚竹筒手雷投掷了出去,炸得吴兵是鬼哭狼嚎,本来以为躲在关隘的后面可以安然无恙,那知这些火器根本就无视防御,直接把吴军的关卡给炸了个稀巴烂,人员伤亡惨重,不得不狼狈地向后撤退。
汉军则是气势大盛,连续地发起了攻击,攻克鬼子寨之后,又如法炮制,连续地攻克了猛坑石、崖子石几处险要,直逼莽山的主峰而来。
沈莹不禁是郁闷不已,按理说越险峻的地势应该对防守方有利,但现在的情况却是倒过来了,吴军设下的关卡无法阻止汉军的接近,而一旦让汉军进入到几十步的范围之内,便会发生致命的后果。
汉军频繁地使用了火器进行攻击,让吴军的防线根本就无法抵挡,鬼子寨、猛坑石、崖子石都堪称是险要之中的险要,可惜都无法守得住,全部失陷在了汉军的手中。
而现在,所有的吴军都退向了莽山的主峰,准备在这里与汉军决一死战,但主峰的地理位置也不比崖子石一带强多少,唯一有利的只有主峰的高度,是别的关隘所无法企及的。
但情况比较糟糕的是,主峰这一带的地势更加地复杂,原始森林更为地茂盛,如果汉军继续地采用先前的方法,吴军如何能抵挡得住。
部下的一位官吏对沈莹道:“汉军所倚仗的,便是火器,不过使用火器,至少得接近才行,此间山林茂密,可为汉军提供方便,不如趁此西北风之时,纵火烧山,将这些密林全部烧光,让汉军再无藏身之所。”
此计正中沈莹的下怀,此时天公也比较作美,正刮着西北风,放火烧山,不但可以将汉军赖以藏身的山林给灭光了,而且火势向南扑去,汉军躲避都是一个困难。
趁着这个机会,沈莹下令立刻是放火烧山,熊熊烈火,从莽山主峰开始,一路向南蔓延,火势则是越烧越旺。
汉军的进攻势头也被这把火给挡住了,汉军能力再强,也没有穿越火线的本事,不过面对大火,他们还可以选择退却,这场森林大火,倒是烧不死人的。
刘胤闻讯之后,却是眉头紧锁,沈莹倒是卑劣之至,打仗打不赢,居然会用这种旁门左道,好好的一片原始森林,就这么毁在他的手中了。
还好相隔了几天,突降了一场大雨,倒是把这场森林大火给扑灭了,否则这一路烧下去,整个莽山甚至整个南岭,都有可能被全部烧光了,也许老天也见不得如此倒行逆施的做法,才会降下大雨,以示惩罚。
不过沈莹倒是不在乎,毕竟放了这么一把火,他的目的是达到了,整个主峰前面的山地,变得光秃秃的,一览无遗,汉军想要凭借这些森林向前推进的想法恐怕是落空了,吴军的防守压力变得轻松了不少。
不过这显然难不倒刘胤,吴军放火烧山,烧掉的只是主峰往南的这一片森林,而主峰以北的森林,却依然是安然无恙的,只不过那儿断崖绝壁,无人可以攀登。
刘胤再一次地唤阿坚到了近前,将迂回到吴军后翼的这个艰巨任务交给了他。
阿坚二话不说,率领着八百部曲便出发了,这么多年来,只要是急难险重的任务,就非阿坚莫属,而且只要是阿坚这个救火队长一登场,再难的任务,也没有完不成的。
对于那些让普通人望而生畏的绝壁悬崖,阿坚等人却是如履平地,他们很快地就穿越了三条断崖,出其不意地出现在了吴军主峰的后面。
为了配合阿坚在后翼的突袭,汉军从前山向莽山主峰发起了进攻,不过没有森林的掩护,汉军想要在吴军密集的箭雨之下接近主峰,就得是异常的困难,无法接近目标,就无法使用火器,汉军的攻势一度受阻,进展不利。
不过前山的佯攻给后山进攻的阿坚提供了掩护,在吴军的疏忽大意之下,阿坚派八百勇士秘密地接近了吴军的营寨,并突然地使用手雷强行地轰开一条道路,冲入了山顶之上。
面对汉军的前后夹击,吴军阵线大乱,沈莹也搞不清汉军这是从哪儿杀来的,一头雾水。
在阿坚的配合下,罗尚在前山率领汉军发起了猛烈的进攻,改佯攻为实攻,吴军抵抗不住,节节败退,汉军趁胜而进,一举攻上了莽山主峰。
第1335章 所向披靡()
丧失了地利之后,吴军在山地战之中的短板便暴露了出来,尽管吴军在人数上占据着优势,但在汉军的强力攻击下,是节节败退,抵挡不住。
沈莹也是懊丧不已,烧光了前山的林木,眼前倒是一览无余了,但同样给汉军的进攻制造了便利,没有那么多的障碍,汉军可以很快地攻到山顶上来。
本来吴军还可以凭借着弓箭兵来压制汉军的进攻,但他们的注意力都放在了前山上,不知从何处冒上来一支汉军在后山发起了突袭,一轮手雷轰击,彻底地打乱了吴军的防守节奏,。
前山攻击的汉军立刻是捉住机会,抢攻得手,冲上了山顶,与吴军展开了混战。
面对汉军的前后夹击,吴军显然是吃不消的,尽管后山冲上来的只是汉军的一支小队,人数不过才几百人,但这支小队装备精良,除了配备着火器之外,还装备着元戎弩,这玩意一发十矢,在近战之中,杀伤力极强,几百元戎弩同时齐射,这威力,简直就是无敌。
看着吴军士兵一个接一个地倒了下去,沈莹的心在滴血,为了打好桂阳防御战,沈莹是煞费苦心,精心布置,可没想到最后还是这么一个结局,吴军败了,败得是惨不忍睹。
“沈将军,蜀人攻势太猛,我们抵挡不住,还是先撤吧,再不撤恐怕得全军覆灭了。”副将看到形势紧迫,急忙对沈莹道。
“撤?往哪里撤?”沈莹是一脸的凄惶之色,莽山可以说是吴军在桂阳的最后一道防线了,一旦莽山失守,吴军就算撤回到了桂阳城,又如何能抵敌得了汉军的攻势。
沈莹此行向周处曾发誓,要誓守桂阳,与桂阳共存亡,如果他就这么灰溜溜地逃回西陵,又有何面目去见周处及江东父老。
沈莹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