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些特质,和陈孝意,温彦博等人很像,那是一种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外在表现。
当然,你要是拿他和李靖,苏亶,宇文歆等人相比,那就不一样了,关西门阀的特质和晋地全然不同。
关西门阀中人的俊杰,不管文武,身上都隐约带着彪悍之气,进取心也更加的强烈,和晋地大阀中人的内敛几乎是南辕北辙。
不过毫无疑问,他们都是当世食物链顶端的存在,也总有办法存活下来。
李破没跟裴世清太过客套,跟这样才学渊博的人热情交谈,只能是自暴其短,李破手里握着的是威权,这才是他最为有力的武器。
在众人簇拥之间,李破了绛州城。
绛州和晋阳自然不能相提并论,可绛州有河东裴氏,非是坚城大塞的缺点在这等时节反而成优点。
像王氏居于晋阳,就没少受了收拾,几年下来没落之势就显露了出来。
反而是裴氏居于绛州,李渊南下的时候非常优待他们,李破挥军南下,裴氏也没受什么损伤。
若非有裴寂的缘故一些子弟战死在了西河郡,不然的话,河东裴氏在这场大战中就可以说是毫无伤了。
李破也给裴世清带来了礼物,一群被俘的裴氏子弟。
另外,一到绛州,李破便当众保留了裴世清的官职,只是又改绛郡太守。
裴氏既然没有遭到重创,那么绛郡在裴世清的治下,同样很安定,甚至于今年的秋收都没怎么受到影响。
而且,令李破颇为欣喜的是,二十余万唐骏的粮草辎重,滞留在临汾,绛郡两地的可是不少。
其中一部分是在河东征的,另外一部分是从关西转运而来,这样的意外收获,李破想不满意都不成。
之前那点牵罪于人的怨气,在临汾仓房之前,其实就已经消散的差不多了。
而在此之前,此战的胜果也终于报到了李破面前。
一战之下,俘获唐军士卒足有十三万众,民夫在四五万之间,也就是说,此战俘获人等足足有十七八万人。
而缴获的粮草,一些的话,差不多足够这些人吃到第二年春天了。
再要加上临汾,绛郡的粮食……李唐无疑算是给李破送上了一份厚礼。
当然,这也显示出了李唐对此战的看重,只是结果足以让李唐上下目瞪口呆而已。
之外各种兵甲,更是堆积如山步军诸将们看的眉开眼笑,不用北边儿再行铸造,只这些东西,就够步军用上一两年了。
可以说,李破麾下的大军,在历次战事中充分的吸取着养分,随着时间的推移,显得越来越是壮大了。
绛州百姓并没有对李破夹道欢迎,当李破绛州的时候,街道上人影俱无,只有犬吠声不时李破的耳朵。
而在街道两旁的屋宅之内,肯定也有无数的眼睛在盯着这一行人马呢。
随在李破身边的裴世清,捋着胡须,略显尴尬的跟李破在解释,“下官无知之人惊于军侯虎威,显出丑拙之行,遂宣于之众人回避……还请军侯谅之。”
李破笑了笑,心说,你是怕我强抢民女?还是怕有人行刺于我?弄的这么冷冷清清的,哼哼,确实需要见谅一下……
这只是一个小插曲,李破也没像当初杨广重回洛阳时来上那么一句令人亡魂皆冒的话,绛郡人尤多矣……
他只是不置可否的跟裴世清道了一声,“确是冷清了些。”
裴世清瞅着李破年轻的面庞,饶是他自负见多识广,为人更是沉稳练达,此时心中也难免稍有惴惴。
没办法,情势如此,由不得他不战战兢兢,如临深渊。
他一人之荣辱事小,宗族之荣辱才是大事。
想想这些,他也是感慨万千。
之前,天下皆为隋土,大家皆乃隋臣,之后唐公称帝,绛郡也就变成了唐地,这才过去几年,绛州城头就又挂上了日月星辰旗……
到了这等时候,之前的担忧皆都成了事实,裴世清心中未尝没有点无所适从之念。
因为这就是你方唱罢我登场的事情,那么之后会不会又有变故?轮番反复……裴世清不由自主的狠狠抓了一把胡须,才让自己重有镇定下来。
今日他做了这么多反复无常之事,只能愿后人评说之时,口下留德,只罪他一人,莫要罪于河东裴氏才好。
同样,他也在心里暗暗向先人祷告了几句,身边这位也最好能讲些道理,可别如传闻中那般嗜杀成性啊。
降人的心理,大概都是这般,不需赘述。
一行人的目的地自然是曾经的绛州刺史府了,李破一边策马而行,一边吩咐着左右将领,安顿好大军军务,不要轻易毁坏良田,也不要犯了军规律法。
裴世清在旁边听了,顿时就松了一口气,能这么说话的人,定非神智狂乱之徒……
而绛州在他治下,物埠民丰谈不上,可也算得上是当今天下难得的一块净土了,这不但是裴世清心血所在,同样也是河东裴氏的故乡,与河东裴氏休戚相关……
月票月票(。)
第四百七十一章郡府()
绛州的街道以及刺史府坐落的位置,和马邑,雁门都差不多。
通往刺史府的几条主街都非常宽敞,整洁,大约也都是隋文帝年间仿照龙原上的新长安城修建而来,取的也是恢弘之意。
那么刺史府的规划也就不用说了,前面是衙堂,后面则是守臣私宅。
裴世清这个刺史其实当了没几年。
差不多是大业十年的时候,裴世清因上书谏征伐辽东事而得罪,随后便辞官归乡接任裴氏阀主之位。
大业十三年,李渊在太原起兵南下,因裴氏有殊功于李氏,裴世清受封闻喜县公,晋绛郡太守,大业十四年李渊称帝,撤郡该州,本来有诏招裴世清入京任职。
可因晋阳失陷事,裴世清未曾奉诏,改任绛州刺史。
也就是说,裴世清主政绛郡也才两三年的功夫,却已是连番转换门厅,先为隋臣,后归李唐,如今又投了李破。
如此说来,也怨不得裴世清生出那许多自怨自艾的念头。
李破被引入刺史府正堂,略略打量了一下便毫不客气的坐了主位。
跟着他堂中的人不多,尉迟恭等人已经被他打去军营领兵了,如今的绛州,又已是大军,军务繁忙,谁也没多少闲工夫。
所以现在李破身边就只剩下了罗士信,薛万彻两人,他们都是总管府辖下将领,不归左右卫府统管,如今肯定是要和张进一起,卫护于李破身边了。
李破坐下,舒服的叹息了一声,摆手让几个人落座,随即便有人奉上香茗。
李破饮了几口,放下茶碗便对薛万彻和罗士信道:“近日这里便是中军了,你们两个辛苦一些,之后布置的妥当些,嗯,先传令给各部,明晚我要在这里设宴款待众人。”
“裴太守……晚宴的事情还得你来操办,记得,这既是宴饮,也是军议,简单一些就好,不要让太多闲杂人等出现,若有窥伺之事生,少不得又是一番麻烦……”
几个人皆都点头称是,李破挥了挥手开始赶人,“你们两个这就去吧,有什么事便寻裴太守商议。”
罗士信和薛万彻立即起身,锤击着胸甲领命而去。
李破这才端起茶碗慢慢抿着茶,看向桌案上摆放的书册,大堂之上一下便安静了下来。
桌案上的书册码放的整整齐齐,李破扫了两眼,便也晓得,一边儿放着的是绛郡户籍,一边则放着绛郡的田籍,这是属于一郡民曹掌管的事务。
还有一侧,则摆放着绛郡的官籍军籍,显然是由功曹和兵曹收录,桌案上最厚的一摞则是绛郡仓储的记录,这是独立的度支之事,应该归于仓曹主管。
大致而言,一郡军政事务最主要的记录文本就是这些了。
当然,这也不可能是全部记录,李破随手翻了翻,都是些总录。
他对这些并不陌生,知道这些东西的珍贵,同样知道这些东西的来源和程序。
大概来说,总录这玩意应该一年小查一次,进行消减或是增补,两到三年大查一次,彻底更新旧有记录,大查的这一次按照之前的隋律,应该由京师御史台派人来一同办理,并要复录带回京师。
除了作为京师诸部地方的依据外,同时也是地方官员考功之用。
这是一套比较完善的统管体系了,也是汉末战乱之后,渐渐归于中央集权的最好体现。
见李破的注意力转移,裴世清趁机解释道:“从大业四年始,绛郡新旧文录,都在此处了,其中大业九年至大业十三年,河东多有动荡,赋役沉重,绛郡逃人渐多,所记不详之外,其余应皆都无虚。”
为什么是大业四年开始,这个问题裴世清没说,李破想想也就明白了,大业四年正是汉王杨谅叛反结束之后。
开皇年间或者是大业初年的记录估计也有留存,那就没必要拿出来了。
李破翻的是户籍,直接翻到了后面,口里随声说着,“我记得裴太守是大业十四年任职绛郡太守的吧?”
“总管所言不差,下官正是大业十四年治绛郡……”说到这里,裴世清顿住,有心说上两句,毕竟大业十四年他受的是李渊封赐,可话到嘴边儿,他又咽了回去。
他同样有着自负,能做到这一步已是不易,再要谄言巧辩,也是不愿为之。
李破头也没抬,直接翻找到了大业十四年的户籍文册,这一本看上去比之前的都要薄的多,翻开看了看,记录的却又比之前的详细。
这意味着什么李破当然清楚,绛郡人口同样大减,那一连串的数字,不晓得政事的人也只是看个热闹,而对于晓得其中道理的人来说肯定是触目惊心。
裴世清之所以说九到十三年的记录并不详实,那肯定是因为地方官吏有所瞒报了,而当年的三征辽东的后果,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