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北雄-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咱们也要善加安抚。

    四来,杨义臣率兵入河北,和罗艺南北呼应,一个不慎,岂非成就了杨义臣那老家伙的名声?

    窦建德听了深以为然,遂回转山东以做观望,果然,高士达被杨义臣摧枯拉朽般击溃在河北,逃都没能逃的回来。

    之后诸般战事当中,曹旦的角色实际上既为众将之首,又是窦建德的丞相,也就是说,窦建德能有今天,曹旦居功至伟。

    由此也就可以看的出来,曹旦的才干实是非同小可,是正经的从草莽中涌现出来的人才。

    现如今屈于裴矩之下,可一旦他开口说话,和童广寿就不一样了,连裴矩都要静下心来听上一听的。

    这位先是瞅着童广寿嘟囔了一句,“老童向来直来直去,嘴巴比竹篓子还大,至尊莫要理他。”

    为童广寿转圜了一句,稍稍沉吟,其实呢,他也觉着童广寿等人现在有点张狂的过头儿了,早就琢磨着想要收拾这些家伙一顿。

    可那得找机会,尤其是不能当着裴矩等人的面儿来,说起来,他对裴矩等人的防范比童广寿等人可要重的多了。

    因为童广寿只是觉着裴矩等人功劳不多,一来却就要压他们一头很是没有道理,所以也就起了怨尤之意。

    可曹旦不一样,他看到的是裴矩等隋室旧臣怀念旧主不说,还和洛阳乃至长安又有许多牵连,事急之时,这些家伙很难全心全意的为妹夫效力,说不定还会反叛,从背后捅你一刀。

    门阀子弟到底是个什么德性,他在山东乃至于辽东可见的多了,所以对裴矩等人是极不放心,觉着到了关键时刻,还是这些山东出来的老人儿更靠得住。

    他这人心里很有主张,却轻易不会显露出来。

    现在裴矩等人正是得用之时,而在他看来,裴矩这些人确实也有才干,要想跟王世充,李渊等人争雄,少了这些样人的辅佐,光靠他们这些山东旧部肯定不成。

    嗯,用一句话来总结这位的心思,那就是人可以用,却不能不时刻防范,不能让这些人坐大。

    稍稍思量,曹旦的声音就拔高了起来,“至尊说的是,来回一趟着实不易,怎能无功而返?王世充……此人出尔反尔,背信弃义的名声早就听过,本就没指望他们什么。”

    “此时出兵来攻,也不稀奇,隔着黄河他也奈何咱们不得,若是贪得无厌,敢北进,咱们先断其粮道,再跟他厮杀一场……”

    “所以说啊,咱们先打着幽州,不妨让王将军舍了魏县北来与我汇合,王世充不来则罢,咱们平定幽州南还之时,他也就无机可乘了,若来,定能叫其匹马无还。”

    这才是战略,像童广寿提出的那些,谁来就冲过去跟人家硬顶,只能是开玩笑,能走的今天一步,只能说童广寿这人非常勇猛,当然也有着幸运加成,不然的话,他早就成了山东累累白骨中的一员了。

    没等窦建德赞许,那边儿的裴矩已然抚掌而笑道:“此谋上佳,曹将军果然名不虚传,不过老夫料那王世充不敢北来,近日便当退兵而去了……”

    二更了,兄弟们。

    a

第542章忌惮() 
裴矩不是诸葛,什么都靠猜,还一猜就中,他只是知道并确定了河南的形势以及洛阳开始缺粮的消息罢了。

    听到这些,裴矩明显感觉到包括皇帝窦建德在内的人们都松了一口气下来。

    这个裴矩能理解,别看说起王世充来,大家都能轻蔑视之,可王世充这样的大敌若倾力来攻,可不那么容易应付。

    王世充占据的土地很多,人口也比山东,河北要多上许多,那么兵力肯定也比他们雄厚……

    王世充让人忌惮是很正常的事情,不然的话,这两年窦建德也不会向其频频示好。

    所以,有些话裴矩也就没说。

    河南闹起了粮荒,叛乱也越来越多,王世充已然不足为惧不假,可越是如此,越应警惕视之,垂死挣扎之下,王世充会咬谁一口还真就说不准。

    那边儿曹旦点头附和,“既然如此,倒是我等多虑了……再有,刘将军所为确有不妥,不若诏其到河间,由至尊当面申斥一番,好让众人知晓,今时不同往日,再要杀伤无辜,则有伤我夏朝名声。”

    一旦皇帝窦建德,以及裴矩和曹旦尽都赞同先攻幽州,那么至此旁人也就不会有其他话说了。

    至于东海郡公刘黑闼之事,一番争吵过后,曹旦准备息事宁人了,最后他还问了崔君肃一句,“崔侍中以为如此可好?”

    崔君肃和曹旦年岁相仿,他和裴矩等关西贵族不一样,是正经的文人,出身博陵崔氏,当初任河间郡别驾,投窦建德之后,很快便升任侍中。

    他不但和中书舍人刘斌等自成一系,而且也是窦建德的臣下中“种田派”最有力的者。

    他们这一派系一般都是土生土长的河北人,虽说也能称上一声隋室旧臣,但他们与随宇文化及兄弟北上的江都臣子又不一样,治平河北的决心要大的多,毕竟这里是他们的家乡嘛。

    而博陵崔氏也是源远流长的名门望族,起先他们算是清河崔氏的分支,后来清河崔氏历经坎坷,多数族人都南逃了,于是博陵崔氏在河北一支独大,历经北魏,西魏,北齐等朝,终于在晋末战乱中生存了下来。

    到了开皇一朝,博陵崔氏降隋之后,子弟渐渐开枝散叶,在西京,东都都能见到他们的身影,博陵崔氏就此也迎来了一个黄金时段。

    可好景不长,到了大业年间,杨广可是把扎根河北的他们折腾的不轻,反而是居于南方的清河崔氏再次活跃了起来,大有返回河北,再据清河的意思。

    到了大业末年,山东大乱,河北经过三征高句丽的摧残,也是一地狼藉,博陵崔氏主支毫不意外的遭受重创。<;>;

    崔氏子弟们纷纷出逃,有的去了洛阳,有的去了长安,有的则南下去清河崔氏那里寻求庇护。

    像崔君肃这样在河北为官,又属博陵崔氏分支子弟的,只能在一场场剿匪战事中出力,而在你来我往的厮杀当中,族人渐渐凋零。

    可以说,如今的博陵崔氏在河北也就剩下了小猫两三只了,要知道,当初河北崔氏两脉共居北方七宗五姓之列,是北方一等一的豪门大阀,同时也是北方汉姓之首,连晋阳王氏都要略逊一筹呢。

    可现在嘛,就都不用提了,河北山东的高门大姓都在战乱中零落四方,能不能再续辉煌都要看天意。

    话说回来,崔君肃其人性情端方,和裴矩等人不一样,他对隋室毫无留恋,非常愿意辅佐窦建德治平河北,再加上他的家世,才干,那么能得到窦建德重用也就没什么好奇怪的了。

    此时崔君肃微微拱手言道:“曹仆射言过了,非是臣以为如何……如今群雄并起,天下骚然,若无治平之心,何以传至尊贤名于天下?”

    “昔日武王伐纣,战一日而破纣之国,刘项伐秦,不出一载即成其事,何也?以仁义之师伐暴虐之国尔。”

    “今帝起高泽,欲负天下之望,何能背仁义而趋商秦乎?”

    一席话让童广寿等人听的云山雾绕,不明所以,可那边儿的人却是频频点头,看着很是让人恼恨。

    学识这东西有的时候确实没什么用,两军厮杀,谁还在乎你认多少字,读了多少书本?可你要是一脑袋扎进知识无用论里面,那可就有乐子了,也许别人骂你两句,你还以为在夸你呢……

    要不古人有君子动口不动手之说呢,说的就是有无学识的区别所在,有学识的人动动嘴巴,就能让你败下阵来,没学识的人也就只能选择动手了。

    所谓劳心者制人,劳力者受制于人,也就是这么一个道理。

    曹旦默然,因为这话说的非常有道理,而且崔君肃不同于裴矩,说话做事向来对事不对人,很让曹旦敬重。

    只是越是这样的人,对于生存土壤要求的越是严格,所以崔君肃在窦建德这里的名声不如裴矩的好,与童广寿等人的冲突也就激烈的多。

    最终,做出决定的是窦建德,他这人善听人言的优点非常明显,很多时候都是觉着谁说的有道理就听谁的,而且还能随手平息反对者的怨气,很是有些肚量呢。

    “闻先所言甚是,朕也觉得刘大郎做的不对,可刘大郎自跟随朕以来,立功不少,对朕也是忠心耿耿……不如这样吧,下诏给刘大郎其引军回魏郡,东海郡公的爵位收回来,任站殿将军,兼魏郡郡尉,再者,众人应该深以为戒……”

    “要说你们也该好好想想,朕的名声也就算了,瞅瞅现下各郡还剩多少人丁?这么杀下去也不用旁人前来攻打,咱们自己就把人都给杀光了,你们说是不是?”

    众人不管心里怎么想的,都是点头,这么处置众人也没什么话说,要知道刘黑闼不但是窦建德的同乡好友,而且还是窦建德的结义兄弟。<;>;

    如今打下殷州来,杀了些人,却要被削夺职位,窦建德的老部下们都是心有戚戚焉,心中大多暗自嘀咕,屠个城算什么,当初在山东的时候,可没见大首领这么心慈手软,现下多了这些叽叽歪歪,说话让人听不懂什么意思的家伙,大首领被这些人瞒哄不说,大家伙儿做起事来也是束手束脚,恁不痛快。

    可刘黑闼到底没让“谗言”给弄死了,他们倒还不至于跟崔君肃等人彻底撕破脸皮。

    崔君肃虽不满意,可也不是什么糊涂人,知道再要咬死不放,恐怕就有些不妥当了。

    见众人无话,窦建德满意的笑了起来,并立即转开了话题道:“你们都知道,前几日晋地来人见朕,说是……萧皇后南归了,现在居于晋阳行宫……”

    说到这里,窦建德微露惆怅,眼前好像浮现出一个如同神女化身般的婀娜身影,良久,在众人注视当中,窦建德才自嘲一笑,接着道:“皇后向镇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