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是如果不去收购粮食,单纯的减少本地粮食消耗,提高粮食产值的事情,能做的他也都做了。
之前春耕的时候,他就已经派出了船只,组织了渔民成批量的去海中捕鱼,用来减少安置营日常的粮食消耗,成效也很不错。
而且他也一直在关注贾有德的百味饼厂的事情,对于百味饼可以说是抱有厚望。
但,事情总得徐徐渐进,一口气吃成个胖子终归是不可取的。
贾有德的这个百味饼厂,目前就一个厂房,满打满算一天也就能加工个几百石的粮食。
满足日常的需求都供不上,别提做储备粮了。
而且厂房的扩建,人员的招募都是需要时间的,短时间内帮不上什么大忙。
朱由校对此正一筹莫展的时候,薛明礼在他耳边小声说到:
“殿下,听说洋人有个什么公爵,正在府上?”
“小约翰,是没继承爵位的布拉干萨公爵。”朱由校点了点头补充到。
好奇的望着薛明礼,难道这个小约翰能帮助他?
可是要知道小约翰住在广州城,是相当于后世的政治避难的,除了他父亲留下的死忠还听他的,哪里还有什么发言权?
“殿下,在我朝内部收购足够的粮食,目前看来已经很难了。”
“但是南方的安南,暹罗等国,盛产稻米,一年可种三季。”
“从他们哪里可以用极低的价格,收到大量的粮食,以解广州的粮缺。”
“唯一的问题,就是这些小国的贸易,都被那些东欧的洋人所垄断了。”
“不但在当地建立堡垒城镇,还控制当地的税收海贸,如果想要在当地收购粮食一定绕不过他们。”
“嗯。”朱由校赞同了的点点了头,此时他已经明白了薛明礼话中的含义。
无非就是想利用小约翰东欧贵族的身份,和当地的欧洲人搭上关系,好从中悄悄的收购粮食。
毕竟如果没有这层关系,让明朝人去当地大肆收购粮食,无论是欧洲人还是当地的土著,都会发现他们明朝缺少粮食,就算卖给他们趁此机会狮子大开口的。
但是用小约翰的名头就不一样了,都是欧洲人,而且小约翰还是葡萄牙贵族。
要知道当时的欧洲的王室关系可是够乱的,各个国家的皇帝几乎都是表亲,贵族就几乎没有不沾亲带故的。
用他的名头,借着给他的追随者在广州定居采买粮食物资的名义,可以悄无声息的收购到不少当地的廉价粮食。
想到此处,朱由校觉得应该去见一见这个小约翰,自从送来之后,两人还一面没有见过,也不知道他的汉语学的怎么样?
第140章 平静()
可前脚还没有迈出门外,就有仆人急匆匆的过来禀告,说杨山等人已经回来了。
他便收回脚,把去找小约翰的事情推迟了下来,如今最重要的还是眼前的这堆烂摊子的。
依旧是王府的议会厅,朱由校皱着眉头坐在案前,听着下面跪着的李忠义汇报着整件事情的前因后果。
事情的发展不止超乎了他的预料,就连站在一旁曲来福和杨山两人,也被吓了一跳。
居然不只是失火这么简单,而是整个总督府都被炸掉了,官员商贾乃至于无辜的仆人百姓死伤无数,这事情闹得可是真够大的,根本就无从遮掩了。
虽然炸掉总督府李忠义等人并不知情,但是进府暗杀可确实是他们做的,一旦被抓到什么蛛丝马迹,可是跳进黄河也洗不干净了,注定要背锅。
至于这个戚老汉,和那封遗书之中写到的东林故交,虽然明确的告诉了朱由校等人这幕后黑手究竟是何人,但却根本算不上什么能够拿得出手的证据。
就如同李忠义敢轻易的胁持然后又放掉侯兴安一样,虽然李忠义明知道自己等人的身份,在侯兴安的面前已经暴露无疑,但是没有证据,就凭借一介商贾的只言片语,想要牵连到贵为王爷的朱由校根本就是不可能的,身份悬殊不说而且亲疏有别,就算是闹到了皇帝的案前,皇帝也不可能相信。
而拿着一封死无对证的遗书,想要牵扯到一直都已清流自居的东林党人,也无异于是痴人说梦,要知道这个世上最厉害的可就是这些文人的嘴了。
所以朱由校现在只能祈求李忠义等人没有留下隐患,让张鸣岗的真实死因被埋藏在这场爆炸与大火之中。
除此之外,他也无能为力了,因为事态的发展已经远远的超出了他所能控制的范围。
而且朱由校隐约的觉得,自己派人去暗杀张鸣岗只不过是一个偶然因素,即使他没有派人去暗杀,张鸣岗也活不了多久这一切似乎都与朝堂上日渐激烈的党争有关。
而最终事态的发展会是如何,就要等待朝堂之上的风云变幻之后才能知晓了。
“下去休息吧,这几日你们辛苦了。”
“牺牲的人按照之前说好的,家属予以厚待,活着回来的也同样重赏!”
“只不过事情没有结果之前,所有参与了这件事情的人,不能离开王府半步。”
朱由校对李忠义安慰和嘱咐着,让他回去给众人传达他的命令。
“谢殿下!”李忠义知道自己等人闯了祸,惹了大麻烦,根本就没指望着回来之后还有赏赐,只求不被责罚就谢天谢地了,所以听到了殿下没有过多的怪罪之后立刻欣喜谢恩退下了。
一连几日,无论是王府之中还是广州城内都风平浪静的。
朱由校也趁着闲暇,在府中见了小约翰一面。
还别说,这个小约翰的语言天赋还真是不赖,短短几天的功夫,已经能简单的用汉语和朱由校交流了。
而且交谈之中,朱由校总能感觉到,这个小约翰对他似乎有些崇拜,举手投足之间总是学着他的一举一动。
自从那日找到小约翰,向他提出了用他的名义去南洋诸国收购物资被同意之后。
小约翰几乎就变成了朱由校的小跟班整日的跟在朱由校身后。
朱由校也不烦他,甚至对这个和自己有几分相似,独自生活在这个陌生世界的跟班有着莫名的好感。
几日以来,就如同哥哥带着弟弟一般,无论是去田庄视察正在进行实验的生态种植,还是去贾有德工厂朱由校都会带着他。
“约翰!去拿一瓶花蜜水过来。”朱由校看着薛明礼送来的近日的花销账本,感到有些头痛,想要喝杯水冷静一下,晃了晃空空的水壶,张嘴就对小约翰喊到。
“是!”小约翰学着大人的模样,有模有样的拱了拱手,屁颠屁颠的就跑了出去。
密密麻麻的账本,让朱由校看的简直头疼,完全的流水账式记载,让他根本就看不明白,只能翻到最后一页。
看着上面赤字的亏空,一百三十二万两。
而白纸黑字的余额,还剩下八十七万两,这还是算上了那一船的金银,不然朱由校已经破产了。
虽然现在还有钱,但是亏空不填补是会越来越大的,如果朱由校继续再往里投入,早晚还得破产。
所以这不一闲下来,就提笔给他最最敬爱的皇爷爷写信哭穷,几乎一天一封的亲情牌轰炸着,希望能够重新给他调拨赈灾的粮饷。
而埋头写信的朱由校,并没有注意到,小约翰正气喘吁吁的捧着茶壶进到了屋内。
“砰!”的一声。
朱由校抬起头,正好瞧见茶壶摔到了地毯上碎了一地,小约翰红着脸喘着粗气,眼中还带着泪水的模样。
他赶紧喊来了仆人,去收拾地上的碎片,然后安慰着正在抹鼻子的小约翰。
一时间竟然怀念起了李忠义在时的模样,这几天他差点把小约翰当成了李忠义一样使唤。
原来李忠义自从回府之后,虽然朱由校没说什么,但是可让曲来福给罚惨了,被安排到了茅房,日夜与屎相伴。。。。。
想到李忠义已经被曲来福折腾的差不多了,朱由校便带着小约翰去寻李忠义,毕竟身边离开了这个称心的近侍,他还是有很多不习惯的。
手中拿着扫帚,穿着最低档仆人的灰布长袍,李忠义就在茅房外落寞的打扫着地上并不存在的落叶。
就连朱由校走进他都没有注意,似乎还沉寂在自己的世界中。
直到扫帚碰到了朱由校的靴尖,李忠义才猛然回过神来。
抬起头发现是殿下,立刻就跪了下来,哀求着要回到殿下身边。
朱由校看他可怜的模样,知道是被曲来福没少折腾吓唬,连忙安慰着。
说什么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等等他自己都不信的屁话。
但是没办法啊,朱由校可不想李忠义让曲来福给彻底吓住,不然以后身边就没可以用的人了。
忠心耿耿的小太监很可能就摇身一变,成为他身边的头号小叛徒了。。。。。这是朱由校如何也不能忍的。
第141章 春雨初至()
“沙沙沙”亭外的春雨,细腻而温润的抚慰着这周遭的一切。
顺着四周屋檐的瓦砾向下流淌,“嘀嘀嘀”的一点点滴落在地上的石砖之上,滴落在石桥之上,滴落在花草之间。
洒在池水之中,溅起一阵阵灵动的波纹。。。。。
这是1611年的第一场雨,也预示着当年忙碌的春耕即将结束。
而一场春雨即是标志着春种结束的符号,同时也象征着人们对秋日丰收的美好期盼。
这也是朱由校穿越以来,所经历过的第一场春雨,但他却没有时间去欣赏亭外春雨洗礼之下的风景美色。
他正在亭中忙着与徐光启、葛斌、曲来福等人商谈着春雨之后就要着手进行的,整个广州城的修缮改建工程。
这些日子众人也没有闲着,统计了一下整个广州府内空闲的青壮劳动力,统计之后的结果还是很可观的。
因为受到天灾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