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莫斯科对皖南事变的发生,亦深感不安。尽管国民党方面及时地通知了苏联大使,皖南事变仅为地方性事件,不会影响到国共两党关系,但据蒋介石在1月17日国民党军委会发言宣布新四军为叛逆,并取消其番号之后,苏联驻华军事总顾问、驻华大使,就频频造访,对国民党的做法提出种种批评,弄得蒋介石不胜其烦。
而且在中国访问的苏联外交人民委员(外交部长)更以拒绝出席国民政府驻苏大使宴会的方式,显示了苏方的强烈不满。
据周恩来副主席报告称,苏联驻华武官兼军事总顾问,后来的苏联元帅崔可夫刚一得到事变发生的消息,就秘密会见了周恩来和叶剑英,提议:皖南新四军主力应坚持北上,另在江南地区视情况约留一小部干部和武装,埋伏在民间。如国民党质问时,可作为此次被包围攻击后的散兵。”“到江北后国民党将继续迫你们北上,那时可以答复他,鉴于皖南事件,如要继续北上,必须先将江苏境内国军全数离开江苏,应求得安全北上的保障。这样仍能拖延。考虑到国共内战可能爆发,他特地请中共中央“迅速调查兰州到延安间各种情况(道路、碉堡、驻军、民众、粮食等),包括西北五马及傅作义部的情况,以备万一援助之需。并称:如果国民党如继续内战,我崔可夫有权暂时停止苏联援华军火于新疆哈密的途中。
第二百三十一章莫斯科也有责任()
但是,莫斯科并不赞成中共毛泽东主席对形势的估计和所设想的对抗措施。还在事变爆发前夕,即1941年1月4日,共产国际总书记季米特洛夫就曾针对毛泽东主席对国民党的激烈态度,在电报中提醒过他:不该将破裂作为出发点。
皖南事变的发生,使毛泽东主席相信自己以前的估计和态度并没有错,错的其实是莫斯科。再加上他15日给共产国际去电后,莫斯科方面一直没有回复,因此,他更加坚信自己的判断没有错,故一再向党内各领导人强烈地表示对莫斯科的不满。刚一得知皖南新四军全军覆灭的消息,他就愤然致电周恩来副主席,要周副主席质问苏联驻华武官兼军事总顾问崔可夫:“蒋介石无法无天至此,请问崔可夫如何办?”
但苏联驻华大使和武官都表示,目前局势须有全局的观察和布置,尤其要从各方面探查,蒋介石是不是与日本有秘密联络,或有新的谈判。要判断蒋介石是否有意破裂,不仅要注意华中国民党的部队,也要注意胡宗南或其他方面的国民党军的动向。虽然必须积极加强军事准备,但“今天的工作中心,仍是求得抗战继续。”但毛泽东主席仍坚持蒋介石就是蓄意破裂。
20日,毛泽东主席在电报中干脆告诉各方领导人说:现在的问题是远方(指苏联)的政策与我们所想的相左,三个月来几经往复,尚未得到解决。
23日政治局会后,毛泽东主席更是尖锐地批评苏联继续寄希望于国民党的做法。他明确地告诉周恩来:朋友们的意见是错误的,请对朋友们说,蒋介石一月十七日命令是中国全国性突然事变的开始,是全面投降全面破裂的开始,要他们停止接济,准备后事,不然要上当的!
25日,看到周恩来副主席转达的苏联驻华大使等各方的意见,强调蒋并非真要破裂,认为延安的估计有些过激等,毛泽东主席当即明确表示:人家已宣布我们叛变,我们决不能再取游移态度,我们决不能再容忍,我们决不能怕破裂,否则我党就要犯严重错误,因此延安命令及谈话的全部内容,包括文字在内是完全正确的。我们表明态度之后听凭蒋介石去处置,或者他执行我们的十二条,两党重归妥协,或者实行全面破裂。你们应向各方表示,蒋介石已将我们中国共产党推到了对立的地位上了,除非蒋介石取消十七号关于撤销新四军番号的命令及实行其他必要步骤,我们是只有和他对立一途,因为我没有别的路走。
第二百三十二章不感情用事()
然而,毛泽东主席愤怒归愤怒,不满归不满,他不会感情用事,但莫斯科的态度仍旧不能不重视。这是因为,毛泽东主席作为中国共产党的舵手,他必须困难想得多一点,难一点,对形势的严重估计,使他不能不考虑在军事上采取主动或及早准备反攻的问题。可是中共军事上,尤其是在装备和武器弹药方面,困难极大,与当时国民党的军队完全不能相比。毛泽东主席为此曾特别询问过指挥华北军事的彭德怀:三个月内华北能抽出多少兵力?能集中多少有效炮兵及炮,有把握打破较坚固之碉堡否?因为如果立即取攻势,即须调动华北兵力,而一经调动即须有决心打到四川去(非打到四川不能夺取陕甘),即须有决心同蒋介石打到底。
彭德怀的答复显然不能令毛主席满意。毛主席随后明确告诉军委其他领导人说,仅军事一项,由于“我们缺乏重武器及使用武器的技术人员”,无法实现夺取西南西北几个重要省份的战略目的。而如果不能夺取西北,控制中苏西北交通枢纽,就无法取得苏联的援助。没有苏联的援助,要同时对付蒋日两个敌人,就会极其困难。正是考虑到这种情况,毛泽东主席因为皖南事变的发生,相当反感苏联继续援助国民党,明确讲:“苏联如再接济重庆武器甚为不好,请要武官设法停止”,因为“蒋介石反革命是确定了的。”
当然,毛泽东主席不能不同意苏联武官关于应当尽可能延长蒋介石抗日时间的说法,他说:苏联武官延长时间的意见是对的,事实上我们即使要出兵至快在半年后,目前只打防御战。而问题是何种时机他们可以公开援助我们,而不是去援助蒋介石?五月后苏联有何办法援助我们夺取兰州?如果没有飞机及攻城部队夺取兰州及甘凉肃三州是不可能的,而这一问题迟早必须解决!
莫斯科的态度显然极大地约束了毛泽东主席的反攻计划。而恰好在毛泽东主席反复考虑军事反击可能性的这个时候,即1月下旬,日本开始集中几个师团的兵力,乘国民党抽调兵力向华中对付共产党军队的机会,对河南突然大举进攻。这一新的变化证实了莫斯科的看法,不可避免地让毛泽东主席对前此关于中日已告休战,蒋介石即将叛变的形势判断起了变化。在这种情况下,1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一方面固然通过了毛泽东起草的《关于目前时局的决定》,告诫全党要做好与蒋介石分裂的准备,称:蒋介石已经从革命走到反革命,国共破裂的前途已经确定了,“对于以蒋介石为首的反动了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我们过去一面斗争一面联合的两面政策,现在已经不适用了,对于他们,我们现在已不得不放弃联合政策,采取单一的斗争政策。”今后的斗争方向,就是要“动员全国人民,孤立与克服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及其首领蒋介石的反动,使一切主张抗日与民主各阶层的人民代表去代替反动了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组织抗日民主的国防政府。”但是,它在另一方面也不能不承认,由于日蒋尚未公开妥协,以及受到各方力量的牵制,国共目前未完全破裂。因此,当前的策略仍然应当是政治上坚决反攻,而军事上须取守势。
第二百三十三章日本鬼子的进攻()
(一)
莫斯科的态度显然极大地约束了毛泽东主席的反攻计划。而恰好在毛泽东主席反复考虑军事反击可能性的这个时候,1月下旬,即皖南事变发生后刚刚半个月,日本侵略军开始集中几个师团的兵力,乘国民党抽调兵力向华中对付共产党军队的机会,对河南国民党部队的防区突然大举发动进攻。
皖南事变刚发生后,日本鬼子当局发表声明说:重庆蒋介石当局做了中日开战以来唯一正确的事,即消灭共产党的新四军部队。
但日本鬼子做事可只讲厉害,不讲交情。他们不仅没有和重庆国民党方面形成“互动”,更没有投桃报李,而是乘乱向国民党军发动了大规模的进攻。打得蒋委员长的得意部下汤恩伯丢兵弃甲,丧失国土,又让大批普通国民成为亡国奴!
而且,日本鬼子的首相东条英机甚至说:蒋介石想把共产党的部队赶到华北地区,破坏华北的稳定局面,危害了我们的利益,我们大日本帝国不同意。
(二)
这一新的变化证实了莫斯科以及在莫斯科的斯大林、在莫斯科的共产国际的看法,不可避免地动摇了毛泽东主席前此关于中日已告休战,蒋介石即将叛变的形势判断。
在这种情况下,1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一方面当然地通过了毛泽东主席起草的《关于目前时局的决定》,告诫全党所有同志要做好与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全面分裂的准备,《决定》中说:蒋介石已经从革命走到反革命,国共破裂的前途已经确定了,对于以蒋介石为首的反动了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我们过去一面斗争一面联合的两面政策,现在已经不适用了,对于他们,我们现在已不得不放弃联合政策,采取单一的斗争政策。今后的斗争方向,就是要动员全国人民,孤立与克服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及其首领蒋介石的反动,使一切主张抗日与民主各阶层的人民代表去代替反动了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组织抗日民主的国防政府。但是,它在另一方面也不能不承认,由于日蒋介石集团尚未公开向日本鬼子妥协,以及受到各方力量的牵制,国共合作目前未完全破裂。因此,当前的策略仍然应当是政治上坚决反攻,而军事上须取守势。
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这时并不了解中共中央内部围绕着政治反攻,还是军事政治同时反攻所展开的上述讨论过程,但是,中共中央的激烈反应和对国民政府的公开抵制,以及由此而引发的国民党内部的意见纷争,和国内外舆论的强烈批评,还是让本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