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秦兴旺把2000元中的一千元,分配给军火库的正式和非正式人员每人一元,自己也只领了一元。其余的叫猴子办了一百多桌酒菜,不当班的先吃,分批犒劳了大家一顿。
第一百零五章往事()
一
柳先生在北方办起了小学直到高中;不仅使他获得了声誉;也更让人敬佩他的学识。北方当时几所著名的高校争相请他去教课。
柳先生教历史从来不写教案;当然除了有特别要求的部份;他上课上下五千年娓娓道来。因为新学;旧学他都热衷;且都有深入的研究;还去日本学习过。特别是他参加大革命的经历;使他的课不光只讲历史的掌故;而且还联系当时的实际;借古谕今;让人得益非浅。所以深得学生们的喜爱。
只要是柳先生的课;不仅本系的学生不会缺课;就连外系;外校大量学生都来旁听。
柳先生对时局;新闻的分析文章常常见诸于报端。
往往是听课的人越多;柳先生讲课的激情更高;更浓烈;不知是否达到了他在清朝末年;为唤醒民众;登台演讲时的那种状态。
第二位柳师母马淑君在女子师范读书时;就是常去听柳先生的讲课;转而仰慕他;经人搓合;和他走到一起的。后来
淑君又把求学借宿在自己家的远房亲戚李婉之;就是后来的兴旺和家旺的妈妈;介绍给了秦父。
二
柳先生年龄大了;准备回上海商务印书馆编书之前;向学校推荐秦父接他的课。学校本来觉得秦父只是高等师范的文凭;担心他压不住阵脚;惹得柳先生好一阵不高兴;甚至说不去参加为他开的欢送会了。
后来的事实时;秦父的讲课虽没有柳先生那样的激情;但他分析历史问题更加深刻;更加细致;同样深受学生们的喜爱。听过秦父讲课的同事老师都说;师徒俩的学问水平都不简单。
三
王云五入主上海商务印书馆后,商务印书馆的高层采纳了王的提议,高薪在全国招聘文化人士共同发展,高级职员的薪水比一般大学教授还要高。柳先生想想自己年纪也不小了,再在北方教育工作第一线工作有点力不从心了,夫人和女儿孩都在上海,再不回去,对家人对自己实在有点说不过去了,于是便向一位在商务印书馆工作的学生讲了自己的想法。商务印书馆的头儿们一听此事,都非常高兴,还派专人来北平接柳先生回上海工作,甚至说他要多少薪水都可以,只要不要求超过总经理王云五的薪水就行。其实,他们知道,像柳先生这样不贪图荣华富贵之人,拿多少薪水不是他们主要考虑的;像他们这些高端文化人;要的只是干工作的一个舒心环境。
四
1932年第一次凇沪抗战时;日本鬼子的飞机企图消灭中国的文化;几乎完全炸毁了中国,乃至包括日本在内远东最大的出版及文化机构商务印书馆。
柳先生和全体商务人一道;不分昼夜的加班努力;采用一位编辑配一位名师的办法;聘请当时的国学大师赵欲仁主编高小国语课本;沈百英主编初小国语课本等,起名为复新国语教科书。
在一年不到的时间里;硬是把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中的全套教课书编辑完成了。此套教科书中更加重了大量如郑成功;岳飞等爱国主义的内容。这在有现代化设备的今天也是不易做到的。
柳先生因此也忙得病倒了。
第一百零六章学生们要见蒋委员长(1)()
(一)
十一号上午起,各地的学生代表陆续在南京中央党部集中,先是在门口排队,后来人太多了,挤进了中央党部大门。中央党部的警卫们劝阻无效,也只好睁一眼闭一眼。这时候蒋委员长已经到了,正在楼上开会。
学生代表坚决要求见蒋委员长,当局叫学生推举代表到里面讲话,学生们当即推出八位为代表。
这八位学生代表中的代表被引到会客室后,从楼上下来的不是蒋委员长,而是张继、吴铁城两位委员。
而张继首先用告诫的口气对学生代表们说,当前的国事,国民政府已有既定政策。同学们应该坚决拥护,安心读书,不要听信谣言。
学生代表们听到“谣言”两字,愤怒地反问道,东北的大片土地被日军占了,几千万同胞处于水深火热之中,难道这是谣言!
学生代表又说,我们不辞劳苦,来首都是为了几千万东北同胞请命。国难当头,请求政府采取坚决的态度,我们别无他求。
吴铁城打断了学生代表的话,叫他们回去写出书面报告提交给政府研究。
学生代表们一听,知道这是拖延糊弄他们,就坚决地说,我们来的目的就是要求政府坚决抗日!蒋委员长是政府的最高决策人,要他亲自和全体同学们讲清楚政府的政策就行。
张继、吴铁城见糊弄不过去,只好回到会议室汇报。
蒋委员长怒形于色,和老蒋渊源颇深的考试院院长戴季陶见状,就提出学生问题应当由教育部处理。
消息传到楼下,学生大哗,齐声高呼:“我们要抗战”,“我们要见蒋委员长”,怒骂之声震动整个中央党部。
几个警卫上前想把学生推离,由于人太多推不动,警卫就用力拖,学生误以为当局要动武了,便使劲向前冲。
混乱之中,忽听到一声枪响。学生们听到枪声,边骂边退,涌出了中央党部。这一枪是侍卫队放的,为的是恐吓学生。
(二)
各地学生在十一号的请愿,不仅没有见到蒋委员长,而且还遭到武力威胁,但他们毫不屈服。
十二号早晨,请愿学生们又齐集到国民政府大门外的空地上,席地而坐,要求蒋委员长接见。
等到十一点来钟,国民政府参军长贺耀祖出来见学生,学生们坐在地上理也不理他。
贺耀祖只得悻悻地说,同学们来京请愿,是出于爱国热忱,和国民政府的想法是一致的。蒋委员长深为嘉许。
贺耀祖还没说完,广场上嘘声四起。
何耀祖顿了顿,继续说,同学们的意见很好,但我们必须估计一下我们自己的力量,外国人常说中国人是一盘散沙,如果我们只图一时的气愤,轻举妄动,后果不堪设想,云云。贺的话中没有提到一次“抗战”两字。
一位学生愤怒地打断了他的话,责问道,照你的说法,我们只有听凭日本的侵略,我们什么时候才能有把握去抗战?
另一位学生说,政府坚持内战,制造分裂,还说外国人说我们是一盘散沙,这个责任该有谁负啊?
一时,“反对内战”、“团结抗日”等口号声响彻广场。
第一百零八章学生们要见蒋委员长(3)()
吴铁城打断了学生代表的话,叫他们回去写出书面报告提交给政府研究。
学生代表们一听,知道这是拖延糊弄他们,就坚决地说,我们来的目的就是要求政府坚决抗日!蒋委员长是政府的最高决策人,要他亲自和全体同学们讲清楚政府的政策就行。
张继、吴铁城见糊弄不过去,只好回到会议室汇报。
蒋委员长怒形于色,和老蒋渊源颇深的考试院院长戴季陶见状,就提出学生问题应当由教育部处理。
消息传到楼下,学生大哗,齐声高呼:“我们要抗战”,“我们要见蒋委员长”,怒骂之声震动整个中央党部。
几个警卫上前想把学生推离,由于人太多推不动,警卫就用力拖,学生误以为当局要动武了,便使劲向前冲。
混乱之中,忽听到一声枪响。学生们听到枪声,边骂边退,涌出了中央党部。这一枪是侍卫队放的,为的是恐吓学生。
(二)
各地学生在十一号的请愿,不仅没有见到蒋委员长,而且还遭到武力威胁,但他们毫不屈服。
十二号早晨,请愿学生们又齐集到国民政府大门外的空地上,席地而坐,要求蒋委员长接见。
等到十一点来钟,国民政府参军长贺耀祖出来见学生,学生们坐在地上理也不理他。
贺耀祖只得悻悻地说,同学们来京请愿,是出于爱国热忱,和国民政府的想法是一致的。蒋委员长深为嘉许。
贺耀祖还没说完,广场上嘘声四起。
何耀祖顿了顿,继续说,同学们的意见很好,但我们必须估计一下我们自己的力量,外国人常说中国人是一盘散沙,如果我们只图一时的气愤,轻举妄动,后果不堪设想,云云。贺的话中没有提到一次“抗战”两字。
一位学生愤怒地打断了他的话,责问道,照你的说法,我们只有听凭日本的侵略,我们什么时候才能有把握去抗战?
另一位学生说,政府坚持内战,制造分裂,还说外国人说我们是一盘散沙,这个责任该有谁负啊?
一时,“反对内战”、“团结抗日”等口号声响彻广场。
贺耀祖见状,恼羞成怒,声称学生开枪的事必须追究,只有先扫除奸人才谈得上团结。
学生们一听居然诬陷昨天在中央党部开枪是学生干的,就像一桶冷水倒进滚卡的油锅一样,广场上立即掀起一片怒骂之声。
学生们责问:“到底是谁捣乱?”“我们要求你交出奸人来!"问得贺耀祖哑口无言。
贺耀祖的奸计不成,怕局面失控,更是为了自己脱身,连忙说:好好,我将把你们的意见向中央称述。说着就溜下台,躲起来了。
下午,请愿学生增加到五、六千人,他们大多数带着被子、毯子等,表示坚决要见蒋委员长,见不到不走。
入夜,学生们露宿在国民政府外的广场上。十一月夜晚的天气已很寒冷,不少女同学互相背靠背挤在一起御寒,这种爱国之心令警察都感动了,他们尽量减少警卫范围,便于同学们活动。
十三日,请愿学生的人数又有增加,国民政府附近的街道上都挤满了人。当局紧张起来,选派了50名便衣警察,化装成学生模样,三个两个的混入广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