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们不是答应稳三天吗?你觉得他们会毁诺?”
“我以为可能性很大,他们的着眼点毕竟与你我不一样。如果粮食涨价能给他们带来收益,并除去你这个眼中钉,那有什么理由不涨呢?要是我没猜错的话,他们离开郡衙之后肯定第一时间商议明天该涨多少的问题,出席的人可能还包括胡仲任和罗家的人。。。。。。。所以,我们现在要是将粮食投入到市场中,多半会被他们直接吃掉,却于事无补。”
“就你这么说,这事无解了?”
“现在还有两个解法。”
“哦?”
“一是希望老天爷在这几日之内下雨,要是十天以后再下都没用了;二是,你就看我的吧,该怎么着还是怎么着!”
范宁听着他的判断,虽心有不甘,却也无可奈何。
范二离开府衙后,便急匆匆地赶回了苏园,又第一时间将众人召集起来进行了一番布置。
翌日。
一如范二所料,豫章城内的粮价果然非但没有稳定下来,而且直接从斗米四十文涨到了斗米五十文!
更严重的是,城内的各种铺子竟有一半以上关门了,城内的民众顿时恐慌起来。
随着太阳不断升高,成百上千的农民开始由乡下涌向城内,而各县的信使也将这两天发生的异常汇总到了范宁的手上。
范宁这才知道,十六个县城已有一半以上关闭了城门,而那些被拒之门外的人,又将去向何方?
他仿佛看见,一大波灾民正在往豫章城涌来。
如今的局势,远远比想象中要眼中许多!
当大量的灾民涌来时,又该怎么做呢?
开设粥棚?关闭城门?
这些都不紧要!
最要紧的还是将能够动用的武装力量召集起来,以防某些别有用心的人趁机做乱!
范宁手上的武装力量共有三支。
一是由叶添龙带领的部曲,这四十来人属于绝对的私人武装力量,这些人可以说是完全听命于范宁,后者指哪他们就会打哪儿。
二是豫章郡衙的衙役,这些衙役的数量也是四十来人,这些人平常除了保卫范宁之外,也会做一些抓贼啊、收税啊之类的工作,他们的战斗力比部曲稍微弱一些。
三就是军队,也被称为地方兵。
驻扎在豫章的地方兵共有八百人,这些人最重要的工作就是看守城门,或者在打仗时防守城门。
可看守城门并不需要多少人,而豫章城最近几年也还算是太平,所以这八百地方兵一直实行的是轮班制,——郡丞曹洗将他们分成了六个队,每个队出勤两个月。
平常时候,在豫章城内驻扎的军队也就只有一百多号人而已,剩余的人则都在乡下种田呢!
但府库中的粮食,还是按他们的人数配给的,要不然也不能一下拿出上千石存粮了。
古代的兵制经历了一系列演变,期间经历过征兵、世兵、募兵三大基本制度之间。
前汉的兵制与现代的征兵制最像,实行的都是“义务兵”制度,凡年满二十三岁的成年男子,都有义务服两年兵役。第一年一般是在地方服役,相当于是实习期,每年秋天还要进行大比武,也就是“都试”;实习期结束之后,第二年开始转为中央军或京城卫戍部队,或驻守边境。
要想实行这一套制度,有一个前提就是中央足够强大,能够完全掌握住户口才行。
到了王莽当政时,许多地方武官利用秋天“都试”的机会起兵,而国家的经济状况也不容乐观。所以光武帝刘秀掌握政权后,就对“义务兵”制度进行了调整,其目的也是为了大力压缩地方部队,只保留中央军。
只有中央军而无地方军,地方发生骚乱怎么办?
刘秀的解决办法是,用地方豪强的私人武装来顶替地方部队,这些私人武装也就是后世的部曲和私兵。
由地主豪强组织部曲私兵,不但可以代替地方部队、为国家省一大笔钱,而且因为他们的规模较小,再不可能像原来的地方武装一样叫板中央军了。
可长此以往,国家军队的战斗力也就越来越虚弱了,而且私人的部曲因为没有服役年限的约束,所以他们的战斗经验会越来越强,这为后来的军阀割据埋下了伏笔。
三国时代的曹操、刘备、孙坚等人,他们的的班底都是私兵,而非国家的编制军队。
既然有能力就可以招募依附自己的佃农和相邻为私兵部曲,那曹操等人即便成了军阀,拥有了自己的领地,但却没法按原来的征兵制度征募兵员了。——优良的兵员早就被人招募为部曲了。
面对兵源不足的难题,曹操终于对兵制做出了重大改革,军户制便就此应运而生了。
曹操开始实施“兵农分离”的政策,将士兵及其家属的户籍专门提出来组成军户,对他们进行军事化管理,同时也解除他们的劳役和赋税,专职当兵。
军户制属于世兵制的一种,如果这一代加入了军户,那他的后代就全是军户了。
0183早点铺里的小道消息()
军户制刚开始实行时,军阀们为了提高这些“职业兵”的战斗力,可谓是想法设法为他们谋求福利。
那时候的军户,不但可以混一口饱饭和一片良田,运气好还能分到一个女人。
军阀们给当兵的发女人,一来是提高他们的士气,二来是让他们生下下一代军户,三就是把她们当成人质,提高士兵的忠诚度。
有了种种优越性,当兵也就成了当时的人最愿意参加的工作,有的人为了儿子能混成军户,甘愿陪当地“武装部”的干部睡觉。。。。。。
三国时代,曹操除了推出“军户制”外,还出台了与之相关的屯田政策。
在乱世中,各地出现了大批流民和失去了战斗力的俘虏,曹操趁势圈占大片土地建起了国有农场,让这些人在农场中集中耕种。国家为他们提供安全保障和粮食种子、农具等生产资料,让他们一心一意地在圈定的土地上种粮交租。
屯田户与军户相辅相成,共同支撑起了曹、孙等军阀集团的天下。
这样一来,平民被划分成了三大部分:一、军户,世袭军队,不用交税和服徭役;二、屯田户,国有农奴,不用服役,但要承担极重的租税;三、郡县民,需承担徭役和赋税,在紧急状态下也要服兵役,补充军户的不足。
随着战争变少,有人开始试点让军户参加屯垦,这样一来,军户的处境和社会地位也就越来越低了。
范宁在第一时间想到召集他们,到底还是担心豫章城真的会有大事发生。
范二今日并没有像往常一样练剑,而是洗漱过后,便忧心忡忡地走出了门去。
阿仁想着此时离上课时间还早,他又不坐车,便奇怪地在身后叫道,“公子这是干嘛去?”
范二回头一笑,又自顾自地去了,“我出去逛逛。”
阿仁只得急步追了上来,他不当范二的随从已将近三个月了。
两人出了苏园之后,便往南街的唐家米铺走去。
时间似乎还未到辰时,但太阳却早在半个多时辰前便升了起来,晒在脸上似乎还有些火辣辣地疼。
街上的行人三五成群,似乎外来的客人更多些,这些人不时向人打听郡衙的方向。
范二虽不知此时城内进了多少乡下的灾民,但总算是知道范宁有麻烦了的。
走了一阵后,范二正好路过一家早点铺,遂笑着对阿仁道,“咱们先吃早点去吧?”
阿仁对范二不在苏园吃早点,反倒跑到这外面吃的举动还是有些狐疑的,但对他终于露出难得一见的笑容还是有些欣慰的,所以理所当然地附和起来。
他正愣神间,范二却已低头走了进去,并张口道,“来四个春饼,两碗米粥,都要大碗的!”
阿仁听范二吆喝,不由得一拍脑门,“瞧我这反应,几个月不跟着公子出来,都跟不上公子的节奏了!”
早点铺的伙计听了范二的吆喝,回转身看时,不由一阵愕然。
这早点铺可是平民来的地方啊,他这手握佩剑、宽衣大袖的可是十足十的士族装扮啊!更重要的是,张罗吃食不应该是仆从的活儿吗?
他这是饿急了?
坐于早点铺中的几个食客,听了范二的吆喝后也都纷纷给他行了个注目礼,愕然过后,又自顾自地继续吃喝。
小二招呼着范二坐下,随即笑道,“您可算来着了,鄙店的春饼可是豫章城一绝,稍等您内,说话就给你做好。”
范二笑着点头,又招手让阿仁也坐下来。
旁边一位三十多岁的汉子忍不住擦嘴道,“这位公子还真是来着了,您要是明儿来吃,那可就涨价了。”
小二将范二点的春饼和稀粥给里面的人报过后,转头对刚才开口的食客骂道,“瞧你这张嘴,两大碗粥还堵不住您?您觉得这公子爷像是在乎那两钱的主儿?”
店小二的这一番话,可能是为了奉承范二的阔绰,也未尝没有暗讽的意味。
论理说这公子不可能来这种小地方吃早点啊,难道家里也遭遇粮食危机了?
范二却不接他的话,范二微笑着问道,“听说明儿要涨价,该涨多少呢?”
小二倒没想到范二会关心这种小细节,只得赔笑道,“也没多少,春饼由现在的两文涨到三文,稀粥由一文涨到两文吧。”
范二笑了笑,城内的各种物价飞涨本就是可以预见的,这家早点铺到现在还没涨,对街坊邻居来说已是仁至义尽了。
只是听他们刚才话里话外的意思,难道是有人通知他们明天涨价?
范宁不会下达这样的通知吧?
又了这想法之后,范二便追问起来,“你怎么知道会涨价?”
小二倒有些不耐烦起来,心中暗道,“这货虽穿得人模狗样的,一顿早点不过多花三四文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