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猛此时已用不着观望,他早就放弃了东晋,所以和苻坚的一席谈话之后,顿时就领悟到了苻坚的宏图大略,毫不犹豫地投身苻坚廷下。
苻坚与王猛无论在治国方略,还是性格上都大相径庭;苻坚有着过人的气度,属于浪漫主义理想派;王猛谨重严毅,是属于现实派的。
他们之所以会成为千古知遇的榜样,除去两人的性格魅力外,还有一个共同点,——他们身上共同肩负的历史使命,使他们能够锐意进取、大刀阔斧地进行变法。
王猛与诸葛亮不同,他比苻坚保守,但比诸葛亮更加激进。
前秦最终能够最终统一长江以北,奠定当时中国北疆的最大版图,这一切和王猛的施政密不可分。
在江左怎么样才能做官呢?
规则是“九品中正制”,划分品级首先看的是郡望,其次再看父祖的官职,由此就能划分出“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然后再由中正将这些上品下品细分。。。。。。。
也就是说,想要当官先看家族,再看父祖,再看中正的眼光。——反正跟要当官这个人没太大的关系。
王猛规定了进入公务员队伍的程序:1、主考官推荐;2、被推荐的人必须参加笔试、面试,如果合格才会被录用。
如果不合格,主考官就要受罚。
同时,国家的高级干部必须有一技之长,如果没有,统统罢免。
王猛本人出身寒门,他靠个人的力量扭转几百年来的传统。但他是个大力士,把旧世界的枷锁打得粉碎,又重新建立了一个新世界。
主考官害怕被“打板子”,不得不到民间去寻找有真才实学的人,对大族以沉重的打击。当时的前秦国内,随便到大街小巷转转,都会看到在捧着书勤奋苦读的人。
王猛的第二项重要措施就是兴办教育,培养人才。
在他的赞导下,前秦恢复了太学和地方各级学校,广修学宫,聘任学者执教,并强制公卿以下子孙入学。
其三,调整民族关系,促进民族融合。
民族问题时刻困挠着入主中原的少数民族国家。匈奴汉国、前赵、后赵血的教训摆在眼前,如何处置呢?
王猛深深地了解苻坚要的是真正的平等,只有真正的平等,才能让秦国境内的各族百姓有凝聚力向心力;因此他痛下狠手,对敢于以身试法者一律重刑,犯死罪者一律鞭杀。
王猛的所作所为激怒氐族人,氐族豪强樊世当面斥责于他,他马上到苻坚处打起了小报告。
王猛比较喜欢打小报告,这也是恃宠而骄吧?反正他的所作所为不够光明磊落,或者说他更喜欢用阴谋来对付自己看不顺眼的人。——他这一次算计了樊世,后来还算计了慕容垂。
苻坚一听樊世要杀王猛,自是火冒三丈,到底还是将樊世杀了。
平等的民族政策获得了除氐族以外的各民族的拥护,于是匈奴、羌、鲜卑等诸族纷纷归附,有才干的人被委以要职。
其四,兴修水利,奖励农桑,努力发展社会生产。
针对关中少雨易旱的情况,王猛征发王公富室的奴隶三万人,兴修水利,在关中推广汉代的区种法。
在发展农业的同时,他又注意发展交通事业,长安四门大道直抵各郡国,道侧柳树成荫。
王猛治绩卓著,很快由中书侍郎迁尚书左丞、咸阳内史、京兆尹。未几,除吏部尚书、太子詹事,又迁尚书左仆射、辅国将军、司隶校尉,加骑都尉,居中宿卫。
三十六岁的王猛一年五迁,权倾内外;没过多久又继续加官,迁尚书令、太子太傅、司徒、录尚书事、宰相。。。。。。
火箭一样的升迁速度,连王猛自己都感到害怕,最后以无功请辞,不敢受。
王猛以一介布衣,自出山入仕前秦十八年,鞠躬尽瘁,尽心竭力;在他的治理下,前秦由一个落后野蛮的氐族政权迅速汉化,成为当时强大的国家。
此时的前秦仅据关中一隅,前燕慕容氏雄霸中原辽东,拓跋代国跨据草原大漠,前凉保有凉州,东晋划江而治,十分天下前秦仅据其二。
王猛要实现伟大抱负,报苻坚的知遇之恩,还苻坚一个大大的天下。
随后,王猛开始了他的军旅生涯。
他率军攻打东晋荆州、讨伐叛乱的羌旅首领敛歧、出征前凉的张天锡等,都取得了胜利;又平定了前秦宗室苻柳、苻双、苻廋、苻武等人的叛乱。
这一次次的领兵,一次次的胜利,无不展示了他过人的军事才能。
王猛临终,给苻坚留下遗言,“晋朝虽然僻处江南,但为华夏正统,而且上下安和。臣死之后,陛下千万不可图灭晋朝。鲜卑、西羌降伏贵族贼心不死,是我国的仇敌,迟早要成为祸害,应逐渐铲除他们,以利于国家。”
他说完后便停止了呼吸,苻坚三次临棺祭奠恸哭,对太子苻宏说:“老天爷是不想让我统一天下呀,怎么这样快就夺去了我的景略啊”。
苻坚按汉朝安葬大司马大将军霍光那样的最高规格,隆重安葬了王猛,并追谥为“武侯”——如同蜀汉追谥诸葛亮为“忠武侯”一样。
秦国上下哭声震野,三日不绝。
0260黎民军()
范二对王猛的大名还是无比佩服的,如今遇到他的孙子毛遂自荐,岂有拒绝的道理?
又加之他对王镇的第一印象不坏,所以几乎没有任何犹豫就答应将他留下了,至于怎么安排他的职务,似乎还得先与甘纯、蔡葵等人商量一番才好。
而他现在需要应付的,当然是对他百般不舍的江陵城老百姓,以及殷道护等三四个荆州将领,这些人基本都与陌刀队有些交集。
荆州的将士们谁还不知陌刀队的厉害?
他们只希望殷仲堪永远不要与范二为敌才好,最好能睦邻友好一辈子,尽管这样的希望没有任何继往开来的积极性。
范二的车子很快就停在了江陵码头,甘纯、蔡葵以及宗悫等人纷纷迎了上来。
此时的江陵码头上,将士们早已列出了整齐的队伍,等待着范二的检阅。
受检阅的队伍包括范二在这次战役中受降的三千二百名俘虏,以及从白莲乡根据地带出来的一千一百余人。
从白莲乡带到荆州来的人本来是有一千二百余人的,可却有三十五人在这次战役中失去了生命,而侦察队也早已被范二派出去追查桓玄的脚步去了。
此外,甘纯还派出一个小分队共八十人,驾着几艘小船先一步驶入了陵江。
坐在这几艘船上的,正是孔仪等几十个铁匠的家人,还有在这次战役中失去了生命的三十五名战士。
这些战士也是范二此次出兵的最大损失。
可对每一个战士个体而言,他们失去的却是整个生命。
对他们的付出,范二心存感激,同样心存愧疚,所以战役一结束,他就第一时间制定出了褒奖和补偿的方案。
他站在临时搭建成的台子上按剑而立,扫了一眼下面的四千多人后,终于拿起了身前台子上的简易扩音器,中气十足地喊道,“同志们!兄弟们!首先我要对你们的追随表示感谢,感谢你们一直从吴郡追随到豫章,从豫章到天门,又从天门到了这儿。。。。。。”
范二侧身离开台子,分别向正中以及左右两侧分别鞠了一躬,这使得刚才还有些窃窃私语的场面顿时变得鸦雀无声起来。
他是士族,是武兴侯,是领导啊!他怎么给咱们这些小兵鞠躬了?
台下的士卒们几乎都感动得流下了泪来,只有少数几个心中充满了担忧,因为他们想起了春秋时的兵法家吴起的故事。
吴起在担任魏军统帅时,因为爱兵如子而深受士兵的拥戴。
有一次,一个士卒身上长了个脓疮,吴起身为堂堂主帅竟用嘴为他吸吮脓血,使得全军上下无不感动。
士卒的母亲也流下了泪水,却不是因为感动,而是因为担心。
因为这士卒的父亲曾长过脓疮,而且也是吴起为他治好的,于是这士卒的父亲在打仗时,为报主帅的恩情而奋勇杀敌冲在最前,战死在沙场上。
这位母亲担忧的,是历史又要在儿子上重演了。
这种时候当然不会有人拆穿范二,所以范二得以冠冕堂皇地继续说道,“对于你们的付出,我看在眼里,所以我一直致力于提高你们的待遇!愿意继续追随我的,我一定会保证给予答应过你们的待遇!如果想要就此离去的,我也绝不强求!最初的时候,我并没有想过将你们带上战场,可有些战斗注定是无法逃避的,如今上天既已选择让我来到战场上,我也不会惧怕生死?如今内忧外患,范某不出,如苍生何!所以我现在可以明确告诉你们,我以后要用手中的剑,助朝廷平定内忧,去除外患,诸君可愿助我?”
范某不出,如苍生何!
诸君可愿助我?
真的是为朝廷而战?
众人竟皆意动,竟不知该如何回答范二才是。
范二却又睁着虎目,缓缓说道,“在站的列位,肯定会有人不愿征战沙场的,这本无可厚非,我也绝不强求!我会尊重你的选择。如果现在想退出的,不愿意继续追随我的,请站到前面来。。。。。。”
范二这些话,已经算是战斗宣言了,但他并没有完全撕掉自己的伪装,直到现在他还是以维护朝廷纲常为名义的。
听了范二之语,许多原本淳朴和善良的人顿时就傻眼了,许多人当初加入货运队都只为了养家糊口,并没有想过会上战场啊!
他们跟着甘纯和蔡葵训练,以为这只是做货运队员必须要做的事,许多人后来当然已经对范二的志向有所警惕了;可就算他们意识到要上战场,就算他们真的已经到了战场,他们也努力说服自己,——这只是一次不得已的战斗,不会有下次了。
可范二刚才的话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