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夙秦-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且,秦皇无道,朝中哪里会管一个小小士卒,而张黎与各地县令、县长、郡守都类似于大将、诸侯一般的人物,保妻儿老小的性命,死不足惜。

    这也是为什么秦末起义中,秦人地方官员几乎都是被起义军杀死,却没有一个背叛秦庭的原因,当然也有例外,比如共敖这般不是秦人的官员。

    “胡说!皇帝不过只是被他人蒙蔽罢了!”张黎也是个大老粗,舌战哪里比得过占了理的孟乙,气冲冲地回过头告诉士兵,“不论此人说什么,都不准自主出击,知道了吗?!”

    那几个守城的二五百主面面相觑,皆是苦笑着摇摇头,张黎和班余心机颇重,又发生过那么多次士兵暴动,他们就把二五百主及以上的将领都换成了秦人,亦或是完全忠诚大秦的人。

    这几个二五百主有一个是早年跟随张黎的韩人,其他几人都是秦人,方才这张黎分明就是自己被人撩动了心火,要换做他们是绝对不会上当的。

    不过,张黎本身就任过大秦主力军的大将,后来被贬为一个小小的县尉,换做武夫也会有一些怨言,而张黎更感觉自己是被主力抛弃的士兵一般。

    所以,当孟乙说他不配为秦人之时,张黎的反应才会如此之大。

    张黎头也不回地下了城楼,这舌战叫阵之事他本就不擅长,如今又被抓住心理,若再做纠缠只会吃亏。

    好在他虽然是一介武夫,且容易冲动,但稍微冷静下来过后也知晓事情的轻重。

    武夫并不是无脑,更不是武夫都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绝大多数武夫只是举止粗鲁,亦或是性格火爆容易冲动,其实一些武夫更是粗中有细,若能控制好脾气,也是可造之帅材。

    见城楼上的人影消失不见,孟乙顿时觉得有些无趣,他也是个大老粗,什么事都捡直的说,还没开始骂人叫阵呢,这家伙怎么就退去了?

    孟乙试探着高声喊了几声,见城楼上再无反应,这才确定张黎是真的离开了,于是高声道:“张黎,怯战也,非大丈夫矣!”

    说罢大笑三声,一扯缰绳,扬长而去。

    城楼上的那几个二五百主面色铁青,所谓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如今虽没有这种说法,可什么样的将领带出什么样的兵,他们几人便是由张黎带出来的,孟乙如此说张黎,岂不是也骂了他们几人不是大丈夫?

    可几人毫无办法,他们军职虽低,但作为张黎班余可信之人,对军中的情况也有所了解,再加上张黎的吩咐,他们不可能下令出城应战的。

    得来的一时之爽,恐怕换来的就是敌军的可趁之机。

    赵瑞看着迎面而来的孟乙,哭笑不得,这家伙喜欢直来直去地说话,今日所说跟“叫阵”沾边的也就是“张黎不配为秦人”以及最后那句挑衅之言,但却硬生生地达到了目的。

    初次叫阵,赵瑞可没有希望能够引诱秦军出来应战,甚至这种办法根本行不通,但却能够削弱秦军的士气。

    这种方法,倒也可以用上几次,但用得太多了也不好,若次数多了,说不定交战时让秦军将这憋屈化为怒火,一瞬间增长的士气或许会给己方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做的不错。”赵瑞心里笑得乐呵,脸上却面无表情,指着居庸城的高大城墙道,“孟乙,这城墙有没有咸阳的高?”

    “天下城墙,无非是函谷关为最,咸阳的城墙高度比之函谷关也不过略低丈许。”孟乙眯眼打量了一会儿居庸城,声音低沉道。

    赵瑞沉默不语,听闻此言过后也是心惊,暗叹古人之智慧,这居庸城已经有后世四层楼高了,竟然还有更高的,听这语气那函谷关岂不是有二十米?

    看出赵瑞心中所想,孟乙一笑:“这居庸城比之咸阳,不过低五六尺罢了。”

    “那函谷关竟有六丈高,果然是天下雄关之最!”没有二十米也有十七八米,那可是近五层楼的高度,很难想象在秦代能有如此神工。

    函谷关如今的地位,就如那东汉的虎牢关一般,兵一万可当五万。

    不过,能够数次挡住山东六大雄国的联军,这雄关也是名副其实。

    “也没什么不可能的,那骊山皇陵地下宫殿的城墙都有十多米,更何况地面。”赵瑞轻叹一声,如此之秦国,有如此之技艺,着实可惜可叹。

    孟乙在一旁问道:“将军,那张黎班余龟缩于城内,当如何?”

    赵瑞摸着鼻子想了想,轻声道:“居庸城高大,城内守军数万,凭借一万五千步军根本无法攻下,那便只有围城了。”

    “传令,待步军到来过后,堵住居庸城水源,火烧城外两里之草木!”赵瑞目视居庸城,嘴角勾起一抹弧度,“坐以待毙,还是…”

    前天处理家事,昨天坐车到CD,买的火车票,中途转车,但是第一趟车耽误了三小时,错过第二趟动车,转车时只能买半夜的火车,上午十点钟才到,本来打算在车上码字的,但电量不足,只写了一千字,一下车我就写了剩下的了。

第五十六章:愚忠的人啊() 
时间一晃而过,三日过去,班余和张黎等高层焦急得头发都要白了,不过,班余的头发本来就白,现在看上去更是雪上加霜般的憔悴。

    “城中粮草已经滴米未剩,为今之计,唯有一战了。”班余看向张黎,原本比较圆润的脸庞如今看上去与塞外风餐露宿的胡人一般凹陷,倒是真正过了一把老秦人祖先们的艰苦生活。

    张黎目光暗淡下来,当初若不是他大意,现在他们恐怕就不是缺少粮草、被他人围而不攻了,而是他们谋划着如何剿灭其他郡县的起义军,兵临他人的城下了。

    班余苦笑一声,当日之大错,就是错在没有防备荆南的两千军队,可谁又能想到两千步军一夜之间能够奔袭百多里地,还不会被发现呢?

    “张将军莫要妄自责己,当日之事早已过去。”班余安慰了一声,如今军中如此困难,大将若是这副样子,最后一丝希望恐怕都没有了。

    早知今日何必当初,若自责后悔能够挽回一切,那班余巴不得多后悔几次,不只是他,哪怕老相李斯、蒙大将军也会如此吧。

    “班大夫,昔日之事如在今朝,尤其是看到这些贼军如此嚣张,张黎心如刀绞啊!”沮阳之战后,张黎有三个月都活在后悔与自责当中,近来几月好不容易有所缓和,当夏军兵临城下,又在城中断粮的情况下,那压抑下来的痛苦再度升起。

    张黎是一员勇将,兵法计谋也略显呆板,但这些勇将打了败仗,尤其是大败,很多人都会活在一辈子的阴影中,除非有血洗耻辱的机会,可现在张黎就是有机会也有些渺茫。

    班余叹了口气,或许当初这班余对自己不够礼遇,但他现在还是更希望班余能从阴影中有出来,若能够挺过这一关,这张黎恐怕也会成为当世名将,而且是一员良将,可若是没有挺过,亦或是夏国的军队即便退去,也难以将张黎心中的郁结给打开,从此沉沦下去。

    而若是战败城破…

    张黎的目光突然坚定起来,抬头看向班余,轻声道:“班大夫,若此战败,你便带人从南门逃出去吧,若能回到关中,还请到栎阳老城,将我的妻儿老小照拂几年。”

    班余摇头,目光中流露出一丝赞赏,但更多的则是茫然。

    他望向西南方,仿佛看到了那座古朴大气的咸阳,皇帝啊皇帝,如此大好老秦男儿,他的家人,您的江山如此,您却荒淫无道,残暴不仁。

    对家人如此,对臣子如此,对秦人如此,对天下更是没有一丝怜悯。

    “将军何出此言,我已老迈,活了大半生,又岂能苟且偷生?!”班余是何人?大秦的文臣,如今虽没有文人风骨之说,但在战国秦汉,中原人士的秉性便是如此。

    张黎对班余的话深信不疑,这些奔向大秦的才子,也有贪生怕死之人,但绝不会做出背叛秦国的事情来。

    比如那个范雎,又比如说那个吕不韦。

    泱泱大秦,原本是一个西陲小国,哪怕成了战国七雄,依旧如春秋的楚国一般被中原诸侯看做蛮夷之国,而如今,却是连八百里秦川的关中地区,也被称为中原。

    这些,都是靠着这些人才,从百里奚开始,大秦的谋略、政治大才,几乎都不是土特产。

    班余便是这些人才中的一个,当年他从战乱的山东六国跑到秦国来帮助秦国治理地方,用提高的税收来攻打自己的祖国,可见,秦国之吸引力是其他六国无法与之比较的。

    这在现在看来或许是卖国,但那时候,绝对是慧眼识珠。

    “张将军可记得当年的疾将军和公子乾?”班余一扫心中的阴霾,大笑三声问道。

    张黎愣道:“这两位都是为秦国一统大业的奠基之人,莫说是老秦,哪怕其他六之人也知晓一二。”

    说起赵疾这个被赐姓的将军,可谓是大秦三代老将,功勋比之白起这般猛人也不弱一分。

    在白起那个时代,秦国除了一个蒙武之外,便无顶尖名将,但敌国甚多,再加上白起的战绩卓著,这才有了战神之称,功盖战国名将。

    但赵疾那个年代,正值秦国卫国战争以及改革开放,军事人才多不胜数,秦公子乾,公叔痤等,这些人都是那个时代的名将,在保卫大秦、开拓疆土中建立了不世之功勋。

    而赵疾从秦献公时期起,就为秦国军人,到了秦孝公那个年代更是在开拓疆土、稳定国家民心中出了大力。

    惠文王时期,赵疾为秦国相国、大良造等,直到死的那一天也在为秦国奉献,可谓是死而后已。

    至于公子乾,他商鞅变法更不惜代价以身作则被割了鼻子,虽有怨恨,但他为大秦着想,一直到变法深入人心,秦孝公死去后才下手除掉商鞅。

    而惠文王学楚庄王三年不问政事,一问政事便大力推行商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