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宋好屠夫-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多,待得聚集之时,必然一击而灭。此番陛下暂时先避其锋芒,随后再领大军回来救援,岂不是最为稳妥之法?若是非要说汴梁军心民心之事,也可让陛下先传位与太子,如此太子于东京登基,坚守城池,必然可稳住京城军民之心。待得陛下领天下兵马回援,又可剿灭反贼。一举两得之策,保得朝廷社稷安稳,何其妙哉。”

    终究还是有人说出了这么一个计策。说得赵佶也有些意动,却是也知道这个办法是最后没有办法之下的权宜之法,显然不能轻易去做。

    范致虚闻言又道:“荒唐,一国岂能有二君,荒唐至极。”

    吴敏却是也道:“实乃权宜安民保国之策,即可让东京军民一心,又能保陛下安危。非常之时,当然要行非常之策。何来荒唐一说。太子向来谨守本分,孝义忠良。能为江山社稷出力,更是他的福分,又何来荒唐之语?”

    赵佶此时心神安宁不少,心中已然认可的吴敏所说之法,有得这么最后一个稳妥的办法,也让赵佶安心不少,只开口道:“此事便议论到这里,明日再说。”

    说完赵佶已然起身,并不想详细再讨论下去。明日再说,其实也是等蔡京回来再问上一问,问一下这东京是不是真有可能被郑智打破。若是真有这么一个可能,那赵佶已然没有了选择的余地。

    国有二君的说法,倒是不可能。赵佶先当一下太上皇,便解决了这个问题,也未尝不可。待得赵佶带领大军回来救得东京,再复皇位,自然不难。

    朝议便是如此散去,各方大小官员皆往各自衙门里回去。已然到了十万火急之时,许多人似乎也要为自己考虑一二,家中儿女之类,能名正言顺安排一两个先走的,自然要先走。有些事情不怕一万,就怕万一,万一这城池真被反贼打破了,总要有条后路。

    蔡京与童贯终于在快天亮的时候赶到了东京。反倒是郑智进了濮阳之后,倒是不紧不慢起来,并未快马加鞭往东京去。

    蔡京与童贯两人入得东京城,被等候在城门口的太监直接带到了宫城之内。

    赵佶一夜未眠,就在御书房内等候。

    蔡京走了进来,大拜而下,痛哭流涕,不言不语。便是哭得撕心裂肺,哭得伤心欲绝。

    童贯也拜道在地,却是不如蔡京那般哭得出来,口中只道:“臣死罪,臣死罪!”

    赵佶看着面前跪倒的二人,皆是风尘仆仆模样,便是蔡京脸上还有伤痕,本来准备大骂的话语,也没有说出来,却是急忙问得一句:“朕且问你二人,这东京城到底收不收得住?”

    蔡京依旧痛哭流涕,便是心想等童贯先答此语。心中也知道此时不宜多说话语,唯有痛哭才是唯一的解决办法。

    果然,童贯闻言,思虑片刻开口说道:“陛下,郑智麾下之兵,多是虎狼之辈,与西夏辽国作战,皆是勇猛非常。若是单以兵事来看,汴梁危矣。”

    蔡京听得童贯话语,也连忙说道:“陛下,童太师所言不差,郑智麾下之兵厮杀起来,勇猛无当,臣之败,只败于东京士卒贪生怕死。”

    赵佶闻言,大怒而起,口中喊道:“好两个重臣良相,好两个大宋太师。百万汴梁繁华之地,皆葬送在你二人之手。童贯,你这个阉狗,还有何面目回来见朕。今夜你便上得城头亲身御敌,为国尽忠。若是城破,你便死在城头之上。”

    童贯闻言,无喜无悲,大拜而下,口中高呼:“多谢陛下圣恩!”

    蔡京听得赵佶处置了童贯,心中大惊,连忙伏下身躯,便等雷霆。

    不料赵佶开口又道:“蔡京,你便总领东京防备之事,定要守住汴梁城。”

    蔡京闻言大喜,也连忙再拜:“臣万死,必然守住城池。”

    赵佶却是又道:“明日着太子登基,朕欲南下为国烧香祈福,祈求上苍庇佑,平定贼乱。”

    两人闻言大惊,不由自主抬头看着赵佶。

    却是蔡京反应最快,开口只道:“如此好计策也,太子登基守城,陛下聚勤王之师回援。如此两全之策,可保社稷无忧。”

    童贯却是并不发表意见,而是又伏下了身形。

第五百六十八章 王黼身在何处?(感谢泛蓝ph万赏)() 
一  “皇帝敕曰:朕悉河北贼乱,侥幸得势,以致汴梁危难,天下广大,人口万万,短暂难救国都。狼子野心之辈,必定覆灭。朕以危难之际,图解困之法,保社稷不失。特传位于太子,以新皇守城,太子纯善仁德,知礼知义,诸公众志,辅助尽心。朕欲南下,一为焚香祷告,以求上天庇佑。二为聚兵,聚天下勤王之师,百万带甲,再解此围。

    擢升中书舍人吴敏为门下侍郎,擢升耿南仲为签书枢密院事,二人辅佐新君,操办登基事宜。太师蔡京为京城守御使,总揽守城事宜!

    故兹诏示,想益悉知!”

    大早朝会,太监朗声而读,却是不见赵佶在场。赵佶已然出南门而去,直奔亳州。

    历史上金国第一次南下,赵佶便是这般匆匆忙忙传下皇位,带着蔡京童贯等人夺门而走,也还带了童贯新组建的胜捷军。今日却是重演了历史,只是童贯蔡京并未随行。待得金国第二次南下之时,这位纯善仁德的太子不再纯善仁德,把自己的父亲直接软禁了起来,所有人都不得与之见面,便是连饭食都从孔洞之中传递。

    是以二帝皆在东京,被金人一网打尽。

    如今赵佶再一次把皇位传了下去,自己跑出了东京,也不知会是一个什么结局。

    大殿之中圣旨才刚刚读罢,吴敏与耿南仲已然飞奔往东宫而去。

    耿南仲虽然头前犯了错误,却是也获得了太子赵桓的谅解。耿南仲显然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谁叫当初王黼势大,也是说服了太子为自保之法。耿南仲在东宫十余年,赵桓倒是并未真正为难于他。

    群臣从大殿直奔东宫,还有宫中太监无数,耿南仲与吴敏两人在前。其中人心惶惶者不少,只恨当初没有交好这位鲜少出现的太子。耿南仲与吴敏二人心中倒是有几分欣喜,两人皆升了官职,又能辅助新君,不说当面的困难,却看未来的道路,似乎一片光明。

    众人到得东宫,拥戴赵桓登基。

    历史上金兵围城之时,众人也是这般拥戴赵桓登基,那个时候的赵桓,死活不愿登基,直到哭晕过去,才被人抬上皇位。

    却是这一次的赵桓,并未有多少抗拒,显然在众人心中,郑智还算不得真正威胁江山社稷的危机,比那蛮人女真差得太远。便是赵桓心中虽然有些担忧,却是也并不真的惧怕。

    一切从简,便是祭天的典礼都被众人延后再办,赵桓便是如此慌慌忙忙的坐到了龙椅之上。

    坐在龙椅之上的赵桓,皱着眉头看得左右群臣跪拜三呼万岁,却是忘记了一句“平身”。待得众人跪得片刻,旁边的太监挤眉弄眼,赵桓才开口说道:“众卿平身!”

    众人起身,吴敏已然进入了角色,上前开口说道:“启奏陛下,反贼大军已在濮阳,想来不日就会南下汴梁,还请陛下下旨,安抚城中百姓之心,组织军民抗贼,以待太上皇率兵来援。”

    赵桓点了点头道:“准,便由中书省拟旨,蔡太师负责操持抗贼之事。”

    耿南仲也出来开口说道:“启奏陛下,郑智谋反,虽然罪不可赦,却是其中也有内情。若是能不战而止,于国于民,皆有大益。不妨派人与之斡旋几番,即便不成,也可拖沓一些时日,还请陛下定夺。”

    赵桓闻言,却是也觉得极为有理,若是郑智罢兵了,自不多说,若是郑智不罢兵,也可拖一些时间等待援军,便道:“此法甚好,何人可为使节?”

    要谈判,自然是要有人亲自去的。却是人人都知道秦桧被郑智砍了头颅,便是蔡京也差点被斩了祭器,哪里有人敢出来接下这个差事。

    见得左右皆无人说话,吴敏硬着头皮说道:“陛下,臣以为种师道可以担此重任。种师道于国忠心,又于那反贼有恩,。可以派他前往斡旋。”

    赵桓闻言问道:“种师道身在何处?”

    一直没有说话的蔡京连忙拱手答道:“陛下,种师道今早已回东京。却是臣以为种师道并不适合。东京之中,知兵事者甚少,无出种师道右者。是以把种师道留在京中操持城防之事更为妥当,如此也能保得城防无忧。若是派其出使贼军,只怕贼人扣留不回,那便得不偿失了。”

    蔡京如今对种师道倒是都了几分信任,守城之事蔡京也唯有这么一个人可以依靠,也就不能放种师道出城去。

    赵桓心中自然知道城防之事更加重要,开口又问:“那何人可当此重任?”

    众人皆不敢接话,低头不语。就怕有命去,回来只剩下一颗头颅。

    吴敏见得众人都不接话,心中大急,左右看得几眼,出来开口说道:“陛下,臣以为中书舍人、翰林学士承旨李邦彦堪当此任。”

    李邦彦何须人也?历史之中曾拜相,官至尚书左仆射,金兵南下之时,力主割地求和之人。王禀坚守的太原城,便是被此人的建议割让出去的。却是王禀收到了投降的圣旨,依旧坚守城池,即便被大宋抛弃了,也坚守至死。

    当时主张抗敌的李纲、种师道,皆被排挤,也有李邦彦的功劳。

    金兵围困汴梁之时,城头之上有士卒忍无可忍,发了一炮。却是被李邦彦下令斩首。

    为何吴敏要推荐李邦彦,显然二人同为中书舍人,也有私交。吴敏无人可选,却是把眼睛看到了这个同僚身上。至于朝廷许多大员,刚刚升迁的吴敏,显然还不敢乱说乱点。

    李邦彦闻言身形一震,面色忽然一白,连忙出得人群,正要开口推脱。

    却是赵桓已然先开了口道:“此事便这么定了,着李邦彦出使贼军,便看看反贼郑智有何条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