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鲁达第一批过了河,派出了一些游骑之后,立马也开始在南岸搜罗船只。五千人马,忙碌不停。
忙碌了几个时辰,东方已然有鱼肚白,五千人与马匹才渡过黄河,只留几百人在北岸看守船只,接应大军。
游骑早出,正在不断往南去巡弋,黄河水道到达开封东京,也有五六十里的距离。
夜色微白,视野便也开阔了不少。
三个从北往南来的游骑,远远在官道之上看到了另外三个从南往北来的游骑。
双方还未接近,弓弩已然嗡嗡作响。
远远互相攒射几番,皆听闻对面传来羽箭击打甲胄的叮当响声。
双方并不接战,而是各自打马回头。此时比接战更重要的便是赶紧回去报告各自的将帅。
刘延庆刚刚出得东京城门不远,麾下派出去的几个游骑已然飞身往回来报。
刘延庆闻得禀报,大惊失色,口中问道:“敌军游骑据此多远?”
“往北二十多里。”
“什么?二十多里!”刘延庆一脸懊恼,旋即开口大喊:“传令,速速传令,回城,所有人都进城池之内,都到城墙上去。”
拒河而守的计划已然破灭。便是刘延庆都不知道有多少人渡河,却是也不敢以身犯险再率兵往前。也是身边这些东京军汉实在不堪一用,倚仗这些人马去与郑智作战,刘延庆哪里有这份胆气。
刚刚出城不远的大军,立马又开始蜂拥往城内而去。把东京城宽阔的城墙挤得水泄不通。便是这些往城内蜂拥的士卒,也觉得大气一松。唯有城墙之内,方有安全感。
鲁达听得禀报,倒是不疾不徐,只道:“再探!”
游骑闻言,打马便又往南而去。此番再去,游骑们皆是一脸紧张戒备的神色,便是之前遇见的几个敌方游骑还算不赖,至少能把羽箭射得比较准,便也不敢过于松弛。
却是一直奔到东京城下,看得高耸的东京城墙,再也没遇见过一个游骑。只是那东京的城墙之上,站得密密麻麻都是人。如此便也就回身再去禀报。
却是鲁达已然做好的御敌的准备,人人上马列阵,只待敌人前来,誓死也守住这片渡河的桥头堡。
天色蒙亮之时,休息了一夜的大军已然从封丘城出来了。
中午不到,大军已然就到了黄河岸边,一批一批开始上船渡河。五万人与马,渡河也是一个大工程。好在一切准备就绪,也就没有了丝毫的慌乱。
黄河水道,其实许多水道处并不适合行船,或者说行船相当危险。所以黄河不比长江等南方江河,水道之上就少了许多大船。大船即便进入黄河,也多是路过,真正的航运水道是南北运河水道,而非黄河的东西向水道。
所以黄河上的船只,以小船为主,便也让大军渡河麻烦不少。
郑智打马停在河岸之边,远远看着左边不远的一座不小的镇子,开口笑道:“此镇乃名垂千古之处。上一次渡河之时只顾赶路,倒是没有多注意,此番再看,当真想起了许多事情。”
种师中并不熟悉京畿的地形,便是一脸疑惑。
吴用闻言,便道:“殿下说的是,此处乃大宋龙兴之地。”
龙兴之地?种师中立马就反应过来了,说道:“此处莫不是陈桥驿?”
郑智闻言点了点头道:“正是太祖兵变之地,黄袍加身,好一出大戏码。天下从此就姓了赵。便也有了这大宋朝。”
陈桥兵变,黄袍加身。便是黄袍加身这个词汇,就出自这里。这个故事,在这大宋朝何人不知何人不晓。史书上说,身为后周大将的赵匡胤是被麾下的军将强迫着穿上了一身帝王龙袍,无奈何之下才篡位夺权。却是这世人哪个心中不知,赵匡胤受回来军将无奈被迫欺压后周孤儿寡母之事,不过是演了一场历史戏剧而已。与折可求阳奉阴违演的戏码也没有什么区别。
吴用听得郑智的话语,见郑智不断打量着那陈桥镇,心中思索不断,似乎也会到了郑智心中的意思,一脸的兴奋,便是回头去看左右军将。甚至翻身下马,便要去做点什么。
郑智看得吴用一脸兴奋下马,已然知道吴用心中所想,开口说道:“学究,你倒是想多了。”
吴用闻言一愣,之前还以为郑智把这故事拿来说一通,是在暗示众人学那黄袍加身的戏码,拥立郑智一步登基。此时听得郑智之语,便是楞在了当场,随后低着头又翻身上马坐定。
吴用如此兴奋,心中把郑智的话语多解读了几番,便也是吴用的性格使然。更显出了吴用内心的憧憬与期盼。吴用显然早就在盼望着郑智登基称帝的那一日。那一日也是吴用名传天下的时候,一个郓州山野教书先生,成为开国良相。史书上必然也是大书特书,千古流芳,想一想都让吴用觉得兴奋无比。
郑智看得吴用的几番动作。心有所感,开口又道:“黄袍加身兴许还真不一定如民间所传为太祖自导自演的戏码,可能史实便是史书记载的那般。”
吴用闻言,问道:“殿下何以见得史实可能就是史书记载的那般?”
郑智看了看吴用,眼神玩味,却是也不多说。
便也看得吴用低头往自己身上观瞧了一会,片刻之后方才反应过来,尴尬一笑,答道:“殿下圣明,这世间没有什么事情能瞒得住殿下慧眼。”
被看透了心思,又被调笑了一番。吴用倒是也不在意,只是出言去马屁几句,掩饰一下自己的尴尬。
郑智便也是见得吴用如此反应,方才忽然多想了一些。那赵匡胤麾下的军将,想来也多有人与吴用此时的想法一样。拥立赵匡胤登基,也属正常。赵匡胤半推半就,如此就成了事。而并非是策划好的一场戏。
说不定历史就是这般,真实如何,也就不需要去深究了,只当谈资。
第三百六十八章 不死的阿骨打,后悔到东京()
五万人与马渡河,从中午一直到入夜,还在继续。后面还有三万沧州骑马的步卒,还有一番忙碌。
上一次渡河,郑智倒是不觉得花费了这么久的时间。便也是两次渡河的心情有些差别。
郑智却是还未渡河,依旧在北岸看着河中的大小船只。
一骑快马有备而来,口中不断大喊:“紧急军情,快快让路,快快让路。”
岸边拥着无数等待上船的士卒,却是井然有序让到一旁,等着快马往前而去。
军旗之下,郑智接到送来的书信,拆开封漆,书信所言之事不多,却看得郑智眉头大皱,口中低沉说道:“他妈的,阿骨打却是还不死!”
种师中接过信件,看完说道:“王爷,女真何以有兵到了关口之外?”
“高丽调回来的,速度真是快,只怕是古北关口刚一增兵,阿骨打就从高丽调兵回来了。”郑智猜测道。
吴用从种师中手中接过书信,看得片刻说道:“殿下不需着急,高丽对于女真而言,太过重要。若是没有高丽的人口,女真人以何与我等争锋。此番关口之外不过一万甲兵与两万多高丽奴隶。必然攻不下史将军把守的关口。”
郑智闻言点了点头道:“阿骨打倒是好计算,他也是在探虚实,有空档便钻。没有空档,也要用关口外的大军拖某的后腿,拖住某更多的兵力去驻防关口。倒是好打算。”
郑智说得咬牙切齿,心中忿恨非常。
吴用自然明白其中道理,开口又道:“关口处有史将军,还有一万铁甲,当安枕无忧。”
吴用说话便是在安慰郑智,便是也有私心。此时东京就在眼前,大事将成,这般的机会,可不能错过了。
只见郑智皱眉想了片刻,开口说道:“传令,着米真务带一万在高丽的党项人上船,前往关口驻防。阿骨打从高丽调兵,某便也从高丽调兵,倒是高丽人走了运道,能多苟延残喘几日。”
如今郑智麾下大船不少,直有十六艘之多。高丽坐船到燕京,比女真人陆路而行不知快了多少。此令即便是从京畿发出,米真务不得多久便能出现在关口之内。女真人即便要进攻关口,也该是等到郑智这边真正大战起来才会动手。也还有个南北信息传递的时间,这个时间便也足够。
吴用提笔就写军令,写好之后取印盖好折叠,上了火漆,便由这快马带着又往北去。
第二日下午,天色似乎也随着气氛变化了,阴霾遍布,东京城上空不透一丝艳阳。
巨大的东京城,一百多万的人口,绵延看不到尽头的城墙高达五六丈,城门便是更高,城楼高耸,直有十几层楼的高度。
如此的城池,便是从北而来的五万五千多号骑士,相比之下,也显得差了几分雄壮威武。
要想围住这座城池,五万多兵马,无异于痴人说梦。若是有人想从城内出城而逃,得逞的几率也是极大的。因为南北城墙之间,相距二十里,便是来百万兵马,兴许才能大致把这座城池包围起来。
若是有人从城墙寻一处空档逃跑,能不能发现都是问题,即便是发现了再去追,这人也跑出了十几里地外。这也是金人围城之时,为何以蒙骗来诱惑赵桓赵佶的原因。便是这座城池实在太大,大到了超乎想象,四万金人面对这座城池,实在显得有些捉襟见肘。
北城之外,有卫州门,陈桥门,封丘门,新酸枣门等大城门,小城门便也不少。
城门之外是护城河,护城河宽有三四十米,河上有拱桥。
郑智这一回来,与上次不同。这一次便是真正要攻城了,要打入汴梁城内。
军汉们按照以往的惯例,开始安营扎寨。开始准备着一切攻城的事情。
刘延庆站在城头之上,看着远处那些数不过来的马匹,心中大惊。刘延庆尽管知道郑智麾下的战力,也有自己充分的预计。却是如何也没有预计到郑智竟然有这么多马。多到五六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