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了先前赚钱的经历,加上薛纵这次的“高中”,五柳巷里人家都对薛纵十分信任,纷纷称赞纵哥儿有本事,前程远大。
薛纵的吩咐自然不折不扣地执行,只等一炮而红,名扬东京,好赚的更多,过更好的日子。
随着金明池校阅水军之日渐渐临近,众人的心情也越发的迫切。
……
五柳巷里一片欢腾,大宋朝堂宫宇间气氛也缓和了不少。
和西夏最终的谈判有了重大进展,最终的结果是大宋只需要付出——银五万两,绢五万匹,茶三万斤。
这个结果是先前数额的三四成而已,暂时环境下,岁赐是必定会存在的,能有这样的结果已经算很不错。
省钱,也在西贼面前难得强势了一回。
数额确定之后,三司使长长松了一口气,这点子数额大宋的府库勉强刮一刮还是有的。
与此同时,范仲淹和韩琦的沉着与强势气魄也已经传开,甚至堪称佳话,已经被朝野和早知风声的东京百姓津津乐道。
大宋需要的正是这样的官员,在前线能够杀贼防御,在朝堂上能够口若悬河,迫得西贼让步,扬我大宋国威。
至于正经的宰相晏殊、章得象和贾昌朝,脸上自然是黯淡无光,没有被人说是丧权辱国已经算是不错了。
总而言之,一时间范仲淹和韩琦大出风头,连带着欧阳修也的露了一会脸。不过归根结底,似乎和那篇《六国论》的试卷密不可分。
“多亏了永叔及时推荐了那篇文章。”三人在宫中见面时,范仲淹连忙道谢。
欧阳修拱手道:“哪里,为国谏言乃是理所应当,至于那篇文章也算是凑巧。”
“对了,那个学子呢?”
“已经被四门馆招录。”
范仲淹笑道:“恭喜永叔得一上佳弟子,此子是可造之材,千万好生培养,将来必可为国之栋梁。”
“确实好苗子,四门馆上下都会尽心尽力的。”欧阳修轻笑一声,旋即叹道:“只是此番恐怕也得罪了不少人,此子将来的前程……”
薛纵的文章是导火索,确实引发很多人不快,哪个肚量小的心有记恨也不奇怪。即便上面不动声色,下面也会有宵小自以为是,故意刁难,以示讨好也是常态。
韩琦闻言,立即道:“若有此等情形,我韩琦第一个不答应。”
范仲淹和欧阳修对望一眼,心领神会,好水川之战虽然朝廷不曾怪罪,但韩琦仍旧心有愧疚。
薛纵作为好水川阵亡英烈遗孤,韩琦触景生情,少不得要多有关照。
“什么时候有机会,当真想要见见此子。”范仲淹对薛纵似乎颇有兴趣。
欧阳修亦道:“是啊,虽已经招录,但不曾开课,我也尚不曾见过。”
……
皇宫垂拱殿里,官家赵祯也正在念叨。
“八叔,这个结果还算不错吧?”
“如此已算是难能可贵,韩范二人功劳不小啊!”说话之人是一个花甲之年的老头,衣饰华贵,玉带金扣,头戴金冠,气度非同一般。
大宋官家赵祯对他客客气气,恭敬地称一声八叔,足可见他的身份。
他便是荆南、淮南节度大使,行荆州、扬州牧,尚书令兼中书令,荆王赵元俨。
头衔很长,重点在于最后,在乎他的名字,赵元俨乃是太宗皇帝第八子,当年大宋皇帝赵祯的亲叔叔。
因排行第八的缘故,人称八大王。
演义里赫赫有名的八贤王,一说是以太祖之子赵德芳为原型,但不免有些牵强和过度演绎,正经的原型该是这一位八大王赵元俨才是。
作为太宗皇帝唯一在世的儿子,赵元俨的皇叔身份非同小可,在朝中地位堪称超然,享“入朝不趋”待遇。虽没有什么实权,但地位尊崇,有些时候说句话或许比宰相更管用。
今日赵元俨入宫,赵祯便和他谈起了近日朝中之事,因为一些不足为外人道的原因,官家对这位皇叔他是完完全全的信任和尊敬。
“是啊,韩琦和范仲淹立功了。”赵祯轻叹一声,也不知在想些什么。
赵元俨悠悠道:“听说此事与一篇名为《六国论》的文章有些关联,是四门馆考生所作?”
“确是如此!”赵祯道:“本来朕也怀疑,会不会有人捉刀代笔,但那日去会灵观看小妹,不想也听到了此子的名号。”
待赵祯描述了所闻内容后,赵元俨叹道:“如此说来应该错不了,这个薛纵或许真是个人才。”
“人才好啊,大宋如今缺的就是人才。”赵祯轻轻点头,眼眸一动,思绪似乎很深沉。
赵元俨看在眼里,但什么都没说,他的身份,有些时候沉默是很必要的。
赵祯续道:“八叔,你有空的是多往会灵观走走,帮朕劝劝小妹,你说话,她没准会听的……”
“唉!志冲这孩子,真是苦了她了。”赵元俨轻叹一声,似乎也很是惋惜。
赵祯更加伤感,轻声道:“如今这般,将来到了地下,该如何向父皇与小娘交代呢?当初是大娘和郭氏先后有愧于她,朕深以为憾。
如今只希望她尽早走出,能够开开心心地活着,能嫁个如意郎君自是最好不过,可惜任我百般劝说全无作用,又不能用强,所以只有请八叔出面了。”
“官家放心,老臣会尽力了。”赵元俨点头道:“这样吧,金明池校阅临近,到时候我带志冲去散散心吧!”
赵祯面露喜色道:“如此甚好,有劳八叔了!”
第十九章 金明池畔()
金明池位于东京顺天门外,是一处人工开凿的湖泊,始建于后周显德年间,太宗太平兴国元年最终完工。
最初的目的是为了训练水师,当年大宋灭南唐,曹彬的水师战船最早便是在此处训练的。
等到大宋一统江南之后,水军几无用处,金明池的军事作用便下降了,逐渐演变成一所风景优美的皇家园林。
平素主要是皇室贵族出入游玩,每次科考东华门外状元唱名之后的琼林宴也大都在此举行。
久而久之,金明池在东京,乃是大宋百姓心目中的地位便非同小可。
大宋是华夏历史上少有的风气宽松的王朝,皇帝素来仁慈,对百姓十分宽厚,也愿意做些与民同乐的事情。
除了上元节在宣德楼上与百姓共同赏灯之外,每年在特定日子也会开放金明池这等皇家园林供百姓参观游玩,时间大约在四月里水军校阅之日。
多年下来,几乎已经成为惯例,今年自然也不例外。
四月里,东京天气格外晴朗,正是水军校阅的好日子。一大早,金明池上战船舟艇都已经准备妥当,水军将士整装待发。
其实呢,自打灭了南方诸国之后,大宋的水军在某种程度上没什么用处,有时候甚至像个摆设。
每年金明池校阅说起来是重视武备,尚武精神的体现,但更大程度反而像是表演。
真正的重视武略,应该是提高武将地位,增加军旅的投入,给将士更好的待遇和鼓励才是。
也许正是因为这样的缘故,大宋在边疆的战事的结果才那么糟糕,让人唏嘘。
不过这种喜庆的时刻,提这些就显得有些不合时宜。尤其是范仲淹和韩琦重挫西夏使者的锐气,将岁赐压到了最低程度,上下正为此满心欢喜,就更加不能煞风景了。
皇帝赵祯似乎心情不错,从年初到四月总算有点开心事,让他可以从三皇子赵曦夭折的阴霾中走出来。
此刻正站在金明池畔的五殿之中,更衣休憩,准备稍后的水军校阅和群臣宴会。
“臣妾参见陛下!”一个凤冠华服的贵妇人进门欣然施礼。
赵祯客气道:“皇后不必多礼。”
没错,来者正是大宋如今的皇后曹氏,开国大将,济阳郡王曹彬的嫡亲孙女。
曹皇后轻声道:“官家,臣妾来是禀奏您一声,难得今日盛会,所以臣妾冒昧邀了诸位太妃一同前来金明池散心。”
“今日盛会是与民同乐,朕的家人更不能例外,皇后做的很好。”赵祯轻声道:“诸太妃侍候父皇多年,都是朕与你的长辈,虽说在宫中赡养,颐养天年,但难免闷得慌,趁此良机让她们出来赏景游湖也是好的。”
“谢陛下!”
赵祯道:“不过朕待会要在临水殿设宴群臣,恐不能前去请安,就由皇后率后宫侍奉好诸位太妃。”
“臣妾遵旨,稍后会请诸位太妃登上臣妾的凤舟游湖。”曹皇后应了一声,轻声道:“陛下,听闻今日长公主也来了,臣妾要不要……”
“皇后有心了,小妹是来了,不过是跟着八叔一起来的,你就不必费心了。”赵祯的表情没有变化,但语气已经略有冷淡。
“那皇叔那边要不要问安……”
“不用了。”
曹皇后清楚地察觉到赵祯的冷淡态度,连忙告辞离去,出门的时候心里不免还有几分忐忑和莫名的失落。
明明是夫妻,但是皇帝对自己从来只有客气或尊重。
人都说夫妻之间举案齐眉,相敬如宾是怎样的好,但曹皇后却觉得这也许是一种悲哀,自己这样的经历已经持续很多年。
或许连仅有的相敬如宾都是表面功夫,更不要提涉及一些敏感问题的时候,身为母仪天下的皇后,却不得不小心翼翼,有时候还有些许如履薄冰的感觉。
这种感觉真的不好!
身为堂堂皇后,背后还有强大的曹家为奥援,可当略带寒意的湖风吹来时,曹氏竟无一丝安全感可言……
……
金明池东岸已经搭起了一连串的草棚,这里是供百姓休憩的地方,其中有不少商家的摊位。
其中一间是属于薛家的,七八个人忙活了大半个早上准备各种原材料,装饰铺子,只等着游客蜂拥而至。
刚好准备妥当的时候,听到金明池上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