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宣之于众自然是不能的,不过满朝文武大臣或有法子,也都省的轻重,不会随便泄露了消息。”
听到包拯这班说辞,赵祯轻轻点头道:“好,明日朝会,朕就向百官问计。”
第五十九章 隆中问()
朝堂上问计百官,但赵祯并未说出东京粮食危机的真相。om
只是对外宣称,汴河水位下降,不利于漕船运输,让众臣思考应对解决之法。
舟行水上,水浅则船只搁浅,这是自古以来的道理,也是人所共知的常识。
想要解决,就只能是往运河里注水。
注水无非是两条路,一条是老天爷给面子,下场大雨补水;另一条则是从附近的河流里引水。
可是近乎半年的少雨干旱之后,即便不考虑引水工程旷日持久,是否可行,单单是水源都让人无可奈何。
除了汴、蔡等四条大河之外,东京附近的大河似乎只有黄河,但引黄河水俨然是不大现实的。
一来是如今黄河水位也很低,二来黄河泥沙太重,大水之后运河必定严重淤塞,完全是饮鸩止渴,甚至可能导致情况更为严重,清淤将会是个格外艰难的过程,反而误了大事。
所以
在官员们看来,似乎唯一的办法只有祈雨!
这一点皇帝赵祯已经在做了,鉴于干旱的世间比较长,此次求雨不是在惯常的,卫国长公主清修的会灵观,而是选在了相国寺。
相国寺乃是东京城中第一大寺庙,佛门重地,皇帝选在此求雨,足可见对此事的重视程度。
至于百官,似乎暂无解决之法。
有的官员是精明之人,看出了此事非同寻常,省的事情的严重性,不敢在外乱说,也想为官家分忧,可惜苦思良久并无对策。om
也有人回家之后掩盖事实,变着法向幕僚或者近亲问计,可惜暂时也没有什么靠谱的法子。
如此一来,赵祯显然有些许郁闷。
偏生这件事乃是朝廷一等一的机密,只有宰执大臣和一些关键人物知晓,身为皇帝其中为难和惆怅更加难以对外人言说。
赵祯虽然不说,但别人未必看不出来。
尤其是同床共枕,心思细腻的枕边人,张美人能够清楚感受到,赵祯来探望自己时的心不在焉和满腹愁绪。
即便赵祯自己觉得掩饰的很好,但是在和他相处时间最长,最熟悉的她的张美人面前,这些无所遁形。
皇帝到底在担心什么,打听到是很容易的,曹皇后做得到,张美人也做得到。
运河水浅,船只难行?
皇帝陛下在担心这件事,朝廷官员似乎对此束手无策,据说陛下要亲自斋戒去相国寺祈雨,还特意告诉自己可能有几日无法过来。
这件事到底是什么缘故?张美人不知道,她只知道这件事格外严重。只要顺利解决,必定是大功一件。
这件功劳
自己肯定是无能为力的,河工漕运的事情女人家哪里懂,何况如今怀着身孕是最忌讳费心思的。
可如果这件事是张家人想到了法子,为皇帝解了危难麻烦,结果会怎么样呢?
自己本来就比皇后的家世差很多,听说最近皇后的堂兄前去平叛,回来又将是战功赫赫,曹家的声望必定更胜往昔。
如此一来,自己和曹皇后之间的差距将越来越大,这是张美人完全不希望看到的局面。所以自己的娘家人必须要尽可崛起,只有显露才能,立下功劳,皇帝才有机会看在自己的份上提拔他们。
所以张美人悄无声息地给娘家送了一封信,让娘家人想办法寻求解决之道。
张美人的伯父和父亲,张尧卿、张尧佐兄弟接到消息,也有些犯难了,这件事他们隐约有听说。
但之前并未放在心上,直到看到女儿的信函,兄弟俩才清楚地认识到这件事非同一般。
可是汴河水位这一难题,皇帝、宰执大臣和工部的诸多工匠都无可奈何,岂是自己可以解决的?
“如今看陛下的意思,似乎朝廷暂时无人有解决之法,所以才集思广益的。”
“是啊,集思广益我们也派人去民间寻找,说不定能有聪明之人想到办法,然后我们重金求得”
“此法可行!”张尧佐点头道:“我会派人前去城中寻访些许聪慧智者,看是否有巧妙法子而且还得赶在朝廷和其他人找到之前。”
张尧卿道:“嗯,我会吩咐希甫他们,四门馆中竟是些许少年英才,没准就有奇思妙法。”
“兄长所言极是,这是个好主意,但愿能找到此法,也好为娘娘平添臂助。”
张尧佐没什么本事,所以心底时常愧疚,不能给女儿足够的臂助,如今有这样的机会,自然格外重视。
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朝廷问计百官自有风吹草动,何况民间也有不少明眼人,总能察觉异样。
汴河水浅,已经没有多少大船通航,码头上的帮工们大多闲着,只要稍微看上几眼,就能发现这些异常。
这件事意味着什么?或可能意味着什么呢?
汴河畔,正对刘家铺子的那间酒楼上,竹帘之后的一双眼睛散发出深邃的光芒,然后转身奋笔疾书。
很快一封书信送到了数百里之外,那里有座城叫南阳,附近有个地方叫隆中。
“没错,就是这里,诸葛孔明当年就是在此初见接刘备,留下隆中对的。”一个羽扇纶巾的青年人看着遗迹早已不见,独留荒野的隆中,感慨良多。
“此处似乎还叫卧龙岗,那诸葛孔明虽然才智卓绝,但明明只是一个谋臣,称之为卧龙似乎有些过了。”
说话之人是个高大的男子,正是那日在站在汴河畔酒楼上,窥视刘家铺子的昙爷。
“卧龙”不知为何,羽扇纶巾的男子听到这个词,不由自主扯了扯嘴角,表情有些古怪,但什么也没说。
“公子,属下无能,汴梁的事情本能办妥”
“罢了,不凑巧而已,地方还在那,往后总会有办法的。”
“谢公子宽恕!”昙爷轻声道:“今日有消息传来,邵冲曾往许州试探,但被王举正所阻,眼下该往何处呢?”
“何处去?”羽扇纶巾的男子轻吟片刻,恰在此时有亲信来报:“汴梁急报。”
男子打开看过之后,哼哼笑道:“去哪,有答案了!”
第六十章 音娘子()
羽扇纶巾的青年放下从汴梁而来的信函,嘴角露出一丝淡淡的笑容,准确说是似笑非笑,也许只是嘴角肌肉抽动吧!
不过对于向来表情冷峻的他而言,这已经是明确的心情愉悦的表现,以至于昙爷诧然道:“公子,何喜之有?”
纶巾青年轻声道:“汴梁来临,运河水浅,船只难行,东京只怕是要缺粮了。om”
“东京缺粮?”昙爷凝神沉吟片刻,低声道:“即便是船只难行,不过也是一时不便,东京城中存粮仓储众多,想必能够支撑许久。”
“不然,如今宋庭已经在问计百官,可见事情已然相当严重,否则赵祯断不会如此,只怕是储粮也不足以应变。”羽扇纶巾的男子轻轻摇头,给出了另一种判断。
昙爷点头道:“公子之言不无道理,若汴梁真缺了粮食,那可就有意思了。”
显然可以预见的场景必然凄惨,对他们而言却是个很难得的机会。
纶巾青年轻摇折扇,嘴角轻轻扬起,轻声道:“今岁北方天旱,这可是老天爷送上的机会,否则邵冲那也难有所为。”
“适才公子说方向有了?不知是打算让邵冲前往何方?”昙爷轻声询问。
“粮食!”
纶巾青年道:“家中有粮心中不慌,有了粮食才能聚集人气,才能有所图谋。所以呢,邵冲该去谋取一块鱼米富饶之地。”
“公子是说汉水两岸?”昙爷见纶巾青年面无表情,眉头不禁移动,讶然道:“难道公子是说蜀中?”
大概是觉得这个想法过于宏达,说出来的时候昙爷自己都有些不能确信,但是纶巾少年笑而不语,淡定的神情又恰好是极大的肯定。om
“本来退而求其次,只能在汉水之间谋一席之地,学当年的张鲁。但哪里想到有这许多天时地利人和的好事凑在一起,蜀中或许就不是痴人说梦,也许我们可以学刘备。”
纶巾青年沉声道:“让邵冲西进,吸纳商州叛军,由兴元府经过利州入蜀,只要成功抢占剑阁古道,则蜀中”
昙爷兴奋道:“想当年王小波占据蜀中,险些成大事,可惜后来”
言及此处,昙爷方觉有些许失言,赶忙改口道:“王小波和公子相差甚远,且今时不同往日,若邵冲能够入蜀,则公子大事可成。”
“哼,得陇望蜀,昔年诸葛孔明未竟之事,或许”纶巾青年没有继续说下去,但是言下之意其实已经十分明了。
“公子所言甚是。”不知道真的是信心满满,还是拍马屁,昙爷立即出声表示附和。
纶巾青年吩咐道:“谋取蜀中并非易事,你前去通知邵冲,让他尽快行动回头你再去一趟汴梁,若真是缺粮,,趁机弄出点事来,争取把汴河旁那块地弄过来。”
“是,属下遵命!”
昙爷低头应允,转身扬长而去。
走下卧龙岗的时候,他恰好遇到了一个衣裙迤逦,面带轻纱的女子往岗上走去。
“音娘子!”昙爷见到女子的时候,赶忙躬身示意,对着女子相当尊敬。
“昙大哥!”清丽的声音从面纱后传出,轻纱女子礼貌招呼一声,轻声问道:“许久不见,昙大哥一切都好吧?”
“有劳音娘子挂心,一切都好。”
“这就要走了吗?”
昙爷轻声道:“是的,公子有吩咐,属下要出门办事了。”
“辛苦了,我替大兄谢过了。”轻纱女子相当客气。
“娘子不必客气,都是属下分内之事,公子仍在岗上,娘子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