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西风吹书读哪页-纽约时报书评 100年精选-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中,男人和女人之间的爱仍有可能存在。
(古曼因?戈瑞?坎普敦,1971 年4 月25 日)
麦肯?戴德历险记──《所罗门之歌》,
托妮?莫瑞森著
托妮?莫瑞森的最初两本书都是很有力量的小说——《最蓝的眼睛》恐
怖感很纯,而《秀拉》则具有浓郁的诗意并很有深度地探察了一小圈人的生
活。不过,尽管这两本书在其成就及前景上都很稳固,它们并未能预告托尼
新书的趋势:《所罗门之歌》。在这本书里,她全部作品的深度仍很明显,
只不过将其触角向外扩展到了更为广阔的领域,时间间隔也更长,包纳更多
人的生活。这是个长篇散文体的故事,回顾了将近一个世纪的美国历史,不
过,它集中描述对一个家庭的影响。总之,它是部完全意义上的小说——内
容丰富,进展缓慢,足以给我们留下诸如谈恋爱或生病一类的印象——而不
是那种眼下又流行起来的可怕的两小时就能读完的廉价小说,也不是那种各
个时代为了大学毕业生消遣和为稻梁谋而特地编造的沉闷如小猫摇篮的无价
值的东西。
然而,《所罗门之歌》并不是象大多数家庭小说那样按照现实主义的模
式写成的。实际上作者在书中对幻想、寓言、歌曲和神话故事的运用极为协
调且具有机性,这使得对书中故事情节所做的概括听起来都很荒谬。但是荒
谬既不是莫瑞森的策略也不是她的目的。她的目的似乎在于,她要告知人们,
作为生命个体来讲,在人的一生中,每个人都是有可能实现自我超越的,这
是一个历经磨难而取得的发现,每一个都应该坚信这一点。策略是多种多样
的,这在相当大的程度上还取决于美国黑人的行为,他们当中的大多数人都
是有血缘关系的。不过,在头几个章节的充满爱意、喜剧式的、高技能的多
音调叙述之后(背景是20 世纪三十年代早期的密歇根城),小说主题开始集
中固定在一定人物身上并围绕他而往下发展。
该人物的名字叫做麦肯?戴德,因其母亲在他婴儿期之后仍旧还喂他奶
吃而又被称作“牛奶人”。他母亲是北方中上阶层的一个黑人妇女,他父亲
出身于下层南方工人阶层。而这些他父亲意图隐瞒的不明出身无情地驱使他
追逐金钱与安全感——远远超过了他妻子、女儿和儿子的幸福。因此,他的
这个儿子长大成人后便陷入了混乱与真正的危险之中——相爱多年之后他所
抛弃的那个女人的杀人意图,以及一个秘密团伙,这一团伙发誓要报复和用
暴力行为,以牙还牙,以眼还眼。
大约在书的中间部分,——当我们开始感到困感, 不知对这个“牛奶人”
显然扭曲的生活的展示,是否能够再抓住我们的注意力的时候——这里有一
个突然的转变。通过其与姑妈的关系,她的姑妈性格古怪并且对君主制充满
反感(她对生活的投入及对生活的感觉与她兄长的极端教条的生活态度完全
相反)。且通过与吉尔特的相牵连——她是黑人复仇者之一——他被拉出了
个人的恶运。他被迫去发现、调查、理解并接受一个比“血案”(这是他童
年时常去的一个贫民区,充满游荡的怪人、妓女、暴躁的粗人和疯子)危险
得多的世界。不过,这也同样是个有回报的世界,因为它敞开了一个在人的
时间及偶然事件上更为宽阔更为自由的空间,它还揭示人有可能知道自己的
出身,有可能意识到在生活中,以及一个人祖先的胜与败中所蕴含的教益。
尽管这部小说以“牛奶人”追踪他父亲和派雷特在弗吉尼亚州一个小山
洞里的金矿开始,但他的搜查最终成为一个对家庭史的调查。在他穿越宾夕
法尼亚州与弗吉尼亚州,渐渐获得零碎的片断并慢慢将它们组织成长篇的相
关勇气且具有悲剧性的超验时,他也坚强起来,敢于面对那由于他放纵的过
去而产生的致命威胁。
小说的结局并未解决问题。“牛奶人”到底是用他新得到的知识活下来
了,还是死在充满怨恨的朋友手里了?倒是他活下来了的暗示——就这点说
来,托尼?莫里森已写好了她的下一本书并正在等待出版中,在这本书里要
讲的是:“牛奶人”的真正男子汉时代,他创造出来的遗传或挥霍掉其发现
的财产的方式等等。
不过,结尾的不确定本身正是该书更真实性的另一个标记(没有一部大
规模的、好的小说是真正结束了的,而且,除非该结尾能权威性地描述所有
人生命的宇宙的灭绝,没有一部小说能做到真正结束)。此外,虽说存在一
些问题,偶尔出现对某些消失人物所做的不了了之的追踪,偶而出现的过于
浪费笔墨描述细节的这种停顿,以及读者能理解的、但却削弱小说意义的对
白人人物的省略等等,《所罗门之歌》取得了人们的共识,搭乘着人类理解
的丰厚的羽翼,它及时地传送着知识,并且心平气和地向人类娓娓讲述着世
间的真理。这是一个很长的故事,而且是一个非常好的故事。托妮?莫瑞森
也因此博得了人们的关注与赞扬。几乎没有几个美国人能象她那样,在这样
一部充满智慧及场面宏大的小说中,说得比她更多。
(雷纳兹?普莱斯,1977 年9 月11 日)
为我遮遮风雨──《处决》,
迈克尔?黑尔著
在过去的几年时间里,我已尽可能地阅读了已经出版的大部分有关越南
战争的著作。我阅读这些著作,希望了解那场战争,了解在那里作战是怎样
一回事,了解它是如何与别的战争不同。其中的一些著作,像勃那德?J?富
尔的描写奠边府战役的书《角落里的地狱》已经显得遥远而过时了,另外一
些著作,像丹尼尔?朗的《战争的创伤》和约翰森?赛尔的《本?苏克村》,
其中对于我们的军人所从事的一些杀人使命的回顾令人感到不寒而栗。我曾
试图读完弗朗西丝?菲茨杰拉德的《湖中之火》,但尽管她对越南政局的精
彩描写使我赞叹不已,她的著作却未能洞察我的复杂的情感。格洛利亚?爱
默生的《胜者与败者:战争、撤退、利益、损失及破坏——一场持久战》使
我发生了强烈的兴趣,但却是由于错误的理由:我更深地为战争给她所带来
的影响所打动,而不是为战争给她所描绘的一切所带来的影响所打动。
在我看来,一部分著作很好地把握了战争的氛围及其某些具体的疯狂的
方面。在这里,我想起米勒的《黑夜师旅》,玛丽?麦卡西的《麦地那》,
西摩?褐什关于“我的种族”的书,汤姆?乌尔夫的关于海军航空母舰驾驶
员的著作《真正的运动:与山姆和查理比武》(选自他的作品集《紫色手套
与疯子,喧闹与葡萄藤》,以及罗卜特?杰伊?利弗顿在《重返家园》中对
退伍军人的令人心碎的描述。朗?考威克的《生于七月四日》中的屈辱感以
及罗纳德?J?格拉塞在《三百六十五日》中对着火的病房的回忆,总是挥之
不去,令人心痛。然而目前有一本书正在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好评而有可能成
为轰动一时的作品,那就是迈克尔?黑尔的《处决》。
我们必须阅读《处决》,因为,即使已经有了为数多得令人吃惊的关于
越南战争的作品,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另外一本书像《处决》这样贴近这场战
争如何与别的战争不同——或者这场战争的手段及那些在这场战争中为我们
而战的人们与以往的战争是如何截然不同——这个主题。
越南不仅需要新的军事技术,而且需要新的写作技巧,新闻摄影工作者
有时可以向我们展示战争看起来是怎么一个样子,但是要使人们能够理解并
感受到战争,还需要一种全新的语言、形象和风格。在迈克尔之前,似乎没
有一个记者或作家能做到这一点。以前的书似乎完全圃于描写从前战争的作
品的风格,读者对其对越南战争经历的解释感到不满意,就好像对宇航员对
于空间轨道站或月球行走是什么样子的这类问题的冗长的回答感到不满意一
样。(只有尤利?加加林的令人振奋的“我是鹰!”的呼喊多少说出了一点
东西。)
黑尔的文字风格源于酸石和披头士电影时代,一个吸毒者亨特?汤姆森
对“伟大的宇宙玩笑”的脱离现实的欣赏的时代。他在为《绅士》杂志撰写
有关越南战争的文章。——“《绅士》杂志?哇!他们派了人到这儿来?”
一个海军陆战队士兵问他。“为什么?你告诉他们我们穿什么衣服吗?”(威
斯特摩兰将军问他是否他打算写些“幽默”的文章。)其次,像黑尔所注意
到的那样,他不是到那里去打仗,而是“到那儿去看? 。去谈论扮演一种身
份、被锁进这种身份,谈论讽刺:我是去报道战争的,结果却被战争所淹没;
完全是一个古老的故事,除非你还未听过这个故事”。与报纸和新闻杂志的
记者迫于每天或每周的最后期限而赶写稿件的情形相反,黑尔的稿件直到完
成5 个月后才会被发表。这种拖延给了黑尔机会,使其能写出经过深思虑和
细心琢磨的、强硬而富于同情心的文章,在这样的文章中,他细心而准确地
捕捉到了这样的形象:“停留在西贡,”他说,“有如停留在一朵带毒的花
朵的花瓣中间。”
迈克尔?黑尔一向对与他共同服役的人怀有深切的感情,这为他赢得了
持久的赞誉。他从未变得冷酷无情,一直为他们担忧,为他们而痛苦,有时
甚至拿起武器保护他们。我相信,他的最大的贡献,是他的这本书。“公路
上,”黑尔写道,“有一个两美元的问题。一作雨披刚刚盖住一位海军陆战
队士兵的尸体。那浸满血污和泥浆的雨披在风中渐渐变硬。那蒙着雨披的尸
体呈球状耸起在路边,上面布满了可怕的条纹。我和两个黑人步兵沿路而行,
其中的一个步兵狠狠地踢了这雨披一脚,表情里充满了无奈。‘小心点,’
另一个步兵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