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欧洲?这是哪里?火枪大炮又是何物?”
颜正纲只能苦笑道,“我也不知欧洲在哪,至于火枪大炮听那小子说是一种很厉害的兵器,但临行前他给我一样东西让我赠与陛下,陛下看后自然明白欧洲在哪。”
说着从怀里拿出一张地图,这地图是李牧照着世界地图描摹出来的,山河沙漠等地形该有的都有,只是这国家位置只能标个大概,毕竟是理科生,谁特么知道大食,罗马帝国的准确国界在哪!
李二才看一眼就惊呆了,但很快就怒起来,我大唐竟然不是世界的中心,这罗马在哪,国土竟然如此之大,这么大一片海洋都是他的内海,回纥族的土地这么宽广,虽然都是冰原,在海洋的对岸竟然还有那么广袤的土地,还没有主人,天竺竟然跟吐蕃是邻居,三藏此番前去不知能否回来。
闭上眼,喝了一口茶,平复心情,然后才张口问道,“瑾瑜爱卿,世界真的如这地图一般宽广吗?”
老颜摇摇头道,“这陛下应该去问李牧,这东西是他让我带给陛下的,臣不曾翻看过。不过那小子对大唐的地理人文十分熟稔,应该不会欺骗陛下。对了他还让我捎一句话给陛下,请陛下堤防倭人。”
“堤防倭人?这是为何,难道
他们要对朕不利?”
“那倒不是,李牧说他曾到过倭国,那里是一片不毛之地,土地贫瘠,天灾不断,这让倭人有很强的忧患意识,刚开化就急于学习大唐的先进文化和生产力,但实则是一条喂不熟的狗,无时无刻不在打大唐的注意,前年倭人海盗就曾大规模袭击扬州,杭州的渔民。如若有一天他们强大起来,我大唐必受其害啊!”
“颜爱卿是不是严重了?不错,前些日子的确有一批倭人来到长安,供奉给朕几车白银,想换一些书籍和工匠过去,我看那倭人个头不足五尺,还以为没成年呢,哪知一问,已经三十好几了,就这个头如何是我大唐将士的对手?再说,据说这些倭人还是徐福徐真人的后人,从渊源上跟我唐人实属一脉,如何会是我大唐之祸呢?”
见李二这么说,老颜也不再多讲,这话只是受李牧所托,他自己也不相信这不到一米六的倭人能打过唐人。以为是李牧去倭国游学的时候被倭人欺负了呢。
因为贡献了印机和地图,再加上这一年来洛阳经济和人口恢复的很快,李二给颜正纲的赏赐很多,但……
手谕还没下完,拟旨的太监还在侧耳倾听,宫外就传来刺耳的传鼓,这是有紧急军令时才会敲的。
听到鼓声,李二心里一惊,发生了什么事,难道突厥又打过来了?这鼓只敲过一次,颉利大军压境的时候。
再一想,不可能,颉利大军已经被李靖打败,颉利已经成了光杆司令,逃进了荒漠,哪还有兵力进攻长安。
很快一个太监拿着一封文书,慌慌张张地跑进来,“启禀皇上,程荆楚将军发来急令,谷州县令王伯伦私藏强弩,收罗私兵意欲造反,现已被捉拿,正押解到长安。”
颜正纲还以为自己听错了,问那太监,“你说的谷州可是东都的那个谷州?”
太监尖声道,“正是,现在已经更名为新安。”
李二看过文书,大怒,“颜爱卿,你任命的好县令。”
说完把文书摔在老颜面前,老颜捡起来细细一看,这事竟然跟李牧有关,自己女儿牵扯上了,文书里证据确凿,不像有假,赶紧开口道,“王伯伦造反,卑职罪不可恕,我这就回去把此时查个水落石出,给陛下一个交代。”
“颜爱卿莫慌,都说人心隔肚皮,王伯伦造反,你虽有任人不淑之过,但好在没有酿成大过,这文书里说造反的人胸前都绣着一团火焰,你可知这是什么来头?”
老颜只能一五一十地道,“卑职疏忽,不曾听闻。”
李二没有生气,沉声道,“这个组织名为昆仑火,三年前颉利智取长安的计策就是昆仑火大长老的杰作,不然突厥人怎么会如此顺利地突袭到大唐腹地,不过朕关于这个组织的消息很少,只知道是前隋一个公主建立的,一直想推翻朕,光复隋朝。”
见李二没有追究自己的意思,老颜赶紧恭维道,“杨广贪图享受,苛捐杂税,徭役繁多,推翻他的不是陛下,而是百姓,这天下不是杨家的,而是百姓的,他失了民心,陛下得了民心,不到四年的时间里,国家经济就开始复苏,大部分人家都已经能够吃饱饭,这是陛下最大的依仗,不是某个人动动嘴就能推翻的。”
“爱卿说的极是,但我虽然不怕昆仑火这种邪教,但他们蛊惑百姓的本事很强,为了不让百姓受罪,我希望爱卿能多注意一下这个教派的动向,王伯伦起兵作乱不是头脑发热,肯定是有组织,有预谋的,只是某个环节出了岔子,被程将军发现了而已,可能这东都有好几个王伯伦,甚至,这东都都有危险。”
能混到刺史这个位置上,都有两把刷子,老颜也不例外,稍微一想就能想通其中的利害关系,“是啊,这些人算计好深,想要趁着卑职到长安述职,加上侯将军不在,想要夺下函谷关,切断东都与长安的联系,以谋后算,奈何出了李牧这个幺蛾子。”
“爱卿说的不错,正值围剿突厥的关键时候,侯大将军回不来,洛阳城的防务就由爱卿负责了,这块兵符你拿去,从御林军里抽调三千精兵随你回洛阳,这一次的失职朕可以既往不咎,但若洛阳城有一点闪失,朕定要拿你问罪!”
“卑职领命,城在人在,城失卑职提头来见!”
“朕不要你的人头,只要一个好端端的洛阳城和颜正纲,军情紧急,朕也不再多留你,你速速返回,洛阳城年久失修,你还要多费些心思。”
第七十五章 好吃不过饺子()
颜正纲才走,屏风里走出一人,一袭蓝衣,只绣了彩凤,没有花,也没有蝶,正是长孙皇后,静静地走到李二身后,轻轻地帮他揉着太阳穴。
“事情真的有那么严重吗?会不会是陛下杞人忧天了?”
李二捉住长孙的玉手,“不会,昆仑火在西域蛰伏了这么多年,一直都没涉足内地,为何这次会露出端倪?只有一种可能,就是他们等不及了,也可以说现在是最好的机会,先是颉利来搜罗一空,然后是两年蝗灾,天下才恢复了一些生机,又开始对突厥用兵,府里亏空的厉害,若是再发生内乱,这天下可能真的要改姓。”
后宫干政是大忌,但对长孙来说是例外,李二很多事情都会想她倾诉,她也会说一些自己的见解,长孙温婉智慧的性格让李二很受用。
但若是你真觉得长孙皇后是只温顺柔弱的小猫,那你就大错特错了,就是这个看似温顺的皇后,假传圣旨,骗太医孙和毒死了李世民最喜欢的淑妃。
见李二这么头疼,长孙赶紧转移话题,“陛下,那个李牧真的如此聪明吗?不会是杜撰出来的吧,那三字经我读了,感觉像是大成之人写出来的。”
“只要能为我所用,管他是真是假。”
李二闭着眼,说了这么一番话,长孙狡黠的眼睛转了一圈,就明了他的意思,“这么个机灵儿,可惜了。”
“皇后这么不看好他么?”
“若说着三字经是他写的,我勉强可以相信,但若是让他凭一己之力去斗赢几个门阀世家,妾身万万不信!这几大世家根盛叶茂,盘根错枝,陛下都无能无力,何况是一个还没弱冠的少年。”
这又是李二的一桩头疼事,重修氏族志到现在还没能实行,这让他心力交瘁,这天下真的是朕的吗?!
“皇后放心,这么难得的人才,我怎么忍心把他推到火坑,我也想明白了,祖宗们说得对,堵不如疏,氏族的强大之处在于垄断仕途,这次重修氏族志,让我看清这朝堂之上到底有多少官员跟四大家族有渊源。这小子就像是老天赐给我的救星一般,我才打算从教育入手,他就来了,你说巧是不巧!
而且那小子还夸下海口,要建立一座洛阳城般大小的书院,不需要朕花一分钱,只要朕把地批给他。而且还是贫瘠的山地,这有何不可!如果他的书院能够培养出真人才,那朕就不用天天头疼了。等到把四大家族的官员稀释掉,再对他们动手就容易多了。”
长孙嘻嘻一笑,道,“陛下还真是老谋深算,不过你真的要准许李牧研制兵器吗?这可是大忌。”
“有何不可,军队的战斗力不在兵器之厉,而在于用兵器的人,现在百姓安居乐业,生活美满,想让他们造反很难,再说,只要管理得当,这也是一种新尝试,那小子说的对,为何几百年前能够造出诸葛连弩,而现在却造不出,不是我们笨,而是制度使然,工匠们没有创造的环境和动力。一个小小的书院而已,就让那小子折腾去吧,成功了,最大的受益者是朕,失败了,又不用朕花钱,也没什么损失。
至于颜正纲,此人还是信得过的,况且他当初跟朕征战洛阳时被箭射破了肾水,太医说今后都不能再生育,他只有一个女儿,造哪门子的反。
我已经下了圣旨,暂时让他监军,守卫东都。那日李牧供奉的新庄稼你也尝了,我打算先在洛阳试种三年,若是没有问题,再在北方推广,皇后意下如何?”
“政事陛下做主就好,牝鸡不可司晨,臣妾敲敲边鼓还行。”
李二也不再多言,叫来看门的太监,说晚上要在皇后这过夜,让他准备些吃食送过来。哪知却被长孙拒绝了,“陛下已经在臣妾这里呆了五日了,后宫这么大,还是去其他妹妹那里过夜吧。”
说着就把李二往外推,李二无奈之下只能去揭了杨妃的牌子。
好吃不过饺子,好耍不过嫂子,这杨妃不是别人,正是李元吉的老婆杨贵媚,虽不是嫂子,但也类同。
杨贵媚也出身望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