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一世富贵-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却是要用来买原材料。公司要制物出来,一定要用原料啊。原料从哪里买?大多数时候,还是从其他公司买进来的。而这种大宗款项往来,都是在银行完成的。”

    赵祯隐约摸到了一点门道,不由点了点头:“我知道,这就是京西路钱庄的做法。”

    “对,京西路的钱庄便就是这么做的。当时为什么这么做呢?因为西京城建了一些场务,后来更是有棉布,民间贸易剧增,而现钱却不够。很多人以为,钱庄解决现钱不足的困境是靠逼民间把铜钱存进去,其实不是,那才有几个钱?”

    说到这里,徐平没来由地竟觉得有些心虚,情不自禁地清了清嗓子:“其实解决现钱不足的最重要的办法,是让大额交易在钱庄交割。用钱最多的地方就是这些大额的交易,一旦限定了在钱庄交割,则不管交易有多少,只是在钱庄的账上转来转去,钱其实还是在钱庄里面,所以不会出现缺钱的事情。”

    赵祯的眼睛慢慢亮了起来,对徐平道:“你是说,银行也是照此办理?”

    “当然要照此办理啊这样做对百姓有利,对银行有利,对公司更有利,省了多少功夫钱就是用来买货物的,只要货物买到手,钱搬来搬去又有什么意思?银行开起来,就是为了做这件事情,方便百姓,方便民间交易公司之间大多数的交易,都只需要在银行走账而已,并不需要真地取钱出来。”

    在徐平前世,银行最喜欢的就是贷款给大公司,公司越大越好。不用说个人,就是小公司想从银行贷款都不容易,哪怕愿意付更多的利息,银行也不想理。这不仅仅是涉及到收款风险的问题,还涉及到银行的资金占用。大公司贷款,只是在银行上走个账,对银行来说就是换了个客户名字,钱依然在那里,可以继续贷给下一个客户。小公司往往就是把钱取出来,贷了款就真地把这资金占用了,银行怎么可能愿意?

    个人贷款,房贷就容易贷,而且利息还低,道理也是一样,钱还是在银行手里的。

    只要钱不出银行,这种贷款就是越多越好,对银行来说本钱还是那个本钱,收到的利息却不知道多了多少倍。民间借贷,年利两成,但这钱贷出去就真出去了,放款的人手里没有了。银行可是不同,钱贷出去了,很多时候只是存款人换了个名字,对银行的放贷能力并没有影响,年利一成也比民间放贷获得的收益高多了。当然,这样叠加下去,收款风险便也跟着以几何级数放大。但对徐平来讲,只要贷给公司,账是由官方控制着的,已经把贷款风险降到了最低,基本不用考虑那个问题了。

    从设立钱庄,定下各种规矩,尽量让钱不出钱庄,便就一直在为这个时候做准备。

    赵祯的脸色彻底放松下来,甚至有了笑意,只是看着徐平,心里却有一种奇怪的感觉。

    从当年崇政殿里新进士唱名,第一次见到徐平,赵祯就觉得这人蛮忠厚老实的,应该是能够靠得住的人。但今天看着,却怎么颇有些奸商的意思?他家里号称开封府数得着的富贵员外,那钱真都是种地种出来的?徐平口里的银行,可比钱监制钱来钱还快。

    徐平又道:“其实对银行来说,这些还只是一部分,本钱会放得更大的。”

    “啊——”赵祯正想着心事,听徐平说这么一句,竟然不禁心肝一颤。

    徐平倒是心无旁骛,认真地给赵祯分析:“陛下,我们刚才说的是公司贷了款之后,实际没出银行的那些钱。其实那些出了银行的钱,一样是可以用起来的。”

    赵祯还能说什么?他就觉得现在有金山银山放在面前,钱是再也花不完了。

    徐平接着道:“公司贷款后把钱取出银行,发动了雇的工人手里,向人买了东西,这些钱到了民间,然后又到哪里去呢?大多数情况下,人们手里有了钱,只有一部分花掉,剩下的都要存起来是不是?存到哪里?存到银行里有利息啊,当然是存到银行里来。这钱便就又到了银行里面,到了银行里便就可以发贷款,然后如此生生不息。银行里只要留好别人取存款的本钱——其实那并没有多少,便就是我前面说过的,银行收了百姓的存款,要拿出一部分存到钱监里去,这就是防止不够百姓取存款的备用金。银行账上的钱,尽管作为贷款发出去,几百万贯的本钱,当作几千万贯贷出去,又是什么难事?”

    用徐平前世的话说,银行放贷款有货币乘数的,当然不会跟徐平说的这么简单,但是道理相通。银行里只有几百万的货币,贷款放几千万,在严控风险,严格限制货币从银行外流的情况下,不是什么大事。只靠本金放贷款,那银行才能赚几个钱?赵祯觉得自己内藏库里的本钱太少了,徐平还觉得多了呢,现在开封府一带经不起如此巨量资金的冲击。

    这样既利用银行赚到了存贷息差,又优化了社会上的资金配置,让钱真正到需要的地方去,产生更多的财富。徐平是真地觉得,这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实际上也确实是利国利民的好事。公司经营,资金是个大问题,银行就能解决这个大问题。

    这样做有没有风险?当然是有的,世界上哪里有躺着赚钱的好事不过徐平已经尽最大的能力,把风险限制在了最低限度。规定这么严密了,要是还有人能够闹出事来,那就真地是作死了。想作死只能让他们死,这谁有办法?

    话说到这里,赵祯终于彻底放下心来。原来银行是这么开的,这可跟民间放贷大大不同啊,一贯钱能赚出好几贯的利钱来,而且利息还低,以后就等着躺着收钱好了。

    越想越是觉得心情舒畅,赵祯这才想起来,徐平在让三司的左藏库设了银行后,还特别留了个名额给内藏库。这是有好事想着自己啊,果然没有辜负自己的信任。让徐平当三司使,这决定还是对了,换个大臣,还真就未必会把内藏库算进去,不乘机坑一次就不错。

    心中高兴,赵祯就想喝酒,当下吩咐一边侍立的小黄门,让去取酒过来。

    徐平忙道:“天章阁里,祖宗神御所在,怎么敢饮酒?陛下有心,为臣心领了。”

    这里不是一般地方,是放着真宗御笔御的地方,而且还有太祖太宗的画像。在这里召见大臣,为的就是显得郑重其事,喝酒那还了得不说赵祯自己,这事情传出去,徐平就得被朝臣骂死,刚封的官也不要想做了。

    :

第221章 再对天章阁(下)() 
第221章 再对天章阁下

    不能饮酒,赵祯总是觉得意犹未尽,只好拿了茶来,对徐平道:“以茶代酒,你且陪我饮一杯。   w w wnbsp;。  。 c o m朝廷有你掌管钱粮,真是国之大幸”

    徐平谢恩,陪着赵祯喝了一口茶。

    把菜碗放下,赵祯一个人眯着眼想了一会,才对徐平道:“你先前提内藏库与三司合开一间银行,是个什么道理?为什么内藏库不能自己开一间?”

    “陛下,微臣有话直说,若有不当的地方,恕臣不敬之罪。”

    赵祯摆手道:“说,有话尽管直说。在这里召见你,就是要你有话尽管讲放心,这里祖宗神御所在,太祖遗命优容士人,不管说什么,我还怪罪你不成”

    徐平捧笏道:“那臣就直说了。如果这银行是让内藏库自己开,三司不参与,陛下认为外朝的大臣会怎么讲?虽然微臣刚才讲的清楚,银行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但用小本钱从百姓手里赚大钱,哪怕三司自己也开着银行,朝臣只怕也会——”

    赵祯点了点头:“好了,我明白了。——不过,有没有什么通融的办法?祖宗旧制,内库的账目只能由朕一人知晓,不能传出去的。”

    徐平笑道:“这有何难?不管是公司还是银行,账目都是由专门的人来做,这些人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守口如瓶,绝不可以泄露他们做的账目,不然就夺了一生饭碗。与三司合开的银行,一年赚多少利息,只有三司使和陛下知道,外人问也不能说呀”

    见赵祯有些不信的样子,徐平又道:“陛下,做生意的人,最怕让人泄露了自己生意的机关。世间很多事,捅破一层窗纸便就不值一文,这叫商业机密。朝廷专门教了这么一群做账的人出来,便就是要让他们有这个操守,连这一点都做不到,那就不要吃这碗饭。而且银行跟公司不同,就是做账的人,实际也是算不出赚多少钱的。”

    徐平磨破了嘴皮子,赵祯还是不相信,只能两害相权取其轻,勉强同意罢了。内藏库可是自己的私房钱,在这上面,朝中大臣的操守赵祯都信不过,更何况一群做账的。

    不过徐平说的确实不错,直接划拨税款倒也罢了,银行对经济的影响太大了,让内藏库独自经营是不可能的。外朝大臣可以信得过皇帝,但绝对信不过操办的内侍近臣,那个职位谁上去谁死,除非赵祯把整个外朝彻底控制住。有那个本事和信心,赵祯还要宰执大臣干什么,跟历史上的道君皇帝学学,怎么开心怎么过多好。赵祯难能可贵的,就是有自知之明,关键时候,能克制住自己,不会由着自己的性子乱来。

    不过想来想去,赵祯还是有些不甘心,对徐平道:“你先前说的要建三间银行,那间专门给衙门放款的不说,跟另外两间不是一路。就说另外两间吧,到底是怎么个开法——你是三司省主,主管天下钱粮,三司你做得了主,内藏库我说了算。今天有闲,我不如就往细了说一说。话说开了,我的心里也就有底了,对不对?”

    徐平愣了愣,才捧笏恭声道:“臣谨遵圣谕”

    赵祯现在的样子,很像个爱财如命的乡间土财主,一门心思钻钱眼里去了。不过细想一想,徐平也能理解。朝中的很多关系,外朝和内朝,文官和武将,外戚和宗室,都是需要用内藏库的钱来平衡的。皇帝的位子,赵祯坐着也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