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军侯-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幸好傅友德和他的意见相同,也是准备长久作战的想法,因为老傅的拼劲也没有了,一定坐上了国公的位子,那他自然就不需要想上次北伐那样拼命,也不需要南征梁王时候那般冒死。

    当时的这些做法不就是为了搏一个国公的勋爵吗,现在国公到手了,那他又可何必如此拼命呢,反正冯胜是大将军,有事是他担着责任。

    况且就算傅友德看来,自家大将军的计划和打算也是很好的,目前看来正是如此做法才能稳扎稳打的徐徐突进,所以向来是和冯胜站在一边对其表示支持,自然就和蓝玉的想法背左,双方也就没有什么话题可以聊。

    所以没当冯胜召集两人议事的时候蓝玉总是一个人坐在一旁,除非这里面涉及到的东西是三人意见相同的,不然蓝玉是不打算多说一句话,人各有志,两位老国公不打算在拼一拼这也是人家自己的该有的想法。

    不能说蓝玉进攻的意图是错的,也不是冯胜按兵不动是错的,只能说是双方各有各的谋算和看法,讨论不到一起去而已,也算不上什么政治敌人军事阻碍什么的,无非就是意见相左罢了。

    而就在此刻,帐外传来金陵城皇帝陛下旨意的消息,三人对视了一眼,连忙在丰盛的带领下出帐准备迎接,既然已经是有了锦衣卫的印信,又是圣旨一级别,那定然是朱元璋那位对此间行事有了别的打算。

    不过此时蓝玉心里带着些许期待和兴奋,而冯胜傅友德两人的心中就稍显忐忑一些的了,朱元璋是一位怎样的皇帝大家都很清楚,强势暴躁,我行我素甚至是不寻常规,此时此刻下达的旨意到这边来,难免会出现让他们俩不能接受的圣旨,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可就是天大的坏消息了。

    三跪九叩大礼相应,冯胜很自然的结果了锦衣卫手里的圣旨,在蓝玉期待傅友德忐忑的样子下缓缓展开,仔细的阅读起来。

    “呼臣谨遵圣上皇命,必然不负所托”

    冯胜深深的吐出一口气,慢慢的说出此话,眼神里带着不少的遗憾和失望,却不曾有半点的违抗,以为朱元璋的圣旨就是天命,不遵从的后果冯胜清楚的很,除了死亡别无二路可以走。

    尤其是如今陛下的铁石心肠越发坚硬,更是失去了马皇后这样的柔情能化开铁心朱元璋,所以当朝新上上下下再也没有人想要惹怒朱元璋,大家可都是还想着多活几年呢。

    而和冯胜表情完全相反的自然是上将蓝玉了,此时的他敞怀大笑好不开心,看着冯胜手中圣旨上的内人,简直如同吃了蜂蜜一般美味的不行,暗叹皇帝陛下真是太合他的心意了,竟然知道自己在这边孤立无援的情况下主动作为他的帮手,让冯胜哑口,让他大笑开心不已。

    而这封圣旨其上正是写着让蓝玉为统兵将领,得以调配大军骑兵出征辽东纳哈出的境地,竭尽所能的对纳哈出内部便将士卒或者部族百姓造成巨大的影响,以为后面的行事作为铺垫。

    再加上辽东指挥使司叶旺那边的同时配合,双方双管齐下,定然是要让纳哈出的人马付出惨痛的代价。

    以动出击,不在缩手缩脚的止步不前,反而是大展拳脚大肆行动,虽然只是动用了骑卒作为骚扰主力之用,但也好过被人牢牢的按在这里动弹不得,也好过每天就看着地图瞎想来的舒服多了。

    这才是蓝玉这等冲阵猛将想要接受的任务,是和冯胜最初命令相驳的旨意,而现在剩余的傅友德则是不喜不悲,一片很平淡的样子,不论是冯胜的静还是蓝玉主张的动他都能接受,只要能赢即可

第353章 战局(一)() 
虽然看起来朱元璋只是对冯胜的部署做出一些小小的改动,大军步卒后勤等一切仍旧在宁城下驻扎按兵不动,并且也十分赞同冯胜筑城的行为,还特意从关内调派了不少材料过来,用以加快城池的铸造速度。

    只不过朱元璋让蓝玉统率骑兵出征做游击之举,这才是最重要的一点,也是将来能打破现在双方都僵持不动的僵局后手。

    而对于蓝玉这一部骑兵的作战指令也很简单,尽可能的深入到敌境内部,遇零散敌人杀光,遇小型部族屠尽,不与中型以上的部族碰头,而是发挥出游骑的灵活优势,在敌人的内部捣乱,让他们分散注意。

    另一边叶旺那里的命令也相差仿佛,不过那边的骑兵终归是不够,也正面和纳哈出的精锐在对峙,双方的阵线布局早就一清二楚,所以再用朱元璋的老办法杀进敌人内部显然是行不通的。

    所以因地而变,朱元璋的命令只是让叶旺将大军分散为几部乃至几十部,除了必要城镇的戍卫军以外,全都拉出去以作袭扰之用,要让对面防线的纳哈出麾下疲于应付无暇顾及他处,为蓝玉所率之骑兵大部做出呼应。

    两方都是以偷袭扰乱为主,只不过蓝玉那边是杀敌为先,叶旺这里则是扰敌为主,尽量在不接触敌人的前提下做到疲敌之用,只要让这一部分大军根本不敢随便擅自离开本阵防线,那么叶旺的任务也就完成了。

    而蓝玉那边则是要大胆的去做,对待外敌,对待异族人不要有什么仁慈的想法,杀就一个字,他朱元璋也不是什么迂腐的人,都做上了皇帝的位子又岂会有什么残存仁念,更何况是对待这些冥顽不灵的敌对异族了。

    要知道当年蒙元人是怎样侵略中原大地的,是如何屠戮汉人血脉,甚至建立帝国以后还将汉人化为了低等人民,汉蒙之区分自大中原沦陷之后便一直存在,直到他朱元璋恢复华夏衣冠驱逐胡虏之后,才让汉人又重新挺起了背脊,却也掩盖不了那百年的屈辱时光。

    所以对蒙元人这种异族来讲,根本就不用想着有什么留手一说,也不用担心什么杀伐过度于天理不合这等迂腐之词,哪怕是大明里最恪守儒道学问,最古板的老学究也不会在这种事情上做出反对的意见,甚至可能还会大喊一声杀得痛快,要知道这些老头子大多数可都经历过元朝的昏暗统治。

    相比元朝贵族们的压迫和残忍,大明军卒杀戮一些蒙元人有算的了什么,当年汉家子孙被无情杀戮,血流成河江山破碎,此时此刻也是到了该还债的时候了。

    所以蓝玉对皇帝陛下下达的命令很是赞同不已,又完全符合他的心性,在了解了圣旨的意思之后向冯胜拱手示意便大步流星的走出了营帐。

    他是要立刻去点兵备战去的,此次征调二十万大军当中的骑卒,当然是要从其中挑选骑术精良且能征善战之辈,最好是当年和他在西北征战的老卒,这样才能如臂使指调度自如,才能更大程度的在敌人境内发挥出最大的战斗力。

    当然想要玩成朱元璋旨意上的命令,光靠着蓝玉一支骑兵部队是办不到的,这肯定是要分成几股骑卒部队分散出击,不然根本起不到扰乱敌人内部消灭有生力量的作用,反而若是单独一支的话还很有可能在暴露行踪下被人围堵,那可真是自寻死路了。

    所以扰乱的人越多越好,这样不仅能让纳哈出的手下疲于应付没就算是出现围堵的兵马也会像无头苍蝇一样四处乱转。

    他们还不敢像蓝玉等人分兵而行,若是人少了说不定就要被大明的骑兵合伙吃掉,人多了吧行动还不太方便,也容易被人侦查,那大明一方的人想要躲避就更加灵活了,这便是最麻烦也是最难以处理的问题,当然,这是站在纳哈出等人一面考虑才会出现的问题。

    也正是有这种问题的存在,才使得朱元璋这个看起来很普通的计划却显得异常有用,哪怕还没有开始实施,蓝玉心里已经想到了接下来会发生的一些事情,以及他们这些分支骑兵队伍能做出多大的事来。

    要知道蒙元人虽然好武,且民风彪悍,但这等时候纳哈出重伤未愈,手下两方派系暂时团结一致以对抗冯胜的大军,那么就代表着那些小部族当中的年轻族人都会被征调离开,剩下的不是老弱就是妇孺孩童,完全不是大明骑卒的一合之敌。

    而且虽说纳哈出手下也有二十万的大军,但起码有六万在和辽东的叶旺对峙,那是死都不能调动的一部分人马,只要那边稍有移动,依照叶旺的性子定然是会率军出征直逼纳哈出金山脚下。

    要知道现在可是战时戒备,叶旺更是得了皇命指示,自然是有临阵出兵的权限,和以前双方完全是对峙时根本上就不一样,那岂能不做出相应的防务准备,所以新老派系一致决定那边的六万大军一定要扎死了不准有什么移动。

    那接下来除了留在金山戒备的两万人马之外,剩余的将近十三万大军全都调度到了纳哈出辖地的西边,和冯胜的那二十万人对垒,直至双方正式开战或者大明一方撤军为止。

    这也是不得已的法子,没有了统一的指挥,没有了纳哈出名望的调动能力,新老派系能做到的也就是这样的程度了,以守代攻,看起来和冯胜最初的策略一样,但实际上此时他们的守势绝对是异常强烈的,想要在此时进攻的人定然是伤筋动骨的惨败下场。

    不过蓝玉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捣乱,就是要打破现在双方看起来精诚团结合作一致的场面,让原本矛盾重重的新老派系之间的联盟破碎,重新敌对起来,这样才有助于冯胜等部做出下一步的应对。

    也能瓦解敌人众志成城对抗外敌的觉醒,下降他们的士气,降低他们的战力,这对大明一方来讲是有利中的有利条件,也是朱元璋最初的打算

第354章 战局(二)() 
对于这个计划能否完全实施,包括蓝玉,冯胜乃至傅友德在内的各级将官都表示没有什么压力,只要照着皇帝陛下的路子走,那么瓦解粉碎敌人的内部,破坏他们的联盟团结,起到离间的作用定然是百分百会完成的。

    别看这一计划没什么技术含量在里面,也就像是很普通的离间计而已,但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