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虽然太医们没有确定的了,只是判断他身体需要好生修养不能太过于操劳,毕竟不管是心神还是身力,朱元璋都已经不再是青壮岁月那般了,衰老这个没有人能够抵抗的现象哪怕是真龙天子也不行。
所以在明知道自己身体一日不如一日,剩下的时间怎么算都是不多的结果下,朱元璋才选择了如今这样稍有些激进的方式,倒有些揠苗助长的意思。
不过就算是拔苗他也能让自己的皇孙长的安稳根基牢固,这是他身为大明皇帝的自信,也是被寿数所逼迫的不得已而为之。
这才出现了如今朱允炆初为储君之时便已然来到了近乎巅峰时刻朱标的境地,甚至可以想象,随着他接受教导的时间越长,那他的权力也会越来越大,直到朱元璋身故大明皇位空缺,他正式坐到那龙椅之上成为天下之主的时候,才是权力走到了顶峰的时刻。
不过虽然方法有些过于急进,但朱允炆却表现出了良好的适应能力,不管是对于朱元璋安排的事务和考验,朱允炆都能妥善的处理完备。
虽然在手法上有的时候还稍显稚嫩,但这已经足够了,毕竟阅历这种东西是需要时间的沉淀和积累,朱允炆如今才是二八之年,能做到如此对朱元璋来说已经足够了。
只要在稍加提点,比之其父都不遑多让,要知道朱标可是被朱元璋培养了那么多年,而朱允炆到现在也还没到半年之数,算起来他比自己的父亲在天赋上要强上很多啊。
如此继承人,朱元璋还有什么不满意的呢,哪怕是他撑不住离开了,但他相信只要给自己这个皇长孙留下一些可用之人便足以弥补他的一些短板,让大明朝在他的手中能够继续发扬光大称为世间第一王朝。
辅政大臣,托孤大臣,这种在古往今来都是要交由重臣担当的职位,也是作为新任皇帝心中最值得信赖的朝臣。
现在朱元璋心里还没有明确的人选,但那放在他龙案之下的一叠纸张上却写了不少的名字,其中有如今的颖国公傅友德,凉国公蓝玉等等武人勋贵,本来按照朱元璋的意思应当还有西平侯沐英的,但怎料他这个义子如此性情,在太子身故之后得到消息没多久便虚弱而死,据报乃是因太子之死身心感伤悲痛过度而病亡,
这也是让朱元璋心中一阵无力的缘故之一,但人死终究不能复生,他也只好追封黔宁王并命其子沐春承袭父职,沐家永镇云南为大名安定一方了。
另一面的文官名字上,朱元璋却没有想的那么多,因为文人理政,手中的权势说高也高,说低也低,这还要看皇帝怎样安排,所以他打算特点一些能够对自己皇孙有扶持能力的,不要求官职有多高,但必须是对朱允炆对大明有利的人选
第544章 纸上的人名()
可千万别小看这张纸,虽然其上只是写了一些人的名字,但却代表着大明二世朝中真正能有话语权的那部分臣工到底是谁。
蓝玉,傅友德,乃至诸多列侯,这些武将们的竞争激烈程度可不一般,就连朱元璋自己都没有想好要选择谁。
原本定好的是留给朱标的蓝玉,结果却因为自己的儿子病故而变得有些地位尴尬,却又因朱允炆的上位而重新起势,反反复复之下让蓝玉变得有些浮躁起来,最近更是行为狂傲自大,仿若目中无人一般。
也因此让朱元璋觉得他已经不再是第一人选了,毕竟这辈分和年龄都会成为问题,如果将来他归天之后,前十几年也许还好,但如果随着蓝玉执掌兵权日久,他的威严也会越发强盛,难免要给朱允炆留下一个不太好解决的问题。
可若是直接将他排除在外,那也太有些奢侈了,毕竟将蓝玉从侯爵一步步的铺垫向上攀到国公的位置,以如今他的年纪,可谓是开大明之先河,就连朱元璋爱将常遇春也只是因为战死才直接厚封的王爵,和被一路栽培起来皇帝照顾的蓝玉来说还是差了一点点。
这倒不是说蓝玉的功劳真的就达到了逆天的程度,而是大明需要他成为公爵,需要蓝玉为朱标武人集团的首脑,是为了将来第二代大明皇权的稳固着想,才如此大力的栽培。
这一点基本上是朝廷上下的共识了,而如今朱标病故朱允炆上位,蓝玉的身份地位不仅没降反而升了一层,毕竟蓝玉适合朱标同辈之人,高了朱允炆一辈,将来总是一君一臣也难免要有些隐患在。
并且朱元璋可是令人仔细的调查了这些已经在他名单上的文物官员,锦衣卫这段时间大部分都在拼了命的忙活这件事,为的就是想要给朱允炆留下一批可以信任有有能力而且不会有隐患的臣子辅佐。
而从这短时间里锦衣卫的汇报来看,蓝玉在确定朱允炆继任储君大位以后日渐骄纵蛮横,仗着自己的功绩和人份地位在行事上多有霸道之处,让朱元璋很是不喜。
尤其是锦衣卫竟然查出他居然私藏北元皇室妃子在自己的府中,要知道这可是欺君罔上的大罪,当初呈递的军报上可明确的写着屠戮北元皇室九成之数,并无任何俘虏。
那留在蓝玉府上的难道是假的不成?
这一会朱元璋可没有打马虎眼,特令蒋瓛仔细查探不能有任何错漏的地方,如果这件事的的确确舒适的话,那蓝玉此人便真的是有问题了。
做武人的有些小嗜好小毛病什么的朱元璋可以容忍,因为他也是从战场上一刀一枪厮杀出来的,那种鲜血遍地残肢乱飞的场面历历在目,他很清楚一个沙场宿将或多或少都会有些属于自己的一种发泄方式。
就如同常遇春好杀俘,邓伯颜好花一般,蓝玉怎么说也是征战沙场数十年,手底下人命都快数不清的悍将宿老,焉能一点癖好都没有。
而这美人便是蓝玉所好,也是他最喜欢的。
可朱元璋万万没想到蓝玉竟然敢冒着欺君的罪名擅自收留北元皇室妃子,这简直是不把他朱元璋放在眼里的行为,蒋瓛虽然在他这里没有说百分之百的肯定,但是朱元璋很清楚收下锦衣卫们的手段。
暗探无孔不入,只要是有点消息传出来,那十有八九便是真的,更何况还是关于一国公爵,蒋瓛更需要慎之又慎,如果不是真的有把握的话,那这则消息朱元璋绝对一点风声都听不到。
所以虽然他嘴上说着是让蒋瓛在仔细确认一番,但实际上心里已经是相信了这个事实,只是还有不小得意犹豫罢了。
“唉”
随着一声幽幽地长叹,朱元璋摇了摇头拿起案己上的朱笔,欲划而又不舍,毕竟也是他一手栽培起来的人才,真要是这一笔下去,那便一切都不可能在更改了。
此时侍立在他身旁的蒋瓛一点声音都不敢发出,因为他很清楚这种需要皇帝陛下自己做决定的时刻是不能有任何外因干扰的,免得为自己惹祸上人。
虽然他身为锦衣卫都指挥使,但是蒋瓛很清楚自己和师傅毛骧之间还有不小的差距,就从他只能站在朱元璋身前五步之外而毛骧可以贴身汇报便能分辨出来,在朱元璋的心中依旧是相信着上一代的锦衣卫都指挥使毛骧。
哪个跟了他数十年从校检司到锦衣卫,一路上都是朱元璋的耳目和眼线,知道了大明多少个辛秘,知晓皇家多少内闻,按理说如果有这么一个人存在,哪怕他是皇帝最信任的人也应当不会留有后患才是。
可毛骧却不同,如今只是隐姓埋名的生活在应天府下辖村镇当中,安安分分的做一个农户人家,而且前段时间还娶了婆姨,这件事蒋瓛本着职责上报,因为锦衣卫毕竟涉密太多,尤其是毛骧本人更是一个移动的秘密库,如果有外人介入,难保会不会发生泄密的事件。
所以为了保险起见,哪怕蒋瓛心里依旧尊敬自己的师傅,但锦衣卫的规矩定下就是如此冷酷,他不会因为任何人违反锦衣卫的制度,哪怕那个人是他的师傅,哪怕那个人是他自己。
可谁料朱元璋听闻只是稍显走神思虑一阵,便低笑一声摇头将那份密报扔到了火盆当中,这很明显就是不打算在追究这件事了。
至此蒋瓛也算是看清楚了,他想要走到自己师傅原来在皇帝心中的地位还有不短的距离,而他也不打算奢求什么,只想着为皇帝陛下尽职尽责尽忠尽力,哪怕将来真有那么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的时候,他也绝无怨言。
只是现在他还有需要尽力的地方,因为蒋瓛清清楚楚的看到了皇帝陛下的朱笔在那张纸上狠狠地划下了一道。
不用多想,必是凉国公蓝玉无疑,现在他的脑海中已经开始盘算清点着蓝玉的所有脏事罪证,哪怕是莫须有也要做的周全。
而且蒋瓛心中隐隐有种预感,他觉得这件事肯定不只是一个国公那么简单,很有可能就像自己师傅那般搬到一国宰执牵连无数人那般惊天大案,一想到这里蒋瓛就不由自主的有些激动莫名,能在有生之年调查如此大案,让无数官员朝廷重臣因你落马,这难道不是一件令人兴奋令人难以自制事情吗。
此时此刻,蒋瓛恨不得皇帝陛下赶快下令彻查蓝玉,最好能从一个凉国公变成蓝玉一党,因为那样才算是真的牵动一国之大案
第545章 朱红一笔()
一个人的力量也许渺小,但当他手握大权之时便已不能用常理去衡量,因为虽然权力而来的往往有很多伴生的东西,而这些就已经让很多人一生都难以企及。
可是,当一个国家,一个雄霸天下威震寰宇的庞大帝国要对付一个手握重权之人的时候,纵使那个人的权力再大,再令人心惊畏惧,但是在掌握天下的大明皇帝眼中依然是不值得一提的。
当朱元璋亲口说出要对蓝玉动手的话语那一刻,便已经代表着如今在武人之中数一数二大明仅有的几位国公之一,戎马伴生纵横沙场的悍将就要迎来他的末日了。
蒋瓛现在可以肯定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