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一天,秦军行军了30里。第二天,在白起等人的安排下,秦军行军40里。至此,秦军每日的行军速度就没有再超过40里的时候。
若是以此速度计算的话,秦军想要撤回到秦国境内至少需要十五日的时间。
这没有粮草的最后几日在秦军将领来看,简直是毁灭性的。
与秦军一样,柴桑城中的大军同样是连日征战,异常的疲惫。
不过两军的兵士的心情却完全是天壤之别,秦兵是越来越没有指望,而柴桑的兵士却是越累越兴奋,因为一场属于他们的大胜就这样摆在了眼前。
令刘尚军中将领哭笑不得的是,每当深夜就会有下属的裨将、武官来请命,说是他们手底下的兵士们睡不着觉,想要去偷营秦军,骚扰敌兵。
(本章完)
第151章 一步未行,先算百步之外(第二更)()
于是乎原定每晚平均两次的偷营都会增加到十次以上,而且所属部队的分股不同,有的是关羽手下的兵士,有的是狄青手下的兵士,有的是种世衡手下的兵士,甚至是连龍卫都躁动了起来。
不过这些小股的骚扰部队并不是真正的去偷营,是在跑到了秦军营地附近,敲锣、放火,摇旗呐喊一阵子,然后舒服完了回去睡觉。
就这样,秦兵白日里行军赶路,应付来敌,晚上还要起来数次预防偷营,到最后,许多执勤的士兵实在是不厌其烦,干脆穿着盔甲睡了过去,这样也省去了不断的穿盔甲脱盔甲的力气。
三天后,白起和王翦等人有迎来了一个雪上加霜的坏消息,昨夜执勤的将领抓获了十几名想要离营而去却被抓住的逃兵。
初期白起等人以为是这十几名兵士受不了与日俱增的压力和食不果腹的恐慌,想要逃出去自谋生路,还能保住一条性命。
若是如此的话也简单,将这十几人拖出去斩了,以儆效尤,同时加强巡防也就好了。
可是接下来的第二天、第三天,还是不断的有兵士打算出逃,而且人数也是越来越多,直到这时白起和王翦等人才警觉起来。
随后,经过对基层将士的询问,他们才吃惊的发现,如今秦军兵士的军心和士气都已经衰落到了极低的水平,这也完全出乎了白起、王翦等人的预料。
在他们二人的估算之中,对于治兵极严,军事素养较高的秦兵来说,这种现象至少应该是等到十天后,军中开始断粮时才会出现。
但如今才过去了五天时间,秦军中在宰杀战马的填补下还没到挨饿的时候,又怎么可能会出现如此奇怪的现象?
随后,经过仔细的审讯和盘问,他们才得知到了真相,气得白起大怒,直接掀翻了桌子。
这一切还是要从当日刘尚击退了王翦的大军那时说起。
在采用了岳飞的偷粮之计后,回到柴桑城中的刘尚就将此计和吕布已经带领精锐潜伏在柴桑城周围一事讲给了范仲淹。
随后,范仲淹在岳飞的基础上再献了一计,那就是将俘虏的百余名秦兵直接打散到下面的军营之中,而且对他们同普通的兵士一样,没有过多的避讳。
从那日起,一向节俭、节衣缩食的柴桑大军突然间过上了富裕的日子。
虽然达不到酒肉管够,但也是每顿饭必饱,每日能吃到荤腥。
至于军需器械那就更是如此了,军刀崩了?以往是补一补、磨一磨对付用,而如今则是交旧换新,用新的。
铠甲坏了?哪怕并不是太严重,同样也是交旧换新,在兵士的防护上面可是不能含糊。
还有,以下面的武官为中心,对下属兵士们非常夸张的宣传城中主将的神通,什么谪仙人转世,料事如神,呼风唤雨,手可摘天上星辰之能,还有军师大人已经料定,秦军三日后必将遭遇惨败等等。
对于这些举动,那些被俘虏的秦兵虽然表面上随声附和,但是心中却是对柴桑城将领的做法嗤之以鼻。
虽然自己是俘兵,但是对方的这种天真幼稚的举动简直是他们这些对训练有素、军纪严明的秦国兵士的侮辱。
于是乎,在两日后柴桑大军同秦军在城外交战的空当,这百余名兵士在砍翻了身旁的兵士,除去中途被斩杀的,还是有几十人逃回到了秦军之中。
对于这些逃兵,白起、王翦等人自然是较为重视,以免对方安插进奸细等人。
结果经过排查,这几十人的口径基本吻合,同时在听到了柴桑城对他们的安排后,秦军的将士们也是纷纷大笑,很是看低敌军将领的水准。
随后,秦军还对这几十名忠贞报国的兵士进行了表彰和嘉奖,鼓励他们不做俘虏,智勇双全的做法。
可是,直到十天后的今日,包括白起在内的所有人才恍然大悟,自己中计了!
之前,由于秦军对这几十名兵士的嘉奖,导致这些兵士在军中有了一定的威望和影响力。
本来目的也是鼓励这些兵士将柴桑城将领的天真和迂腐做法进行宣传,而且当时秦军在对柴桑的作战之中顺风顺水,这一切也就成了顺理成章之事。
可是自秦军粮草被烧之后,秦军的局势急转直下,突兀的就连白起等军中主将都有些难以接受,就更不要说下面的那些普通兵士了。
于是乎,几天前那些逃兵所讲述的柴桑城的种种事迹就被翻了出来,当时被众人嘲笑最深的‘军师料定三日后秦军必将惨败’的那句话此时却成了打脸最响的工具。
起初的几天还好,军纪严明的秦兵还有一些抵抗力,但是随着秦军局势的一天天恶化和被他们视为天人下凡的白起、王翦等大将的日益加深的愁容,这些普通的兵士心中就开始动摇。
对于那些夸大的敌军主帅、将领的神通也渐渐的开始相信起来。
而且最为致命的一点是,通过之前逃回的几十名兵士的讲述,几乎所有的秦兵都在心中认定,柴桑的敌军对俘虏很友好,有吃有喝有地位,没有经受什么虐待和冷眼,同其他兵士一样,直接安排到军中进行作战。
终于,在一天夜里,有十几名大胆的逃兵被抓住,虽然他们被处死,但是他们却成了点燃燎原大火的那一点点火星,导致随后的逃兵数量越来越多。
这一切,等到白起和王翦等人发现时就已经晚了。
他们只能通过极刑和残酷的方法去威慑住已经散乱的军心,让兵士们不敢做出什么叛逃的举动。
可是谣言一旦兴盛起来,你越是这样杀就越是证明传言的可信性。
如此一来,本就举步维艰的秦军更是雪上加霜,勉强提升到每天40里的行军速度又降到了30里水平,而且军心和士气还有着进一步恶化的迹象。
于是乎,在有一天的夜里,白起对王翦感慨说道:“两军交锋,攻心为上!看来这异民的军中有比我们还要高明的能人啊,一步未行,先算百步之外,这一仗我白起败的心服口服!”
(本章完)
第152章 追击白起(第三更)()
又过了三天时间,秦军的军心已经涣散到了极致,虽然在白起、王翦等大将的威慑下,军中还未出现哗变的现象,但每天逃走的兵士越来越多,纵使加强了巡查人手,但已经开始出现了成功逃逸者。
如今的每一天对于秦军的将领来说都是度日如年,愁容不展,而且最关键的是至今还未能同秦国的任何人或是军队取得联系,之前投放出去的探马也都石沉大海,杳无音讯。
对于柴桑的大军来说,每一天都是累并快乐着,每个人都在心中期待着大战来临的那一天。
而刘尚,初起时还想跟范仲淹等人提一下‘四面楚歌’的计策,不过想想这边多数都是宋朝的兵士,估计也没人会秦国的调调,也就作罢了。
又过了两天后,白起深叹了一口气后对王翦说道:“王翦将军,是时候断尾求生了。”
秦军在开始撤离之时还有兵士26000余人,到了如今,短短几天之内就剩余了22000人,而且局势还在朝着更加恶化的方向发展着。
这时候,王翦点头对白起说道:“白起将军所讲正合我意,长痛不如短痛,也是时候趁早做出决断了。”
“既然如此,那就请白起将军率领大军快速退回秦国,由我领一万兵士同那异民的敌军做最后的决战。”
“白起将军,如果我王翦最终未能逃回大秦,还请将军替我照看好我的独子。将军你也是知道的,在被贬下界之时,我也是费了好大力气才得以让我们父子在这万界大阵中继续以父子的身份出现。”
还没等他说完,只见白起哈哈大笑着说道:“王翦将军,看你所说怎么就如生离死别一般?虽然留下来的这万余名兵士乃是必死的结局。但身为统兵的将领却是可以逃脱的。”
“而且,这件事也轮不到王翦你,就由本将军率领一万名兵士断后,同时只需给我配一支一千名的精锐骑兵即可。如果到时本将军一心想走,他们是拦不住我的。”
见白起说的郑重,王翦一躬到地,感谢说道:“那就多谢将军了,我们父子在退回大秦后,定当在边境处等候将军的归来。”
“嗯。”
白起点点头,随后笑着拍了拍王翦的肩膀。
第二天凌晨,天色蒙蒙亮时,王翦就率领着一万名大军启程赶路。
而白起和副将王龁,则是带着一万名兵士和两千名精锐骑兵朝着刘尚大军的方向快速推进,以求死战。
可是出乎了白起的意料,当他们推进到了刘尚的屯兵之地后,却发现刘尚的大军早已经后撤,不给他们丝毫决一死战的机会。
整座大寨的骨架原封未动,柴火堆也还未完全熄灭,部分行军打仗用的器械和做饭用的铁锅都没来得及带走,可见刘尚大军在撤离之时是何等的匆忙和果决。
当然,整座大寨之中什么刀枪、盔甲、帐篷都能够找得到,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