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另一个位于孙布拉蚌西面的葡萄。
密支那机场因为距离前线太近而不适合运输机降落,葡萄则是因为机场太小同样也不适合大型运输机起降。
所以几乎在一个月的时间里,远征军战士们做的就只有一件事:找到运输机空投下来的高射炮、高射机枪、弹药并将其运送到合适的地方拼装起来。
日军方面当然不甘心战略物资就这样成批成批的运进缅北,所以几次三番的派出战机来拦截,但日军很快就发现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途劳……原因是日军的战机是从曼德勒起飞的,在它们飞往密支那的过程中其侧翼就会暴露在西面的英帕尔面前,这就意味着驻扎在英帕尔的美国空军可以用更少的油料和更充足的时间对日军战机进行拦截。
(注:投入空战的是美国驻印度的第十航空大队,这支航空大队是同年一月在印度成立,其成立的目的就是为中英联军提供空中掩护抢夺制空权,只是因为英军的消极作战导致几个会战接二连三的没能打响,所以美军第十航空大队一直没有发挥作用。历史上的这支航空大队随后因日军已经占领缅甸全境发挥不了什么作用,于是就调往北非投入英军主导的阿拉曼战役。此时缅北既然还在中国军队手里,那么第十航空大队也就没必要再像历史一样调往北非了。)
更重要的还是,印度英帕尔的美军有来自美国方面源源不断的物资,而日军在曼德勒的物资这其中也包括战斗机的弹药和燃料都需要从日本本土运至仰光再用还没全面的开通的在雨季中泥泞不堪的公路和铁路运往曼德勒,这脆弱的运输线甚至还要时不时遭到美军战机的轰炸。
所以,日军根本就耗不起也打不起。随着远征军手里的防空装备越来越多,密支那的上空也就渐渐的安静了下来。这使得美军运输机更加快速的往密支那运送战略物资,有时甚至还降落在密支那机场卸货。
有句话说战争打的就是后勤就是物资,这话也的确有一定道理……就比如这会儿,因为中美联军的后勤运输及物资情况要比日军好得多,于是很顺利的就夺取了缅北的制空权。
另一方面的问题,就是要在孙布拉蚌建立一个训练基地并开通从密支那到孙布拉蚌及孙布拉蚌到印度的公路。
其实这也不能说是“开通”,因为从密支那本来就有公路到孙布拉蚌及印度的雷多,只是这些公路太窄不适合大量运送物资,这就需要大量的劳役将其拓宽。
在这一点上也许中国士兵能够承担,但史迪威却认为远征军总人数不过四万人,这些兵力防守密支那防线建立防空火力网都已经略显不足了,如果还要抽调人手去修公路、建基地,在不远的将来还要训练,那无疑会给密支那防线带来许多不可预测的危险。
既然不用中国士兵,那自然就只能用缅甸百姓了。
于是英军留下的物资又发挥了作用……能够让百姓干活的就只有食物。
在这时候就别管什么钱了,钱这玩意归根结底是要能够买到东西,而在缅北这到处都是崇山峻岭的山地,交通和商业都没有得到多大的发展,再加上这时还是战争时期,就算是大把大把的美元在手里也跟擦腚的草纸差不了多少。
而密支那却有大批逃难过来的华侨及部份缅甸百姓却因为缺食少穿而挨饿受冻,于是就不用想了……让他们去修路建基地,工资用粮食结算。
这一来可是把那些华侨及缅甸百姓乐坏了,只需要付出劳动力就能填饱肚子何乐而不为。
这其中尤其是华侨,他们本来就很支持中国军队打日本鬼子,这时又能支持自己的部队又能赚到粮食,当然就不会有什么意见,有些华侨甚至全家老小都带着去修路而要求的粮食却只需要裹腹就可以了。
用他们的话说,就是:“中国军队是来帮咱们打鬼子的,战士们付出的是血、是命,咱们不过是出点力,如果这都要求更多的报酬,那咱们还算是中国人吗?”
还别说,在这异国他乡尤其现在可以说是远征军“虎落平阳”时的异国他乡能得到老乡的帮助,还真是让战士们感激涕零。
流氓就感叹道:“有这些老乡的支持,咱们在这鬼地方跟鬼子拼命也值了!”
缅甸百姓的积极性虽然会比华侨差一些,但在乌那塔的号召下也算是十分卖力的参与了拓宽公路及其保养的工程中。
在缅北百姓及华侨的共同努力下,还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从印度雷多到孙布拉蚌的公路就拓宽到足够两辆汽车并排行驶的宽度了。
在公路开通的那一刻,早已汇集在印度雷多的美援物资就像潮水一样沿着公路驶进了训练基地,这其中包括用于给中国军人训练和换装使用的大量的坦克、大炮等美式武器、英式军装及大批生活物资等。
于是一个训练和换装基地就这样在密支那的后方形成了。(未完待续。)
第十三章 将军归国()
“杜将军!”这天,就在杜聿明坐在办公室里发愣的时候,史迪威大踏步的走进了杜聿明的指挥部,手里拿着一封电报晃了晃,说道:“这是你那个校长发来的电报,他同意将你调回国内休养一段时间!”
杜聿明不由一愣,随后就叹了一口气点了点头。
这段时间他已经感觉到会有这么一天了……做为第五军军长兼远征军副司令长官的他,这些天来甚至都闲到没事干在指挥部发呆,这明显就是把他的指挥给架空了。
但对此杜聿明又无能为力,这一方面是因为罗卓英是自己的上峰有权这么做,另一方面则是所有的美援物资都掌握在史迪威手里……以此时远征军的情况,就是谁掌握了美援物资就是谁控制了生杀大权。所以就算真让自己来指挥,史迪威只需要把美援物资一卡,那自己说的话就全是空的。
于是他就只能等着这一天的到来。
想了想,杜聿明就问了声:“什么时候?”
“两小时后就会有一辆运输机在机场做短暂的停靠!”史迪威说:“所以我建议杜将军最好去准备一下!”
“这么快……”虽然杜聿明早有心理准备,但这么急促还是让他有些意外。
史迪威点了点头,只说了四个字:“军情紧急!”就面无表情的离开了。
其实这时根本就谈不上什么军情紧急,杜聿明在这里多呆个一、两天又哪里会影响到什么军情?这其实是史迪威急着把杜聿明给调走。
当然,杜聿明必须得走,原因一个是杜聿明不像罗卓英一样听史迪威的话,另一个更重要的是杜聿明在中国远征军中影响颇深……所以只要杜聿明一天没有离开缅甸,史迪威就一天无法实际控制中国军队。
两小时后,随着一声刹车杜聿明就身着笔挺的军装缓缓走出吉普车,后面仅仅只跟着一个提着包的勤务兵。
杜聿明戴上军帽抬起头,接着就一愣,不知道什么时候机场两侧已整齐的站着一排排官兵,他们看到杜聿明下车,只一声响亮的叫喊:“敬礼!”
“唰”的一声,战士们几乎是在同一时间朝杜聿明敬礼。
杜聿明也缓缓举起了手,十分沉重的回了个礼,叹着气说道:“弟兄们,光亭无能,不能与弟兄们继续在战场上奋勇杀敌了!但光亭会在国内等你们的好消息,等你们打回缅中收复滇缅公路,至时光亭必在国内摆酒迎接各位兄弟凯旋归来!”
“军座!”
“军座!”
……
战士们一声声叫着,个个眼神里都透露出依依不舍的神色。就连在列的张弛也不由叹了一口气,杜聿明是个会打仗的将军,虽然有时候也会犯糊涂,但比起罗卓英之流那是好太多了。
然而,张弛又知道此时的缅甸不会有他的立足之地,甚至不只是他,不久后远征军里绝大多数的中、高级军官都会被史迪威以这样那样的理由给撤换掉……史迪威天真的以为只要把中国军官给换成美国军官,就可以牢牢的把中国远征军的指挥权给控制在手里。
由于张弛知道这个结果最终也没有发生,所以他根本就不担心,而是任由史迪威去折腾并把最好的美援装备及训练交到中国远征军手里。
张弛其实也有自己的小算盘……因为史迪威以为自己能控制得住中国军队,所以才会放心的把最好的美式装备交到中国军队手里,其装备的先进程度甚至都与美国自己的军队不相上下。
于是这里就有一个问题:如果史迪威一开始就知道自己其实无法真正控制这支军队,那他还会这么不遗余力的打造它呢?
从国家利益方面来考虑,美国其实只是希望中国能坚持下去,只有这样才能拖住大量的日军使其无法脱身,但真要说支持中国军队能够强大到打败日军的程度那也未必……因为这样也同样会使日军过早放弃中国战场而把兵力转投到太平洋。
所以对美国来说,美援能让中国战场不死不活的使日军以为再加一点兵再使一把力就能把中国给拿下那就是最理想的效果了。
这也是历史上蒋介石总是抱怨史迪威给的美援不够多、不及时的原因,这其实不是史迪威的错,而是美国方面有意为之。
但位于缅甸的中国远征军就不一样了,美国以为能将这支军队转化为殖民军队,于是各种装备都毫不吝啬的往远征军身上堆……而张弛等的就是这一刻。
杜聿明缓缓走上了运输机,再次向战士们敬了个军礼,接着就消失在舱门之后。
望着那呼啸着升上天空的运输机,张弛不由感慨万分……没有人会比自己更清楚缅甸这一仗在杜聿明心里烙下的印。
由于多头指挥导致杜聿明在缅甸战场上有力无法施展,最终逼着他带兵走进野人山使自己的部队死伤过半……杜聿明心中的怨恨及气愤就算是说个几天几夜也说不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