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是现在,工兵团却一反常态的没这么打,十几辆M3坦克一股脑儿的加大油门越过谢尔曼就往前冲,而且还冲得毫无章法,它们的速度甚至都让潜伏在路上的日军来不及反应,不少日军还没来得及将反坦克触发就被M3坦克给辗了过去,而M3坦克冲进日军防线后又是毫无规律的乱冲乱打,马上就使日军陷入混乱,根本就无法有效的组织什么“肉弹对钢铁”的战术。
(注:日军99式磁性反坦克雷在拔掉保险销后还需要在硬物上敲击一下才处于触发状态,延迟时间8到10秒后爆炸。)
第九十章 油田之战(七)()
感谢:叶子好冷、穿着鞋的章鱼、Ekman、何疏狂、方丈大光头、亚凝老孙、大灰狼00。、游方寻书人、柳大鹏、来喝一杯、也教晓书、叫我青蚨吧、天锦小宝宝、铁小猪、牧人818、第一近卫坦克旅、书痴人家、阿~谋、我的鱼泡泡、骞鴻云、展望大虾、天天开卷有益、暗暗_啊啊、书友151223232307552、穿着鞋的章鱼、韭菜蒸饺、逍遥风雷翅、抬头天无涯等同学的打赏!
**********
这么一来日军所有的准备都可以说失去了作用……要知道M3坦克有五挺机枪,当然,这其中也许只有三挺到四挺机枪能起作用,位于炮塔上的那挺机枪是在坦克外的,射击时必须有人钻出炮塔,在坦克闯入敌阵的这种情况下战士们是不会傻到钻出来操作的。
但就算只有三挺机枪发挥作用那也是很恐怖的火力,何况闯入的日军防线内的还是十几辆M3,于是总数就是十几门火炮外加三、四十挺的机枪同时开火。那子弹和炮弹在黑夜里头就像天女散花般的在黑夜中划出一道道火线朝日军倾泻,只打得日军一阵鬼哭狼嚎。
这其中也有日军抱着炸药包冲上来想将这些M3坦克炸毁,但M3坦克的机枪却是前头两挺两侧各一挺,基本可以说没有火力死角,那些日军还没来得急冲近就已经倒在机枪的火力之下。
所以这M3坦克还真是对付步兵的利器,要说它有火力死角吧……那就是背面没有机枪,但偏偏M3是轻型坦克速度相当快,战士们这时又是猛踩油门高速往前冲,日军想从后面靠近是怎么追都追不上。
至于日军的九五式坦克吧,那就更惨了……它们对于M3坦克来说就是一个相当大的目标。
理论上来说,日军九五式坦克也是能从正面击毁M3坦克,因为这37MM的火炮在五百米的距离上能击穿40MM的钢板,而M3坦克正面装甲厚度为44MM。
这个装甲厚度虽然正好能挡住37MM火炮,但敌我坦克距离不过几十米甚至只有十几米,于是九五式还是有可能从正面击毁M3坦克的。
但这仅仅只是理论,而且击穿的还是钢板。
在实战中就不只是放一块钢板在坦克炮面前打这么简单了,实战的目标是坦克,而坦克的装甲往往是弧形或是楔形,这就相当于一块斜立在坦克炮面前的钢板……钢板是直立还是倾斜有很大的区别,原因主要有两方面:
首先是直立的钢板会承受直射而来的炮弹的所有能量,而斜立却不同,斜立的钢板其角度会分解掉一部份能量,甚至还会产生跳弹直接将炮弹弹开。
其次,直立钢板其厚度是多少防御厚度也就是多少,而斜立钢板却会在物理上增加钢板的实际防御厚度。
比如:40MM厚的钢板若是直立,那防御厚度就是40MM。但若是倾斜30度,由勾股定理就可以知道炮弹直线射入后实际要在钢板内前进的距离就变成了80MM,于是其真实的防御厚度就是80MM。
这也就是现代的坦克都要想尽办法的整出一些角度来的原因。
同样也是这原因,M3坦克的坦克炮也是37MM毫米口径也是40MM左右的穿深,但要击毁九七式25MM的正面装甲却有困难。
M3坦克要击穿九七式25MM的装甲都有困难了,那么九五式的小炮就更别想击穿M3坦克的44MM装甲了。而M3坦克打起九五式只有十几毫米的装甲来却是十分轻松,几乎可以说是只要打中就没有不爆的。
于是用“虎入羊群”这话来形容那闯入日军防线内的十几辆M3就一点都不过份。
在张弛等人眼里,就看着日军方向的九五式坦克一辆接着一辆的被击毁,日军成片成片的惨叫着倒下。
当然,这其中也有几辆的M3坦克被击毁……那是因为这时是在夜里,坦克内的战士很难看清外面的环境,一个不小心就撞上了敌人的坦克或是建筑物就停了下来。
这倒不是说坦克会撞坏,M3虽是轻型坦克但那装甲厚度却是甩日军中型坦克几条街。
而是说这么突如其来的一撞首先会给坦克内没有心理准备的工兵团战士一个很大的冲击,霎时坦克内的乘员就会因为惯性而跌倒甚至撞伤……这对坦克乘员来说是很常见的,平时在训练中坦克手也少不了磕磕碰碰的受伤。
这就使坦克在一定时间内失去火力或者部份失去火力,于是日军就乘着这个火力抱着炸药包或是磁性反坦克雷冲了上来。
但这种状况也没有持续多久,因为很快另一头的谢尔曼坦克就掩护着工兵团战士跟了上来了,于是又是一片密集的弹雨很快就将视线内能看到的日军都打倒在地。
在M3、M4坦克的冲击下,部队很快就摧毁了日军的所有防御并打通了中英联军突围的道路。
直到最后,上田信夫手里的预备队也就是两小队六辆九七式也没有投入战场,因为上田信夫很清楚,这六辆九七式就算投入战场也不够敌人塞牙缝。
他这么做当然是明智的,而且也可以说是在这场仗中做了唯一一个英明的选择……坦克对于日本来说可是宝贵的战争资源,他没有权力让坦克像步兵一样朝敌人发起玉碎进攻,于是选择让它们从另一个方向悄然撤走就是一种正确的保存实力的行为。
最后,在车队即将全部通过油田时,王麻子就下令坦克朝油田的储油罐开火。
随着“轰轰”的一声声巨响,储油罐一个接着一个的爆起了冲天的火焰。
这些储油罐是日军费了许多心思保存下来的……日军一早就猜到英军在撤退时会引爆油田的汽油(这用脚趾头也猜得到),于是为了保存这些重要的战略物资同时也为了尽可能快的让仁安羌恢复产油,日军就利用便衣在仁安羌一带鼓动了英缅军中的部份缅甸士兵。
日军的借口很简单,比如:保护这些设施对缅甸有很大的好处,因为要是英国人撤走而缅甸取得独立,那么这些石油及设施就属于缅甸人的了。
对此缅甸人当然不怀疑,于是在英军下令炸毁油田炸毁储油罐的时候,他们就在炸药上做了手脚,这使得许多重要的设施都保存了下来。
这也是日军能够在几天之内就将油田大火控制住的原因之一。
但是现在,日军所做的一切努力都白费了,整个油田再次陷入了一片火海之中,而且火势还在不断的扩大。
第九十一章 油田之战(八)()
日军在仁安羌油田的努力不但白费,而且其第14战车联队和215步兵联队还死伤惨重。
为了交通方便同时也是为了节省时间快速突围,工兵团只能简单的将这些日军尸体及坦克残骸推到公路旁了事,这使到沿路到处都是日军尸体和被击毁冒着火的坦克。
这一幕看在原本一直跟着英军的记者们眼里不由纷纷惊叹:
“天哪,原来日本人竟然这么不堪一击!”
“是中国人太厉害了还是日本人太弱了?”
“我不确定,能确定的就是英国的军队太弱了!”
……
这话说的的确是,近万名英军被这些日军给围困在仁安羌无法动弹,而中国方面不过派来一支一千多人的队伍,就打得日军落花流水并以极小的代价成功突围。
原本这一仗也不算什么,世界上以少胜多以弱打强有战例多了去了。而且认真分析起来,工兵团还是在装备明显优于日军的情况下打日军一个措手不及,会取得这样的战果也就是情理中的事。
但问题就是记者并不了解这些,他们中许多人对军事一无所知,他们只是简单的知道日军打败了英军,而中国人只凭着区区一个团就打败了日军,而且这个团还是工兵团……这要是中国军队的主力部队上来那还了得?!
这么一对比,英军那原本高大威武的形像立时就在记者的心里轰然崩溃,中国军队的形像就随之高大了起来。
更为重要的还是,这些记者是来自世界各地,有澳大利亚的,美国的,英国的……他们原本是相信英军的战斗力希望跟着英军能抢些新闻的,没想到却是一路跟着英国逃跑,逃跑还不要紧,连逃都逃不清楚还让日军给包围了!
这一下工兵团带着他们突围,那对他们来说可是名副其实的救命哪,于是很快工兵团的战绩就在世界各地传开并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强烈反响,而英军甚至是整个英国的形像都在这一仗中受了一定程度的打击。
当然,这都是后话了。
眼前的中英联军车队在工兵团的保护下顺利的穿过了仁安羌油田。
在穿过日军防线后就发生了一件让人啼笑皆非的事:
开在前头的坦克迎面就碰到了二十几辆还在往油田方向运输补给的日军汽车,为首的日军还不耐烦的冲着挡在面前的坦克大叫:“嘿,让开一些让我们先过!”
他显然以为这些坦克是日军的,虽然是美式坦克,但那也应该是日军从英国人手里缴来的,于是根本就没防备之心。不过话说回来了,就算有防备之心……汽车在公路上碰到了坦克,那还跑得了吗?!
工兵团的战士哪里还会跟他们客气,稍稍调整了下炮口然后“轰”的一声就把日军汽车给炸上了天。接着就就下山的猛虎似的追着那些四散逃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