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富的战斗经验的美国飞行员做榜样,还是有好处的!”
应该说,史迪威的说法也是有道理的,毕竟这里是战场,就算张弛能凑全这些飞行员,但是这些还需要训练的飞行员并不意味着马上就可以投入战斗,在青黄不接的时候的确有必要依靠美军飞行员。
但张弛却不这样想。
一方面是现阶段在日本方向上的空战烈底已成级数下降……日军陆航、海航基本都在各场大战……不久前是莱特湾海战,最近的冲绳战役更是损失了七千多架各式飞机,几乎是把能飞的不管是军用还是民用的都用上了。
日军剩下的战机或者说能组织一次成规模的空战几乎不可能……事实上,日军在马里亚纳海战后就没有能力组织大规模的空战了。
另一方面,则是日军飞行员的训练也不足……
中国军队的飞行员是训练两年、三年的,日军飞行员同样也是训练两年、三年的,甚至因为日本极度缺乏燃油,所以其训练大多都是理论和在地面的模拟训练,能实际操作的机会很少。
也就是说,中国军队这些训练不足的飞行员就算是投入战场问题也不是很大。
更重要的还是,远征军中也有一批作战经验十分丰富的飞行员……“平海”号航母上的飞行员经过一年多的实战,他们已经成长为可以独挡一面的飞行员了,甚至这其中还踊现出十余名击落数十架敌机的王牌飞行员……当然,能有这样的战绩一方面是因为远征军使用的美式战机性能高于日军,另一方面是日军飞行员训练不足。
综合以上因素,如果能从蒋校长那将其无用武之地的飞行员调来……那是完全可以应该当前的局面的。
实在调不来,那才考虑史迪威的建议。
其实张弛还有另一个考虑……这时候是让美军的脱手冲绳的好机会,至少在航空兵方面是这样,如果让美军航空兵和海军进驻,就怕将来尾大不掉想摆脱都摆脱不了。
至于驻守在冲绳岛上的美第10集团军……张弛根本就没把这些老爷兵放在眼里。美军尤其是美国陆军打仗极度依赖制海权、制空权,没了这些,他们在陆地上就是一只任人摆布的小猫。
想到这里,张弛就回答道:“将军,我希望你能给我些时间。或者……我们可以先把拉包尔的两百多名飞行员调来先行训练,毕竟就算能从蒋校长那调来飞行员……两批人员的训练程度也大不相同,他们也是要分开训练的!”
“嗯!”史迪威对此表示赞同。
顿了下,史迪威又问了声:“那么,张……你打算怎么做呢?我是说,怎么才能让蒋校长屈服?”
“只有一个办法!”张弛回答:“美国总统!”
“美国总统?”
国与国之间只有利益关系……现在张弛与蒋校长之间差不多也变成只有利益关系的两个单位了,所以张弛根本就不会异想天开的以为只要给蒋校长发个电报,蒋校长就会顾全民族大义把用不着的飞行员调到给张弛用来封锁日本。
尽管这对蒋校长有利,只有张弛能封锁住日本才能将日军切为首尾不能相应的两断,而这又会给日本工业造成毁灭性的打击使其没有实力对重庆展开更猛烈的进攻。
但张弛却知道,蒋校长那是老谋深算的……他一早就知道美国是绝不允许日本再重新打通联系的,所以他有恃无恐。
换句话说,无论蒋校长是否同意调飞行员,远征军都必须封锁日本本土,那么蒋校长又为什么要调呢?!
所以张弛手里无牌可出,但美国手里却有。
想了想,张弛就对史迪威说道:“而且,这件事……我相信由将军来提更好!”
张弛这话的意思,是指史迪威才是冲绳岛的最高指挥官。
史迪威点了点头:“稍后我会给总统先生发个电报,但是张……我认为我们对此不要抱太大的希望!”
“我知道!”张弛回答。
其实,张弛之所以让史迪威提这个问题并不是因为史迪威是最高指挥官这一点。事实上,张弛还甚至想飞到华盛顿一趟亲自去说服罗斯福对蒋校长施加压力。
毕竟这并不是一件小事,不是在电话里三言两语或是发个电报就可以的。
但张弛还是放弃了这种想法……他敏感的察觉到罗斯福对中国远征军已经有了防范之心,所以这事如果不由自己提还好,由自己提出来,罗斯福会同意的可能就更低了。
事后证明张弛的想法是对的……
罗斯福很快就收到一封来自史迪威的电报,电报里只是简短的说了下由中国远征军封锁日本本土的困难,最大的困难就是飞行员不足且不是短期训练就能完成的。
然后史迪威有两个建议,一个是从蒋校长那将飞虎队训练的中国飞行员调来,另一个就是让美军飞行员补上缺口。
罗斯福看到这封电报后没有起戒心,因为听史迪威的口气,似乎是更偏向于用美军飞行员补缺口。
“我们的飞行员足够吗?”罗斯福问。
“当然!”欧内斯特回答:“如果需要的话!”
“如果需要的话?这是什么意思?”
“因为我们无法预估将来可能面临的压力!”欧内斯特回答:“一方面,我们的海军需要在菲律宾支援麦克阿瑟将军的部队,另一方面,我们可能要在北非与德军全面开战……德国人的空军可不像日本人那么好对付!”
“嗯!”罗斯福用手指轻轻的磕着轮椅,发出一声声类似大钟秒针走动的响声,接着罗斯福就问欧内斯特:“所以,最佳的选择……是从中国把飞行员调来?”
“当然!”欧内斯特回答:“我们能从中国调来一名飞行员,就意味着我们在北非多一分胜利的希望!”
第六百三十一章 人才()
见罗斯福不说话,欧内斯特就接着说道:“而且史迪威将军说得对,中国飞行员在国内几乎没有用武之地,他们留在国内是一种巨大的浪费……”
这一点勿庸置疑,因为蒋校长在豫湘桂会战中丢失了两个重要的机场,也就是桂州、柳州机场,这使得美国驻华空军特遣队第十四航空队不得不全部撤出。(注:飞虎队已在42年左右解散,改编为美驻华空军正规军,也就是驻华特遣队第十四航空队,中国方面依旧按习惯将其称为“飞虎队”)
罗斯福点了点头,说:“现在,我只担心一点,蒋方面会同意把飞行员调来吗?”
“总统先生!”欧内斯特有些不屑的回答道:“我认为蒋方面没有选择!”
“怎么说?”
“因为豫湘桂会战的失败!”欧内斯特说:“我们付出了那么多的援助,但获得的却是蒋一次又一次的拒绝和失败,许多军官都在抱怨……这样消极地支持了一个在中国日益不得人心和不为人民所信任的政权,同时也无法给美国带来利益的政权,有什么意义呢?!”
罗斯福点了点头,对于这一点,他也十分愤慨……他没想到蒋方面的军队战斗力如此低下。
“我明白你的意思了!”罗斯福说:“如果蒋方面不同意的话,我们随时都可以选择放弃他们!”
“是的!”欧内斯特回答:“我们可以把筹码放在更值得赌的地方,比如中国远征军……”
罗斯福对此表示同意,美国对中国远征军的投资只怕还没有蒋方面的千分之一,但收益却比蒋要大得多,而且可以预见的是往后中国远征军还会发挥令人意想不到的作用。
美国是个典型的商业型国家,哪个划算哪个不划算他们自然一清二楚。
于是罗斯福二话不说,当即就给蒋校长发了个电报。
电报里毫不客气的对蒋校长说:“因为战事的需要,我们需要之前在中国培训的飞行员。他们是一笔财富,应该投入到战场上,而且你已经不需要了不是吗?”
蒋校长收到这封电报的时候,心里那个苦啊……
要知道这些飞行员可是他费尽了心思花费无数心血培养起来的……投入的时间和金钱不说,在当初中缅公路被封锁的极端时刻,还保证让他们飞行训练的燃油。可是现在……美国方面说要就要了!
蒋校长的第一个念头就是想拒绝。
但是毕竟姜还是老的辣,他又重新看了一遍电文……电文里虽然没有说什么,但蒋校长还是看出其语气不善,接着又将整个形势在脑海里转了几圈,很快就明白问题出在哪了。
“唉!”想到这里蒋校长不由叹了一口气,说了声:“罢了……给他们吧!”
蒋校长的确够聪明,以前在中国就只有蒋校长一家独大,美国想要消耗美军的话就只支持蒋校长,所以蒋校长才可以“傲骄”的一次次拒绝美国,这会儿说还需要更多的美援,那会儿说准备不足……
但是现在,远征军拿下东北并进驻冲绳后,蒋校长这“一家独大”的形势也就结束了。
虽然中国远征军名义上还是蒋校长的部队,但美国人完全可以选择全力支持中国远征军而抛弃蒋校长,到时蒋校长就连美援都得不到……那被日军攻陷只是时间问题。
当然,这也不符合美国的利益……蒋校长的存在多少能拖一拖日本人的后腿,所以不到万不得已美国也不会这么做。只不过蒋校长却不敢用自己的命运去赌了。
于是,史迪威那很快就得到回复:“首批中国飞行员一百八十人,预计一个月后即可到达!”
史迪威看着这封电报不由愣愣的看着张弛,他有些不敢相信那个难缠的蒋校长有这么好解决,要知道他之前与蒋校长打过无数次交道……从来都没有像现在这样一封电报就完事的!
张弛只是笑了笑……只有他心里清楚,这看起来简单的一件事,个中的周折其实多着呢!
另一方面,张弛心里又美开了花:一百八十名飞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