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使得德军的坦克能轻易的找到英军防线中空隙并迅速突破。
“更糟糕的还是……”艾布纳耸了耸肩,有些尴尬的说道:“按原计划……我们在突破德国人的防线后是准备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突破并追击德军的,所以,我们就在二线储备了大量的补给……”
“你是说……”张弛不由惊得下巴都差点掉了下来:“这些补给都落到德国人的手里?”
“是的!”艾布纳点了点头:“这其中包括大批的汽油!”
张弛忍不住挖苦道:“干得好,你们打一仗就让空军的努力白费了!”
英军的海空军正在地中海上努力封锁从意大利运往北非的补给,而且他们干得很好,德军能得到的补给只有预期的一半,这也是历史上隆美尔输了阿拉曼战役的重要原因之一……德军的坦克甚至都不够汽油进行一次常规调动。
但是现在英国陆军却帮助德军解决了这个问题。
要知道这可是在前线而且还是远离德军后勤基地得到的汽油和补给,在这沙漠里,德国人如果按常规运输,只怕运一桶油上来就要消耗两、三桶油,而英国人却再次发扬了他们在缅甸时的“资敌”精神。
“将军!”艾布纳有些不满的说道:“要知道这是战争,战场上的形势并不像你想的那么简单……”
“上校!”张弛回答:“我不需要你来告诉我什么是战争!”
“哦……是!”艾布纳意识到自己这句话是不合适的,于是很快就转口说道:“或许您是对的,但是隆美尔和他手下的德国部队……他们并不像你们的老对手那么简单!”
“你是说日本人简单?”张弛有些不可思议的望着艾布纳:“你跟日本人交过手?”
“不,没有!”艾布纳脸颊因为激动而有些红晕,他回答道:“但是他们的坦克远不如德国人的坦克不是吗?”
“我得提醒你,上校!”张弛说:“在说这些话之前,请你回忆下缅甸战场……日本人就是靠那些远不如德国坦克的坦克,打败了装备有先进的美式M3、M4坦克的英国装甲师!日本人甚至都追不上英国部队的逃跑速度……”
艾布纳不由哑口无言,因为张弛说的都是事实。
艾布纳原本还想申辩,缅甸战场似乎并不适合坦克作战,但他最终还是没有说出口,因为如果不适合坦克作战的话,日本人为什么在同样的地形上就能击溃英军呢?
要说真正的原因,那就是英军根本从一开始就没打算与日本人作战而只想着逃跑,但这个理由又怎么能说出口呢?
其实张弛对当初英军在缅甸的作为还是耿耿于怀……虽然国与国之间是讲利益,但英国佬的做法却是把“无耻”发挥到了极限。
这也是张弛现在并不急于参与到战斗或是指挥中去的原因,蒙哥马利让中国军队训练就训练吧,英国人不急,中国人就更不需要急,战场是要丢性命的地方,谁爱表现谁表现去。
“接着你们就退守亚历山大港一线了是吗?”张弛问。
“是的!”艾布纳点了点头没有多说什么,显然,他并不认为这是一次愉快的谈话所以不打算接着说下去。
不过张弛已经得到他想要的信息了。
这其中的重点,就是补给……沙漠地区补给实在太重要了,尤其是对于隆美尔,因为他是从利比亚一直打到埃及,后方补给线拉得很长,再加上英军又在地中海占稳了一个叫马耳他的岛屿并在岛上建设了一个空军基地,再加上英军又有“超级机密”可以事先知道德军的情报,于是就可以随心所欲的打击德军补给。
史上隆美尔的军队就在这种多重打压之下崩溃的,外加隆美尔本人在这时还得了严重的传染病。
但所有的一切都在阿拉曼战役发生了改变……因为德军在阿拉曼战役中从英军手里得到了补给,于是濒临绝境的德军又复活了,又可以对英军发起闪电战了!
第六百五十二章 训练()
“上校!”这时一个熟悉的身影出现在张弛面前。
“佩奇……你怎么在这?”看到一身简装腰间扎着卡其色衬衫,脖子上挂着一个相机的佩奇出现在面前,张弛不由颇觉意外。
“真的是你……”佩奇飞奔上前重重的拥抱了张弛一下。
虽然张弛知道这是欧美常用的礼节,但心里还是颇觉得有些别扭。
“我是记者不是?”不等张弛说话,佩奇就像只小鸟似的兴奋的说开了:“哪里有新闻哪里就会有我,现在最大的焦点显然是在北非……所以我就在这了!我刚听说有支中国部队要来增援,我就猜会不会是你……果然不出所料!”
接着佩奇就盯着张弛肩膀上的军衔,愣了一会儿后就瞪大了眼睛笑道:“哦,上帝!你已经是将军了!恭喜你,他们早该让你做将军了!”
“谢谢!”
“艾布纳上校!”佩奇转身对艾布纳说道:“知道吗?这是这几个月来我听到的最好的消息!”
“什么?”艾布纳上校不明白佩奇的意思。
“中国部队!”佩奇说:“放心吧,有他们在,一定能把德国人赶回去的!”
说着佩奇又转向张弛,问:“是吗?将军?”
张弛有些不知道怎么回答……中国人的性格往往是中庸之道:碰到艾布纳那样不信任中国部队的,张弛就会反驳,碰到佩奇这样过于信任张弛的,又想先做到再说。
一旁的艾布纳上校回答:“是的,佩奇小姐,我想……中国军队必定能在战场上发挥出他们应有的作用,就像第八集团军里任何一支部队一样!”
但话虽这么说,任何人都看得出来艾布纳说的这些话不过是军方对记者的一些礼节性语言。
“佩奇小姐!”这时有人在外头喊了声。
佩奇有些遗憾的对张弛说道:“瞧,将军!我是想多停留一会儿的,可是我马上就要随团出发了!我们要去亚历山大港采访,英勇的英军已经击退了隆美尔的进攻……”
“哦!”闻言张弛不由把目光转向了艾布纳。
与佩奇告别后,张弛就问着艾布纳:“上校,我是中国军队的指挥官,但最新战况居然还要从一个记者那知道……”
艾布纳不慌不忙的回答:“将军,你说过你想了解的是阿拉曼战役!”
“好吧,我明白了!”张弛回答。
“您需要亚历山大港战斗的资料吗?”艾布纳问。
“不,不需要!”张弛回答:“至少目前不需要,因为我们的任务是训练不是吗?”
“是的,将军!”艾布纳回答。
他显然也觉得张弛不需要同时也不适合知道太多的情报。
换句话说,张弛是被英国的高级指挥系统排除在外了……那些高傲的英国人,以为中国军队就算能打仗,也只需要被动的执行命令完成任务就可以了。
中国军队很快就一批接着一批的赶到了布置在塞得港郊外的军营。
英国人虽然对中国军队并不看好,看各种装备分配还是很周全的,帐蓬、淡水、沙漠应急包等,另外还带来了一支人数为两百多人的教官……据说他们是来为中国部队讲解和训练沙漠作战的要领的。
只是让人吐血的是,这些教官大多是印度人,还有波兰人、法国人甚至还有南非人。
他们七嘴八舌的说着谁也听不懂的语言……这其中印度人倒是说英语的,只是那印度式英语就连艾布纳听起来都十分吃力。
“将军!”艾布纳对此表示抱歉:“我们的正规部队都在作战,你知道的……我们需要防守的防线很长,所以我们只能从后勤队伍里抽调出这些人来担任教官!”
“需要防守的防线很长?”张弛抓住了这句话的重点。
“是的!”艾布纳回答:“我们的防线一共有89公里,这使我们总是觉得兵力不足!”
这就是问题之所在……蒙哥马利在战略上偏重防御。
防御本身是没错的,事实上,在阿拉曼战役之前还可以算是很妙的一着。
原因很简单,诱敌深入……随着隆美尔军队的进攻,其补给线越拉越长补给越来越困难,同时英军占据马耳他岛全力打击德军的补给线,这会消耗德军的战斗力,而英军则是以逸待劳集中力量在德军最脆弱的时候发起致命一击,这就是阿拉曼战役胜利的原因。
但是现在……
在德军缴获了大量的英军补给后,蒙哥马利依旧保守的采取守势,这就会产生诸多“攻大于守”的问题,尤其是在沙漠地区往往还是一片空旷无险可守。
也难怪英军兵力多达22万,却会被隆美尔的8万人追着打。
不过这些似乎并不需要张弛考虑,张弛也不想提什么意见,就让英国人多吃些苦头吧!
“他们能教给我们什么呢?”看着那群“教官”,张弛不由觉得有些好笑,零乱的队形外加不同的肤色,看起来根本就是伙头军,而站在他们面前的教员却是排着一队队整齐的队形,眼里露出凶悍的目光,使那些“教官”都有点怯生生的不敢上前。
“呃……”艾布纳翻了翻文件,回答道:“课程包括野外生存,沙漠行军及作战,还有一些必要的自救及常见的热带病防护!”
“那么,他们打算怎么教呢?”张弛问:“我是说,你带翻译了吗?还是他们都会说汉语?”
艾布纳有些无奈的回答道:“将军,对此我们无可奈何,翻译大多用于情报和作战单位了!我们能给你们的……只有几个汉英翻译,所以我建议你们多选择印度人!”
“也就是说……其它的需要我们自己解决?”
“是的!”
想了想,张弛就说道:“你让那些印度人、波兰人以及其它的所有人都回去吧!我只要他们……”
张弛指着那一小队大慨只有二十人的南非部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