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正所谓当局者迷,有些事情往往是身在其中的人看不清楚。
如果把事情按逻辑关系来分析的话其实是很简单的:
法国几乎可以说已经被德国解除了武装,就像达尔朗说的“德国人的枪口正对准了法国”。
那么,在这个前提下,只有德国赢得了战争法国才有可能幸免。
当然,这里只是说“可能”,事实上,如果德国真赢是了战争,最后也不会让法国成为“幸免之地”的。
而如果德国注定要被打败,他们在打败前必定会想尽办法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希望能起死回生或是将战争延续下去。
那么法国就必然会成为牺牲品。
“所以!”张弛接着说道:“从一开始法国就注定要沦陷,没有第二种可能……哦,如果法国能尽心尽力的帮德国人打仗的话,就像英国人利用奥大利亚人、新西兰人,你们利用阿尔及利亚人、突尼斯人那样,我的意思是说,如果你们愿意做德国的殖民军替他们上战场,那么我相信或许有第二种可能。但这种可能或许更可怕,你说是吗?”
达尔朗点了点头表示赞同。
高傲的法国人是绝不会做德国人的殖民军的,但如果法国人不愿意这么做的话……结果就像这个中国少将说的那样,德国人必然会在临死前扣动扳机。
“现在……”张弛回过身来,问着达尔朗:“让我们再回到原来的问题吧,将军!说说你继续抵抗的理由!”
达尔朗无话可说。
如果法国注定要沦陷的话,在阿尔及利亚抵抗盟军还有什么意义呢?自己的坚持以及所有的这些伤亡……不过只是让法国迟几小时或是几天沦陷而已。
想到这里达尔朗不由缓缓坐回到椅子上,他突然就觉得自己这么多年处心积虑想要维持的平衡其实都是白费力气,法国一直都没有前途可言,它的命运在当初与德国签定《停战协定》时就已经注定了。
良久,达尔朗才说了一句话:“我可以再给法国发一封电报吗?”
“当然!”张弛点了点头。
达尔朗站起身走到电台旁,发了一会儿愣,然后就说道:“我军虽尽力阻挡,但敌人已攻入指挥总部,我已命令当地驻军司令朱安将军就阿尔及尔城投降一事进行谈判!”
说着就对警卫营长下令道:“把朱安将军带来!”
“是!”警卫营长转身出门,只不过这一回却是被解除了武装而且有两名远征军战士跟随。
不久,一名戴着法军战斗贝雷帽的老军人就出现在指挥部里,不用想,他就是朱安将军。
朱安将军先是与张弛握了握手,说:“欢迎你们的到来,你们的坚持让我很意外,同时也很惭愧,没能在这次行动中出力!”
“你已经做了很多了,将军!”张弛回答。
接着朱安将军就走到达尔朗面前,挺身敬礼道:“将军,我想请您指挥我们!”
“什么?”达尔朗难以至信的望着朱安将军,然后笑了起来:“别闹了,朱安,我只是个阶下囚!”
“不,将军!”朱安将军回答:“我相信在您的指挥下,我们很快就能解放法国并得到一个真正自由的法国!”
“我已经老了,朱安……”
“不,将军!”朱安打断了达尔朗的话:“就算为了法国!”
达尔朗将目光转向了张弛,张弛点了点头表示同意。
能为自己国家献身或是维护祖国利益的人都值得尊敬,朱安将军是这样的人,达尔朗也是这样人。
但其实张弛会同意由达尔朗继续指挥还有其它原因。
一个是眼前的,此时阿尔及尔甚至整个阿尔及利亚的军队实际上都在达尔朗手里,有他的帮助对控制阿尔及利亚有很大的好处。
另一个是长远的,达尔朗在法国本土有相当不错的号召力……毕竟是维希政府的二号人物,而且一直都在各大国之间击旋维护法国的利益。
有朝一日盟军打回法国本土的话,达尔朗肯定可以发挥不小的作用。
还有一个原因,则是张弛的私心:英国培养戴高乐流亡政府,而达尔朗又十分痛恨英国人,那么为什么不把达尔朗作为一种制衡英国的手段呢?
接下来的效果可以说立竿见影,达尔朗马上下令所有部队停战,枪声和炮声很快就在阿尔及尔的上空消失了。
在所有人都不知道是怎么回事的时候,达尔朗就通过电报、电台等向阿尔及尔乃至阿尔及利亚全境发表一个申明:法属阿尔及利亚已经加入了盟军,与盟军一起对抗德国法西斯!
阿尔及尔立时就爆发出一阵欢呼声。
当然,欢呼的大多都是法国军官,还有生活在阿尔及尔的许多法国人……他们一直以来都不愿意在德国人的枪口下屈辱的活着。
至于阿尔及利亚人,他们的表现就平淡得多:是加入德国人还是加入盟军,对他们来说似乎都没有很大的区别。
这时蒙哥马利就给张弛发来了一封电报。
“少将!”蒙哥马利在电报里说:“难以置信,你竟然成功了!你知道吗?所有人都以为你们在阿尔及尔回不来了,但没想到……上帝!你们只用一个师就征服了一个国家,一个拥有二十余万兵力的国家!”
“将军!”张弛回电道:“现在,你可以制定一个追击隆美尔非洲军团的计划了。他们如果再不撤退的话,只怕就要永远留在非洲的沙漠里了!”
“是的!”蒙哥马利回答:“我必须好好计划一番!”
看到这封电报张弛不由愣了……追杀还要“好好计划”吗?
难怪蒙哥马利屡次错失战机让隆美尔从他眼皮底下逃走,这只怕不仅仅是英国坦克速度慢的问题,更是蒙哥马利过份保守、过份谨慎的问题。
不过也无所谓了。
非洲军团的败亡只是迟早的事,现在已经用不着急于一时了。
从这方面来说,蒙哥马利的谨慎或许还是好事。
第七百六十三章 突尼斯()
出乎所有人意料之外的是,隆美尔的非洲军团并没有撤退。
开始张弛和蒙哥马利还在猜测隆美尔会不会又有什么阴谋,毕竟隆美尔有“沙漠之狐”的外号,他的狡猾是所有人都领教过的。
后来才知道事实并非如此。
事实上,在隆美尔知道阿尔及尔投降盟军时,他就决定要撤退了。
“我们已经失败了!”隆美尔沮丧的对参谋说道:“现在我们能做的,就是让自己败得不是太难看!”
托马斯没有说话,因为他知道隆美尔是个不服输的人,就像之前,所有人都对非洲的战局抱着悲观的态度,唯独隆美尔相信他能打败盟军,事实也一次又一次的证明他是对的。
但是现在,连隆美尔都不得不承认他们已经输了,那这场仗只怕是真的没希望了。
接着隆美尔不由感叹道:“可恶的中国军队,他们虽然只有一个师,却几乎是我们在北非失利的根本原因!如果有机会,我倒想见见这是一支什么样的部队!”
说着,隆美尔就开始着手组织德军撤退。
但来自柏林的一封电报让隆美尔目瞪口呆。
电报是希特勒发来的,他在电报里说:
“隆美尔,我最英勇的将军!我和全体德国人民怀着对你的领导才能和在你指挥下的德意部队的英勇精神的坚定信念,注视着你们在埃及进行的英勇的作战。
鉴于你目前所处的形势,毋庸置疑应该撤退。
但是,为了整个战略,你们只有坚守阵地,绝不后退一步,把每一支步枪和每一名士兵都投入战斗,除此别无出路。
敌人虽有优势,但已是强弩之末。
意志的力量能够占胜强大的敌人,这在历史上已屡见不鲜。
你可向你的部下指明,不胜利,毋宁死,别无其它选择!”
“不胜利,毋宁死,别无其它选择!”隆美尔一遍又一遍的读着这最后一行字。
良久,隆美尔把电报放下,缓缓扭转头去凝视着窗外。
仅仅九十分钟前,隆美尔还向部队发出了撤退的命令,他甚至都制定好了撤退计划……就像他说的,他不想让非洲军团败得太难看。
然而此时此刻,他一向奉若神明的元首却明令禁止撤退!
“将军!”托马斯脸色苍白的说道:“这将会给非洲军团带来灭顶之灾,我们不能这么做!”
“那你说我们该怎么做?”隆美尔冷冷的回应。
“我想……”托马斯回答:“我建议我们继续撤退!”
“不,不能撤!”隆美尔语气突然加重:“元首命令我们竭尽全力坚守!我们必须服从!”
“将军……”
“不要再说了!”隆美尔大声打断了托马斯的话:“我要你们守住现在的阵地!这生死攸关的大事!”
显然,这时希特勒犯了一个类似蒋校长的远程指挥的错误,他并不了解非洲军团的实际情况,或者说他知道非洲军团的情况不好,但对形势还是过份乐观。
阿尔及利亚投降了盟军,这虽然给了希特勒当头一棒,但他还是理所当然的把其它法属殖民地看作是德国的地盘,甚至还一度想与法国共同阻击盟军,为此他还选定了一个谈判代表准备赶往法国与维希政府谈判。
但不久后他很快就清醒过来,意识到与法国联合作战是不切实际的,法国人在德国刺刀的威逼下摆出的姿态是不可信的,相比起联合作战来,倒不如占领法国的残余领土更可靠。
于是希特勒马上就把目光投向了法属殖民地突尼斯。
突尼斯虽然只是一个小国,但它的地理位置却十分重要,或者说在此时就显得十分重要。
原因是阿尔及利亚这个国家的地形比较特殊,其大多地方都是高原山地或是沙漠地形,不用说这些地形对于兵力的投送及补给的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