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电文上写着:“尊敬的将军,我们认为应该将计划推迟,因为我们还没有准备好,我们需要时间!”
需要时间……需要多少时间?
没人知道,最好是盟军和德军分出胜负后,然后意大利再高举着大旗加入到胜利者那一边。
亚历山大虽说没有多少谋略,但也不至于傻到看不出这一点。
但这时的他又能有什么办法呢?总不能用电文痛骂那些可耻的意大利人一顿,然后就希望他们会拿起枪来对抗德国人吧!
亚历山大想了想,就只能强压下心中的怒火给意大利方面回电。
至于回电的是什么内容……那就不是重点了,重点是意大利肯定会一天一天的把起义时间往后拖的,但英军却在前线一天接着一天的耗着。
英军在前线的伤亡或许对亚历山大来说算不了什么,战争总是会有死亡的,但来自媒体及世界各地的质疑却让他以及蒙哥马利难以忍受。
“将军,您之前说过,英军可以迅速击溃德军的防线吗?可为什么我们却看不到一点英军即将取得胜利的迹像!”
“将军,据说美国方面反对进军意大利,因为他们早就预见到了会有今天这种困局,是英国利用指挥权强行通过这个作战计划的……”
“而且你们还为此有个赌约?是否确有其事?”
“如果这个赌约是真实存在的,您认为现在已经有答案了吗?”
……
甚至还有记者直接问亚历山大,是否愿意为全人类的幸福着想,放弃战争的主导权,而将其交给更能胜任的美国。
这一度把亚历山大和蒙哥马利搞得灰头土脸的,但他们对这种局面却无可奈何,尤其蒙哥马利还是个传统而保守的指挥官,这就决定了他在德军利用山地防御的防线面前不会有什么进展。
不只没有进展,甚至还因为英军的装备和火力不如美军,再加上夜里又常常被德军偷袭……防线还在缓缓的往南推移。
这时候最开心的就是艾森豪威尔了,他在给张弛的电话里哈哈大笑:“少将,你又一次把住了战争的动脉,所有事情似乎都逃不出你的眼睛,干得好!我们很幸运不是吗?没想到这回帮助我们的,是意大利人的懦弱!我甚至都在想,如果可以的话,我应该给意大利人发封电报表示感谢,或者给他们发个勋章!”
第八百七十五章 拖延()
亚历山大骂虽骂,但始终都对意大利的“回心转意”抱着希望。
其实也不能说抱着希望,而是他们没有其它的路可以走……英军的综合战斗力并不会比美军强,美军无法突破德军的防线英军突破的希望也不大,何况亚历山大和蒙哥马利都清楚一点,在他们面前的不可能仅仅只是一道防线,德国人会在防线后再构筑一道防线,于是就算突破了一道还会有另一道,周而复始,摆在盟军面前的永远都是防线,盟军只能一寸一寸的用鲜血和生命往前推。
亚历山大与蒙哥马利没有其它办法,只能寄希望于意军的起义。
但正如之前所说,国与国之间只讲利益,站在意大利的角度上考虑,现在最大的利益就是“拖”,否则的话,他们就要与数十万甚至更多的德军作战……意大利人早在非洲就与德军合作过了,所以他们很清楚意大利军队远远不如德军,一旦打起来很可能就是两败俱伤最后由盟军来收割胜利果实。
因此,不管亚历山大摆事实、讲道理的好说歹说,甚至许下优厚的条件但就是无法说服意大利起事。
话说回来了,又有什么优厚的条件能比得上国家利益呢?尤其意大利军队还被德军吓破了胆根本就不敢与他们作战。
从这一点来说,亚历山大的游说注定就是在浪费时间。
而另一方面,前线的英军却毫无进展,而伤亡却不断的增加……这场仗都有些类似一战时的堑壕战了,而堑壕战最大的特点就是谁也奈何不了谁。
终于,在坚持了两周之后,亚历山大就顶不住压力,只得向艾森豪威尔低头。
“将军!”亚历山大说:“我的士兵在前线连续作战两周,现在已经很疲惫了,我想知道第七集团军是否做好准备接手了?”
艾森豪威尔故作吃惊的问道:“什么?我一直以为英军有什么计划可以对德军发起致命一击,可是现在……”
说着艾森豪威尔摊了摊手:“出了什么问题了?如果有什么需要帮助或是协同的话,做为盟军的我们很愿意为英联邦做到,对了,还有补给援助!”
艾森豪威尔这话明里是说可以为英军干嘛干嘛,暗里其实却是在骂亚历山大……去你妈的,你们这也叫盟友?你们所用的补给都是美国人给的,却不断在背后坑美国。
亚历山大当然也能听明白这其中的意思,但此时的他也只能装糊涂:“非常感谢,将军!可是……是的,我们的计划的确出了问题,所以需要一段时间调整!”
“是什么计划?不能让我们知道吗?”艾森豪威这是有意刁难亚历山大,同时也有拒绝亚历山大这命令的意思,因为他知道就算美军上去也无法解决面前这种两军僵持的状况。
“不不!”亚历山大回答:“并不是不能让你们知道,只是……你知道的,计划还未成熟,也就是还在讨论中,我们认为迟些再进行正式讨论会比较合适!”
“说到这里!”艾森豪威尔说:“亚历山大将军,我得提醒你……就像我们之前在会议上所说的,我们的观点是盟军进攻意大利会陷入僵局,现在事实证明我们是对的,进攻意大利完全不像你们所描述的那样……为此我们还立了个赌约,您和蒙哥马利将军还在会议纪录上签字,我想您一定没忘吧!”
“不,当然没忘!”亚历山大说:“可是将军,现在才只是开始,什么叫陷入僵局呢?我们开战到现在只有不到三周的时间,现在说这些还为时过早吧!”
“那么亚历山大将军!”艾森豪威尔问:“您认为要多久,才算真正的陷入僵局!”
“你等着瞧吧!”亚历山大继续死撑:“德国人现在只是表面强大,他们很快就会崩溃的。但是现在,我需要第七集团军去把已经疲惫不堪的第八集团军换下来,可以吗?将军!”
艾森豪威尔想了想,就点了点头。
这不仅是因为英国方面依旧掌握着主导权,更是因为艾森豪威尔知道美军不上去是不可能的……就算自己能拖得过今天也拖不过明天。
于是英、美很快又换防了。
这次换防选择的是在凌晨天还没亮的时候……这是由上次换防所遭受损失得出的经验,晚上换防不一定安全,因为德国人正是在晚上发起进攻的。
反而是凌晨,这时候进攻的德军正在撤退,光线又没有亮到德军能发现盟军换防的地步,于是就成了最佳时间点。
换防的这一天艾森豪威尔又一次来到了前线视察。
他这次视察的目的倒不是为了寻求意见的,而是想向美军官兵们说明下换防必要性……艾森豪威尔很清楚,因为自己屡次答应了英国方面的“不平等条约”,所以美军官兵们都对他十分不满,甚至有许多人都给艾森豪威尔贴上了“卖国贼”的标签希望华盛顿能够换掉他。
因此,艾森豪威尔需要与美军官兵们打好关系,让他们知道自己之所以会答应那些“不平等条约”,也是无可奈何。
“先生们!”在巴顿的指挥部里,艾森豪威尔说道:“我想你们都明白,两周后的今天我们必须再次返回了阵地。就算我们都知道返回阵地没有多大的意义,我们还是像之前一样无法推进也无法突破。但是……我们还是要尽自己所能作战并努力改变这种状况,因为我们要用事实证明给那些英国人看,我们尽力了,但还是不能突破,所以,他们是错的!”
“是的,我们明白,我只能说……去他妈的英国佬!”巴顿是艾森豪威尔的好友,所以当然会站在艾森豪威尔一边。
“等等!”张弛说道:“将军,听你的口气……你似乎对突破德国人的防线不抱希望?”
“当然!”艾森豪威尔想也不想就回答道。
接着就带着震惊的目光望向张弛,他明白张弛说这话是什么意思了。
第八百七十六章 离间()
“你的意思是说,你有办法能突破敌人的防线?”艾森豪威尔问。
“让我猜猜!”巴顿兴奋的问着张弛:“你总算要把中国部队派上战场了吧!”
这是巴顿一直希望的,这不仅仅是因为中国军队在非洲已经打出了响亮的名声,更是因为巴顿知道中国部队曾在缅甸的丛林里与敌人打过仗……缅甸的地形与意大利的地形是十分相似的,所以如果让中国军队上阵而且集中突破一点的话,或许就能改变这种僵持的状况。
“不!”张弛回答:“对于中国军队方面……我还是保持以前的态度,我认为我们用于训练军队远比直接上战场作战更有用!”
这当然是张弛的一个借口,不过话说回来了,从长远来说,用中国军队训练佐阿夫兵团的确比直接上战场有用,这一点是显而易见的。
巴顿闻言不由有些失望,作为一名美国将军,第七集团军的指挥官,巴顿对中国军队很有兴趣。
这其中也有对比或是偷师的意思,巴顿想亲眼看看中国军队的作战方式,找出美军战斗力不强的原因。
巴顿并不知道,美军是永远也无法像中国军队那样作战的……中国军队的作战方式没什么特别之处,甚至作战方式很大一部份还是源自美国,毕竟远征军是史迪威用美国的训练制度训练出来的。
中国军队与美军最大的区别,就在于中国军队是从中国那种贫穷的环境里走出来的,而美国大兵则完全相反,所以中国军队那种吃苦耐劳和顽强作战的精神是美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