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出去的,甚至他们都不确定是什么时候发射出去的。
这事件在盟军这里倒没有造成多大的影响,原因一方面是盟军更关心的是眼前挡在面前的这道防线而不是远在罗马的一次“事故”,另一方面德国也不会把这种丑事当作新闻来说,于是盟军中几乎就没人知道还有这档子事。
要说有人知道的话,那就是“飞弹”发射不久经过防线上空时,几名美军士兵注意到了这枚高速飞行的“飞弹”,但他们只是以为那是架飞机……“飞弹”做为飞机的话体积是小了点,但因为其高度低所以实际看起来还不小,所以是飞机还是飞弹还真的很难判断。
于是所有人都没把它当一回事。
张弛要的就是这种效果……至少在目前,张弛认为远征军应该保持低调,要知道英、美这些国家甚至就连法国都是典型的工业大国,其工业实力是经过多年的积累有大量的人才储备,这并不是刚刚崭露头角的远征军能比得上的。
张弛能做的,就是尽可能的利用自己的知识让远征军走得快一些并尽可能的在某些方面取得优势。
当然,武器装备这东西最终都是要在战场上发挥作用并摆在世人面前的,始终藏着掫着也体现不了它的价值,甚至为了能知道它有什么缺点,有些国家的做法还是把刚研究出来的装备卖给别国……比如毒刺导弹之类的,这样利用别人做小白鼠不断完善这款装备,然后才列装自己的部队。
但是,就算要摆在世人面前,也要等自己把装备推进到下一代时再说,这样才能始终在技术上保持领先的优势。
“所以,我们要做的是,让‘凯撒’结合两种飞弹的优点!”巴西勒在总结大会上说道:“这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我们发射并跟踪导弹的工作量!”
“这没有太大的难度!”刘振国说:“事实上,我们只要保持‘凯撒’飞行的稳定就可以了!”
“可是,我们怎么才能知道它是否偏离方向呢?”
“事实上,就算我们人为操作也很难保证它不偏离方向,因为我们在显示屏上看到的大多是无法辩认和识别的地形!”
“但它至少可以降低很多偏离方向的风险!”
……
正如所有的学术讨论一样,会议室里的科学家们很快就展开了一次激烈的讨论。
张弛一言不发安静的看着这群互相之间争得面红耳赤的专家们,他很欣慰的看到几个中国知识份子比如刘振国也参与其中,这至少证明他们已经成为这个团队的一份子并融入其中了。
“将军!”见争得不可开交,巴西勒就问着张弛:“你怎么看?你觉得‘凯撒’还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需要改进的地方?”张弛回答:“我担心说上一整天也说不完!”
一众科学家们闻言不由愣住了,因为就像他们之前所说的,他们对这枚“飞弹”很满意,它的这种制导方式可以说是这时代的首创,而且实战测试也很成功,可在张弛眼里似乎根本不值一提。
巴西勒对此并不感到吃惊,因为他已经习惯这个中国将军给他的“惊喜”了。
有时巴西勒也会觉得奇怪,虽然张弛并不了解相关的专业知识,但又似乎什么都懂……更重要的还是,张弛提出的意见都很有创造性和实用性。
巴西勒认为这才是最重要的,因为一名优秀的科学家并不在于是否拥有专业知识,而在于他能否提出别人没想到或者想不到的东西,这才是发明创造。
“首先是操控!”张弛说:“你们要知道,我们要这东西是用来作战,我们不可能用两个飞行员就算是一个飞行员去操控这玩意,因为战场本来就急需飞行员……如果某天我想发射一百枚这样的飞弹,难道说还需要一百名飞行员?”
巴西勒不由点了点头,这是战场的准则,任何武器装备其操控应该是越简单越好,这是它在战场上能否发挥预期的作用有很大关系。
“这个不难解决!”巴西勒说:“我们可以有针对性的训练一批操作员!”
“其次就是发动机……”
“发动机?”巴西勒说:“将军,我并不认为发动机有什么问题,虽然它很粗糙,但‘飞弹’是一次性武器,我们只要求它在飞行的几十分钟里不会出问题就足够了!”
巴西勒说的当然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接着它就会随着‘飞弹’一起炸成碎片了。
“但它在发射前需要将近一小时的加注燃料时间!”张弛说:“而且这燃料还很不稳定,‘飞弹’随时都会在飞往目标时因为某个意外而爆炸!要知道我们是要将其投入战场,瞬息万变的战场,在某些情况下我们的确有很多的准备时间,那么这种‘飞弹’不会有什么问题,但某些时候我们需要马上用到它,而且长时间在战斗准备状态随时发射,我们没有一小时加注燃料的时间!”
“可是……我们该怎么做?”有人问:“用其它燃料吗?”
“当然!”张弛回答:“甚至可以考虑其它形态的燃料,比如固体燃料!”
“固体燃料?”闻言巴西勒不由一阵错愕,这对他们来说简直就是天方夜谈。
“为什么不行呢?”张弛回答:“中国人在一千多年前发明的火箭就是用燃烧火药使它飞行,同样的道理……你们要做的就是找到一种固体粉末在燃烧室内燃烧然后推进‘飞弹’飞行!”
巴西勒不由张着嘴巴半天也合不拢,虽然这听起来很“奇怪”,但似乎的确可行。
第八百八十七章 固体燃料(二)()
其实张弛想要固体燃料的“飞弹”不仅仅是因为他对巴西勒等人所说的那些原因。
实际上液体燃料和固体燃料是各有好处的。
液体燃料虽然有加注耗时、更危险等缺点,但优点却是同样体积的燃料能释放的能量要比固体燃料多得多,而且更经济、更便宜推力还更大,这就意味着使用液体燃料可以携带更大、更重的弹头同时也能飞得更远,这显然是比较适合远程导弹的。
固体燃料则恰恰与液体燃料相反。
但固体燃料在导弹上的应用却是极其重要的,原因是导弹这玩意很多时候是需要挂载在战机或是军舰,甚至还可以由单兵携带的……这些导弹如果是使用液体燃料也就是在要发射前才加注燃料的,那显然不现实。
德国在世界大战末期的时候也的确是把V1导弹给带到轰炸机上想用轰炸机发射……从这一点来看德国人的创新能力还是很强的。
不过这个计划却给德国人留下惨痛的教训,原因就是因为液体燃料的问题。
就像之前所说的,液体燃料极不稳定,而且还有腐蚀性及剧毒,将其加注在‘飞弹’内时间一长很容易就会发生各种原因不明的事故。
另一方面,因为在轰炸机飞行时无法为“飞弹”加注燃料,于是只能在轰炸机起飞前先行加注燃料之后再挂载在轰炸机上。
接着,在轰炸机起飞及发射“飞弹”时就发生一系列的问题,有些“飞弹”甚至在轰炸机刚离开跑道时就爆炸。
结果德国人用这种方式只发射出了一百多枚“飞弹”却损失了七十余架的轰炸机……几乎可以说每发射两枚“飞弹”就损失一架轰炸机。
德国人最后也没能找到解决的办法,于是只能终止这个杀敌八百自损一千的计划。
其实,如果只要把这个不稳定的液体燃料换成固体燃料就可以了。
“当然,我们还得把‘飞弹’小型化!”张弛说:“有时我们可以考虑不需要这么远的射程……两百公里,更多时候只需要几十公里就可以了,战斗部也不需要那么多的装药,这样就可以减少燃料和炸药,将其尽量简化,于是达到方便运输的目的!还有……你们为什么不将发射架装在车上?甚至将飞弹、发射架和汽车整合为一体,并且在汽车上加装控制设备,这样不但方便运输,还可以省去大量的准备时间!”
一众科学家们听着个个都目瞪口呆,他们简直就不敢相信这些都是张弛随口说出来的。
同时他们也难掩心里的尴尬之色……亏他们还是科学家,一天到晚研究的就是这些玩意,可是研究来研究去,却是谁都没有想到张弛刚才所说的那些既简单又实用的方法。
“就先说这么多吧!”张弛拿过面前的茶杯喝了一口水:“往这些方向发展,该有你们忙一段时间了吧!”
这就是张弛的方式,只告诉他们研发方向……事实上张弛也只能告诉他们研发方向,因为他知道这些方向肯定是正确的,现代的导弹就是这样子,而那些导弹就是无数科学家在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中吸取教训的结果。
比如从液体燃料到固体燃料的发展……德国人的尝试就不说了,之后的科学家还千方百计的思考着怎么让液体燃料更稳定、更易储存等等,折腾了许久才发现都是在做无用功,最后固体燃料才千呼万唤始出来。
张弛告诉巴西勒等人这些方向,就意味着他们可以少走很多弯路同时也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将军!”巴西勒都有些被张弛刚才所说的那些话给吓着了,他迟疑着说道:“听你的口气……似乎还有其它的意见?”
“当然!”张弛回答:“比如,我们为什么不用这种‘飞弹’担任侦察任务呢?我们需要做的只是为它配上一个更好的发动机,把战斗部改为分辩率更高的相机或是摄像机,就变成了一个很好的侦察机,它甚至可以为‘飞弹’的作战提供十分可靠的情报,比如……‘飞弹’途经的地形,还有‘飞弹’是否命中目标等等!”
巴西勒一边听着一边感慨的点头:“说得对,这样一来,‘飞弹’的命中率就会得到很大飞跃,同时我们又不需要让飞行员去冒险!”
“是的!”张弛说:“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