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算整个二战都是英国主导的又能怎么样?
群众的眼睛都是雪亮的,所以参与这场战争的各国战士都看得明白,部队里充斥着先进的美式装备和美援补给……如果英国军队及英属殖民军都要靠美援来打败敌人,然后还想跟美国抢世界老大的交椅那不是笑话吗?!
“很好!”艾森豪威尔说:“那就让我们来制订下具体计划吧!”
艾森豪威尔在说这话时眼里有些失望,因为他本想乘着这个时候彻底打败英国人让他们交出主导权的,现在显然没有达到这个目的。
但艾森豪威尔不知道的是,此时战争的主导权实际上已经在悄悄的向美国转移了:
英国不主张从法国北部登陆,甚至他们还认为盟军没有能力发动一场规模那么大的登陆战,所以他们在制订登陆计划时是采取消极的态度,甚至还抱着看好戏的心态。
于是美国自然而然的就拿到了制订计划并将其实施的权力,而这个权力……其实就是主导权。
并且,随着计划的成功,美国的主导地位将会进一步得到巩固。
第八百九十六章 指挥权()
对于这件事,无论是艾森豪威尔还是张弛都把事情想简单了。
首先是亚历山大和蒙哥马利心里还是有自己的小九九……张弛所提出的这个
“两全其美”的方案有个漏洞,那就是按这计划英、美两军都得在意大利投入更多的部队将德军吸引过来以达到分散德军主力的目的。
而这一步骤就恰恰是英军所希望的,至于吸引了德军的兵力之后要干什么,也就是从法国北部登陆,那就走一步算一步,甚至亚历山大和蒙哥马利只需要再找个借口称时机不成熟就又可以把战事往后拖延了。
所以,实际上亚历山大和蒙哥马利这是有答应跟没答应没有多大的区别。
其次,就是像这样的战役,尤其还是美军要先运往英国然后再发起登陆战的战役……这就并不是亚历山大及艾森豪威尔这级别的人可以决定的。否则的话,美国大兵那还不是随时都可以占领整个英国了。
所以亚历山大和蒙哥马利就算答应了什么也不算数。
不过这场在西西里岛召开的会议也不是完全没有意义,原因是亚历山大把会议过程及结果向丘吉尔报告,而艾森豪威尔则向罗斯福报告,这迫使丘吉尔和罗斯福不得不召开了一次会议讨论相关事宜,因为这次战役与苏联也有关,所以他们还拉上了斯大林。
罗斯福在会前就通过电报询问艾森豪威尔英国人的态度。
艾森豪威尔回答道:“通过几次交谈,我认为我们不可能期望在英国人的指挥跨过海峡与德国人作战,许多人认为英国人是因为达达尼尔海峡和敦刻尔克的经历被德国人吓坏了,认为英国人不敢在欧洲大陆上实施登陆作战……这固然是原因之一,但只是表面,其本质是英国人想要坐收渔翁之利采取拖延战术保存实力。”
“所以!”最后艾森豪威尔下结论道:“总统先生,我认为这是您下定决心的时候了,在我们所面临的欧洲战争的最后阶段,我认为美国应该勇敢的担负起领导责任,我们不能在没有把握的情况下开始这次作战行动,这会使我们的部队陷入危险之中!谁知道英国人会在我们跟德国人作战时干些什么呢?”
艾森豪威尔在说这些话的时候虽然有些隐晦,但罗斯福却明白他的意思,这其实就是在说美军一定要取得这场战役的主导权和指挥权,而且是绝对的指挥权。
罗斯福想了想,认为时机也差不多到了,于是就回电:“我也得出了同样的结论!”
于是三大巨头就在开罗召开了会议。
会议进行得并不顺利,因为丘吉尔依旧夸夸其谈死抓着意大利不放,甚至还用自己的口才为进攻意大利描绘出一幅大好的前景……
但其实丘吉尔这么做却是很不明智的,他并没有搞清楚眼下的形势:世界三巨头不是白叫的,此时全球就只看英、美、苏三个国家,而这种三角关系又是很忌讳被其它两国孤立的。
苏联因为缓解西线(对于苏联来说是西线,对德国来说是东线)的压力当然希望盟军在法国北部大规模登陆。
对此斯大林甚至还说:“很明显,最好的办法是由法国北部或西北部直捣德国的心脏,其它任何方法都只会延缓胜利的到来,我只会怀疑提出这计划的居心!”
斯大林的话虽然言简意骇,但却入木三分。
美国因为需要一个展现自己实力并成为世界老大的舞台,所以也需要打一场打仗,而且是打胜仗……于是也要求从法国北部登陆。
而丘吉尔却不合适宜用花言巧语一遍又一遍的强调意大利、地中海的重要性……这虽然符合英国的利益,但却把自己孤立了。
于是这次会议美、苏两国首脑交谈甚欢,他们甚至把丘吉尔撇到了一边自顾自的讨论起进攻法国北部的计划。
这让丘吉尔感到了某种无形的压力。
要知道这计划是要用英国人的领土来实施的,丘吉尔想不出美、苏怎么可以绕过英国也就是把他这个英国首相晾在一边谈计划……除非,美、苏是想把英国排除在外。
这让丘吉尔不由冒出了一身冷汗,如果情况真是这样的话,那么英国势必遭到惨重的打击……因为以美国和苏联的实力完全可以打垮德国,罗斯福甚至还在话语中暗示,如果实在不行的话,从法国南部登陆也是一个可行的选择,盟军要做的只是多走一点路而已。
如果从法国南部登陆,那英国就真的被抛弃了。
于是丘吉尔心不甘情不愿的答应这个登陆计划。
但罗斯福和斯大林却并不愿意就此罢休……
“我想知道,谁将指挥这场战役?”斯大林问。
“这个问题还没有最后定下来!”罗斯福回答。
“我们应该决定下来!”斯大林说:“因为这是一场大战役,我们需要一个统一的指挥,如果不是由一个人既负责战役的准备又负责战役的执行,那这个战役只会无限期的拖延或是走向失败!”
“我同意!”罗斯福点了点头。
丘吉尔在旁边听得一愣一愣的,斯大林和罗斯福这显然是在一唱一和逼他把指挥权交出来。
“你说呢?丘吉尔首相?”斯大林问。
见丘吉尔没回答,斯大林就继续说道:“我不想在选择谁指挥的问题上有发言权,我只希望你们告诉我是由谁来指挥,这样才能让我放心!否则,我们这次会议毫无意义,不是吗?”
“我认为……”丘吉尔回答:“在这里匆忙做出决定是不合适的……”
“我不认为有什么不合适!”罗斯福说:“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让计划尽快展开!”
丘吉尔头上已经开始冒汗了。
他能不答应吗?
尤其是在这种时候,不久前他还极力反对从法国北部登陆,他好意思说这场战役还由英国来指挥吗?就算厚着脸皮这么说了,斯大林和罗斯福不会质疑吗?他们只怕已经准备好发难了。
所以,丘吉尔就只有一个选择:“当然,这场战役我认为应该由美国指挥!”
第八百九十七章 舞台()
于是,直到这时,从法国南部登陆的计划才有一个实质性的进展,而且这个计划终于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名字:“霸王计划”。
由此也可以看出,盟军做为了一个联盟其作战及指挥效率是在一个怎样的水平上,如果不是因为美国及苏联对德国拥有压倒性的装备、补给及兵力上的优势,只怕这第二次世界大战还真没那么容易获胜。
而盟军这个“联盟”甚至其实只有两个主要国,那就英国和美国,但就算是这样,他们也会因为彼此不同的利益争来吵去……任何一个从军校刚毕业的人在几分钟之内就可以做出正确的选择,它们这拥有无数军事专家的大国却足足花了数月之久而且付出了数万条生命才最终决定下来。
这还是在美国无论在军事、政治还是经济方面都占上风的情况下发生的,如果美国与英国势均力敌呢?那么英、美双方只怕要永远这么争吵下去,这场大战也会跟着延续下去甚至德国还有可能得到喘息的机会而东山再起。
会造成这种现像的原因很简单,正所谓“蛇无头不行”,任何一个国家或是一个联盟都需要一个有权力能指挥的“头”。
这是自然规律或者也可以说是生存法则,比如狼群、羊群等必然会有一个王,没有王的话就因为群龙无首天下大乱于是也就无法成群。
现代大凡能够发展强大起来的国家或地区也同样逃不出这规律。
日本、韩国上头有一个美国,美国每年都会给它们一份“国家发展规划建议”,当然,这个“建议”是不得不做的“建议”。
美国表面看起来没有这个被他们称为独裁者的“王”,但实际控制它的是资本、是利益,是生活在华尔街的那些富人。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美国本身有“王”,但他却输出没有“王”的自由、民主,把所有的“王”都命名为“独裁者”。
于是不出意外,所有相信美国输出的那一套的国家一个个都乱了……没有“王”处于群龙无首的状态下当然会大乱,很简单的道理。
许多人认为这是水土不服,其实根本不是,而是这种被美化的“自由民主”违反了“蛇无头不行”这个生存法则。
当然,这也正是美国所希望的:把别的国家搞乱,美国才能在其中渔利。
开罗会议后,美国方面第一步做的就是任命艾森豪威尔为盟军最高司令官,由此指挥权也就正式转移到美国手里。
新官上任的艾森豪威尔这下可以说是扬眉吐气了,但他还是对英国保持着戒心,因为在与英国人接触的这段时间里算是领教了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