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原来,这什么大明登州军收拾那些地主老财,是为了咱们这些贫苦百姓啊!这个忠贞伯真是咱们贫苦百姓的救命恩人呀!”孙美珍的大儿子李根大说道。
“是呀,是呀!哥,这登州军可威风了!人家那军服、那队列,真是太漂亮太俊了。”二儿子李根二也附和道。
“娘,你说咱去参加这登州军咋样?咱去当兵保卫自家的田地!”李根大突然说道。
“当兵?”孙美珍有点突然。这个时代有句俗话,叫做“好男不当兵,当兵的全烂丁”,就是当兵不是个啥好事。
“娘,我去当了兵,可以为家里省下一份口粮呢。再说了,这登州军可不是想去就能去得成的吧?想去的人多着呢。”李根大劝着孙美珍。
“哦!”孙美珍不置可否,不过却也带上了这份心思。如果让她的儿子去其他军队当兵,她肯定是不愿意。
不过,要是能参加这登州军嘛,也还是可以考虑的。
于是,登州军征兵时,李根大立即就去报名应征了。经过一系的考核问话后,没想到居然幸运地被选中了。
孙美珍在登州军的队列中搜寻着,想要找到自己的儿子。可是,这些穿着相同军服的士兵就象是一个模子铸出来的,根本无法认出人。
好吧,儿子找不到就找不到,孙美珍对李根大是放心的。毕竟这些新兵应征报名后,是穿着军服回过家的,李根大还拿回了二两安家银子呢。
想到这里后,孙美珍又想再看一眼自己心中的神……忠贞伯王大人。可是,这位伯爷仿佛就象消失了一样,根本就找不出他的身影。
找着、望着,不断地期待着、失望着,孙美珍终于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第一个大声地哭了起来。
在她的带动后,其他一些妇人女子也跟着哭了起来,场面十分难舍难分。
“哥!这些女人哭着好伤心。”王瑞身旁的秦小靖眼汪汪地说道。
“哎!相见时难别时难呀!大弟!传令亲卫营,唱一首林思德写的《上战场》吧!”王瑞感叹道。
“娘子送郎上战场,眼泪汪汪情意长。嗨,情意长哟!
一送送到五里墩,送了一程又一程。嘿,又一程呢!
叫声娘子莫心伤,郎随将军去拓疆。嗨,去拓疆哟!
娘子回去孝爹娘,待我立功归故乡。嘿,归故乡呢!”
很快,登州军士兵们浑厚粗旷的歌声又一次响起,唱的正是这首每次离开浮山湾去征战时必唱的歌曲。
介川百姓都听不太懂这首歌曲的意思,但歌曲中的依恋、进取、安慰的情感,却是真实地慰藉着每一个人的心灵。
“三娃儿!早点回来!”、“大牛哥,我等着你!”介川百姓现在再看登州军时,已经把它当成了自己的子弟兵。
他们大呼小叫着,跟着大军一起前行,不知不觉之间,已然走出了十里开外。说是十里相送,也不为过。
第四百五十三章 脑子进水()
因为有未经训练的新兵加入,王瑞和陈松统领的这部登州军的行军速度几乎就是龟速。
当然说是龟速,也只是以登州军的标准而言。毕竟登州军当天还是走了四十多里。
李根大从来没有长时间的走过这么远的路,下午刚过申时,他便有些体力不支。其实他也就是这两日吃得太多,有点腹胀,导致他的精神状态不太好。
中途休息时,他一坐下,就有点起不来。正当他吃力地躬着身子想站起来时,一双有力的大手托住了他的手臂,一把将他拉了起来。
映入李根大眼幕的是一张英武逼人的年轻面庞,不过此时这张脸上却挂着温暖如春的微笑。
这人好熟悉!李根大心道,可是他却一时脑回路地啥都想不起来。
“谢、谢谢你!”李根大吱唔了好一会儿,终于用生硬的汉语说了一句谢谢。
“怎么样?还能行吗?把包裹给我,我帮你背!”来的人正是咱们的忠贞伯王瑞,他拍了拍李根大的肩,想要帮他背包裹。
“我……”李根大有些没听明白王大人的话,拉着自己的包裹绑带不肯。
“小子!忠贞伯问你累不累?如果背不起,伯爷说帮你背。你小子从哪里修来的福气?能让伯爷这样关心?再苦再累你也得自己背哈!”
一旁给王瑞充当翻译官的箕荣俊赶紧近前翻译,翻译完后,还忍不住教训一下李根大。
“啊!是伯爷呀?!小人背得起,背得起!”李根大没想到刚才拉自己一下的人是忠贞伯王瑞,吓得扑通一下跪了下去。
“哎!快起来!咱们登州军中无跪礼!”王瑞只得示意一旁的尹大弟将他扶起。
等到李根大手脚无措地站起后,王瑞又才说道:“那咱们边走边聊。你叫什么名字?”
“我、我叫李……李根大!”李根大因为太过激动和紧张,回答得有些结结巴巴。
“李根大?这个名字好!我记得你了。好好干吧!”王大人鼓励了他一句,带着一大堆跟班,转往亲卫营的位置去了。
“大汉至上!效忠将军大人!”李根大这个时候已经反应了过来。他向前斜举着手臂,激动万分地吼叫着。
这一刻,所有的疲惫、所有的紧张都被一扫而空了!有了忠贞伯这个他心中的神的鼓励,李根大觉得自己全身充满了力气。他的步伐一下子变得轻快起来,兴奋地走回到了自己的队列之中。
登州军就这样不紧不慢地行着军,一路唱着军歌、编练着新兵,一点儿就不象是去打仗的样子。
这幅作派,与其说是去打仗,不如说是夏季的一场大游行。
“主公!是不是加快一点速度呀?如果行军速度慢了,咱们打德川的消息恐怕就会传到府城去啊!让他们提前做好了准备,咱们再去攻打,就没那么容易了吧。”
随着登州大军前去德川上任的未来知府箕德久有些担心地说道。这德川城如果打不下来,他这德川知府去哪里做呢?
“箕知府多虑了。我这样行军,除了是为了训练新兵外,一个最重要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德川城的守军做好准备。”王瑞自信满满地微笑着道。
“哦。主公,此是为何呢?老夫愚笨,还望主公明示呀!”箕德久更是不解了。
他虽然不懂得军事,但是从书本之中,还是学到过什么“兵贵神速”、“出其不意,攻其不备”这类的经典军事术语。
“哈哈!也没啥复杂神秘的。本伯这么做,主要是为了给这帮小子增加一点难度!如果这德川城轻易地被一战而下了,达不到练兵的目的啊。”王瑞哈哈大笑着道。
“这样啊……”箕德久闻言,突然发觉自己说不出任何话来。
尼玛,这仗有这么打的么?故意大张旗鼓地让攻击目标知道、故意让对方做好准备,真当打仗是过家家么!
不过,看着王瑞迷之自信的神情,箕德久想说的任何话都说不出口了。或许,这位神一样的忠贞伯真有什么神力本事呢。
其实王瑞知道,这行军快慢对于大军攻打德川府城可没有任何实质性的影响。
这是因为,他们在介川城里实在逗留得太久了。关于登州军攻入德川境内的消息,早就通过商户或是逃跑掉的小地主们传到德川知府宋仲鸡的耳中了。
宋仲鸡也不是一个无用的腐朽老儒。所以,他在得知发现了一支凶恶的明军之后,就开始做起了准备。
宋仲鸡一边派人前往平壤向朝廷报告讯息,一边开始命令守军修固城墙、同时招募城里的青壮妇女,准备要固守德川府城。这家伙一点都没有让咱们的王大人失望。
就这样,王瑞也不管箕德久心中是如何的纠结担忧,依然继续让陈松以一种看似胡乱的方式指挥着。到了第四天申时,大军才终于到达德川府城西门两里的位置。
陈松一边安排全军扎营休息,一边派出一支五人的哨探小队陪同箕耳前去德川城门下喊话:“嘿!德川的士兵们听好了!咱们是大明忠贞伯征东将军的人。我家伯爷说了,明天巳时准时攻城,你们做好战斗的准备吧!”
“哈哈!这是哪里冒出来的大明败军?这样大咧咧地传话攻城?这统兵的将领是脑子进了水吗?”
登州军在城门外扎营的时候,德川守备朴成烈也收到了登州军到达的消息。他在听了登州军传话的内容后,忍不住哈哈大笑了起来。
不过笑归笑,他的安排还是颇为妥当。他一边派人前去府衙给宋仲鸡报告军情,一边亲自登上德川西门城墙上视察戒备。
“哈哈!这是哪里冒出来的大明败军?这样大咧咧地传话攻城?这统兵的将领是脑子进了水吗?”
登州军在城门外扎营的时候,德川守备朴成烈也收到了登州军到达的消息。他在听了登州军传话的内容后,忍不住哈哈大笑了起来。
不过笑归笑,他的安排还是颇为妥当。他一边派人前去府衙给宋仲鸡报告军情,一边亲自登上德川西门城墙上视察戒备。
第四百五十四章 意想天开()
“大山先生言之有理!这股东江败军打满虏打不过,却想以不足万人之数来攻我德川,真是意想天开!”
朴成烈听到文士的话后,也点着头赞同。对于这个从大明逃亡过来的中年文士,他是非常信服的。
以前他不过是安州海边的一个小小百户,这六七年来,在这个汉人文士的出谋划策运作之下,他居然奇迹般地升任了德川守备。
说起来,朴成烈还是这个汉人文士的救命恩人。要不是朴成烈叫人将饿晕在海边的文士带回百户所去用米粥喂食,这家伙早就化成海边枯骨了。
朴成烈将他救活后,这人就留在了他家里,做了他的家仆。经过一些时日之后,朴成烈才了解到,原来他无意中救回来的汉人乃是一个传奇。
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