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瑞赞叹了一番,对马举说道:“大哥造出来的弓弩果然厉害!不过小弟还要再给它加一些黑科技!等我加好后,大哥再看!”
马举一愣,问道:“什么黑科技?”
王瑞所谓的“黑科技”,其实就是要运用黄火药,用马举的强弩来投掷。同时,通过反复细致的试验,来确定最精确的射程和射击诸元。然后根据这些试验数据,制定出最科学的训练手册。
相比而言,古人制作和运用器物却是凭经验,遇到聪明厉害的人,用起来就是宝!可是遇到笨蛋,再好的东西就都成了草!
但是,有了王瑞这一整套制度的保障,就能做到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人使用,都能发挥出大致相同的战力。
王瑞吃饭时,曾和马举讨论过一个问题:按理说,大明工部或匠作监也有这样的制作图纸,为啥不见在大明军队的实战中发挥作用呢?
马举哈哈笑着拍了拍王瑞的肩:“三弟,我有时真的不明白,多数时间,你睿智无比!有时,你又会问出很‘那个啥’的问题!”
“很傻的问题,对吧?”王瑞也笑了。是的,有时他确实不太明白这大明社会的事。
“就说制作这军器吧!本来是一张弩是要花一百两银子才能制作好的,现在好了,从户部工部就开始漂没,到了工匠手头上时,供应的原料器物可能只有二十两银子的了。你叫这些工匠如何制作得出来?只好偷工减料的应付了事。上面当官的不知道吗?这些狗官可是明白得不得了。不过,他们可都是在中间贪没过的了!所以,最后你看,鸟铳打不响,或是一打就炸膛。刀枪弓箭,也是一堆破烂。如何去和建奴打?所以,大明这帮当官的,就是一帮混账!”马举越讲越气,忍不住恨恨地骂道。
“大哥放心吧!我们的作坊制作军器可是按流程走,有制度保障的!任何一个环节,都差池不了!”王瑞自信地说道。
“都差池不了?”马举有点不相信……
第41章 血汗工厂()
“嗯!差池不了!”王瑞细细的将现代的流水线生产方式以及品检制度,和马举解说了一番。
马举虽然听不懂什么“流程”、“制度”这些从王瑞嘴中冒出来的新鲜名词,但他后来还是在走进制作弓弩的作坊时,惊叹不已!
王瑞将长弓和强弩的制作安排在了两个车间。每个车间都有一条完整的手工流水线。从原料进入作坊,就有两组人在进行着品检,每一组在找出一个实实在在的毛病时,都可以得到一两银子的奖金。而这笔奖金,却是要从制作的工人和另一组品检的人的薪金中扣发下来。
在这样的制度下,每个人都瞪大了眼睛,时时注意着每一个部件的品质。
一两银子,可不是一个小数字,够让全家老小吃上若干天的!
长弓和强弩上的各种器具,则被王瑞分解成不同的小组去制造。初看到这个状况时,马举甚至担心最后能不能组装得了。这各造各的,最后能拼到一起?
马举可是和各种铁匠木匠打过交道的。他知道,这些匠人们,谁没有自己的一套规尺呢?
但这个问题,却被王瑞完美地解决了。每个环节的墙上,都挂有一套全新的规尺和称盘。每个环节前后,都有一个王瑞称之为“品检员”的红衣人,拿着相同的工具在称量。
如果换到现代,王瑞军器作坊的管理可以说是最为严酷的血汗工厂。
每个人制作的部件都有识字的少年用“蚯蚓”般的数字作好记号,如果品检发现有失误或是疏忽,制作的工人,就会被鞭打罚钱。而罚下来的钱,则会成为品检员们的奖金。
品检员和每个环节的组长检查完,才可以传往下一个环节,下一个环节的品检员又要进行相同的品检。如果发现有不合格的,上一个环节的品检员,则会被被鞭打罚钱。罚下来的钱,又会成为另一个品检员的奖金。
如此严酷地环环监控,层层品检,确保万无一失!
“三弟!你这可是秦制?”马举问道。他少年时也曾跟着家中经商的长辈走过一些地方,可谓见多识广,觉得王瑞的这一套和古代的秦制很象。
后世考古研究人员发现,在秦国的兵器上刻着一些文字,它们大多是人名,其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是“相邦吕不韦”。吕氏春秋是秦国最重要的一本历史文献,它的编撰者就是吕不韦。
吕不韦是当时秦国的丞相,相当于今天的国家总理。吕氏春秋上说:物勒工名。意思是,器物的制造者要把自己的名字刻在所制造的物品上面。对于历史学家来说,这些看似普通的文字,透露的正是秦国军事工业的管理机密。
吕不韦作为内阁总理,是兵器生产的最高监管人。他的下面是工师,就是各兵工厂的厂长,监制这只戈的厂长叫“蕺”。在厂长的下边是丞,类似车间主任,这位主任的名字叫“义”。而亲手制作这只戈的工匠,叫“成”。
专家由此推断:秦国的军工管理制度分为四级,从相帮、工师、丞到一个个工匠,层层负责,任何一个质量问题都可以通过兵器上刻的名字查到责任人。
秦国众多的兵工厂能够按照统一标准大批量制作高质量兵器,金字塔式的四级管理制度是根本的保证。
当世界上大部分地方仍被荒蛮和蒙昧包围时,我大汉民族先秦人就以独特的思维方式和智慧,创造出了那个时代最强大的兵器制造业。
想到这里时,王瑞不禁一声叹息:纠纠老秦、煌煌大汉的子孙竟被野人般的满虏欺凌屠杀,另一时空中更是被西方邪教组织矮化为一朵狗尾巴花,成为低贱的四等公民!
叔叔可以忍,婶婶不能忍!老子要以杀止杀!老子要让历史在这里转个弯!王瑞眼露凶光的暗暗发着誓。
“三弟!你又怎么了?”马举见王瑞又习惯性发呆,知道他的思绪又飘到了九天之外。
不过,好在马举做人非常宽容达观,所以,也不会非要问一个明白。
“哈哈,我又走神了!是秦制,是秦制!只有我大汉先祖,才能建立起如此高效的工匠制度。我只不过是照抄而已。”王瑞急忙打着哈哈。
两人刚走出工坊,陈铭就跑了来报告:“大哥,三哥!军营内的会场布置好了!下午就可以开庆功会了!”
“军属都请来了吗?”王瑞问道。
“请来了!按你吩咐都请到了。现在他们正等在军营外呢。”陈铭回答道。
“好!大哥!我们都去看看!可不能让乡亲们等久了!”王瑞高兴地招呼着马举一同前去。
“嗯。三弟,把这些士兵的家人请来干吗?会不会惊动乡里?”马举的性格在几兄弟中是最稳重的,所以总能时时对王瑞进行提醒。
而这一点,恰恰便是王瑞现在最需要的。因为有了马举随时随地的帮衬和提醒,他才可以更快更好地融入这个时代,改变这个时代!
“会。还会有轰动!不过这正是我所需要的!”王瑞得意地笑着说道。
“王大人到!”执勤的亲卫队员一见王瑞马举一行走来后,就一同大声为两位大人呼喝开道。
军营外广场上的老老少少,一听有大官来了,都吓得诚惶诚恐地跪了下去。
今日千户大人的亲兵们到了众人家里,说是千户王大人要请他们前去开会。这些旧军户,老百姓,都是没有太多见识的,也没有听说有这样的事,哪会相信真的是千户大人有请呢。
许多人一路上就心上心下地犯着嘀咕,是不是自家儿子或是男人在军中犯了事?
“诸位乡亲!快快请起!快快请起!”王瑞笑着一个虚托,示意大家站起。
待众人乱七八糟地站起来后,王瑞又大声说道:“这次请大家来,没有别的事,就是请大家过来吃个饭。同时呢,也到军营里看一看、了解一下,你们的儿子、你们的丈夫,在本官的军营里,日子是如何过的。”
“啊!”众人悬在嗓子口的心,总算放了下来。
王瑞又回头看着陈铭,笑着骂道:“四弟,你这怎么搞的?笨蛋!怎么让乡亲们在这里等了这么久!还不快快送上茶水吃食来。”陈铭红着脸一挥手,十多个辅兵马上抬出七八个大木框跑了过来。
放下大木框后,士兵们便从框子里拿出一个一个的大木托盘,装上各种吃食一一分给大家。
每个托盘里都有一小碗咸菜加肉,一个鸡蛋,一个大饼,一碗小米粥。
一些人拿到托盘后,立即就大口大口地吃了起来。他们夹一块肉,吃一口饼,吃得满嘴流油。而另外有些人,则忙着要把蛋和大饼塞进衣服里,好带回去给家里人。场面一片欢乐的混乱……
第42章 军营一日()
“二妮!你就不能省着点吃?把鸡蛋给你弟娃儿带回去!”人群中一个模样还算俊俏的小媳妇儿对着自家女儿吼道。
“娘,我要吃嘛!我要吃嘛,哇!呜呜呜!”这个四五岁大的小女孩儿哇哇大哭了起来,紧紧抓着手中的鸡蛋不放。
孩子的哭声顿时引起了大家的注意,大家便一边吃着盘子里的东西,一边笑呵呵地看着这对母女傻乐。
“二妮,快拿来!二妮吃大饼,二妮乖!”小媳妇儿继续对自己的女儿软硬兼施地忽悠着。
“不嘛,我不嘛!我就要吃鸡蛋!呜呜呜!”这个叫二妮的小女孩儿继续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地大哭着。
“你这死妮子!你还要反了天不成?”小媳妇生气地大吼着,就要上前强拿。
“嗯,嗯!呜呜呜!我不,我不嘛!”二妮双手抱着鸡蛋,一下子赖在了地上,拍打着两条小短腿儿,哭得成了一个泪人儿。
王瑞和马举也注意到了这有趣的一幕。这个让他觉得既欢乐又感伤的情形,立时把他带回到了前一时空的童年里。
王瑞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