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叔父,皇甫商回城了。”
王凌轻声走到王允身侧道。
王允冷冽一笑,自吕布败回长安城后,董承、王彬等人皆蠢蠢欲动,王允下令征兵,百姓俱不应征,一打听才知道夜有流言起:谁敢应征,一旦西凉贼破城,尽屠其家族,李傕起兵只为为董卓复仇,只杀王允一党,不干他人关系。
一夜之间,流言遍及长安,谁有此能力,还不是赵岐领衔的关西士族。
王允的确低估关西士族的无耻,若早知这样,一定会留着李傕等人牵制关西士族,缓缓图之。
如今再说这些,已晚。
王允清了清嗓子,对王凌道:“彦云,若事有不济,汝当出城,带着这封圣旨出城。”
王允说着,从袖里掏出一封圣旨。
王凌接过圣旨,满脸担忧的问道:“叔父,那您呢?”
王允不舍得看向洛阳方向,道:“吾这一生都在为士族斗宦官而舍生忘死,没想到最后得逞是董卓,好不容易诛杀董卓,又被关西士族所迫,汝逃回并州,当读书养名,数年后复起,寻一明主,中兴汉室。”
“叔父。”
王允无疑是在托孤,王凌不仅眼眶一红。
王允接掌大权后,第一件事就是恢复民生,接着就是清算董卓余孽,对皇上广募名师,可却得罪关西士族,这就是一个孤胆忠臣的形象。
“叔父,这一生也算精彩,唯一的遗憾就是没看到大汉中兴,彦云,如有机会你当继承叔父这个遗志。”
王允麾下有三子成年,侄子有数人,唯对王凌青眼有加,只因为王凌是可塑之才,发扬太原王氏的重担只能落到王凌身上。
王允看着王凌就想起年少的自己,少年成名、博学多才、机智多谋,只是缺乏历练。
说到此,王允突然想起自己的幼子王玢,虽然少年时不学无术,被雷劈后却像变了一个人,虽不算翩翩君子,可每每有奇言。
王凌与王玢,一正一奇,原本是王允良助,可惜决策失误,一叶而障泰山,王允太依靠关西士族,太相信自己能hold住,可惜他根本没董卓的实力。
希望自己给王玢安排的位置,他会喜欢,日后成为一边将,与王凌内朝遥相呼应,定能中兴太原王氏。
(本章完)
第101章 长安破()
王玢强渡霸水,留徐荣监视霸陵的李利部,率本部一千余骑及徐荣部下两千骑前往长安。
路上正好碰到从蓝田谷杀出,大破蓝田县的吴硕部。
吴硕随即退往长安,李傕始知王玢已至身后,当即令杨奉、杨定及吴硕率军一万阻挡王玢的攻势,一边加紧攻击长安的脚步。
却说汉中太守苏固听信刘焉之言,又有刘焉从益州送来的万石粮草、蜀锦数千匹,于是遣大将杨卫出陈仓道,支援朝廷。
刘焉闻言大喜,遂命张鲁为督义司马,连同其叔张修赶往汉中发动叛变,自己则打着救援汉中的旗号进驻巴郡,令庞羲屯阆中。
苏固大急,忙调杨卫回汉中,可张鲁、张修密谋多日,汉中一夜之间易手,苏固遂弃汉中,而奔南郑,屯兵褒中。
刘焉与苏固前后派兵前往长安,苏固为求援,而刘焉则通知其子刘范,令其通李傕,待李傕在长安大开杀戒,其便出陈仓,攻取长安,占三辅,而后在长安登基为帝。
长安城内,刘范得到其父的消息,立刻招其部众来议,时刘范因为刘焉之子被董卓封为左中郎将,王允夺权亦想通过刘范使刘焉臣服,又大加赏赐,使其领军两千。
李傕至长安,王允以吴匡守卫郭城,以刘范独守一城,其弟治书御史刘诞留守宫城以为人质。
左右心腹劝刘范:“少君侯,如今二公子在内城,若举城降,二公子命必不保,到时主公哪里如何说的清?”
刘范乃刘焉长子,其妻又是庞羲之妹,庞羲乃刘焉麾下第一大将,刘焉素有称帝之念,刘诞也是其上位路上的拦路虎。
刘范道:“如能成大事,想必父亲不会怪罪于某。”
刘范都如此说,其左右不便再劝什么,于是乎刘范连夜派人联系李傕。
李傕得到消息半信半疑,与郭汜商议,郭汜道:“刘范乃宗室后裔,这会不会是诈降?”
李傕摩挲着短须道:“阿多,我想过了,如果是诈降也该是别人,而不该是刘范,就像你说的他是刘氏宗亲,派他诈降,除非王允脑子秀逗。”
“……”
郭汜还想说什么,李傕摆手拦下道:“阿多,某听说以刺史为州牧就是刘焉的主意,其不知听谁说益州分野有天子气,便自荐为益州牧,去年荆州牧刘表还上奏:其有称帝的野心,如今看来刘范不是助某,还是想借某等之手为刘焉出兵长安找借口,不过这也正合你我之意,攻下长安,谁能占据三辅,那就各凭本事。”
长安可谓群雄虎视眈眈之地,袁术有部将在南阳,西凉有韩遂、马腾,益州有刘焉,李傕从没想过可以稳坐长安。
刘焉有称帝野心之事,郭汜曾有耳闻,当时以为刘焉是痴心妄想,如今看来是蓄意已久。
“稚然兄,如果真信他,某愿打头阵。”
郭汜请命。
李傕摆手道:“阿多,你伤未痊愈,不可领军,再说有没有总得试试,某决定亲率精锐入城,哪怕有诈,只要某占据城门,阿多,你在外督促各部奋力死战,也能杀进长安。”
“嗯!”
郭汜听李傕如此说便不再劝李傕,因为他相信李傕,虽然李傕不以武勇称,可也是一员悍将,从尸山血海中一刀一枪杀出来的。
李傕当即命人随刘范派来的人回城,一来一去两方逐渐有了联系,双方决定与二十六日凌晨,举火为号,开门纳降。
郎官亭,位于长安三十里,原吴硕听闻李傕杀至霸陵前去支援,后遭遇王玢,被王玢率部打败。
吴硕收拾旧部几次骚扰王玢部,李傕命杨奉与杨定合兵支援吴硕,三部合兵后朝枳道亭方向进攻。
三部合兵万人于野碰到王玢部,王玢与徐建分别从左右两翼进攻三人,吴硕部屡战屡败,其部众一见到王玢部扭头就跑。
吴硕部一溃,中军的杨定部侧翼露出,徐建直接从侧翼冲杀过去,杨定部溃散。
杨奉正与王玢酣战,见杨定部溃散,遂脱离战场奔向长门亭。
三人在长门亭收拾溃卒,尚有数千人,再加上吴硕(字子兰)之弟吴兰(字义郎)从蓝田率军支援,四人稳住阵势。
王玢遂发兵长门亭。
长门亭在长安东南十三里,原本是馆陶长公主刘嫖(汉武帝之姑)的私人家园,后以其情夫董偃的名义献给汉武帝,是为长门宫。
后因陈阿娇被废,长门宫被废,后刘嫖葬于此,又名窦太主圆。
杨定驻兵于此,乃撅窦太主之墓,得财招兵买马。
杨定欲常驻于此,故大营修建的极为坚固,王玢不过有兵三千,还都是骑兵。
杨定虽败,却给李傕报信,除非王玢想冒着腹背受敌的危险前去长安,不然他可坚守长门亭数月,只求李傕早日破长安,发兵来援。
李傕得信后,才敢奋力一搏。
当夜,李傕唤女巫卜筮,结果是长安城破,李傕可稳居长安,于是李傕整顿兵马,以自己嫡系为前部,以族兄李式先锋饱餐一顿,休息好后,悄悄来到长安城下。
李傕命人以商量好的暗号联系城上的官军,城上官军听到消息,果然举火三次,城下举火两次。
宣平门,那厚重的城门在咯吱咯吱声中缓缓打开,接着就看到刘范穿着衣甲出现在城门。
刘范对着黑暗中挥了挥手,李傕心率急剧加速,最后一握拳道:“杀!”
李式当即率本部冲杀过去,其余各部依次跟上。
数百铁甲士一马当先,厚重的脚步声让刘范面色凝重,没想到李傕麾下有如此精锐之师,日后对付李傕得小心。
李式部全部冲进城内,李傕紧随其后,而刘范依然待在城门下,李傕的心才放到肚子里,对刘范作揖道:“刘郎,开门纳降之恩,某必有厚报。”
刘范亦作揖道:“李校尉不必如此大礼,时间紧迫,当速入城。”
李傕点头:“迅速占领城门,午时前莫要全剧长安,进攻宫城,取王允老儿的狗命。”
刘范听到李傕喊道“进攻宫城”脸色微喜,进攻宫城是刘范开门的条件,刘协一死,汉室再无正统。
(本章完)
第102章 杨奉之变(谢谢355……大大的每日一票)()
长门亭大营。
杨定自恃建的营寨坚固,又屯粮数万石,合吴硕、吴兰、杨奉几人兵力近万,足以抵挡王玢的三千骑兵。
虽小败一阵却置酒高歌,与吴硕等人饮宴到半夜,商议由杨奉、吴硕、吴兰分别守夜便散。
杨奉有些微醺的回到自己的营帐,推开亲卫坐到主位上就破口大骂:“直娘贼,你杨整修何许人也?也敢无视某的存在,早晚有日要你好看。”
“文杰兄,为何事如此气大?”
突然帐后有人出声,杨奉脸色大变忙起身,右手迅速抽出腰中的缳首刀就欲朝帐后杀去。
只见一人从帐后走出,那熟悉的身形让杨奉顿时舒了口气:“子欣,怎么是你?不对,你怎么在这?”
那人正是韩暹,原来王玢本想找机会送韩暹进入西凉军中,趁机暗藏在杨奉身边,适机说降杨奉。
谁知杨定主动送上门,于是王玢命韩暹带一队亲卫扮作溃军进入长门营中,韩暹一口河东口音,把杨定的人下意识认为是杨奉的人,把韩暹送到杨奉的大营内。
韩暹与杨奉乃生死兄弟,一起随郭太起事,又与官军百战得生,最后在贾诩的离间计下一起投靠官军。
结义兄弟,也不过如此。
因此两人部下对二人都很熟悉,是以韩暹才能毫无阻挡的进入杨奉的营账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