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战争世界-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实,也没有几个人听得懂张清芳与周自强做的技术报告。

    所幸的是,最为关键的结论报告已经出来了,而且就在技术资料的第一页,放在最显眼的位置上。

    “两位教授大老远的赶回来,肯定累坏了。会议也进行了几个小时,要不大家都去休息一阵。等下吃了午饭,我们再讨论其他的问题。”赵耀国笑了笑,说道,“事情虽然重要,也不能饿着肚皮,对吧。”

    虽然才十一点,离午饭还有一个多小时,但是元首都这么说了,自然没人会反对。再说了,李佑廷一来就砸下那么厚一叠技术资料,哪怕看不懂,也不用仔细阅读,也要花点时间大致浏览一遍。

    赵耀国回到了书房,李佑廷随后就带着张清芳与周自强赶了过来。

    “两位教授,不用客气,请随便。”在热情的跟两位教授打了招呼之后,赵耀国只是朝李佑廷点了点头。

    李佑廷没讲客气,去给两位教授泡了茶。

    “元首,让你们久等了。”

    “科研工作,自然得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只要能拿出成果,等再久都愿意。”赵耀国呵呵一笑,说道,“你们也是刚回来吧?等下,我派专车送你们回家。老李,这次你得让两位教授在家里多住几日。”

    “行,听你的。”李佑廷苦笑了起来。其实,他从来没有催促过张清芳与周自强,每次都是两人主动要求提前结束休假。

    “谢谢元首关心,我们只是在做自己份内的工作。”

    “工作重要,家庭与生活也重要。”

    张清芳点了点头,没有跟赵耀国争辩,给旁边的周自强递了个眼神。

    “实验堆的第一阶段试运行已经结束,稳定工作了一个月。在最后一周,我们让实验堆超负荷运行,没有发现严重问题。按照我们通过数学模型做的模拟测试,实验堆的稳定运行周期肯定能达到六个月。”周自强没有那么多废话,他本来就不擅长应酬。“也就是说,实验堆已经达到了设计指标。”

    “有别的问题吗?”

    周自强点了点头,说道:“最大的问题就是,实验堆的经济效益没达到设计要求,甚至差了很远。”

    赵耀国的眉头跳了几下,不过没有多问,等着周自强说下去。

    哪想到,周自强竟然闭上了嘴,没有往下说。

    “主要是堆芯的制造成本。”张清芳接过话题,说道,“根据我们获得的数据,实验堆堆芯的使用寿命没有预期的那么理想,不会超过二十年,也许只有十年。果真如此,那么实验堆的经济效益就没有达标。”

    “能不能具体点?”赵耀国朝张清芳看了过去。

    “实验堆堆芯的造价高达二十亿,而测试时的稳定输出功率为三十兆瓦。按照十年的使用寿命计算,即便不考虑其他的费用,而且电能的转换率达到理想的百分之六十,一度电的发电成本也高达一元二毛七,是火电站的五倍。如果算上其他费用,那么一度电的发电成本将超过两元。”张清芳稍微停顿了一下,又说道,“从商用的角度看,即便堆芯寿命达到设计的最低指标,也就是二十年,也没有商用价值。”

    赵耀国眉头紧锁,随即又叹了口气。

    其实,这个结果早在他的预料之中。

    一年多前,张清芳与周自强完成了实验堆的设计工作。接下来,建造实验堆的工作正式启动。一个多月前,在用掉上百亿的经费后,实验堆在华中某秘密科研基地正式启动,“问天计划”的第一个成果落地。

    在建造实验堆之前,周自强就在一份报告中明确提到,受到各相关技术限制,特别是主要设备制造成本的限制,实验堆不具备明显的经济性,主要体现出的是科研价值,即由他提出的理论模型能不能在实践中获得验证。做为一名纯正的科研人员,周自强显然不会考虑经济上的问题。

    当时,该项目能够获得大力支持,不是因为实验堆的经济价值,而是军事价值。

    做为军事应用,首先考虑的绝对不是使用成本。

    拿张清芳开始提到的发电成本来说,就算一度电达到了两元,在军事应用上也完全可以接受。很简单,如果采用燃气轮机做为动力,由电动机推进,一艘全电战舰的发电成本在此之上,而不是在此之下。

    正是如此,军方全力支持实验堆的建设,提供了大部分经费。

    此外,还有一点备受军方重视。

    这就是,按照周自强提交的设计方案,实验堆是一个小型堆,获益于基础理论,实验堆天生就不存在小型化问题,反到是在提高功率,即大型商用化上存在很多暂时无法解决的难题。

    一台小到可以塞进战舰肚皮里的可控聚变反应堆有多大的价值,显然不用多说。

    要知道,即便只是实验堆达到的三十兆瓦的功率,也有巨大的实用价值。如果能够把功率提高一倍,那就更不得了。要知道,花旗海军的“福特”级航母采用的两座a1b反应堆在推进时的最大输出功率为一百零四兆瓦。如果004型航母在吨位上跟“福特”级相当,那么只需要三座六十兆瓦级反应堆就能达到与“福特”级相当的性能,如果能装进去四座,就能全面超越“福特”级。只不过,到底能够装几座反应堆,还得看反应堆的小型化设计能做到何种程度。

    所幸的是,最不需要担心的,其实就是小型化。

    已经建成的实验堆就很小,别说航母,万吨级驱逐舰都能使用,而且能在不增加动力部分占用吨位与空间的前提下安装两座。如果能够在不增加尺寸的情况下把功率提高一倍,就能取代现有的动力设备。

    能够做得这么小,关键就是由周自强教授亲自设计的堆芯。

    此外,成本居高不下,也在这里。

    与裂变反应堆不一样,周自强设计的堆芯没有热循环系统,即不是利用核反应产生的能量来加热介质,而是直接转换成电能。为此,堆芯由一种透光度超过了百分之九十九的光伏材料制成,而且有数百层之多。说得简单点,反应堆的堆芯其实就是一个人造太阳。在堆芯中央,以射弹方式发射出去的聚变原料在此发生反应,产生极高的温度,而且聚变反应的能量有百分之九十为光能。正是用包裹住反应区的光伏材料,将光能转换成电能,省去了中间的转换环节。为了散热,或者说是约束聚变反应所产生的高温,反应区为真空,而且受强磁场约束,聚变反应将以脉冲方式进行,即分时段点火,每一个点火周期以毫秒计算。通过控制每一次点火的时间长,以及每一次点火消耗的聚变材料来控制输出功率。因为点火需要外界提供巨大的能量,所以有很高的安全性。简单的说,只要停止点火,反应堆里的聚变反应就会立即结束。

    很明显,关键就是那种被称为“纳米碳原子膜”的光伏材料。

    虽然这种以碳元素为主的光伏材料本身并不昂贵,毕竟碳元素到处都有,但是现在只能在实验室里合成,不但生产效率低得吓人,成本也高得吓人。简单的说,这种材料是当今世界上最为昂贵的东西,一克就价值上亿元,相当于黄金的五十万倍。制造实验堆堆芯,用了大约十五克。

    当然,产量也是个问题,这十五克光伏材料是十家大型实验室一年的总产量。

    赵耀国揉了揉额头,说道:“商用化,暂时不需要考虑,毕竟在技术成熟,以及主要原材料实现工业化生产前,没有实现商用的必要。我想知道的是,如果以军事应用为主,存在哪些问题?”

    “仍然是堆芯。”张清芳叹了口气。

    “不能实现量产?”

    张清芳摇了摇头,说道:“实现量产的研究还在进行,或者说刚起步。根据我们目前掌握的情况,别说未来几年,能在十年内找到量产‘纳米碳原子膜’的办法就很不错了。也就是说,目前只能在实验室里生产这种材料。要想建造更多的反应堆,首先就得有更多的实验室生产这种材料。”

    赵耀国微微点了点头,朝坐在旁边的李佑廷看了过去。

    “主要是资金,只是在此之外,还有一种选择。”

    ,

第四章 次优选择() 
午饭刚过,会议就重新开始。前来通知的秘书没有多说,参会人员也没多问。通常情况下,会在饭后休息半个小时,毕竟在吃饱了之后脑袋肯定是昏昏欲睡。赵耀国没有给大家休息时间,肯定有很重要的事情得讨论。

    果不其然,会议开始前,秘书全都离开了会议室,还关闭了所有会议记录设备。

    前面半个小时,主要是张清芳与周自强在介绍技术上的问题。

    导致实验堆不具备商业推广价值,连军事应用价值都受到严格限制的关键因素,其实就是堆芯,准确的说是制造堆芯的关键材料的产量与价格。因为“纳米碳原子膜”在短期内难以实现量产,更别说工业化生产,所以要严格按照实验堆的设计指标来建造应用堆,在经济上没有任何价值。

    按照赵耀国的意思,建造更多实验室,提高“纳米碳原子膜”的生产规模,首先实现军事应用。

    对此,李佑廷给出了明确答复,即存在资金与保密的双重问题。资金方面,提高生产规模并不能降低生产成本,反而会提高生产成本,即生产“纳米碳原子膜”所需的原料没有足够的产量。保密方面的问题更严重,即大量采购生产“纳米碳原子膜”的原料,比如石墨烯必然导致市场动荡,然后受到西方国家的情报机构关注。此外,维持实验室需要大量的科技人员,同样存在保密上的问题。即便由军情局管理这些实验室,也无法保证所有从业的科技人员绝对可靠。用李佑廷的话来说,维持十座实验室以现有规模生产“纳米碳原子膜”已经达到了军情局保密能力的极限。

    这个时候,周自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