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正是如此,一些有着制空需求,又有一定经济实力的国家开始考虑购买f…22a。
在扶桑之后,犹太国率先订购f…22a,而且是按照其要求的改进型号,正式服役之后的编号为f…22i。随后两年内,沙地国、酋长国、澳国与大不列颠先后成为f…22a的用户,只是购买数量都极为有限。此外,还有包括白象在内的十多个国家正在跟花旗谈判,或许会在不久之后购买f…22a。
很简单,f…22a太贵了。
即便是花旗大力扶持的犹太国,采购f…22i的单价都高达三点八亿绿币,而其他国家的采购价格必然更高。如此昂贵,别说是一般的国家,哪怕是财大气粗的沙地国与酋长国,也只购买十多架拿来充面子。
此外,造成f…22a“畅销”的原因还有一个,即华夏没有外销j…20a的意思。
在冲突结束之后的一个月内,至少有二十个国家到华夏国防部询价,表达了购买j…20a的意思。虽然在冲突期间,j…20a表现出的战斗力确实不如f…22a,在很多方面依然存在巨大差距,但是没有人能够否认,j…20a是唯一在空战中击落了f…22a的战斗机,也是唯一能够跟f…22a抗衡的战斗机。更重要的是,在与f…15j的战斗中,j…20a无一败迹,而且有压倒性优势。如果只是为了对付潜在对手的第三代战斗机,那么j…20a同样能胜任,而且作战效率不比f…22a低。哪怕是对付f…35a,j…20a也能胜任,同样有巨大的优势,不存在无法战胜的问题。
关键就是,j…20a的价格肯定比f…22a便宜得多。
按照当时的非公开资料,华夏空军采购j…20a的单价还不到六亿华元,即便算上配套系统与维护保养,也不会超过十亿华元,相当于一点六亿绿币。这是个什么概念?花旗空军采购的第一批f…22a的单价就在两亿绿币之上,还是十多年前。即便出口的j…20a肯定比华夏空军自用的贵很多,可是以往常惯例,即加上了分摊的研制经费,出口型的价格达到自用型的一点五倍,j…20a的单价也才两亿绿币左右,还不到f…22a的一半,仍然可以算得上是物美价廉。
当时,沙地国的特使就表示,愿意以二点五亿绿币的单价采购一百二十架j…20a。
花三百亿绿币,购买一百二十架战斗机,如果这份军售合同生效,就是华夏数十年来获得的最大一笔军火买卖。
可惜的是,j…20a依然是非卖品。
很简单,更先进的,或者说完全达到军方性能指标的j…20b还在研制当中,暂时没有服役可能。
当然,华夏也不是什么都不卖。
在花旗全力推销f…22a与f…35a的时候,华夏把除j…20a之外的,所有在冲突中大放异彩的战斗机全都列入外销清单,而且表示会足量供应,绝对不会出现产能不够,无法按时交付的问题。
为此,还闹出了一些麻烦,得罪了伊万国。
这就是,j…11系列是以su…27为原形发展出来的重型战斗机。虽然在经过了三个代次的演变后,j…11c与su…27已经没有多少血缘关系,但是在华夏把j…11c列入出口清单之后,依然遭到伊万国的强烈谴责。
当然,j…11c最终一架都没有卖掉。
不是说华夏不想卖,而是j…11c的定价太贵,外销的单价高达一点八亿绿币,三十六架的配套总价接近八十亿绿币。要知道,高卢的“阵风”也就这个价格,而伊万国大力推销的su…35要便宜三成以上。在战斗力相当的情况下,过高的定价让j…11c很难获得认同,也就很难推销出去。
相反,j…10b与j…10c大受欢迎。
对于很多买不起第四代战斗机,又养不起重型多用途战斗机的国家来说,j…10系列算得上是非常理想的选择。
做为j…10c的第一个海外用户,巴铁也为推销jf…20,也就是外销版的j…10c做出了巨大贡献。在接下来的数年之内,jf…20的销量超过了五百架,在十多个国家落户,成为最后一款热销的第三代战斗机。
也正是依靠j…10系列,华夏在接下来的几年之内成为花旗之后的第二大军火出口国。
此外,jf…20dg还成为了第一种在国际市场上大量出售的电子攻击机,而且是当时全球销量最多的电子攻击机。
显然,很多国家认识到了电子攻击机的巨大价值。
虽然华夏空军自用的j…16dg一直没有获得出口订单,原因依然是太贵,单价竟然达到了二点五亿绿币,比f…35a的出口价格还要高一些,导致很多希望购买电子攻击机的国家只能望而却步,但是jf…20dg的出现满足了市场需求,让这些国家获得了除ea…18g之外的选择。关键是,jf…20dg的价格确实便宜,全任务型也就一点三亿绿币,简配型才一亿绿币出头。当时,ea…18g的外销价格高达二点八亿绿币,是花旗出口的第二贵的战斗机,仅次于以昂贵著称的f…22a。
华夏与花旗在国际市场上大力推销军火,特别是性能先进的战斗机,正是冲突造成的直接结果之一。用西方军事专家的话来说,两个“超级大国”在军火市场上角力,把全球军备竞赛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度。随着大量先进战斗机迅速扩散开来,特别是出现在各个热点地区,世界将不得安宁。
只是,军火贸易本身就不是单纯的贸易。
从这个角度看,华夏与花旗大力推销自己的军火,特别是先进战斗机,除了赚取巨额利润,更多的是为了扩大自身的影响力,即通过军火贸易跟其他国家建立起超越正常水准的政治与外交关系。
显然,军火贸易只是华夏与花旗在政治与外交上展开竞争的一种表现方式。
,
第八章 经济立国()
虽然受到j…20a禁止出口的限制,华夏在战斗机市场上暂时无法跟花旗比肩,但是在常规潜艇市场上,花旗连跟华夏竞争的资格都没有。
别忘了,花旗已经几十年没有生产常规潜艇了。
在冲突之后的两年内,华夏总共出售了二十六艘常规潜艇,而且全是在039b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s26与s20型。也正是依靠这两种潜艇,华夏一跃成为全球第一大常规潜艇出口国,二十六艘的订单总价高达四百二十亿绿币。只不过,这二十六艘潜艇的交付工作一直持续到十多年之后。
华夏潜艇能够热销,也是冲突的结果。
虽然华夏没有承认扶桑第三护卫群是被自己的潜艇歼灭,扶桑当局也没有承认,双方甚至没有公布任何与第三护卫群遭到伏击有关的消息,但是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也没法管住参战官兵的嘴巴。关于华夏潜艇伏击第三护卫群的消息不胫而走,很快就传得沸沸扬扬,甚至被人添油加醋。
当然,这些传闻并非全都不可信。
最有说服力的是,在扶桑当局宣布停火后几个小时,一艘华夏海军的常规潜艇出现在东海,而且在上浮之后得到了航空兵的全程掩护。在返回基地之后,这艘潜艇就被送进维修船坞,该艇的官兵也被隔离了起来,直到数日之后才返回驻地。再说了,没有被击沉的那艘扶桑驱逐舰确实挨了一条鱼雷,还是只有潜艇使用的重型鱼雷。所有迹象都表明,伏击第三护卫群的就是华夏海军的潜艇,而且很有可能是常规潜艇。至于是一艘潜艇,还是几艘,根本不重要。别忘了,扶桑海上自卫队的护卫群以反潜为主,却遭到华夏潜艇伏击,足以证明华夏潜艇的战斗力。
几个月后,华夏就与波斯签署了军售合同,以一百二十亿绿币的总价,向波斯出口了八艘s26型潜艇,其中四艘在华夏建造,另外四艘由华夏提供技术援助在波斯的海军造船厂建造。此外,合同还包含了人员培训与技术转让。在完成了这份合同后,因为对s26的性能十分满意,波斯还花费八十亿绿币从华夏直接采购了四艘s26t型潜艇,其中包含对原有八艘进行现代化改进。也就是说,只是波斯就用了两百亿绿币从华夏采购了十二艘潜艇,这也是当时金额最大的军售之一。
华夏潜艇能热销全球,不止是性能出色,也不止是价格合理,还与华夏愿意接受多种付款方式有关。拿波斯订购的十二艘潜艇来说,虽然合同总金额高达二百亿绿币,但是波斯实际支付的只是第一批四艘的六十亿绿币,另外一百四十亿全以油田开采权转移支付。对于很多资金不是很宽裕,特别是缺少外汇的国家来说,易货交易显然更受欢迎。再说了,华夏也欢迎其他国家用华元购买军火,因此对很多与华夏在经贸领域往来密切的国家来说,购买华夏的军火更加划算。
当然,不止是潜艇,还包括战斗机、防空系统、反舰导弹。
简单的说,通过出售军火,并且在军火贸易中鼓励购买国用华元支付,对推广华元起到了很大的帮助。
从这个角度来看,华夏与花旗不只是在军火贸易上展开竞争,更是通过军火贸易争夺国际金融的话语权,或者说华夏通过推销军火提高华元在国际金融中的地位,而受到威胁的就是花旗。
对华夏与花旗这样的大国来说,多卖点军火与少卖点军火,影响微乎其微。从具体的数据来看,在冲突之后的五年内,华夏在国际军火市场上收获了大概六百亿绿币,而华夏本国的军费开支为一万四千亿,其中的采购费用为三千五百亿。也就是说,出口军火的收入只相当于本国采购费用的六分之一。哪怕卖得少一点,比如出口减少了一百亿,对华夏军火企业的影响也是微乎其微,毕竟华夏本国的军事建设所提供的巨额订单就能让军火企业赚到足够的利润。在花旗也是如此,即花旗出口的军火相当于本**备采购的七分之一,对花旗军火企业的影响很小。
两国在全球范围内倾销军火,除了政治与外交方面的因素,就是在为金融服务。
要从花旗购买军火,自然得用花旗的绿币支付。虽然华夏不反对购买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