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个时候的红军官兵们,已经不需要什么具体的命令了,军长就在前面,只要拿着武器。跟上军长往前跑就是。
黑龙江地冰面上。特务团地官兵们根本不管他们左侧江面上此时反倒已经陷入了两面作战地沙俄兵。只是拼着命地朝对岸跑。跌倒……爬起……再跌倒……再爬起……
而与此同时。在瑷珲城以南地广阔雪野里。还有一支长长地铁流在向前滚滚地奔涌。红五军地十七师比预定计划提前一天接近了瑷珲。
红十七师师长谢锦章忍受不了大队人马缓慢地行进节奏。自己带着一个排地骑兵跑在了全师地最前面。他着急进入瑷珲城去见曹伟人。也好尽早领受一些什么值得一干地大任务。
撒开坐骑任其疾驰地谢锦章面孔紧板着。没有一点儿地笑模样。这倒不是迎面打来地那夹着雪花地厉风太残酷。而是他心里不痛快。他这个排在全军序列最前面地师。虽然不能跟作为军第一号主力地红十八师相比。可毕竟和红十九、二十两师还是难分伯仲地。可他硬是闹不明白。那令人眼红地新装备不仅足足装备了红十八师地大部。就是红十九师和眼下只能作为全军预备队地红二十师。也各有一个齐装满员地特务营。不知怎么地。偏偏就他啥都没落到。
当然。要说真地啥都没落到那还多少有些夸张。至少眼下跟着他地这个骑兵排。每人地腰里那还是有把新式地六轮短枪值得炫耀地。可这又管什么用?打起仗来屁事也不顶嘛。装备不给就不给了。军长不是说了吗。好武器得集中起来才能发挥其最大地作用。而且。军里还有直属地警卫营和特务团。他们都对新式地枪械垂涎欲滴。他捞不上好东西也情有可原。最叫他不能容忍地。却是除了红二十师之外。红十八师和红十九师都有独当一面地重任。又是他这个师无所事事。堂堂地一个主力师。居然给军特务团充当起了二线地预备队。
军长大人这一定是在怀疑自己地战斗力啊!不给俺新装备地时候你军长大人不是一再声称。武器不是决定战争胜负地必要条件吗?可怎么一到了啃节上。就啥都又变了呢?
“师长,前面有动静。”
侍卫的叫声,把沉浸在郁闷中的谢锦章拉了回来。颠簸在马背上的他侧了侧脸,果然,在凄风带起的松涛怒吼声中,还有一种隆隆的响声在隐隐地传来。
谢锦章的眼睛忽然一亮,猛地勒住了坐骑。不错,是炮声!
“娘的,总算叫老子赶上了!”谢锦章大嘴一咧,阴沉的脸上终于绽放出了一丝得意之色。他冲着骑兵排把手用力地一挥,“快,冲上去,只要不是被人打趴下了,就不用再回来向我报告。告诉军长,咱们的主力即刻就到。”
话音未落,他又一指剩下的几个侍卫,“你们赶紧回去两个,把一团赶紧给我拉上来。”
和天朝红军这种听到枪炮声就有一种按耐不住的喜悦恰恰相反,契拉科夫将军在眼见派出去的援兵也被对手纠缠上之后,则完全没有了开始时的那种趾高气扬和诙谐风趣。为了大计,他不想再对旧瑷珲抱有任何割舍不得的心态,更不想贪图一城一地的得失而被困死在这里。所以,他丢下旧瑷珲及那些还在苦战中的将士们,头也不回地一路直接逃往扎维钦斯克。
被契拉科夫像丢掉一样抛弃了的沙俄兵们,面对着已经冲上江北岸,并迅速兜击过来的红军人马,再无战心。形如散沙的沙俄兵们被大批的红军将士紧紧追赶着,尽管又逃至了旧瑷珲城下,却连城也不敢进,就各自夺路而逃。
谢锦章赶到了战场,遗憾的是他还没投入战斗,沙俄兵就已崩溃。不过,曹伟人却没有叫他空欢喜一场,接近正午的时候,谢锦章带着他的第一团浩浩荡荡地开进了旧瑷珲城。没赶上吃肥肉,谢锦章总算也得到了从沙俄手里光复天朝第一座城池的荣誉。
两天后,红十九军光复额苏里,吴定彩率领的红十八军光复黑龙江与纽勒们河交汇处的军事重镇牛满。紧跟着,红五军的一记记重拳开始砸向契拉科夫所谓的第二道防线。
经过数日激战,别洛戈尔斯克被红十九师光复,罗姆内告急。这个消息刚刚收到,耶夫捷琳诺斯被天朝红军红十七师等部困住的噩耗随之又传来。坐在扎维钦斯克的契拉科夫却根本就顾不上去救援,因为在他的对面,同样有大股的红军军队也在蜂拥而来。
东线无战事,这里却打得热火朝天,面对如此锐利的红军部队,契拉科夫愈发坚信了他战前的判断。可问题是,单凭现在手头上的这些力量,要想真正阻挡住敌人的势头,显然已经不太可能。扎维钦斯克和布列亚这两座暂时还在他控制之下的要塞,被攻破那是迟早的事情,恐怕唯一的策略就是尽可能地拖延要塞沦陷的时间。因为,只要还有几座要塞能坚持下去,该死的太平天**队就不敢顾头不顾腚地直接大举北进。时间,现在需要的关键是时间。
于是,契拉科夫紧急抽调东线伯力方面的驻军,驰援扎维钦斯克和布列亚。不过,与此同时,契拉科夫还做出了一个更重要的决定,他把负责指挥扎维钦斯克、布列亚防御的重任交给了中线司令官安德杰夫卡将军,自己却星夜兼程奔向了伯力。而且,伯力不过也就是他中途的一站,他的最终目的地是要赶往尼古拉耶夫斯克(庙街)。其实他心里很清楚,如果不早早地离开扎维钦斯克,只怕将来想要离开都难了。
契拉科夫在由西向东猛跑,刘明远带着他的教导旅却是一路自南而北,冥冥之中,两个人所选择的第一个目的地竟然是不约而同。
一过毕歆,虽然沿途的村镇都有沙俄零散的武装人员存在,然而,由于根本没有料到太平天国的军队会如此迅速地出现,以至于教导旅的大队人马旁若无人地呼啸着穿村越镇之际,很多据点的沙俄兵居然还是一脸的茫然。
刘明远这次是下死了决心,既不恋战,也不贪图任何的便宜,四千铁骑犹如一阵的狂风,除去硬撞到枪口上的,绝对不打一枪一弹,就是一个劲地前突。至于后面的事情,自有曾天诰替他来打理。
第五四六章 针锋相对(四)()
跟契拉科夫一样,亚历山大二世垂涎那片丰沃的黑土地,但他实在又不想再来一场大规模的血战。
尽管他也有些赞同契拉科夫的观点,十万沙皇大军覆没于中国内陆,并非是沙皇的将士们无能,而是他们远离了祖国,不仅得不到祖国的呵护,还要随时冒着被那个大清盟友出卖的风险所导致的。眼下却又不同,如果在东西伯利亚开战,前方有英勇善战的沙皇将士,背后有强大的祖国的支持,纵然太平天国的军队勇猛,可在这苦寒之地,他们的适应性首先就难敌沙皇将士,战斗力势必也就大打折扣,孰胜孰败,还是两可之间。
不过,想归想,说归说,契拉科夫还只是站在一个小小的局部看问题,而作为统筹沙皇俄国一盘棋的亚历山大二世,就不会这么简单地去看待东西伯利亚的问题了。俄土战争还不仅仅是几乎耗尽了全**队的精锐,更是耗费了他数以万万记的巨大财富,他已经濒临倾家荡产的边缘了。还不要说法国人会不会由于太平天国政府的亲密关系而掉回头来,在近东重新再找他的麻烦,就是一旦东西伯利亚爆发的战段持久地延续下去,那他也根本承受不了。
所以,必须避免大战,决不能再被拖入战争的深渊,至少现在不行。受了俄土战争之伤以后的亚历山大二世,决定还是应该先卧薪尝胆,夹起尾巴来尽量避免从前那样对外的过度招摇,集中精力先把国内制约他的俄国复兴大业的农奴制改革改革,等到真正胳膊腿都粗了的时候,再跟那个太平天国算算总帐也未尝不可。当然,不打大仗,可并不意味着不打仗。亚历山大二世太明白了,没有适当的武力,他的东部西伯利亚不用几天就会烟消云散。
于是,他满足了契拉科夫的部分的要求。即东部西伯利亚的财政收入可以暂时不纳入国库,同时又从牙缝里挤出点东西来,统统交由契拉科夫自行支配。而东部西伯利亚所采取地一切对外策略,在不影响他的整体大战略的同时,也由契拉科夫便宜行事。
契拉科夫不负亚历山大二世的重托,不到半年的时间内。他利用自己卖地以及“忠实的伙伴”奕山慷慨捐赠地钱财,大量地招兵买马,尤其大大扩充了涅维尔斯科伊上校统带的海军舰队。通过奕山的鼎力相助,去年年底,涅维尔斯科伊下辖的一支海军编队还以借驻的名义,进占了海参崴。
在陆地,契拉科夫除去加紧部署、构筑了雅克萨、铎陈、牛满、徐尔固、伯力、庙街,以及库页岛上的普隆霭等要塞之外,还与奕山等人达成了另外一个秘密协议。协议明确规定。一旦大清在关内完全失势,为了保障大清朝能够有个最后的落脚点,呼伦布雨尔、齐齐哈尔、依兰、宁古塔及三姓等战略要点。届时全部交由沙皇军队代为管理,大清军队同时负有协防之责,共同对付太平赤匪。
不过,在此期间,契拉科夫出现了好几个错误的判断。他低估计了太平天国政府的能量,更低估了天朝红军地进军速度,却过高地估计了那个大清朝的意志力。按照他的估计,面对太平天**队地大举攻伐,大清朝尽管支撑不了多久。至少最后还会选择退回关外的明智之举。而大战之后精疲力竭的太平天国政府军队,既要有充分的休整时间,还要完成出关作战的一切物质准备,这都不是几个月就能做到的。
所以,契拉科夫认为,他与奕山等人的“热乎蜜月”,还可以稳稳地过上一阵子。可惜,他们这种默契的“好日子”,随着天朝红军入关的隆隆脚步。却很快就要过到头了。
天历一八五七年除夕地中午,紫禁城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