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按照洪秀全心里的意思,只要他这位天下第一尊贵的人物这样一亮相,势必就会引起周围所有人的注意。先是会有无数惊诧的目光聚向自己,随后,就是诚惶诚恐的人们要主动地为他让开一条通道。尽管那“万岁”的山呼声和令人意气风发的口拜场景是不用想了,但至少他的这些“臣民们”还不敢就那么真的跟自己直着腰杆儿比高矮。
洪秀全都想好了,他甚至还调整好了自己脸上的肌肉,一直保持着一种极其慈祥的笑容,类似父亲的那种笑容。他要以这种姿态,径直地走上金水桥的最高处,在那里,他将暂时停下脚步,然后站稳伟岸的身姿,慈祥地环顾四方,并向所有的“臣民们”一边亲切地招手致意,一边还要重复地高喊“父老兄弟姐妹们好啊”之类的问候语。
当“臣民们”齐声回应他“天王好”的时候,他会抱紧双拳高举头顶,发出一声“为人民服务”的震撼之音,宣告“天王与民同乐”这场大戏的“序幕”的结束。
遗憾的是,洪秀全想象中的那一切却没有发生。
洪秀全等五六个人的出现,的确不仅是吸引了众多的目光,而且,还招得不少的人站在那里驻足观望。只是在所有的这些目光当中。可以有新奇、有疑惑,当然也会有尊敬,但就是没有洪秀全所期待的那种畏惧。
“咦,这唱戏的怎么不卸妆就跑出来了?”
正向着金水桥的最高处“挺进”的洪秀全,居然还听到了来自身背后的这样的窃窃私语声。
洪秀全脸上的笑容越来越僵硬,浑身上下也变得越来越不自在。
“哟,是天王,天王也来游览游览这里啊?呵呵,应该进去看看啊,真是不看不知道吓一跳。当初在天京的时候觉得咱们的天国宫就够气派的了,可看了这里之后才知道,这一比起满清的这些东西来,咱那还真不算是个啥了。”
这是洪天王站上金水桥的最高处之后。所遇到的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主动上来跟他搭讪的人。而且对方所表现出来的那种神态,根本就不是“臣民”遇到了至尊无比的天王。完全就是两个老熟人间的偶遇。
面对这位年纪与自己相仿,手里不算地呼扇一把大蒲扇,带着一身汗腥气来跟自己搭讪的这位“老熟人”洪秀全噤起鼻子想了半天,硬是没想明白他到底是谁。
“呵呵,天王,您忘了,这位就是当年您在天京时最喜欢吃他做的饭菜的天王府大厨师啊。他现在已经调到北海里的御膳坊饭庄工作了。”
“哦,是秦大厨啊”还幸亏侍卫的及时提醒,洪秀全才终于从记忆中想起了这个人,他尴尬地一笑,“呵呵,你的气色很不错啊。”
“都是托咱天朝的福,要是在从前,像我这样的人,哪有自由出入这皇家禁地的份儿啊!”秦大厨一脸惬意地将手中那把大蒲扇朝着身后那座器宇轩昂的挥。
“是啊是啊,咱们都得感谢天朝,因为只有在咱们这里,才会不分贵贱,大家都是为人民服务嘛。好了,你去忙你自己的”我也得赶紧走了,要不该挡到大家的路了,呵呵呵洪秀全言不由衷地应付完秦大厨,再也没有了什么慈祥地环顾四方,向“臣民们”亲切地招手致意的兴致,带着几个侍卫匆匆地进了**。
他实在是不能再那么地站在桥上了,因为他已经清楚地看到并听到,有人开始在周围对他指指点点,那意思分明是再说,“哦,是他啊,他不就是那位在天京自己折腾自己的天王吗。”,
第一九六章 用格兰特自己的话来说,这叫以本地人来对付本地人,只有这样,才能令……()
对于德干自治领首府海德拉巴里的英国人来说,这场战争爆发的实在是有些太突然。
要说作为詹姆斯。布鲁斯伯爵的继任者,不仅当年曾参加过大英帝国政府对那个“大清国”所发动的第一次鸦片战争(当然,如果没有林海丰和郑南的意外出现,一八六零年的他,头上还会顶着英国远征军司令的桂冠,与老战友詹姆斯。布鲁斯一起,第二次杀进“大清国”,接着完成他们的那个“火烧圆明园”的惊世骇人的伟大壮举),还经历过数次为拓展他的大英帝国的势力范围而在印度所进行的战争,尤其是自一八五七年的这场印度大暴乱伊始,就一直跟随着那位肯宁总督转战了数载,接着又成为了新总督詹姆斯。布鲁斯的强有力的军事助手,又为创建眼下的这个大英帝国政府直接统辖下的德干自治领,立下了卓越的不朽功勋,号称是身经百战而又阅历丰富,一人身兼大英帝国政府的德干自治领总督、大英帝国德干军团司令,以及皇家海军印度舰队司令三职于一身的霍普。格兰特中将,对于战争的重新爆发,不可能没有一丁点儿的心理准备。
自从英印两国在太平天国政府的出面条停下,签订下了所谓的和平共处协议开始,格兰特将军就在他的内心深处,无时无刻地不在提醒着自己,千万别那几纸糊弄人的瞎话当成是真事儿。
与他的前任、老殖民者的政治家的詹姆斯。布鲁斯相比,虽然是职业军人出身的霍普。格兰特,在政治上所具有的眼光和嗅觉,却丝毫也不必那位额尔金伯爵逊色。有些时候,他甚至比那位额尔金伯爵表现的更加敏锐。
就说如今大英帝国政府的德干自治领吧,当初之所以能够打出“自治领”的这个招牌来,其始作俑者可不是额尔金伯爵詹姆斯。布鲁斯,而恰恰就是他格兰特将军。
要知道,在大英帝国的东印度公司刚刚把手伸到印度次大陆来的时候,德干半岛的海德拉巴,可一直都是人家阿萨夫贾希家族治下的一个拥有主权的、独立的国家(一六八七年,莫卧儿帝国的势力曾经深入到德干,海得拉巴就此也曾短暂地成为过莫卧儿帝国的德干邦的首府。但很快,海得拉巴当地的“最高地位者”阿萨夫贾希家族就宣布了独立,并于一七二四年建立了尼查姆王朝,海得拉巴成为了德干半岛上的一个独立的国家)。
在德干半岛,虽然英国人凭借着自己的实力,最终压过了曾经在这里也是相当嚣张的法兰西人,把法兰西人的势力紧紧地挤压在了本地治里和开立开尔那一小片的区区弹丸之地,并从此也将阿萨夫贾希家族的尼查姆王朝变作了自己的代言人,任由过去的东印度公司,或是现在的大英帝国政府来揉搓。
但是,如果因此就不哼不哈地将德干半岛上的那些类似阿萨夫贾希家族这样的势力统统地抛弃掉,干净利落地将德干划为大英帝国政府所有,在格兰特将军看来,显然还不太那么的合适。
这倒不是因为一个盗匪在打劫的过程当中,突然有了什么良心上的自责,而是这个聪明的盗匪感觉到嘴边儿的这块肉太大,如果不细嚼慢咽的话,很有可能会给自己带来胃里的不舒服。要是因此而整上一个简单的消化不良也就罢了,可倘若由此却引发了幽门堵塞,或是肠梗阻,那麻烦可就大了去了。
所以,霍普。格兰特才会数次上书帝国政府及他的女王陛下,坚决反对他的那位前任的提议,最终将德干从大英帝国的德干省,变成了德干自治领。
在大英帝国政府和军队的“盛情相邀”和“亲切关怀”下,不管是德干半岛上的安得拉人、坎纳达人,还是泰米尔人中的高贵者,大都摇身一变,成了这个德干自治领政府的积极参与者。
作为自治领实际上的一把手,格兰特总督大人很是大度。一般来说,他只是对自治领政府的政治走向,起个监督和指导的作用,至于自治领内的一切具体政务,他则基本上不过问,完全放手给了像阿萨夫贾希家族这样的,代表着领内各方势力的新政府的执政官们。
当然,在许多必要的时候,格兰特总督大人还要“泥瓦匠”。
用格兰特自己的话来说,这叫以本地人来对付本地人,只有这样,才能令自治领内的各族人民携手奋进,共创和谐的新局面。
为了能够更好地使领内的各族人民紧密地团结在高高飘扬的大英帝国的旗帜周围,格兰特总督大人自建领至今的数百个日日夜夜里,可以说是废寝忘食、没命地操劳。
先,霍普。格兰特要大力整饰军纪。
他是一个相信纪律出战斗力的人。
为了严整军纪,他不停地游走于领内陆海军的各个军营之间,不厌其烦地再三教育属下的将士们,千万要吸取德里暴乱的教训,要像在帝国的本土一样,珍惜和爱护自治领的一草一木,尊重这里的不同的民众的不同信仰。只有这样,当关键的时刻到来的时候,这里的民众才不会像印度的那些暴民一样,走上我们的对立面。
为了不使他的那些属下们心存幻想,格兰特总督大人还亲自客串了几回首席军法官,公开审判并严厉处置了几个敢于顶风作案的“害群之马”。
接着,为了扭转帝**队在当地民众心目中的、过去的那种不良印象,又是在他的亲自主持下,大英帝国的将士们实打实地在领内打了几个“大土豪”——也就是那些极个别的,对自治领的建设抱有极大抵触情绪的、甚至是公然挑衅自治领地方政府权威的、屡教不改的王公和贵族们。
与往常不同的是,格兰特总督大人的这次“打土豪”,其成果却没有尽收大英帝国的腰包,而是将所得的那些田产和财物中的大部分,都分给了当地的穷人们。
这种天上可以掉馅饼的事情,一时间令一些德干民众把格兰特总督大人当成了救世主。
借着这个机会,格兰特总督大人开始在海德拉巴、孟买、班加罗尔及马德拉斯等领内的各大重镇,大兴教堂建设之风,作为吹鼓手,成百上千的传教士不仅涌进上述地区,还深入各个乡镇,把主的阳光洒满德干的沟沟坎坎、角角落落。
“给我二十年的时间,我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