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近代后期科技史-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Page 48…

                           七、近代后期生物学 



                              1。细胞学的创立 



     细胞的发现始于17世纪中叶,1665年,胡克 (1635—1702年,英国) 

用一台自制的显微镜在观察软木片时发现了细胞,他写道:“这些空洞,或 

 ‘细胞’,并不很深,而是由许许多多的小匣组成,它们是连续的长孔,用 

横壁隔开。”细胞这个词就是由胡克创造的,后来他还观察过荨麻叶表皮细 

胞的薄膜。17世纪70年代后,意大利解剖学家马尔丕 (1628—1694年)和 

荷兰的显微镜专家列文虎克(1632—1723年)分别观察过活的细胞和骨细胞 

等。但在此后的一百多年里对细胞的认识没有新的发现。 

     19世纪初,德国的自然哲学家奥肯(1779—1851年)提出一切有机物都 

是由细胞组成的思想。他认为一切生物都来自某种原始的粘液,然后形成球 

形的小泡 (细胞),中间是液体。小泡则是由大海中的无机物构成的。奥肯 

的思想启发一批生物学家去探寻生命的“原始结构”,对细胞学说的提出产 

生了很大影响。 

     1828年,冯·莫尔(1805—1872年,德国)用显微镜仔细观察植物的细 

胞壁结构,以及细胞质的流动现象。他发现细胞通过生成新的间壁完成增殖。 

1831年,布朗医生(1773—1858年,英国)用一台改进了的消色差显微镜发 

现了著名的“布朗运动”。他在观察兰科植物表皮细胞时发现细胞中有一个 

小核,他称之为“细胞核”。但这一发现未能引起重视。早在1825年,普金 

耶 (1789—1869年,捷克)在鸡卵巢中就曾观察到鸡的卵子中也有一个核, 

他把卵细胞的物质统称原生质。1837年,他研究了神经细胞与小脑神经节细 

胞,他指出细胞不仅是只有一个坚硬的外壳,其内部还包含有原生质,原生 

质在细胞中应具有更重要的作用。他还宣布在动物脾脏和淋巴腺的细胞中观 

察到细胞核。 

     1838年,生物学家弥勒(1801—1858年,德国)概括了上述成就,指出 

一切动物组织中都普遍存在细胞结构。舒尔茨(1825—1874年,德国)把细 

胞定为“一团有核的原生质”,并强调原生质才是生命的物质基础;他还证 

明,在不同的植物细胞中,原生质基本上是相同的。在30年代,人们对细胞 

的研究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这为细胞学说的诞生创造了条件。 

     细胞学说的建立归功于植物学家施莱顿(1804—1881年,德国)和动物 

学家施旺(1810—1882年,德国)的工作。 

     施莱顿原是一名律师,后改学医学和植物学。1838年,他发表了著名的 

论文《论植物的发生》,明确提出细胞是植物结构最基本的单位和借以发展 

的实体。这样,他通过细胞找到了动物与植物的共同点。细胞不单是一个独 

立的生命单元,而且由细胞组成了不同的生物个体,他把研究结果通知给施 

旺。施莱顿还在柏林求学时就结识了动物学家施旺,施旺是著名生物学家弥 

勒的学生,他自1835年起就从事研究发酵和腐败的现象,并由酵母和微生物 

的研究认识到细胞的作用。当他得知施莱顿的研究成果后,便决心把它扩大 

到动物学领域里。1839年,施旺发表了题为《关于动物和植物在构造和生长 

方面一致性的显微研究》。在这篇论文中,他通过蝌蚪的鳃软骨及脊索的观 

察与研究,发现了动物细胞的结构与细胞核,这样,是他把施莱顿的学说成 

功地扩展到动物界,形成了完整的细胞学说。 


… Page 49…

     细胞学说认为细胞是动、植物的最基本的结构单位。一切动、植物虽然 

形态千差万别,但却在细胞结构的基础上统一起来。这个学说认为细胞是各 

自独立的、完整的生命单位,如施莱顿所说:“在每个单独的细胞中都存在 

着生命的本质。”动、植物的发育过程就是细胞的形成过程,细胞一旦形成 

就被安排在一定的结构之中。但这一细胞学说只承认有机体仅是细胞简单的 

总和。最低等的生物只有一个细胞,高等生物则由许多细胞组成。施旺还试 

图对细胞分类,如血液细胞、皮肤细胞等。 

     施旺强调:“有机体的基本部分不管怎样不同,总有一个普遍的发育原 

则,这个原则便是细胞的形成。”而发育过程就是细胞的形成过程。施莱顿 

把这一过程具体化,他认为一个新细胞起源于一个老细胞的核。每个细胞都 

有两个生命,一个属于细胞自身的,另一个属于生物组织全体的。细胞则依 

赖这两种生命赋予的力量形成,这力量之一是新陈代谢,它把细胞内的物质 

转化为可以形成新细胞的物质;另一种是吸引力,即通过浓缩和沉淀形成细 

胞之间的物质,最终形成新细胞。细胞核的作用是极重要的,它发展出细胞 

的其余部分。 

     新的细胞学说没有细胞用分裂方式增殖的思想,对细胞内各种物质的作 

用也缺乏更深入的认识,然而施莱顿和施旺的学说发表后立即受到生物学家 

和医生们的重视,他们用自己的研究不断修正和发展了细胞学说。 

     1842年,生物学家耐格里(德国)研究植物花粉时,看到亲细胞的细胞 

核分裂为两个子细胞的核。他还发现一种“暂时的细胞形成核”的现象,后 

来人们才知道他所指的是染色体。同年,动物学家普罗沃斯特 ()和杜马也 

观察到蛙卵细胞的分裂。1854年,巴里(1802—1855年)公布了兔卵裂变图 

片。接着医生雷马克(1815—1865年,德国)和寇力克(1817—1905年,瑞 

士)把细胞的分裂和胚胎的发育联系起来,他们证明卵子和精子原来是单细 

胞,通过细胞分裂完成了胚胎的发育过程。这样到50年代,细胞通过分裂增 

殖的现象得到公认。 

     1861年,解剖学家舒尔兹(1825—1874年,德国)集细胞学研究之大成, 

把细胞质、原生动物、卵细胞统一起来,把细胞定义为“一团有核的原生质”, 

并指出原生质是生命的基础。 

     1855年,弥勒的学生微耳和(1821—1902年,德国)发表了《细胞病理 

学》,使细胞学进入了生理和病理学领域。他不同意施旺的细胞的产生是体 

液物质聚集的结果,他说:“正如一个动物只能来自一个动物,一个植物只 

能来自植物一样,一个细胞的产生,一定先有一个细胞的存在(一切细胞来 

自细胞)。”但他不能说明第一个细胞是怎样产生的。他主张生物体相当于 

大量细胞构成的一个社会,但是每个细胞又都是一个小王国,所以他认为疾 

病在本质上是一个或一群细胞的变化。他的理论虽有偏颇但对研究疾病是有 

一定意义的,他使后来的医生们把思想都集中在疾病的定位和疾病的原因上 

来。 

     细胞学的产生揭示出动物、植物、高等生物和低等生物都是以细胞为共 

同联系的基础;生物体的一切发育过程则是通过细胞的增殖和生长来实现 

的。恩格斯说:“由于这一发现,我们不仅知道一切高等有机体都是按照一 

个共同规律发育生长的,而且细胞的变异能力指示了使有机体改变自己的物 


… Page 50…

  种并从而实现一个比个体发育更高的发育道路。”         ① 



                             2。进化论的创立与发展 



       (1)早期进化论 

       进化的观念可以上溯到古希腊时代。至 18世纪时,已有不少生物学家发 

  表了倾向某种生物进化的观点,但是作为当时生物学理论的主流仍是反对进 

  化论的。 

       生物学家莫伯丢(1698—1759年,法国)是这一时期生物进化论的代表, 

  他认为物种的变化源于生物机体的偶然变异,这种偶然变异若能适应环境就 

  被保存,否则被消灭,偶然变异多次重复就产生了新的物种。法国植物园负 

  责人布丰(1707─1788,法国)是继莫伯丢之后另一位进化论代表,他曾详 

  细描写过物种的起源和发展过程,他认为气候、营养等条件都会影响物种的 

  变异。 

       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拉马克(1744─1829年,法国)发展了早期的 

  进化论。1809年,他出版了《动物哲学》一书。他提出物种的进化是逐渐的 

  缓慢的过程,他写道:“生物的物种是在不识不知之间相继形成的。”他相 

  信自然按照循序渐进的方式产生各种物种,最早的物种一定是最简单的低级 

  生物,后来产生的一定是较复杂、较高级的生物,形成一种由低等向高等排 

  列的自然进化的顺序。至于进化的原因,他提出一方面是因为生物具有向上 

  发展的内在倾向;另一面是生存环境的影响引起动物习惯上的变化。 

       拉马克提出了两条著名的进化法则,其一是动物器官“用进废退”,其 

  二是所谓“获得性遗传”。动物的器官使用得较多或较少就会产生变异,这 

  种变异是永久性的,并能导致遗传。他举例说:长颈鹿由于吃高大树木的叶 

  子而发展了长颈,并把这一特点遗传给后代。他还推测,为了看得更远,猿 

  学会了直立行走,这种经常的持续的行为必然使身体结构产生了变化,又通 

  过遗传使这种结构变化得到发展和强化。他进一步推测:由于猿和人在身体 

  结构上是相似的,人可能是由猿进化来的。 

       拉马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