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近代后期科技史-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德对译辞典》。另一位物理学元老是冈半太郎 (1865—1950),他在 1888 

年研究了铁磁材料(如镍)在磁场中的物性变化。1903年,他又提出过以土 

星为模式的有核原子模型。这一工作被看作是日本物理学进入近代物理学的 

转折点。 



     (3)地球物理学 

     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学者注重对外国和边疆地理学的研究,其代表著 

作有魏源的 《海国图志》、徐继畲的《瀛洲志略》、何秋涛的《朔方备乘》 

等。黄沛翘认为“南界之防,尤今日之急务也”,为此编写了《西藏图考》。 

此外曹廷杰著有《东北边防辑要》,并绘制东三省地图。 

     19世纪60年代后,西方著名的地质学者深入中国内地研究和考察。1862 

—1865年,庞培烈(1837—1933,美国)在中国考察了华北和长江下游,著 

有《中国蒙古及日本之地质研究》,提出“震旦上升系统”是中国的主要地 

质构成线走向。李希霍芬曾考察过中国14个省,著有《中国》,共五卷,附 

中国地质及地理图。他提出中国黄土高原的风成说,对中国主要地层和地质 

构造特征都作过有价值的研究。 

     清末,张相文(1866—1933年)编有《初等地理教科书》及《中等本国 

地理教科书》,1905年,又编写《地文学》和《最新地质学教科书》。1909 

年,张相文等人发起创立地学会并当选会长,这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专业学会。 

学会还创立了《地学杂志》。 

     19世纪,中国的气象观测和研究都是由西方学者进行的,例如1837年 

天主教会在上海设立了徐家汇观象台并作过一些气象研究工作。1903年,北 

京练兵处设立测绘科,后又另设京师陆军测地局,这是中国最早的地理测绘 

机构。此后,各省陆续设测量机构。 

     19世纪末,日本在气象学和地震学方面取得了杰出的成就。1887年,北 

尾次郎(1853—1907年)发表了《大气的运动及台风理论》,被人认为是“理 

论气象学最新的进步”,北尾关于大气运动的微分方程解法也被西方学者认 

为在当时是最卓越的,自19世纪80年代起,西方学者在日本建立了世界上 

第一个地震学术团体,即日本地震学会,日本的地震学研究自此居世界领先 

地位。1899年,大森房吉(1863—1923年)提出了著名的“大森公式”,建 

立了震源到观测点距离与地震初期微动的持续时间的数量关系式。 



     (4)化学 


… Page 99…

     1871年,徐寿(1818—1884年)翻译出版了《化学鉴原》,它概略地叙 

述了化学的基本原理,介绍了重要化学元素的性质。在当时这是一本比较全 

面系统介绍西方化学知识的教科书,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流行于中国。徐寿在 

翻译元素名称时提出了一个取西文名称第一个音节命名的原则,例如定名了 

钠、锰、钙、镍等元素的中文名。这一命名原则一直沿用至今。稍晚,北京 

同文馆翻译出版了《化学阐原》。此后,江南制造局在徐寿的主持下先后出 

版了8种化学书籍。1885年,徐寿和友人发起创立了“格致书院”,从事过 

化学知识普及和教育活动。在江南制造局,徐寿对“船炮枪弹多所发明,自 

制强水,棉花(即硝棉),药汞(雷汞),爆药等”。 

    应用化学在19世纪末的日本得到发展。1887年,著名化学家高峰让吉 

 (1854—1922年)创立了东京人造肥料会社。1894年,他在美国研究出一种 

消化剂,命名为高淀粉酶。稍后,他从事动物副肾髓质荷尔蒙的提纯。1901 

年,他提纯成功,命名为肾上腺素,这一成就曾震动国际化学界。 

     1901年,铃木梅太郎(1874—1943年)在米糠中发现了一种新的营养成 

分,并提取了这种物质,命名为Oryzanin(即维生素B1)。铃木认为这种物 

质可以治疗脚气病,但他在国内却受到冷遇,一年后荷兰人重新发现了这种 

物质,并命名为维他命。 

     1908年,池田菊苗(1864—1936年)发明味精。他是把物理化学引进到 

日本的著名化学家。 



     (5)生物学与医学 

     日本的医学(西医)和生物学在80年代后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 

就。 

     1889年,北里柴三郎(1852—1931年)在德国著名医学家柯赫的研究室 

里作出了一系列重要发现。是年他首先培养出破伤风菌,第二年他获得了破 

伤风抗毒素,从此开创了血清疗法,解决了医学一大难题。1891年,北里和 

贝林(1854—1917年,德国)发表《免疫的建立与应用》一文,血清疗法和 

免疫学由此兴起。 

     1892年,北里回到日本建立了第一个传染病研究所。1897年,北里的学 

生志贺洁(1870—1957年)发现了毒痢菌,在当时这是世界第一流的医学成 

就。 

    在微生物学方面,1890年高峰让吉(1854—1922年)研究酵母的制取方 

法而获得专利。1901年,他在美国分离出肾上腺激素的结晶,从而确证了内 

分泌学说。1909年,他发明了消化药物高淀粉酶。 

     1836年,日本学者在植物学上获得了重要成就,池野诚一郎(1866—1943 

年)首次观察到苏铁精子的运动,这一发现在分类学领域曾引起巨大反响。 

    总起来说,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亚洲各国基本上处在向西方先进 

科学技术学习的阶段。相对地说,已经开始进入资本主义社会的日本在应用 

科技的某些部门开始显露出锋芒,取得了一些世界水平的成就。处在封建社 

会的中国由于洋务运动和变法唯新相继失败,中国资本主义还处在弱小的萌 

芽状态,加上教育制度没有发生根本变革,使先进的西方科技仅为极少数中 

国学者了解,因此近代科学技术直到清王朝覆灭也未能在中国兴起。 


… Page 100…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