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东沙将军挣开众人随护,他拔剑而出,大声喊道:“兵分三部,一路抵住伏兵,一路掩护,剩下的人马,设法突围回东沙城,快”。
这一次,这位东沙将军,真要拼命了。
“放箭”,胡杨林中,再次传来一声军令,紧接着便是一阵异动。
这一次,是林宗武的声音。
至此,这位年轻的主将,终于可以实现他祈盼已久的心愿:放手一战,至少在当前范围之内,不必有任何顾虑。
众所周知,骑术、剑术俱佳的林宗武,他的射术也绝对称得上高手中的高手,第一支箭,非他莫属。
一身令下,箭如雨下,“嗖嗖”声中,有被射中的叫喊之声,有落于地面的箭支,还有那飘到铁索、铁刺上的流矢
“上”,一拨箭雨之后,后排的将士轮番上阵,继续开弓搭箭,那熟悉的声音再次响起。
如此轮番攻势,所剩敌军很快陷入全军覆没的境地。
不知是流矢,还是有人专门射中,如今已分不出是谁的功劳:混乱之中,东沙守城将军已被乱箭射死。
这样的场面,与之前戎一昶被射杀有些相似,只是这个鞑靼守城将军,死的更体面一点。
林宗武命人清理残局,却又再次抽调一批精兵强将。
所有人顿时明白过来:他们的林将军,是要拿下东沙城了。
与此同时,仲逸正率领五百之余的将士,朝东直奔而来。
众人望去,来人装束、装备,皆是鞑靼的服饰、兵甲、兵器、旗号。
显然,这是简单乔庄,时间短、装备少,仲姝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
此时,已至辰时,天渐渐亮,只是光线还不是那么的明亮,更不会看到阳光
“将军回城啦,快开城门”。
东沙城城门之上,守城将领看到远远前来的兵马、旗号,匆匆命人开城门,迎接‘守城将军’等众将士回城。
此时,林宗武所率的依旧为一万之余的兵马,而留守东沙城的敌军,已不足三千。
城门开、东沙城——自破
第509章 第510 驻军大营()
辰时,明亮的阳光洒下,连胡杨林中都透露着温暖与祥和,一如往常的感觉:昨晚似乎什么也没有发生过。
东沙城、西沙城战事皆已结束,城门口恢复了往日的平静,城中住所、马厩、兵器库等被重新布置,城墙上炮台、箭楼蓄势待发,只是换了主人而已。
之前林宗武麾下近两万的兵力,后来当地都司衙门派援兵八千,经过西沙、东沙两城之战,如今兵力两万六千左右。
以英勇千户所为首,大约六千左右的兵马,早已回到了驻军大营,目前,这支人马是战斗力最强、伤亡最小的一批,仲逸之所以如此部署,自然另有深意。
此外,西沙城、东沙城各自驻军近万,与鞑靼之前的兵力部署相仿,西沙城由仲逸负责守护,而林宗武则看守东沙城。
难得一见,作为黄沙镇的两座附属城池,城墙之上所飘扬的旌旗之上,俨然一个大大的‘明’字,连同帅旗上那个醒目的‘林’字。
战事结束不多时,北征先锋、英勇千户所千户谭辽派出一千余人,分两拨向西沙城、东沙城而去:所有人或木车或马车,背上一个大大的包袱,马车之后,用绳牵的是成群的牛羊
很快,两城城门分别被打开,将士们看到的是一只只的木桶,还有热气腾腾的羊肉汤、野菜汤、面镆
医官、伙夫、马夫继续补位,两座城池之前就存有粮草,加上这次补充,对付个把月不是问题。
只是南北有差,饮食习惯所致,饭菜的做法也要做一番调整才行。
战事中负伤的将士给予特殊照顾,医官们命人按时换药、进食、休息,而其他能够参战的兵马随时能战,只是需要休整一番而已。
“弟兄们,除去之前已换防休息过的,继续城墙上巡视、警戒之外,其他人找住处休整,呼呼大睡也可以”。
一顿饭菜之后,林宗武吩咐属下开始休整,看样子,短期之内,是不会有什么大的动作了。
同样的举动也发生在西沙城。
将士们用完饭菜后,仲逸便命之前已换防过、休息充足的将士前往城墙执勤、警戒,而其余人马则原地休整、呼呼大睡也行。
当然,将士们自然欣然领命:仅此一战,朝廷大军全歼敌军,占据了两座城池,伤亡也不大,如今能左右增援、互为犄角之势的,再也不是鞑靼方面了。
更令人欣慰的,还是要属一文一武的仲逸和林宗武了。
所有的将士都明白了一个道理:有如此英勇的主将,另有‘大军师’相佐,何愁大事不成?
接下来的仗怎么打,就不是他们操心的了,将士们此刻的任务就是尽快休整,恢复体力,准备再战。
可以想象,即便此次战事就此结束,众人已是大功一件,所有参战将士回京之后,都会朝廷的封赏,这一点,想想都觉得激动。
“程默,你再次查看一番,东沙和西沙城外,铁蒺藜、铁索阵是否部署妥当?”。
西沙城墙之上,仲逸再次朝北而望:确定即便黄沙镇的敌军突然来袭,也一时无法轻易靠近城池,临时撒下的铁蒺藜、铺设的铁链锁阵有专人部署,这将是保证大军得以顺利休整的关键所在。
同样的防御部署,在东沙城也不例外。
两座城池继续往南,朝廷大军之前的驻军大营,先锋、英勇千户所千户谭辽正调兵遣将,相对其他兵马,他们伤亡少、休整也更为充分,如今用过早饭之后,正是最佳备战之时。
英勇千户所副千户周通,还有另外几名千户所的千户早已做好准备,只等谭辽一声令下,随时可以出战。
黄沙镇,城门外,一名鞑靼军士终于到了目的地,这一路之上,有锦衣卫的人盯着,走的可真够辛苦的。
此人不是别人,正是当初从西沙城派往东沙城搬援兵的传令兵,被仲逸截获后,只因他‘至死不说半个字’,最后竟为自己争取了一条活路。
没有去东沙城,这名军士直接向黄沙镇奔去,他要找阿帖木儿将军,要找魏书办,有要事禀报。
只因之前的马儿受伤,沿路又有锦衣卫的校尉暗哨,这名军士只得走走停停,直到现在,才总算是到了黄沙镇、黄沙城的城门之下。
“我要见阿帖木儿将军,还有魏书办,快开门”。
那名军士举起手中的旗帜,将脸一扬,算是他身份最好的证明。
这样的方式再正常不过,大家早已熟知,城门打开后,那名军士匆匆进了城。
相比附属城池的西沙城、东沙城,黄沙城内的建筑则显得更为‘正常一些’:除比一般城池更高、更坚固的城墙,连同城内较多的马厩、兵器库外,毕竟还有民居、民用设施。
黄沙城中,可见酒馆、茶肆、铁匠铺,甚至于客栈、酱肉铺、成衣店等,总算是有点生活气息的感觉了,不再是看上去‘仅仅是为战事而建立的城池’。
当然,那名军士无心赏景,进城后,直奔黄沙镇将军府。
“昨晚,大约寅时左右,先是三名神秘的黑衣人,他们个个身手了得,尤其其中一个轻功非常了得,简直出神入化,西沙守城将军就被他们三人杀”。
见到阿帖木儿和魏书办后,那名军士急忙将事发经过复述一遍:“后来,不知怎地,大明的兵马就突然出现在西沙城墙之上,其中就有那个大名鼎鼎的‘英勇千户所’非常厉害”。
“后来呢,别他码竟说些‘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的话,给老子丢脸”。
阿帖木儿气不打一处来,他能听的明白:西沙城,定是丢了。
主将发怒,那军士有些忐忑道:“西沙城破了,小的奉命去东沙城搬救兵,谁知在半道上听说东沙城也被攻破,这才匆匆向黄沙镇赶来,请将军速速发兵”。
这名军士还真会为自己找台阶下:既没有说他是被仲逸截获的,又没有亲眼看到东沙城被攻破,一个‘半道听说东沙城攻破’,巧妙的避过所有对他不利的说法。
“废物”,听完之后,阿帖木儿首先说了这两个字。
在他看来,西沙和东沙的守城将士太失职:两座城池,两万之余的兵力,就这样?白白丢啦?
“即便他们不死,老子也要将这两座城的守城将领斩首示众”,阿帖木儿简直急疯了。
“莫要着急,慢慢说,攻打西沙城的兵力,到底有多少?你可看清楚了?”。
一旁的魏书办缓缓起身,示意阿帖木儿入座,自己则上前与那名军士交谈起来:“还有,你说说看看,东沙城是如何被攻破的?你又是听谁说的?”。
果真是个厉害的角色,仅是听只言片语间,魏书办便能嗅出其中关键之处来,不是个浪得虚名之徒。
嗯,那名军士一阵沉默,似乎觉得这个问题要比阿帖木儿骂骂咧咧说一通,还要难以回答。
“前来西沙城的兵力,在一万之上,而且主要是以英勇千户所为先锋,作战手法相当厉害”。
说到这里,那名军士不由的再望望阿帖木儿,就怕突然又被他劈头盖脸的骂一顿。
见并无异常,他继续道:“东沙城的情况,小的是听路过的人说的‘东沙城破了’、‘东沙城破了’之类的叫喊声,至于东沙有多少大明的兵马,小的真的就不得而知了”。
“为何不早点来报?沿路之上,是否有大明的暗哨,他们将我们的眼线全部扫掉了?”。
魏书办两只眼睛不由的扫向那名军士:“你说西沙城战事打响时是在寅时,可现在都快过了辰时,即便从西沙城到东沙城,再从东沙城道黄沙城,也用不了这么多时间吧?”。
很明显,魏书办看出了这名军士言语中存有的漏洞,如此一问也还是给他机会,希望他能坦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