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明将士进城后,林宗武首先要做的,就是清理城中闲杂人等:但凡鞑靼方面的兵马,无论死活、无论军民,一律出城,不得留下一人。
没有了内应,外加林宗武与仲逸‘一文一武’的搭配,鞑靼方面想过多种攻城方法,最后都是一个结果——不行。
铁吉台自从接了与林宗武对决的差事后,他几乎绞尽脑汁,真的就快要绞尽了。
论单打独斗,在他的麾下,没有一个人能超过林宗武,这在几年前就领教过了:当初在京城外对阵时,无论阿帖木尔还是其他将领,皆不是对手。
论将士们一起上阵,林宗武麾下的英勇千户所更是所向披靡,无论南北战事,他们都创造了无数个神话:几乎人人可以做到‘以一当十’。
这一点,在林宗武第一次北征时,他所率的三百名敢死队破敌近三千,而东南抗倭时,对井上三郎近乎一万的兵力给予毁灭性打击,就是最好的例子。
或许不是另辟蹊径,但铁吉台的这个主意确实有独到之处,正如他一向行为怪异一样。
不难理解,若是铁吉台计划成功:在黄沙城中,某一个夜晚,地上突然开了一个大口,之后便是一个个的鞑靼军士钻出来,之后再突然出现在大明将士面前。
那个时候,大明将士或许正在执勤、巡视,或许正在酣睡,只有少数人在醒着。
总之,这些进城的鞑靼军士绝不会被发现。
至少,很难被发现:因为通往黄沙城的那个密道出口,一定是他们精心选择的。
以鞑靼方面曾负责搭建这座黄沙城的工匠来看,他们所选择的出口,定是林宗武想不到的。
同时,恐怕连这位大明翰林院的侍读学士、监军仲大人也不曾想到。
若是知道了,但为时已晚,在某种意义而言,就当没有发生过。
所谓‘事后诸葛亮’不可取,说的大致就是此意吧?
铁吉台反复强调‘要赶在仲逸察觉之前完成计划’,绝非杞人忧天。
鞑靼的军士表态‘赴汤蹈火、累死在所不辞’,也就不足为怪了。
而这批胡杨林中一千之余的将士,便是来回穿梭于此处与铁吉台大营的兵马,绝非仅仅是打个来回打探军情的。
再想想,那几乎可以催眠的鼾声,想想都觉得累、很累
仲逸再次动动双腿,望着黄沙城的方向。
天色已晚,师兄一定还在等着,也该回去了
第568章 我做不了主()
次日,一大早。
林宗武匆匆来到仲逸的营帐,吩咐随从退下,就连正为仲逸准备早饭的程默也只得缓缓离去。
不用说:林将军找仲监军,定是有什么要事相商。
门外的守卫,一拨是来自林宗武的英勇千户所军士,而另外一拨则是负责保护仲逸安全的锦衣卫校尉。
在他们看来,这或是将军与‘军师’的对话,但绝不会有人想到他们二人的真实关系。
“昨晚见你回来,我就放心了,当时天色已晚,就等你睡足后,再说正事”。
林宗武笑道:“怎么样,是不是感觉特别的畅快?也该说说正事了吧?”。
仲逸放下才拧干的布巾,配合着来了一个大舒展,满是舒服的神情。
“师兄,你说说看,咱们自北征以来,鞑靼方面主事的,无论文的、武的,谁最难对付?”。
仲逸干脆直接说道:“就拿阿帖木尔、魏申,阿里脱木、托托,还有这个还未真正过招的铁吉台来说吧”。
嗯,林宗武微微点点头:这倒是个不错的话题,他似乎感点兴趣。
这几位‘人物’,一点都不陌生:有的时候,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很大程度上是由对手来决定的。
“阿帖木尔有勇无谋,为将尚可,但做帅还尚浅;魏申此人极难对付,但终究是阴谋超过阳谋,最后的下场也是再所难免;阿里脱木是临时接了差事,属于论资排辈那种,算不得人物,不提也罢”。
林宗武倒也说的透彻:“托托似乎比魏申更胜一筹,但阴谋而言,有过之而无不及。他的运气似乎也差了点:除了与我大明的将士周旋外,还得要安抚那些并不效忠于他的人”。
至于铁吉台嘛
‘基本可以这样说‘越往后推,一个比一个强一点吧’,但并不是那么的明显’。
林宗武微微笑道:“论武而言,他们不是本将军的对手,从文谋来说,更不可与师弟相提并论”。
仲逸无奈的摇摇头:“照师兄这么说,也承认这个铁吉台比之前那些对手更难对付了?”。
林宗武站了起来,这才反应过来:“别卖关子了,说说看,昨晚夜行敌营,有何所获?”。
仲逸再次摇头:“你猜猜看,是那方面的?”。
这么一说,林宗武的兴趣反而减少许多。
渐渐的吧,不知从何时起,林宗武已完完全全向一个真正的将军靠拢,那怕是表面上看上去的那样。
当初,在校场比武时,他曾将对手打死,身为指挥使的林啸义出面协调。
但奈何被打死之人在五军都督府有‘亲戚’,双方最后作为妥协:不再追究林宗武误伤之罪,但他必须要离开军中。
这是给都督府那名大人一个面子:大家都有台阶下。
于是,便有了他最后改名的之事:从之前的仲启,到如今的林宗武。
这个改变,对他而言,绝不仅仅是一个名字那么简单。
说起此事,还不得不提他的师弟与师妹:正是仲逸夜行从驿站取来五军都督府那位四品官的‘小蓝鸟’,再由仲姝扮为道士,神奇般的从袖中变出那只小鸟,才有了后来的化险为夷。
时隔数年,当初在凌云山的两个小男孩依旧有同样的兄弟感情,但同样有了各自目标:林宗武誓做一名大将军,赫赫有名、如雷贯耳那种。
而对仲逸而言,他似乎还没有想好
“什么?挖地道?还是在咱们眼皮子底下,通往我们脚下这座黄沙城?”。
听完仲逸的陈述,林宗武几乎要开始跺脚了:“这不是太小觑我们了吗?”。
末了,他竟说道:“师弟,这算不算是耻辱?”。
自从北征以来,大明将士可以说是所向披靡,无论攻下西沙城、轻而易举夺得东沙城,还是全歼阿里脱木一万之余的兵力,乃至如今占领的黄沙城。
或许是太过顺利,师兄必须要再‘胜利’下去才能接受,否则,就是这样的反应。
论资格,师父不在,师兄‘教训’师弟天经地义,而当此之时,师弟要反过来这个规矩了。
“师兄,胜败乃兵家常事,两军交战,伤亡再所难免,而胜负也是必然的:有赢就有输,有胜就有败”。
仲逸示意林宗武落座,他继续道:“千军万马并非真的就是那个数字,百战百胜也是一种说法而已,常胜将军无非是胜多败少、‘胜仗远远超过败仗’而已”。
林宗武原本有些不悦的脸上,瞬间缓和了许多:这些话,师父凌云子也曾说过,师弟只是稍作变通而已。
仅此一点,他便再也没有半点不服的理由。
“既然我们都知道铁吉台的真正计划,你为何要说这番话?”。
林宗武不解道:“难道?我们非要败一仗才行吗?就凭敌军的一条暗道,我们就输了?”。
师父的话不敢违背,师弟的话他也没有反驳,就事论事,林宗武觉得:目前而言,完全有办法破解此法。
“胜败暂先不论,以师兄之见,我们接下来当如何?”。
仲逸缓缓来到林宗武身边,用一种极其平稳的语气说道:“这个决定,我们马上就要做出”。
毕竟是师兄弟,其实在仲逸说完昨晚所见所闻后,作为师兄的林宗武,已经有了‘主意’。
“设法找到敌军在黄沙城的出口,灌水、放火,让他们永远留在密道中”。
林宗武同样平静的说道:“十余里长的一条密道,也该是铁吉台的主力所在了吧?”。
仲逸:
一阵沉默,多年以来,二人很少如此。
“此事,要请示过师父才行”。
良久之后,仲逸终于开口道:“先派人将姝儿从东北调回来,让他上山请师父”。
此言一出,林宗武也一时不知该说什么:从朝廷规制来看,他在这里有独断的权利,即便到了京城,那些所谓的上司,也只是暂时的,之后还会有所调遣。
但师父却是一辈子的。
“好吧,就依师弟之见,不过我们定要设法保护他老人家的安全”。
第569章 放马过来()
接连几日以来,黄沙城中大明将士与鞑靼方面铁吉台,再次达成某种默契——守城的继续守城,佯装攻城的继续围在城外。
只要城内的大明兵马出来,敌军便立刻退去。
与此同时,城外十余里处那块空地往北的胡杨林中,依旧竖立着那些个大大小小的营帐,远远看去并无异常。
可以想象,若是没有这片胡杨林的阻挡,里面该是一副多么热闹的场景:军士做苦力、将领做工头,众人轮流干活、忙的热火朝天。
果真如仲逸所料,负责在城外打探军情的锦衣卫来报:胡杨林中有敌军推着大大的木车,将营帐运回继续向北的铁吉台大营,之后再运回来新的。
与此同时,胡杨林四周的鞑靼军士加强了戒备,锦衣卫和英勇千户所的密探也无法靠的太近,好在可以在胡杨林四周‘监视’,知道进进出出的人数。
“大约也就是二三百人的样子”。
来报的锦衣卫校尉说道:“他们就在这两个军营之间来来回回的流动,应该是胡杨林中的军士去铁吉台的军营禀报军情吧”。
至于那些运送的营帐,那名锦衣卫校尉则认为:“应该是铁吉台大营中向胡杨林的兵马运送的粮草,一千之余的人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