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朝小官员-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谢祭酒向他透露过,他准备上书朝廷,不要再允许买卖监生了。那么一个监生的名头,未来会更加吃香的,对华家也是好事。

    那么张超在做什么呢?他正在帮着国子监和南京翰林院盖房子,当然不是他现在住的几进几进的大房子,是后世筒子楼那样的宿舍。

    他用简易的水泥和竹子制成了竹筋混凝土拿来盖房子,虽然这样的住房在后世看来百分百是危房,但是这个时代盖一个两层楼的房子,还是绰绰有余的。

    中国古代能够烧制瓷器,所以煅烧水泥的基本条件是具备的,他整合了一下技术,从蒋琮那边借了一些烧制瓷器的工匠,这些人帮他打造鼓风机,他又改进了一番弄出高温,然后把石灰,黏土和破砖头烂瓦片,铁矿渣这些碾碎了,制成生料,加入水搅匀,开始煅烧。

    出来的产品冷却后掺上一些石膏粉碾碎就可以用了,当然这个时代没有什么球磨机,只能想办法用人工慢慢磨吧。

    尽管出来的水泥质量很一般,但是就两层楼,相对于传统的木结构房屋,这种房子成本要低不少,还不用担心失火。

    谢祭酒对张超层出不穷的新办法也是无可奈何,盖几间房子他也能弄出新花样来。但是见着房子一天天的盖了起来,他这种无可奈何转变成惊喜,这速度是不是快了点?按照这个速度,这几十栋房子,乡试的时候就能住上了?

    国子监的师生们对这些奇葩的新房子也很好奇,除了房梁竟然连木材都用不上,怎么那个灰泥用水搅一搅,然后砌上砖,过上一段时间就凝固了,这哪里买来的,也太好用了吧。

    等知道这种灰泥是张超弄出来的,果然又是他,能者真是无所不能呀,现在不搞药了,改行盖房子了?

    国子监盖房子的奇闻异事,当然要在济世报上宣传一番,虽然跟张超生分了,但是汪直每天的济世报还是要看的,尽管没有春华那个小妮子给他读报,确实有些无聊。

    这一天早上,恭恭敬敬的义子把报纸放在书桌上,然后战战兢兢的离开,汪直叹了一口气,一边喝茶开始读报。

    刚一口茶下肚,就猛地就喷了出来,汪直连声大喊,“钰儿,你赶紧让王六把张超喊来,我有急事找他。”

    义子急忙跑了进来,听完义父连声呼喊大哥汪钰,他红着眼睛苦涩的说道,“爹,大哥和妹妹都被你赶走了。”

    汪直这才反应过来,脸色有些涨红,略一沉吟,“你赶紧收拾一下,爹要出门。”

    汪直带着义子,来到了陈祖生的镇守府,这么一大早汪直就跑了过来,太不正常了,不会发生什么大事吧。

    汪直施礼完毕,然后挥舞着报纸对陈公公说道,“陈老,请赶紧把兵部尚书,南京守备请来,出了大事。”

第175章 潘荣的迷惑() 
陈祖生打了个哈欠,接过侍妾端过来的茶水,喝了一口,“汪直,到底是什么大事,要惊动守备和大司马呀?”

    陈祖生觉得有什么重大的事情也应该我先知道,怎么可能你一个待在家里不出门的人先知道消息,别瞎咋呼了,老人家好不容易后半夜才睡着,又被你叫醒了。

    汪直把报纸递给了陈祖生,“陈老,您看看今天的这份报纸,张超弄出了新花样,关乎军国大事,我不得不惊动您老。”

    陈祖生接了过来,翻来覆去的扫了一遍,没什么东西呀,汪直不得不解释,“张超盖房子用了一种灰泥,效果很好,凝结速度很快。

    现在国朝整修长城用的都是糯米浆石灰,耗费巨大,耗时较长,是不是可以改用这种灰泥,必须要问清楚。如果可行,就需要立刻上奏朝廷。”

    陈祖生听汪直这么一说,也来了兴趣,“不必惊动他们两位了,先把张超喊过来,问个清楚。”

    陈祖生这么一说,汪直立刻明白了,他着急国家大事,陈祖生不明白呀,如果真的有功劳,太监们独享,比拉上勋贵和文官要好的多。也是,他太着急了,这一层早该想到。

    陈祖生派去的小太监来到国子监,顿时成了大熊猫,受到了监生们的围观。去年五义士事件才过去没多久,监生们对于太监是怒目以对,小太监壮着胆子问张超在哪里?

    张超去了哪里谁也不知道,最后监生们见小太监都要哭出来了,才心满意足的指点他去找丁淳,这才知道张超今日去探望潘尚书,小太监就赶紧去了潘尚书府中。

    张超去拜见潘尚书,也是为了他海船的事情,自从知道潘尚书造过船,出过海,出使过琉球,他就几次拜访,想着套一套近乎,把他当年的那些经验学了过来,如果再得到一些工匠就更完美了。

    可惜这个潘尚书是老油条,试探了几下就被他察觉出来了,他反而总是拿财政上面的事情来拷问他,让他头疼的不得了。

    这不,这一回又来了,问的是盐政。

    潘荣似笑非笑,“子卓,你对盐政的弊端了解的很透彻呀,”

    “晚生跟淮盐总会有一些往来,从他们口中了解了一些。”斟酌再三,张超决定实话实说,他的底估计早就被他们翻了个底朝天。

    “你还算老实,你现在名声很好,跟这些人来往要注意分寸。”

    张超不得不起身称是,潘荣接着问道,“那你说说看,怎么个改法?朝中很有一些人想着罢了开中法,以银代粟,直接收银子就好,这样户部的受益会多上不少。”

    张超笑着说道,“这些都是国家大事,开中法可以增加边储,以银代粟可以多收银子,各有利弊,朝廷自然有公断,哪有我说话的份。”

    潘荣哈哈大笑,“小滑头。你今日要是说出个子卯寅丑,老夫就给你说一说当日出使琉球的往事,二十多年了,快忘得差不多了。”

    张超摸摸脑袋,憨厚的说道,“那晚辈就扯几句奥,您老权当是听个笑话。”

    “不管是开中法,还是以银代粟,都不能解决一个问题,走私夹带。朝廷的盐税收不上来了,根本原因还是走私夹带太厉害了。”

    潘荣点点头,确实说到了点子上,示意张超继续。张超分析道,

    “所以还是要想法子堵住这个口子,那就需要解决余盐。

    本朝初期,食盐官卖,朝廷给盐户们钱粮,让他们安心煮盐,这个时候也没有余盐,因为盐户们能活的下去,就没有动力干犯重罪走私余盐。

    到了仁宣之后,朝廷已经没有能力给盐户们钱粮,就不得不开了余盐这个口子,让他们自谋出路。

    人都是有私心的,余盐很快就压过了官盐,朝廷当然税越收越少。

    我就想了,既然朝廷已经没有能力参与生产,那么干脆就不要管生产了。现在谁都知道余盐多过官盐好几倍,如果一个盐场,朝廷直接承包给某一个盐商,然后让他一年交出两倍官盐的产量,剩下的就是他赚的。

    至于盐户朝廷也承包给这个盐商,盐商和盐户如何斗法,防止走私夹带,那是他们的事情。朝廷也不需要再想法设法的缉私了,少了一个大麻烦。

    所以对于朝廷来说,肯定是赚的,收入比以前只多不少,而且也省了缉私的麻烦。

    而对于盐商来说,他不需要承担走私夹带的风险,可以光明正大的赚钱,这样也就不用到处去贿赂官府,事实上恐怕也是赚的。

    要说亏,估计就是盐贩经过的各地那些地方官,巡检司这些人,他们的灰色收入被无形中夺了一大块去。”

    张超独出蹊径,从利益各方的得失角度分析,给出了一个承包的办法,操作起来简单而且方便。

    潘荣也不由得沉思起来,考虑其中的利弊。他想来想去,也找不到张超办法的漏洞,因为这个办法实在是太简单粗暴了,只看盐商们愿不愿意了。

    张超接着说道,“我听说福建已经有生盐,熟盐之分,也就是晒盐和煮盐。是不是可以试着在长芦,山东和两淮也试一试晒盐,这样产量也许会更高,两相对比之下,估计愿意承包的盐商也会更多了。”

    潘荣想了想,命令道,“子卓,你回去把你今日所说的写一个策论呈上来,老夫要好好想一想其中的利弊。”

    张超连忙点头称是,正在这个时候,管家来报,说陈公公派来了一个小太监,来寻张超。

    潘荣脸色一变,厉声问道,“张超,你最近是不是又惹出了什么事情?陈祖生已经半归隐了,平日里很少会出头露面,今日为何要寻你?”

    靠,你老人家这脸翻得也太快了吧,张超也有些糊涂,“晚辈最近除了在印书局,就是帮着谢祭酒盖房子,要不就是温习功课,准备乡试,哪里会出去惹事?”

    潘荣将信将疑,让小太监进来禀报,小太监也说不出什么,只是说汪直找了陈祖生,然后他就被派出来找张超。

    潘荣也糊涂了,这汪直自从打了一顿张超,就被陈祖生惩罚闭门思过,今天怎么突然又出门了,还要找张超?他还要闹事不成?不应该吧?

第176章 厚爱() 
潘尚书起了疑惑,也不放心,就决定带着张超一起去镇守太监府,老人家这病还在养着,张超哪里敢劳驾他,刚劝说了两句,就被潘荣挡回去了。

    “你好不容易才脱了勾结太监的罪名,难不成还想再背上?还是你有心继续勾结阉宦?”

    潘荣吹胡子瞪眼这么一说,张超也明白老人家的好意,只能闭嘴。

    潘尚书带着张超,乘着轿子,打着仪仗浩浩荡荡的前往镇守太监府,当然南都官场立刻就知道了。

    这潘尚书不是病在家里吗,怎么出门了,还去了陈公公那里?两人不是大吵了一架,潘尚书才生病的吗,又有什么事情了?

    不管他们怎么猜测,陈祖生也只能出门迎接这位老尚书,谁让潘荣是老资格呢。陈公公与士林关系不错,就是这么一点一滴积累出来的。

    等来到客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4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