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朝小官员-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反常。再说就算猜的不对,青黄不接的时候,我也不会亏钱。”

    潘尚书用一种好吧,你厉害的表情看着他,张超很是得意。潘尚书见张超如此得意,笑着说道,“子卓,你如此会赚钱,老夫这户部尚书干脆给你当好了。你赚了如此多的银子,除了买地,还有什么打算吗?”

    张超等着就是这句话,“湖广购粮需要大量的船只,所以晚辈就买了一家造船厂,听说您老当日出使,造过一条封船,载了四百多人去往琉球。

    晚辈就想问问您老能不能给我找一些工匠,我也想试试造一造海船。”

    潘荣叹了一口气,“老夫就知道你还是不死心,一心惦记着出海,也罢,我就给你说说当日老夫如何出海的。”

    官场上的人对于出海那是闻风色变,胆小,怕死,甚至千方百计的拖延时间,史书记载还有人去一趟占城花了七八年时间还在国内游荡。

    除了大海波涛险恶,气候变化无常以外,明朝出海还有几个大麻烦,首先是海盗倭寇特别多,第二就是航海容易遇到台风,第三就比较奇葩了,怕遇到鲸鱼,把船给拱翻了。

    所以明王朝对于使臣出海有很多规定,一是在福建建立造船厂,选派优秀的工匠造船;二是出海的时候让水师护送;三是拜神;

    四是准备好种地的用具,防止海难流浪到孤岛上时好自己种地;五是使臣准备好棺材;六是为了鼓励出海,朝廷允许使臣一行带一些货物牟利。

    潘荣说完了这些,用余光撇了撇张超,小样,你现在还敢喊着出海吗?

第181章 张超的想法() 
张超听完,沉思了片刻,突然笑了起来,“既然出海如此危险,那当年您老为甚要出使琉球?”

    “皇命已下,不得不为,老夫虽然是福建人,生活在海边,但也是战战兢兢,唯恐有失,幸运的是一路虽小有波折,但还是顺利抵达琉球,如今想来还是后怕的很。”

    “我听说,朝廷出使琉球的使者一向不允许是福建人,就是因为福建与琉球比邻,您老可是开了一个先例。”

    潘荣很明白张超的意思,他是出身福建的官员,心知肚明,出海根本没有朝廷中人想象的那么恐怖,所以当日他先是悄悄的宣扬出海的恐怖,然后主动请缨,才突破了朝廷的禁令,得以顺利出海。

    这次出使他表现极好,一举闻名朝野,所以回京就被迅速提升,一直坐到了南京户部尚书的位置;另外出海他也是收获颇丰,与福建海商也建立了密切的联系。

    所以对于出身内地的张超梦想出海,他本能是反对的,没想到张超如此聪明,顷刻间就发现了他的漏洞。你是福建人,以前都不用你们,如果你要拒绝,援引一下前例回避即可,为什么会接受,而且出海还那么顺利,你在骗我吗?

    潘荣老了,没有了当年的锐气,见到朝气蓬勃的张超,就想到了二十多年的自己,所以说出了实情,

    “老夫当年已过不惑,却身着绿袍,默默不闻,心中甚耻之,不得不行险一搏,你却完全不同。

    小小年纪就名闻天下,又擅长理财,一旦科举有成,朝廷立刻就会重用,应该以求稳为上,二十年之后老夫的位置你就能坐上;

    即使你科举不中,也是广有身家,还有娇妻稚儿,更不该冒险,让她们担惊受怕。所以老夫实在不明白,你为甚一心要出海。”

    张超明白,只要他想出海,肯定就有人会问这个问题,潘尚书只不过是第一个问起的,所以斟酌了一会,他首先问道,“潘老,如果我说是一心为国为民,您老信不信?”

    潘荣一下子被张超逗乐了,“你还只是个秀才,就算想着为国为民,是不是太早了一点?既然你这么想为国为民,老夫姑且相信,你说来听听。”

    张超神情变得有些严肃,开始诉说,“在我看来,目前的大明有一些问题,虽然还没到病入膏肓的地步,但已经积重难返。”

    张超掰着手指列举出他的一些看法,明朝的财政危机,土地兼并的不可避免,以及由此导致的流民问题,北方严重的生存危机。

    “在学生看来,解决这三个严重问题的关键是把饼做大,而不是想着怎么分饼。而出海逐利,以域外之财以济大明财政,以域外之地以安大明百姓,以域外之粮以喂北地军民,这才是最佳的解决方案。

    如果想着均财富来安顿天下黎民,不仅走不通,一个不小心就可能出现王安石改革的弊病,导致党争不断,到时候我等就是天下的罪人了。”

    潘荣越听脸色越发严肃,等张超说完后,他没有点评,“这都是你想到的?”

    “我曾经听闻郑和郑公公说道,欲国家富强,不可置海洋于不顾。财富取之海洋,危险亦来自海上。所以从老人那里打探过一些当年郑公公下西洋的往事,再加上我所见所闻,方才产生以上的想法。

    但是因为没有出过海,我也不知道域外是什么样子,自己的想法是不是靠谱,所以必须出海实践一番,亦余心之所向兮,虽九死其尤未悔。”

    张超以离骚中的名句结束了自己的讲演,潘荣听完后良久没有发言,他发现自己已经没有资格去点评张超的想法是不是正确,不仅仅是他,整个大明可能都没有人有这个资格。

    无论张超这席话有多少水分,也不论他的药方如何,至少他看出了明王朝严重的现实危机,这哪里是一个秀才的水平,怪不得张超如此自信,说自己是一心为国为民。

    潘荣仔细打量着张超,这就是一个很普通的读书人,面色清瘦,两眼炯炯有神,潘荣起身拍了拍着他的肩膀,严肃的说道,“汝非池中物呀,若要实现理想,日后要谨言慎行,注意自身安危,以待未来,慎之,慎之。”

    张超起身,深施一礼,表示自己明白他的意思。毕竟他的想法太惊世骇俗了,没有一定的把握就很容易被人攻击,导致一事无成。

    然后两人重新坐下,潘荣开始诉说他当日造船出海的经历,虽然二十多年过去了,老尚书还是记得清清楚楚,说的明明白白。最后老尚书答应给他找一些造船的工匠还有优秀的水手向导这些,以支持他的出海愿望。

    张超很满意自己的收获,读书也更加卖力,因为他知道就凭他现在的地位是没办法支撑他的梦想的。

    也就在此时,大明朝廷关于黄连素终于有了一个最终结论,这家公司必须开,而且是赶紧开,因为黄河出事了,朝廷没钱了。由此开始了弘治一朝长达七年的治水史。

    弘治二年五月黄河大水,开封段被冲垮,汹涌的黄河水包围了开封,河南,河北,山东三省同时遇灾,死伤不计其数,数百万人流离失所,大水甚至威胁到明帝国的生命线大运河的安全。

    这才是雨季刚刚开始的五月,可以预见这个夏天的大水将是空前的。

    所以大明朝廷已经没有时间去讨论什么民办公司的利弊了,赶紧弄钱救灾吧,要不然前元的下场就在眼前。

    张超并不知道跟他相关的三道圣旨已经发往南京,他刚刚给潘尚书的五万两银子需要立刻北运,另外朝廷要求印书局无论如何,必须再挤出五万两白银用于黄河赈灾。

    同时要求南京内外廷合议立刻组建官督商办的大明医药公司,张超为总办,就一个要求,赶紧想办法弄钱,越多越好,越快越好。

    另外汪直等人呈报的水泥,可以用于修理黄河堤坝,所有相关工匠物资立刻安排北运。

    总之,明帝国将集中人力物力用于治水,在这个大主题下过往一切的争论已经不再存在,帝国的生日存亡才是关键。

第182章 张超的方案() 
张超正在奋笔疾书,突然门被推开了,潘尚书阴沉着脸走了进来,“子卓,你这书是读不下去了,赶紧洗漱一下,随我去南京皇宫。”

    家丁很快就拿来一套八品官员的绿袍黄鹂常服让他换上,张超还真没有怎么穿过这套官服。实在是有些丢人呀,绿袍,顿时就让他想起了爱吃人的绿袍老祖,所以如非必要,他是从来不穿的,毕竟只是一个文散官,没必要穿出去招摇。

    等到了南京皇宫,张超是万点红中一点绿,跟一群尚书侍郎混在一起,他是压力山大,只好乖乖的站在一旁伺候着诸位高官老前辈各就各位,然后在靠近大门的地方站住。

    南京的几个高级太监是最后出席的,陪同着老熟人萧敬走了进来,然后就开始宣读圣旨。张超震惊的发现竟然有好几道是关于自己的,只得在诸位大佬意味深长的目光下,不断的走上前领旨,内容倒没有什么,但是这场合实在有些吃不消。

    宣旨仪式完成后,萧敬开始介绍这次黄河大水,“此次实是本朝立国以来前所未有的大水,开封已经是全城动员抵抗洪水,但是能不能保住谁也不知道。就在咱家出京前,河南布政使已经向朝廷请旨,询问是否可以撤离开封。“

    这真是一个重磅炸弹,开封是河南的省府,周王驻地,当年是按照国都的等级修建的,如无必要地方怎么也不可能撤出,可见此次洪水的规模之大。

    萧敬接着说道,“现在大半个河南,山东西南部,河北南部已经是一片汪洋,到底死了多少人谁也不知道,流民有多少,有的说是几十万,有的说是上百万,谁也说不清楚。

    现在朝廷最怕的就是运河被冲断,所以不得不加快从南方转运物资。请诸位部堂务必以江山社稷为重,全力完成圣旨交代的内容,绝不容有失。”

    萧敬是奉旨而来的钦差,他所说的就是皇帝的意思,众官员只得咬着牙开始执行。萧敬非常清楚张超的担子之重,等会议解散后,他特意请潘尚书和张超一聚。

    萧敬以茶代酒,首先问候潘荣,“潘部堂,这段日子可要您多费心了,不知道身体好转了没?“

    潘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4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