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对于国子监,张超的做法则有些特别,他不仅没有关闭花钱买监生的途径,还准备扩大这一块监生的数量,这样一来,有投票资格的读书人就会越来越多,国子监也更加鱼龙混杂。
而对于两京国子监,张超增加监生的同时,却又要求加强对监生的考核,可以买监生,但是想毕业为官对不住,你得老老实实的学好。
而对于举荐为官,张超扩大了范围。规定各省知府参议以上官员,军队都指挥使参将以上官员都可以举荐文武官员,但是必须参加中央统一进行的考试,考试分为常识和策论,只有考试合格的才可以为官。
除了进士为官地位起步稍高,最起码是县令开始,吏转官,监生为官,举荐为官的待遇一律相同,都是从地方的八九品官开始。
但是朝廷又通告天下,对于官员的提升一律以考核为基准,不允许因为是进士就另眼相看。
另外他采纳了张璁的意见,对于京官和地方官进行不断的调动,张超特别规定,翰林出翰林院后必须担任一任的知府,方才可以转任词林官。而担任中枢六部侍郎级别的官员必须有地方巡抚的任职经历。
张超这一份教育和官员升迁的改革方案一经提出,立刻就引起了轰动,朝野上下立刻议论起来。
第582章 残酷的真相()
“子卓,朝廷有那么多官员的名额吗?”
谁也想不到,一直沉默不说话的杨一清首先问了起来。作为国士院资历最老,地位最高的人,杨一清坐镇国士院第一把交椅是毫无疑问的。
张超点点头,“本朝地方官员太少,吾有意在地方增加官员数量,以加强对于地方的控制,吏部会仔细计算所需要的官员数量,不使有冗官出现。
至于多出来的官员的薪水,朝廷这段时间光光裁撤的锦衣卫和其他人员就已经足够支出了。
朝廷的钱要用在合适的位置上,不能养太多的闲人。”
听张超这么说话,杨一清沉默了,事实上杨一清已经听出了张超改革的本意,他在拉拢士大夫。
让考不上举人的读书人到地方为吏员,然后又给吏员留出升迁的空间,那么这些人一定会感激他。
而扩大纳监又给了很多有钱人一个机会,让他们可以通过纳监寻找出路,并拥有选举国士的资格。
最关键的一点是张超允许四品以上官员推荐官员,这个口子开的太大了,原来只有顶级官员才有的资格,所以杨一清可以肯定未来将由无数官宦子弟通过这一条路进入仕途。
所以中高级官员对于张超的改革一定会全力支持,而利益受到冲突的只有低级官员和地方的吏员,偏偏他们的话语权不够,只能眼睁睁的被欺负。
所以这一次所谓科举的改革本身就是利益的重新分配,杨一清看的很清楚,他也果不其然的同意了,虽然他没有儿子,但他也有亲人门生,可以与张超这样的高级官员交换,互相推荐呀!张超真是天才,所谓宰相调理阴阳不就是这么干的吗?
张超说完之后,文征明却有些遗憾,若是张超早一天这么改革,他又何必考了这么多次会试?恐怕早早就走了荐举这一条路了。
一旁听讲的张璁却只觉得脑袋嗡嗡的,张超这样的顶级文官竟然私心这么重,这是乘着皇帝年幼钻朝廷的空子呀,可以想见未来寒门出仕将更加困难,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家的局面迟早会发生。
但是张璁想了又想,却没有站出来反驳,一来张超对他的策论都用上了,二来张超对他的赏识,让他没有办法公然站出来与张超作对,而在荐举这一块有利益的都是中高级官员,他说实话也没有胆量做第一个反对的人。
高级官员们都是聪明人,张超打的什么主意,他们都很清楚,好不容易张超出头送福利,他们除非是傻子才会去反对。
不仅仅如此,对于敢于反对的人,他们还要想办法打压,这是大家共同的利益,谁跟反对就是跟大家伙过不去。
张超的提议在廷议时顺利通过了,尽管私底下有种种非议,一个是吏员改革,一个是其他非正途的民间学校,但是这都是张超改革的精髓,因为张超坚决不让步,而且他拿出来的蛋糕又太诱人,所以廷议最终还是接受了张超的改革方案,这就是赤裸裸的利益交换。
当天晚上张超见张璁闷闷不乐,知道张璁对他有意见,他笑着说道,“所谓积弊,就一定有太多人的利益掺杂其中。所以要动手除去积弊,一定要让自己的朋友越多越好,自己的敌人越小越好,这样才可以减少阻力,办成事情。
秉用,吾若不是对下开了监生和吏员的口子,对上开了荐举的口子,你觉得会有那么多人支持为兄吗?”
“可是如此一来,日后官场必然会有越来越多的官宦子弟。中堂出身寒门,您不能堵了寒门子弟出仕的途径呀!”
张超叹息的开始解释,“让更多的百姓先读上书才是我等首先要考虑的,至于寒门子弟,吾等严抓科举,不就是提供他们更多的入仕机会吗?
严抓科举必然会抢夺豪门子弟的机会,所以吾必须有所偿还,扩大荐举虽然弊端很多,但同样势在必行。”
张璁听完,也不在争辩,他这才发现政坛远比他想象的要复杂的多,到了张超这个层次,他根本没有多少是非对错,而是基于利益的分配,不是说小人逐利吗,张超却又有那般的名望,所以张璁迷惑了,真的迷惑了。
果然,张超的改革方案几经推敲,很快就被批准推行了,除了一些真正清正廉洁的官员,几乎没有受到多少阻拦。毕竟这是顶尖士大夫共同的心愿,凭什么我们的子女门生不能推荐入仕,而要跟无数人挤来挤去,拼杀那三百个进士的位置?
科举用人制度的一系列改革的推广让张超获得了广泛的支持,这时候他对于太监集团的进攻终于开始了。
早在正德驾崩后,何聪和张永这些正德宠幸的大太监,因为与张超关系良好,就很聪明的要求告老退休,因为他们很清楚未来十几年是文官集团的天下,这个时候与文官作对那是找死。
但是他们的请辞被张超拦住了,张超不愿意张太皇太后手下宠幸的太监掺和国政,他们现在还没有到离开的时候。
所以现在军机房还是老班子,三名大学士和吏部兵部尚书加两名太监的七人组合。
进攻还是从国士院开始,经过了一段时间的磨合,国士院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所以等到了嘉靖元年的冬天,国士院又提出了一份集体提案,要求朝廷控制太监的非法行为,比如肆意的扩张皇庄,乱收赋税,各地守备太监违法乱纪,甚至于太监肆意挖矿等种种事端。
消息传到何聪耳中,何聪和张永无奈的看了看彼此,他们知道这一天早晚要出现,张超能忍这么久已经很给面子了。
嘉靖登基一年多了,那些与张超关系良好的太监早就开始已经退休或者是担任闲散职务,现在剩下的只有那些没有眼色的或者是依附太皇太后的,张超早就想敲打他们一顿。
他们两人想的没错,就在两人商议之际,待在皇宫的太皇太后也十分无奈的听着身边宠幸太监的哭诉。
张超说国士院是来约束辅政大臣的,让他们安分守己,这一年来张超等人确实做的很好,但是现在怎么突然敲打起太监了,难道国士院不知道打狗还要看主人吗?
第583章 秦赵高()
太皇太后张氏被几个太监撩拨的相当恼火,但是她又有些无可奈何。她同意张超弄出国士院,根源是出自对权臣的不信任,她也似乎达到了目标。这一年来军机房治理天下做的非常好,上下称赞的多,反对的少,甚至于张超弄得科举改革,她好几个晚辈都光明正大被推荐为官,并没有被御史弹劾。
但是有一点,张氏十分不满,那就是军机房抱成了一团,完全脱离了控制,甚至于五个文官集体替何聪张永说话,让她更换司礼监两个大太监的计划破产。
本来按照宫中的规矩,一旦出现皇权更替,原来得宠的太监就应该让出位置给新人。
张氏在正德在位期间,虽然贵为太后,可是并没有太大的权力,所以她身边的大小太监也没有多少油水,现在太后掌权了,这些人就撺掇着张氏在宫廷大动干戈。
原来正德宠信的太监魏彬张雄等人被张氏联合外廷清洗的一干二净,但是等轮到何聪张永这两只老虎时,张超等人竟然又变了一副腔调,找了一个借口,硬生生给拦住了。
这两个司礼监太监见得不到张氏的欢喜,索性与外廷抱成一团,名声竟然直逼怀恩,这样一来张氏投鼠忌器,愣是没有办法。
而司礼监排名第一第二的太监投向文臣,张氏理所当然的失去了对朝政的发言权,甚至于厂卫也失去了控制,这样一来张氏这个太皇太后就十分的不安。
所以她更加倚重于身边的太监,对这些太监的一些不法行为听之任之,而这些穷太监一旦缺乏约束,什么乱七八糟的事情都来了。
到了此时,国士院带头炮轰太监乱政,张氏清楚这就是朝她来的,但是她又没有多少底气,所以只能发火,“哀家让你们收敛一些,别胡作非为,现在国士院说你们不对,张少师岂能再容下尔等?”
张氏身边最受她宠信,最得她心意的太监姓秦,秦太监扑通跪倒在地,“太皇太后,奴婢们冤枉呀!”
秦太监很聪明,他知道张氏对军机房有所不满,倒不是说张氏有心朝政,而是军机房理论上应该把票拟交给张氏过目才能用印。
可是军机房却借口正德朝的惯例,完全是另外一个做法。
对于重大事务比如高级官员的任命和重大的财政支出等,军机房就根本不与张氏通气,更不要说问问张氏的意见,都是票拟后,先报告国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