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难怪州郡如临大敌。如此多的山蛮流民涌入境内,必成大患。于是在官道沿线多派人手,严防死守,直到平安过境,才大大的松了口气。又急忙上报不提。
“发如韭,剪复生;头如鸡,割复鸣;吏不必可畏,小民从来不可轻”。正可拿来形容流民。
近年来,州郡频遭水害、蝗灾、地震、海啸。倾家荡产,流亡在外数以百万计。延熹九年,豫州饥荒,死者十有四五。建宁三年“河内人妇食夫,河南人夫食妇”。熹平四年七郡国大水,弘农郡和三辅地区螟虫成灾。百姓易子而食,互烹老母,惨绝人寰。
能如楼桑季季大熟繁华富庶者,凤毛麟角。
故而对绵延于官道上的流民,各州县早已见怪不怪。也不敢轻易招惹。只要不祸害本县,便是天大的幸事。一路护送出境,各自相安。
庐江山蛮,蓬头垢面,兽皮遮羞。看上去比流民还惨。各州县避恐不及,何敢上前盘问?
刚到临乡界,便被徐荣率鼍龙骑拦住去路。
队伍中驶出一辆骡车。赶车老叟和周围护卫皆一身汉服,下车的小公子,亦是汉家儿郎。冲徐荣长揖行礼:小子九江刘晔,家兄乃九江治中刘涣。奉家父长兄之命,特来楼桑学坛拜师求学。
见他人小却知礼数,徐荣便好言问道:即是刘治中幼弟,楼桑自当欢迎。却不知为何会与庐江山蛮混在一起。
小公子笑道:半路偶遇,便结伴而行。
待又有一行人走出队伍,徐荣幡然醒悟:是你!
待刘备携大军赶来迎接,徐荣已知大概。
这支万余人的庐江蛮,乃是刘备免死放归的一名山蛮渠帅麾下所辖!
那日,刘备夷首恶黄穰三族。却将被黄穰蛊惑的山蛮渠帅,尽数放归。本只希望他们再不造反,不料渠帅皆感少君侯不杀之恩。见陶县令一块扁书,便举族北上。响应少君侯的招募。
一万山蛮,跋山涉水,赶来相投。
足见少君侯在淮泗之赫赫威名!
见过几位渠帅,刘备有喜有忧。一万之众,如何安排?
人吃马嚼,楼桑存粮又如何能够。
问过方知,山蛮整族北迁,粮草皆准备充足。路上与州县秋毫无犯,便是明证。如此之多的人口,楼桑、郦城都安置不了,唯有新造一城。本以为只有这名渠帅北上。问过又说,其他几位渠帅,亦在收拾行囊家当,准备举族北上。
几位渠帅麾下所辖,怕有数万之众。
刘备唯有苦笑。
好在那日捕获渠帅只有寥寥数个。若全都捕来,大别山怕是千里无人烟!还用问么,全都来投奔富甲一方的少君侯!
富在深山有远亲。
庐江距离涿县虽远,奈何刘备招募的无当飞军,便出自山蛮各部。扎营楼桑后,便将邑中诸事,写进家书。听闻少君侯招募流民,飞军家眷齐齐响应。亲族四邻亦相伴前往。如此大的动静,渠帅岂能不来询问。这便也动了心思。也罢,都去吧!
整个过程,大致如此。
先是无当飞军告知家眷,家眷说与亲族四邻。最后传遍部落。举族迁来。想必那些跃跃欲试,还未出发,或已在路上的渠帅,也如是所想吧。
好在大泽水位下降。督亢地已露出大半,被骄阳晒干。
此乃丘陵地势,正被山蛮所喜。
刘备命舟船往来水泽,送入督亢扎营不提。
一万人的部落,会建房的人很多。各种工匠齐备。只不过比起楼桑砖木结构的重楼,山蛮精于营造干栏式的建筑。多以木(竹)柱为底架,上建高出地面的房屋,带有长脊短檐式的屋顶。适合雨水丰沛,气候潮湿的丘陵山地。生活的大别山区的蛮族,最缺少的就是平地和土壤。举族群居,不可能平整出足够的房基,更何况依山开垦出的有限土地,首先要用于耕种。
于是,他们在坡地上建起了干栏式的竹木长楼。先在小块硬质地基上,埋入坚木支柱,所有延伸的梁檩,像一柄巨伞撑开。位于重心点上的主柱支撑建筑主体,而插入斜坡岩石间的檐柱,亦能分担重量。檐柱上用木枋撑起梁檩,上铺木板,可造三层阁楼。下层圈养家畜,中层住人,最干燥的上层存放粮食。
若能起高楼,干栏式的建筑也无妨。
而且,只需把底层四面砌上砖墙,与楼桑重楼亦无多少区别。
最关键,督亢地乃是丘陵,正适合建造干栏重楼!
刘备又问:干栏楼阁能建几重?
山蛮良匠答道:若有大木,可建五重。
刘备便令他去看辽东盐渍木:此木可算‘大’?
蛮匠点头道:正是大木!
督亢地居中隆起成丘,刘备便让蛮匠围丘立柱,顺坡而下。建成干栏重楼,环环相套的一座立体城邑。
将设计图板交给苏伯一观。
苏伯说没有不妥。刘备点了点头,命他速派人去勘测划线。
不料翌日,苏伯又登门拜见。
将昨日交给他的图板递回刘备:少东家,且看。
刘备取来一观,顿时一愣:这是……
苏伯答道:此乃四门营造法。
四门不稀奇。东那西北各开一门而已。只是其中街道房舍之排列,似乎别有深意。仿佛……
刘备这便问道:此法有何玄奇?
苏伯答道:乃是由军阵转变而成。
刘备灵光一现:莫非是四象阵?
苏伯答道:正是八卦之四象。
刘备这便问道:此图何人所绘?
苏伯答道:正是夏老。
刘备这才想起:可是博论败北海一龙的冶家老者?
苏伯点头道:正是。
刘备这便明了:能将此阵融入城池营造,必是墨家。
苏伯又点头:少东家所言极是。夏老便是墨门之墨辩。
难怪。墨者中善机辨者,乃称墨辩。败北海一龙,也在情理之中。之所以赶去论坛与人博论,恐怕也不是田骅能够说动。必是他自己要去。楚南有鸟,三年不鸣,一鸣惊人。蛰伏在楼桑的墨者,如今现身。便是要引起刘备的主意。好从上而下,推行墨家主张。
我朝‘儒皮法骨’。外儒内法。无为而治,又法规森严。身份与权力层层相连。阶级分明。不得有丝毫僭越。尤其是宗室诸侯。轻则削爵殒命,重则夷族除国。
然而即便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墨门一直影响着王朝的进程。例数历史上那一个个伟大的发明家,或多或少与墨门有关。张衡祖冲之皆不论。便是发明了水排的南阳太守杜诗,百姓称之为‘杜母’,思之不忘。
话说,这位夏老,也来自南阳。
究竟是何人。
1。12 缣车载祸()
先前地窄位卑,慎重以待。如今辖地百里,兵强马壮。刘备便想会一会那位神秘的夏老。
这便对苏伯说道:明日随我去见一见夏老。
苏伯轻轻点头:喏。
白毦精卒一定要带的。还有能飞檐走壁的刺奸,早把三叔铁匠铺严密布控。
铁匠铺在东南清溪下游。白湖湖口之前,毗邻船坞。这片区域乃是楼桑工坊密集之地。水碓、水压皆在左右对岸。得益于四通八达的地下管网。撒入铜铁矿粉锻造的高硬度陶管,工坊污水经沉淀池沉淀后,皆排往沟渠,不会污浊清溪白湖。此时的污水,比起后世的化工污水要干净许多。这也是刘备不想弄造纸工坊的原因。造纸污染也很大。
夏老乃是工头。三叔铁匠铺的工匠,皆以他为首。
刘备走进铁匠铺,见夏老正在炉前观察火候。肉眼如何判断火焰温度,此乃良匠不传之秘。刘备也无需知道。
苏伯便要来唤,被刘备制止。
许久,待夏老起身,刘备这才上前行礼:备见过夏老。
夏老亦回礼:少君侯想见老夫,遣人来唤便可。何须亲临。
刘备笑道:夏老高士。备自当亲来。
夏老点了点头,请刘备到后堂说话。
铁匠铺临水而建,后院即是前堂。刘备自居客席,夏老便就东座。
支开闲杂人等,刘备便问道:敢问夏老高姓大名?
夏老一声长叹:老夫便是夏馥。
夏馥,字子治,陈留圉县人。当世名士。博学多识,不阿权贵,为豪族所仇。朝廷征召不就,隐居不仕。在士大夫中享有盛誉,位列“八顾”之一。
年轻时书生意气,言行质直。同县高氏、蔡氏皆是富豪,郡人怕他们,处处小心侍奉。只有夏馥虽与高、蔡并门而居,却从不与之来往,因而被两家豪姓仇视。汉桓帝初年,因直言被举荐,不应征。夏馥虽不与宦官交结,却因声名大为宦官所畏惧,与范滂、张俭等人都被宦官诬谄,朝廷下诏到州郡,作为党魁收捕。
夏馥、张俭等人逃命,所经之地,凡与他们接触过的人,都被收捕考问。牵连之人遍布天下。夏馥顿足叹息:“罪孽是自己作的,白白地连累好人,一人逃死,祸及万家,活着干什么啊!”于是剪掉胡须,改变容貌,跑到林虑山中隐瞒姓名,为冶炼家的佣人。整日与烟囱烟炭打交道,形貌毁瘁,两三年后已无人能识。
弟夏静,乘车追寻到涅阳市中。碰了夏馥竟也认不得。听见说话声,方知眼前冶铁老者是夏馥。便向夏馥跪拜,夏馥避而不受,不与他说话。夏静便追到舍中,与夏馥同塌而睡。是夜,夏馥悄悄叫醒夏静:“我因守正道,恨邪恶,被宦官诬陷。如今只想苟全性命,弟为何要载着缣帛来找我呢!这是载祸给我啊!”天亮即离去。
不想竟来我楼桑。
刘备肃容再拜:恕刘备眼拙,竟不知是夏公!
夏馥回礼道:老夫隐姓埋名,便是不想被人认出。又岂能怪少君侯。要谢,也是老夫谢少君侯收留之恩。那日与弟不告而别。恰逢刘氏宗人来南阳招募冶工。我便应募,与众工匠一起抵达楼桑。
原来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