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吕冲、魏袭、上前为史涣换穿绣衣甲。三人单膝跪地,齐呼少主。
继少时‘牵招刘备’,‘堆钱伐贼’。关于少君侯的第三个典故,随即出现,传为美谭。
称:‘登堂衣秀’。
少君侯有仁主之风,善识人。豪侠史涣,初来临乡便委以心腹重任,遂成佳话。
后,年少任侠,豪勇之名者,皆向楼桑,投奔少君侯麾下。
史涣,字公刘。‘公’、‘子’,乃取字常用。为增美修辞。如公、翁、卿、倩、彦、伟、休、道、孝,等等,皆为取字的常用字。
如黄盖黄公覆。公为常用,‘覆’与‘盖’便是同义。而史涣的名和字,乃是顺义。涣,离散。刘,便是指刘氏。名与字相结合,意思便明确了。史涣本姓刘,后改‘史’姓。乃是离散的刘氏之后。
改姓亦不稀奇。张辽本是聂壹后人,家族为避怨而改张姓。便是例证。
同样是‘涣’。刘涣和史涣,名子的含义大不相同。故而取表字以区分。
同样是‘盖’。黄盖和朱盖,名子亦不相同。朱盖字:孟胜。乃是取‘胜过、超出’之意。如《庄子·应帝王》:“功盖天下。”
史涣手下百人,皆入选绣衣吏。平时侦缉临乡各城,战时分散各营,掌管军纪,记录军功。
‘旗阁长’便一分为三。称左、中、右。由史涣、魏袭、吕冲三将担任。秩三百石。月谷四十斛,年俸十四万四千钱。绣衣吏秩百石。伍长、什长,次递增。且与军功爵、武功爵相配。在官秩的基础上,因功加封。
百余豪侠家眷亲族皆可搬入楼桑。
可又该如何安置?
看过微缩模型,刘备长袖一挥。准备将逆清溪水路,港口之上,自家清溪谷地通往西林邑中的两侧河岸,高架桥楼。又往西北延伸数里。令楼桑与野林相接。跨水造屋,可建数百户。尽起高楼,能纳民数千。
如此一来,不仅清溪河道,便是两侧青石堤岸旁的斜坡野地,亦可造楼。
斜坡如何造楼?
督亢干栏重楼便是例证!
召来楼桑长乐隐,道出心中所想。乐隐闻言,便长出一口气。伏地行礼道:若逆清溪西延,可建民宅千座。如此便能纳民过万。可解楼桑地窄之困!
楼桑最大的民情,便是人多地窄。若能西延,民情自当疏解。楼桑长乐隐,岂能不如释重负。
这便找来苏伯,将想法和盘托出。
苏伯笑称:可也。
与顺阳卫‘桥楼归市’一样。桥楼横跨的溪水两岸,必成热闹街市。
1。79 十里楼桑()
名人必有典故。
没有典故,又岂能青史留名?
望梅止渴,得陇望蜀。三顾茅庐,髀肉复生。诸如此类。
赛马场眼看便要完工。能工良匠,岂能空闲。只看少君侯日进斗金,却不见少君侯花钱如流水。百里临乡,数座城邑,皆平地建起。单单靠售卖盐渍木,便成辽东巨富的田氏,便可见一斑。如今已有大小船只,一万丈。实在是富可敌国。
为使百石商船能从桥楼下穿过,驶抵清溪港口。桥楼势必要稍稍架高。
清溪上游水路,可行百石商船。再大,则力有不逮。故而溪谷桥楼下穿,只需令百石商船通行便可。
这都不难。
桥楼延伸,轨路便也跟着延长。刘备索性将轨路直接连到西林,与西林轨路相接。四匹骡马拉行的舫车,也如同车轮舟一般,改成在底层车厢安装一部卧式轮机。由蒙上双眼的骡马绕行驱动。
刹车制动,也有所变化。主驾刹车。杠杆介入,止住传动齿轮,又将驱动齿轮推离。如此一来,轮机舱内骡马即便仍在绕行,齿轮只会空转,不会驱动舫车。副驾同时拉动扳手,车尾便有石砣落下。石砣如船锚,以锁链拖拽,可助刹车。
待今冬第一场雪悄然而下时。十里长街已初具规模。
史涣麾下游侠,皆来自沛国。
建武二十年(公元44年),光武帝封其子刘辅为沛王,立沛王国。治相县。领二十一县:相县、萧县、杼秋、丰县、沛县、临睢,太丘、建平、鄼县、谯县、郸县、铚县、竹邑、蕲县、符离、谷阳、洨县、虹县、向县、龙亢、公丘。
沛国,前为沛郡,故秦泗水郡。
泗水多豪侠。史涣为首的百余豪侠,皆是虎贲。豪侠与宿贼不同就在于,一正一邪。
蔡邕与家属髡钳徙朔方。阳球接连派出刺客,一路追杀。所遣刺客皆为蔡邕的大义所感动,不肯从命。其中,史涣出力甚伟。抗命不遵,已坏规矩。如今投靠刘备,亦有辟祸之意。
于是百余泗水豪侠,六百里去信沛国家中。家人纷纷迁来楼桑定居。
事不宜迟。不等溪谷桥楼建好,这便有亲族迁来楼桑。刘备又让田韶大船,入淮接济。顺流出海,再入涞水逆流而进,泊在白湖水榭。
如此不等大雪封路,已迁来千余户。百余豪侠,九族齐聚。千余户实属平常。
桥楼巍峨高耸,自不用说。便是前后两座附楼,亦颇多气派。比起沛国老家,有过之无不及。楼桑的水洗、水暖、水淋设施完备。生活富足安逸,出入舒适便利,闻所未闻。
且户户分美田五十亩。前后附楼,再租为商肆,家中亦领薪俸。本以为举族逃难,不料活成天上人间。
个中滋味,先苦后甜。
当初,为防水患,刘备不惜工本,用青石筑堤。大堤下宽上窄,方才牢固。故而外侧坡地一直延伸到田边。最宽处,约莫六七丈。最高处上下落差,约莫二、三丈。
若堤上铺轨路,堤面便需拓宽。干栏式重楼,正当其用。
靠近田埂的洼地,夯下防腐桩柱。桩柱高度与堤面齐平。上架横梁,再覆青石板。将堤面拓宽一丈。供行人往来。排建立起的桩柱,十分牢固。别说走人,便是行车也可。然而,为防微杜渐,刘备还是只做行人道。
行人道旁边,便是高栏重楼。这些重楼,除正前一边靠与河堤相连。其余三边皆悬空,全靠桩柱支撑。利用坡堤和田头的野地,即不挤占水田,且无需夯平地基。所有防腐桩柱,皆外包方形砖筒。坚固耐用。
所谓砖筒,便是一种外方内圆的空心砖。内部圆柱体空心,用来插入防腐桩柱。厚厚的砖壁,用来保护桩柱不受外力伤害。如此一块块的堆高成方柱。砖筒外还有画像花纹,十分瑰丽。从外面看,支撑重楼的好似一根完整的砖柱。实则,只为保护内部的坚木桩柱,而一块块嵌套的砖筒。
此乃良工巧匠在造督亢城时所创。桩柱皆是盐渍木,防火、防裂、防蛀。却易遭鼠患。所立桩柱,多被啃食。有蛮人长者说,野鼠乃是为舔食木中积盐。为防鼠患,故在桩柱外包砖。
有老鼠?
这还了得。
不知道楼桑作价八百钱的寝垫,乃是用鼠胶粘粘。捕鼠人纷纷前往督亢。捕捉野鼠。话说督亢本是水中孤岛。如何会有老鼠?
原来,老鼠也会游泳。
督亢城仓更是如临大敌。刘备急命人制造捕鼠器具,放置毒饵。万幸,城仓地基皆是青石夯土,便是有些许的缝隙,老鼠也无法咬穿青石板。
捕鼠人一出,鼠患绝迹。为了防止感染鼠疫。刘备还专门设计了捕鼠装。呼吸面具更是必备。
各种大疫,在这个时代,实在是太恐怖。灭鼠乃是第一要务。
随着溪谷地附近的桥楼和两岸田边的干栏重楼,拔地而起。楼桑东西已长达十里。待泗水百姓和滞留邑中的流民迁入新居,楼桑计四千一百八十三户,五万七千六百九十余口。
横长竖短。不利防守。尤其是西林。虽有密林和水田护佑,刘备还是不放心。好在西边还有西林邑。藏身野林的西林邑本为了安置胡人,如今却成了拱卫楼桑西侧,乃至整个临乡西北边境的桥头堡。
一千西乌铁骑,一千西林骁骑。已足够防御。一千南下的鲜卑王骑,刘备想了想,还是让乌莲全部招募入西乌铁骑。三千铁骑驻扎在赛马场内。巡游西林边境。可保西北无虞。
林内空地草甸,皆被撒上苜蓿良种。尤其是沿清溪上游,以及几条蜿蜒交错的支水沿岸,皆种上苜蓿。待花开,两岸一片姹紫。放眼望去,到处是绚烂浓密的紫色。日光炙烤,水汽升腾。映衬花海,缥缈如紫气高升。美景令人心醉。
刘备又命工匠辟出数条马道,供骑兵往来巡弋。
西林邑日渐繁华。轨路一旦通连,两城百姓便可自由往来。西林牧民东去感受楼桑的繁华,或是楼桑百姓想西去看一场赛马,都十分的便利。如此日积月累,汉胡关系自当愈发融洽。
遇纷争亦不可怕。
帮理不帮亲。只此一句,足以化解。
自打客居楼桑,蔡邕一直闭门不出。不少名士高官慕名而来,皆吃了闭门羹。刘备深知清流大儒秉性。并未打扰,一切顺其自然。
冬至刚过。蔡邕忽托人请刘备精舍相见。
刘备不敢怠慢,这便如约而至。
1。80 西邸卖官()
母亲听闻蔡邕请刘备前去相见。亦上楼来,为刘备整理仪容。
又叮嘱刘备,一切随缘,切勿强求。
刘备笑着点头。
溪谷大建,并未影响邑中。楼桑依旧太平盛景。史涣携百余泗水豪侠来投,让临乡绣衣吏人手充足。足可保治下平安。蟊贼自有刺奸、贼捕。宿贼交由绣衣吏。若遇大股流寇,麾下数千虎贲枕戈以待。
刘备自能高枕。
为防不测,刘备多乘车出行。御赐安车经过侯府良匠多次改造,内外已不可同日而语。
学坛守卫见是侯府安车,不曾阻拦,升闸放行。沿林荫道,穿学坛,自抵后院,停在精舍门前。刘备下车,整理衣袍,命人上前通报。
蔡邕亲出出迎,刘备急忙在阶下行礼。
蔡邕亦执礼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