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利匠造城的重要作用,不言自喻。
百炼钢刀、吞光合甲,皆有大用。便是制造插秧机、收割机、割草车、三脚耧车、机关箭车,板楯黄弩、连射盾弩……等等,亦能大大提高产能。
士农工商,刘备一视同仁。前有百工居肆,后有匠造为城。足见匠人之重要。许多新发明,新改造,皆从实践中来。所谓三人成众,匠心独运。能工巧匠齐聚,集思广益。大利城未来究竟会变成什么样。就连称麒麟子的临乡侯,亦无法想象。
刘备甚至会想。蒸汽机会不会很快出现。
自开春以来,不断有流民抵达临乡。楼桑无立锥之地。且临乡侯又搬出。再加上官道各处亭舍粥棚,亦有临乡官吏疏导分流。流民遂以宗族、乡亲、同县为单位,被均匀分流到各城。尤其是南部诸城。收容良多。
最忙的便是上计官吏。
因为临乡侯要求随传随到,随时掌握。难度极大,于是一套简单的计数法,开始在计吏之间流传。据说这些神奇的字符,名叫代数。代替之数也。
城外青苗渐长,婚期愈发接近。乌莲和副伏罗氏深居简出。刻苦练习汉家婚礼的诸多规程礼仪。说起来。所谓礼仪,也并非一成不变。便宜行事,事急从权,当下亦是多见。只是后人照本宣科。将汉时礼仪拔升固化,以为就该如此如此。
而生活在时下的刘备却深知,并不尽然。
两家姻亲的随从先导,已先行抵达。被左右家丞安排住进了蕃邸。浩浩荡荡的大队人马,也已开拔。据说,牛羊遍地,奴仆万人。长长的车队入关时,甚至阻塞了官道。
实在是令人咋舌。
归义王的心情刘备能理解。只是汗鲁王你凑什么热闹。
刘备去问乌莲。
乌莲言道,这几年王兄大肆抄掠鲜卑,便是为了给她陪嫁。王兄说了,不能在高车胡儿面前,失了北人体面。
刘备还有何好说!
等等。
对了,你们有没有,嗯……陪嫁需双倍返还的习俗?
没有。
哦。那就放心了。
1。135 丰年多禾()
结亲如结盟。
高车归义王立王庭于白海之滨,便要经由白檀城到卢龙塞一线入关。卢龙塞交由汗鲁王部族驻守。高车归义王入关时,走的又是右北平官道,正好要途径汗鲁王的牧场。
浩浩荡荡的送亲队伍,沿途牧人皆可见。故而汗鲁王才言道,‘不能在高车胡儿面前,失了北人体面。’
单此一句,便知乌桓并不把自己与塞外诸胡等同。此乃汉化结果。
于是汗鲁王的陪嫁,亦是牛羊遍地,奴仆数万。
所谓礼尚往来。回礼亦不可过轻。刘备已命家丞耿雍,问过蕃邸归义王的随从先导。先导言,归义王亦想在关外试种苜蓿。
这有何难?
刘备求之不得。这便命匠人打造三脚耧车,割草车等,作为回礼。
汗鲁王心中所想,问乌莲便可。乌莲说,王兄麾下有三千余落,得精骑三千,却缺少兵甲。
这亦有何难?
西乌铁骑、西林骁骑,纷纷换装吞光具装铠。原先的镶环具装选出三千套,送与汗鲁王便是。
数万奴仆,皆是草原胡人。且多有家庭。被乌桓统统抄掠而来。女子已先行贩卖邑中。不值钱的男丁老幼,这便充作陪嫁,送到临乡。西林邑中便有这些奴仆的家人,听闻阎柔上报,刘备才得知详情。这便命人打造车楼不提。
待奴仆抵达,便将两家陪嫁的牛羊、马匹,交由这些牧人饲养。临乡侯耻于蓄奴,数万奴仆很快便将恢复自由身。未来可期。
刘备问陈逸。被告知,西林现有七千零一十二户,九万一千六百五十余口。
再迁入数万人口,邑民将破十万。西林邑横竖三里。东西列轨,车楼横排。没有院落,故颇能容人。列轨之间的草地,多被牧民用来遛马。邑中并无牛羊。大马厩改造成牛牢亦不是难事。邑中饮奶兴起,牛羊还是有用的。况且耕种亦离不开。
只需令牧民勤于打扫,户户打理好自家车楼周围之地,亦不会积粪而臭。
开春刚过,南匈奴便广开荒地,播种苜蓿。南匈奴王曾来信,问刘备能否遣工匠北上,为其筑城。恰逢南广阳大建,稻作伊始,刘备苦无人手。一直拖到现在。前几日又收到南匈奴王手书。言,今年再辟苜蓿地百万亩。牛羊食之不尽。羊毛皆贩来临乡。鲜奶太远,只能做成湩酪,一同贩来。换取临乡各种名产。尤其是督亢粳米,匈奴人亦大爱。
筑城吃米。
南匈奴距同化,又进一步。
至于会不会被磨去血勇,刘备一点都不担心。
汉人就不尚武吗!
时下儒生亦佩剑。
便是临乡,孔武有力,能逐虎过涧,生裂虎豹者,亦大有人在。
治下百万人口。明年献费何止五千万。
趁这几年北地无战事,刘备加紧屯田。待兵精粮足,一战可定。
北地一年一熟,乃是通例。然而,许还有转机。临乡温泉地热,资源丰富。益昌数地皆发现温泉踪迹。且水温极高。可煮熟鸡子(鸡蛋)。近似沸汤。刘备估算,约莫有八十摄氏度。
先前刘备曾命人试将温泉水引出。看能否代替薪柴,为城邑取暖。便有一队匠人沿途凿渠,引温泉水下山。无奈热损太大。等到平地,已近常温。
匠人来报,需造涵管,上覆土石。引水地下,才能保温。代价太大。上报刘备便没了下文。结果,开凿的温泉引水渠便汇入临近陂渠。年底大雪,这片水田烟气弥漫,竟未结冰。
老农下田一试,水体温暖如春。
来报刘备,或可种一季籼稻!
早米口感虽差,酿酒却极好。刘备这便命老农试种。今春果获丰收。
刘备大喜。这便命人将数处温泉皆引入坡渠,滋养农田。益昌方圆百里,皆可一季双熟。
巨马水绿水长流,终年不冻。随着临乡水网皆连成一体,加之附近温泉水汇入。即便寒冬,水田亦不会结冰。至于余下各城能否改成双季稻。还需再行试种。
冬季,利用温泉热能加速水稻育秧,或可实现晚稻一年二熟。
育秧需月余。
若能在冬季育秧,便可省下足月时间。嗯,许惊蛰后便可插秧。
惊蛰时节,正是春暖花开,鸟语花香,大地万物复苏之时。温度气候皆适宜水稻生长。
这些都还只是刘备的设想。
究竟能不能成,试种之后才知道。就不知一年两熟,会不会耗尽地力。若产量不增反降,还是一季一熟的好。当然,两季稻的好处亦十分明显。将一年所获,由一次变成两次。如此,遇灾荒或是**,便还有转圜补救的余地。一季不成,还有二季。
每次稻作,临乡都如临大敌。正因一年辛苦,只此一季。
行不行,先试种一番。若可行,便推广全境。不可行,也无损失。于是刘备年前便命人在温泉附近,仿照药圃,起温室大棚。尽选良种,进行水稻冬季育秧。
今春,这批秧苗已种下。扛过倒春寒后,长势良好,如今已快收割。或许收成亦不差。
反季节蔬菜,时下不许。就不知经过温室育秧的水稻,算不算反季节。话说,北地稻作第一人,便是他刘备。所有的稻作规程,皆出自临乡。北地并无先例可循。或许,此可作为突破口。免遭时人诟病。
七月暑热渐升。
北上车队,终将两队送亲人马接回。为防遍地牛羊啃食北地青苗,刘备听闻归义王入关,便派出车队迎接。牛羊马匹,皆经平波水砦,渡海而来。舟船逆涞水入临乡水路,再被运往西林港。
礼单亦随船抵达。
牛羊十万,骏马三千,奴仆一万,皮毛奇珍无数,各色宝石十斛。
汗鲁王亦不逞多让。
牛羊十万,骏马一千,奴仆三万,皮毛奇珍无数,鲜卑美婢十名。
着实令人咋舌。
临乡侯回礼亦多。
给归义王:三脚耧车百辆,割草车百辆,督亢粳米十万石,松泉酿一千瓮,铜钱百万,马蹄金饼十箱,楼桑名产一百车。
给汗鲁王:镶环具装铠三千,督亢粳米十万石,松泉酿一千瓮,铜钱百万,马蹄金饼十箱,楼桑名产一百车。
1。136 和亲之礼()
皮毛奇珍,可用在春腊二赐时,赏赐家臣爵民。宝石用来打造各种首饰、器物、或用作研杵。牛羊十万,群羊九万。公母各半,试着产奶。
骏马和奴仆却是关键。
刘备看中的正是这些活物。
骏马交由西林牧民饲养。数万奴仆放归邑中,皆以刘为姓。乌延号称汗鲁王。邑中胡民曾称刘备汗大人。可汗一词虽还未取代单于。显然在胡语中,也已常用。
如今皆称主公,便是汉化使然。总归是一个意思。
数万奴仆中,老弱占了一多半。青壮亦有数千。先组建家庭,娶妻生子。平时割草喂马,充作民兵训练。待战时,再募为骑兵不迟。
别说貌美,但凡长相算是周正的鲜卑女子,皆在临乡各城内。西林邑中剩下的,多寡颜少色,姿容粗陋。然颇能生养却也是特长。再者说,平常人家能劳作生养才是首要。至于相貌,其实并不太看重。须知,便是中年妇人,手脚利落性情温顺者,亦能买到十万钱。足见西林邑中女子有多珍贵。
刘姓胡人在邑中自成一脉。不分乌桓、杂胡、还是鲜卑。
很让刘备奇怪。
换句话说,跟随刘备的胡人,竟超越了血缘和部落。反而遵从于姓氏。感觉像是胡化的家长制。刘备细想,许是部落向农牧转变的开始。
西林邑中有十万胡族,数万良驹。待大利城建好,一万套具装铠亦不是问题。一旦有变,刘备一声令下。便可轻松募集一万铁骑。交由赵云、太史慈、黄叙等人统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