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临乡良医,旁习华佗外科神技,无不叹服。
用良医吉本的话说,“实乃大开眼界”。
良医收入颇丰。不仅食俸,出诊亦有诊金。且君侯一视同仁。华大夫独享双俸,便是明证。听闻医学馆招募学徒,临乡上下踊跃报名。一日便有千人。剔除手抖、气弱、晕血、胆小者,收徒数百。不出数年,这些学徒便可独自行医。那时,各城再建分院,可治万民。再过数年,可治一国。何愁天下无良医。
经刘备提示,华佗欣然将所学医术,分成内、外、妇、儿,四科。根据不同病灶,分别授徒。
除去诊金,汤药几乎免费。
常用药材,多出自临乡邑民自家药圃。今已足量储备。流民四处乞食,多生疾患。病舍本已人满为患。不料华佗入驻才一旬,病舍几近空置。华佗看病不受症状表象所惑,用药精简,绝不滥用。且重视预防,“治人于未病”。对于病入膏肓的患者,则不加针药,坦然相告。以少量酒服麻服散减轻病痛,令其安乐而亡。
听闻种种神奇医术,临乡上下皆拜服。无怪食双俸!
话说。君侯轻财重义,善识人,称麒麟子。诸多先例在前,我等实不该无端生疑才是。
华佗之能,不仅在治病,亦在‘治未病’。
“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
重在预防。
见流民多孱弱,便编排了一套模仿猿、鹿、熊、虎等五种禽兽姿态的“五禽戏”。一叫虎戏,二叫鹿戏,三叫熊戏,四叫猿戏,五叫鸟戏。模仿虎的扑动前肢、鹿的伸转头颈、熊的伏倒站起、猿的脚尖纵跳、鸟的展翅飞翔等。
每天清晨,华佗率领义舍流民在旷地上习练五禽戏。
且常言此戏“亦以除疾,并利蹄足,以当导引。体有不快,起作一禽之戏,怡而汗出,因以著粉,身体轻便而欲饮食。”又劝众人“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耳,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如户枢,终不朽也。”
据说弟子吴普用此法锻炼,活到九十余岁时,听力视力皆上佳,牙齿未有脱落。
在刘备看来,五禽戏其实是一套使全身肌肉和关节都能得到舒展和锻炼的医疗体操。类似瑜伽的效果。不晓得两者之间有没有什么联系。话说曼陀罗花是不是也产自西域?
先前只有义舍流民随之练习。后来刘备亦忍不住跟练。
加之神医之名广为流传。上行而下效。楼桑民众纷纷赶往医学馆,习五禽戏。实在人满为患,刘备只好限定人数入场。如此一来,最初那批练习五禽戏的流民,竟被各城重金请去,传授五禽戏。
于是。临乡一新职业:五禽戏师,又新鲜出炉。
还是那句话。只要到了临乡,想死都难。
得益于赛马场的存在。加之西林、楼桑又有轨道直连。两城频繁往来,汉胡关系日渐融洽。姻婚嫁娶,时有发生,屡见不鲜。嬉笑喧闹的胡家婚礼,更是见惯不怪。甚至来自胡人的接幂礼,亦被汉家婚仪吸收采纳。
取长补短。
娶亲搞得跟吊丧一样。确实有些不近人情。
还是热闹点好。
话说刘备少时远去范县贺寿。第一感觉,就跟后世吊丧类似。足以说明,时下礼法之隆重。适当的改一改,也无不可。赵武灵王尚能胡服骑射。古之英雄皆如此,海纳百川的大汉,又如何不能改。
前几日淅淅沥沥下了几场秋雨。临乡上下如临大敌。这几日天晴,老族长已下田看过。言,可以收割。
鲜卑重耕马,立刻拉车下地。收割机割稻如飞。所过层层倒伏,皆齐根而断。
脱粒亦有机械。
碌碡,本名磟碡,又名碌轴,是用于压实、破碎、脱粒的多种农具的统称,发明于西汉,三国、两晋以后广为应用。其主要构件为石质或木质的辊子,具有圆柱、圆台、鼓形、齿条等,形状不同,尺度各异。
脱粒时,以牛马拖拉碌碡,在平铺的稻秆上滚动。碌碡两端凿孔固定轴栓,轴栓再连拉架。碌碡两端略微向外凸起,便于转弯。如若场地较小,碌碡可做成两端略有差异的锥度小圆台体,便于绕圈碾压。
水稻较少时,亦采用掼把脱粒。双手握住稻秆底端,平放在碌碡上,连续掼摔数次,稻谷便会与禾秆分离。
如此费事,自然大大不可。刘备结合后世技艺,又画一图。水力滚筒脱粒机,很快制造完毕。称:水碡。农人试用,事半功倍。今年秋末阴晴交替,阴雨不断。趁天晴尽快收割入仓。刘备才能心安。
六百万亩水稻,同时收割的场面,实在是盛况空前。
鱼米飘香,沁人心脾。何须酒醉,闻稻香便已自醉。
刘备巡视各城,谨防贼寇火灾。尤其牵挂旱地改水田的南部诸城。不知产量如何。从几位城长的上报来看,应不会低于三石。六百万亩水田,均产若能有五石,可得新谷三千万石。折成督亢粳米为两千一百万石。
种田十数年,终将功成。
百忙之中,刘备赶回临乡城,参加魏袭二子的满月酒。
三位夫人已等候多时。稍稍整理仪容,换了身新衣,便与母亲、二义母、三夫人一同赴宴。
车上刘备问道:“二子取何名?”
公孙氏答道:“先有长子,二子为续。故陈公取名……”
“魏续?”刘备脱口而出。
“不对。”乌莲摇头。
“魏继?”
“也不对。”副伏罗氏亦笑。
刘备心中一动:“莫非叫……”
1。143 动则生阳()
“魏延。”公孙氏笑道。
果然!
刘备不由得一声暗叹。
命运当真奇妙。
魏袭、吕冲皆是顺阳卫出身。刘陶入朝为官,顺阳卫就地解散。为避仇家追杀,魏袭、吕冲等人皆隐姓埋名,迁居别处。至于后来境遇,必然不好。或许长子魏疏未能养大,便是此因。故而史书上只见魏延,未有魏疏。迁入楼桑后生活安逸,长子魏疏再无性命之忧。若能健康长大,必是不下魏延之虎将。魏袭后继有人。
人的性格三分天生,七分后造。诸如潘鸿、朱盖这样的宿贼,都能在大儒陈寔门下磨去匪气。知耻后勇。如今兢兢业业,拱卫临乡水路。食俸六百石,宗人皆丰衣足食。
潘鸿、朱盖数年前亦先后得子,刘备亲去祝贺。如今也已是半大童子。按照江南风俗,还未取大名。平时只唤乳名:獐儿、獾儿。
家臣的好处就在于,家臣生子,亦为下代家臣。临乡文武皆有名师,只需悉心教导,必成良才。
主公亲临,蓬荜生辉。魏袭急率妻妾宾客迎出府外。刘备少时便举家来投,如今人到中年,气色却尤胜先前。人逢喜事精神爽是其一。无需整日提心吊胆,睡得踏实,心中无忧是其二。最关键,身处要职为主公所器重是其三。
“臣(魏)袭,拜见主公、主母、太夫人。”魏袭率众跪地行礼。
刘备上前搀扶:“快起身。”
主母,乃是婢妾、仆役、家臣对女主人之尊称。
《史记·苏秦列传》:“居三日,其夫果至,妻使妾举药酒进之。妾欲言酒之有药,则恐其逐主母也;欲勿言乎,则恐其杀主父也。於是乎详僵而弃酒。”
母亲、义母、和三位夫人去后院看望魏妻母子。刘备与众家臣前往中堂入席。
家臣府邸,皆是三进院落。庭院阔长,装修华美。中楼三阶五重,前后各高三重。西院还有仓楼、望楼、阁楼。四周有角楼、居中有门楼。颇能住人。院中白砾铺地,青石为路,曲径通幽。假山鱼池,上架水廊。睡莲成簇,锦鲤成群。穿行其间,有阵阵秋风吹过,不禁神清气爽。
此等豪宅,造价百万。如今已被炒到千万钱。且有价无市。
临乡内中外,嵌套三城。爵民居外,家臣居中,刘备自居伴宫。
魏袭所宴请,皆是刘备家臣。耿雍、崔钧左右二丞、苏双、张世平两位洗马、门大夫华佗、治水行人卞纪,还有义父黄忠、徐荣、黄盖、蒋钦、魏袭等,诸宿将。潘鸿、朱盖巡视临乡水路,不敢轻离。亦命各自宗人送来贺礼。
刘备居首,文武东西对坐。
舞姬居中伴舞。乐伎四周奏乐。君臣齐举杯,上下俱欢颜。
庖厨、舞姬、乐伎、皆是从楼桑市中高薪请来。尤其是善胡旋舞的胡姬,早已不在酒肆伴舞。但凡家中有喜事,临乡人家便会高薪请来,歌舞助兴。高雅亦或是艳俗,全凭雇佣人家做主。
如今临乡侯亲临,舞乐自然极尽高雅。岂能流于媚俗。只不过号蕃邸第一舞姬的胡女,一颦一笑,皆饱含深情。却又浅尝辄止,若即若离。**的十分高级。如此卖力,少君侯又岂能不知。
这便冲身旁艳婢耳语数句。待一舞作罢,艳婢便取下髻上一枚珠钗相赠。金钗上嵌有龙眼大小的合浦走盘明珠一颗。价值不菲。艳婢来自西域,胡语纯熟。与刘备相伴长大,虽是婢女,却情如姐弟。左右皆呼:女公子。当面则省‘女’字,前缀其名。
女公子,诸侯之女。《左传·庄公三十二年》:“雩,讲于梁氏,女公子观之。”
“谢绾公子。”胡姬伏地行礼,躬身下堂。
少时,母亲以嫣、绾、缃、碧、黛、霜、黎,七色丝为艳婢取名。胡姬排行第二,名绾(wan)。母亲唤做:绾儿。
无论居家还是外出,七婢常伴刘备身旁。入则红袖添香,素手研墨。遇筵席,则侧坐在刘备身后,为其温酒添杯,切肉取烩。
冬炉夏扇,呵护备至,不曾倦怠。
情深义重,刘备又岂能以小妾待之。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心系临乡稻作,刘备这便起身罢筵。与母亲、义母,夫人返回伴宫。魏袭等人恭送不提。
送母亲、义母回西殿。刘备自归北殿。
又将